最近,有一條「反轉新聞」特別受大家的關注,相信你也應該看過:
重慶一輛奧迪車停在小區停車場被劃,民警通過監控發現,10歲的男孩小軍曾經繞車身轉圈,存在很大的嫌疑。
當晚,小軍爸爸便接到了警察的電話。
面對詢問,小軍否認劃車,他說:「當時我在車邊逗蒼蠅,碰都沒碰到這輛車」。
小軍爸爸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劃車,但在看了監控錄像後,卻在奧迪車旁看到了兒子的身影,發現小軍確實存在劃車的嫌疑。
最終,小軍爸爸賠償了車主3500元修理費。
但此後幾天,爸爸發現小軍情緒異樣,變得不愛說話,並一直堅持自己沒有劃車。
沒有就是沒有
於是父子倆長談了一番,憑藉對兒子的了解,爸爸相信,兒子沒有撒謊。
「我作為父親對他的了解,這個事一定是另有其人,3500元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被冤枉。」
爸爸主動聯繫了處理此事的民警,對方也覺得事有蹊蹺,於是花了3天時間調取事發車輛的監控,發現該車早在兩天前就有劃痕,於是還了孩子一個清白。
其後,車主也向孩子道歉,並退還了修理費。
「本來頭昏昏鬱郁的很沉重,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突然頭就抬起來了,變輕了特別開心,證明了我的清白!」接受採訪時,孩子不無興奮地說。
網友們也紛紛為細心認真的民警和信任孩子的爸爸點讚:
同時,這件事也勾起了很多網友童年時被錯怪、被冤枉的記憶:
揮之不去的童年陰影
相比之下,小軍無疑是十分幸運的。
樹苗心理諮詢師團隊在臨床中,碰到過不少因為父母不信任孩子而引發的親子衝突,深知父母的信任缺失在「中國式家庭」中非常普遍。對於父母信任缺失會給孩子造成的潛在傷害,很多中國家長都意識不到:
父母是孩子的心理依靠,當孩子被外人誤解的時候,最希望的就是父母能相信自己,替自己「做主」。而父母的不信任,等於是在孩子的傷口上撒鹽,將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嚴重的「二次傷害」。
試想,如果小軍沒有一個完全信任自己的爸爸,他可能一輩子都洗不掉身上「劃車」的汙點。
而由於得不到父母的信任和理解,他心中的委屈和憤懣,也難以得到紓解,他也許會因此變得沉默寡言,甚至自暴自棄,從此走上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1、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心中有苦難言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過關於「對學習和生活現狀與期望」的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們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中,排名第一的是「信任我」。
可見,孩子們是多麼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啊。
可現實中,愛孩子的父母很多,能完全信任孩子的父母卻少之又少: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能不能讓我省省心。」
「媽媽走後,你是不是又看手機了,肯定看了。」
「是不是你先做錯了?是不是你不對?」
「老師為什麼批評你,不說別人?」
「生病了?我看你是不想上學!」
這些話,是不是特別耳熟?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不被父母信任是種怎樣的體驗?」
其中有一個回答觸動了許多人。
「那種感覺大概就是,非常生氣卻又無可奈何很委屈。明明是最親的人,卻口口聲聲用懷疑的語氣試探,跟蹤。」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的劉星,被網友們戲稱為「中國電視劇史上最悲慘的孩子」,因為他從來沒有得到過親媽劉梅的信任:
劉星參加夏令營回來後,特意採摘了一捧野花,獻給劉媽。
劉媽的第一反應不是對劉星的孝心感到欣慰,而是下意識地認為劉星在夏令營中犯了錯誤。
家裡丟東西時,劉星總是第一個被懷疑的對象。
有一次,劉星的歷史考了全班第一,劉媽卻質疑他作弊:「劉星能考第一嗎?這裡面肯定有問題啊!」
不僅如此,劉媽還專門到學校跟老師表示,劉星是靠作弊考得了第一。
事實呢?是因為劉星很喜歡玩三國遊戲,而恰好試卷上很多三國相關的試題。
被徹底傷到自尊的劉星,感到心灰意冷,再也不想去學校了。
僅僅因為調皮,就這麼一次次被親媽誤解和冤枉,劉星內心是多麼的委屈啊!
走出屏幕,我們再來看看現實中的例子。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新聞:父母懷疑女兒偷錢責罵「逼供」,14歲少女留書跳樓
小珍家裡開零售店,由於時常會丟一二十元的零錢,父親認定這是小珍所為。
事發前,店裡的錢再次丟失,父女因此又發生了口角。
在氣頭上的父親,邊打邊嚇唬小珍:「做出這樣的事情,讀書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以後不用讀書了。」
在被父親打罵,一次次的辯解無效後,小珍被迫「承認」了偷零錢的行為。
然而第二天,心裡無比委屈的小珍留下一封遺書後,直接從5樓跳下。
字字扎心的遺書
遺書不過百餘字,但讀起來卻字字扎心:
「爸媽,你們為什麼不相信我,我沒有偷,我恨你們......」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她不惜選擇了死。
在親子關係中,最打擊孩子的,莫過於父母的不信任。
如果你是一個孩子,當父母都不信任你的時候,你還能信任誰,依靠誰呢?
2、不信任孩子的父母,也很難得到孩子的信任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願意和自己交流、不信任父母,在外面碰到問題,總是瞞著家裡。
但信任是相互的,當你抱怨孩子不信任你時,也不妨想想:是不是你沒有給孩子足夠的信任?
前段時間,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在工地上給父母幫忙時,意外被釘槍擊中,7公分的鋼釘刺進了小女孩的胸膛。
本來可以直接向旁邊的父母求助,但小女孩竟然硬生生的忍到回家,直到疼得受不了時,才告訴父母。
醫生檢查後,發現鋼釘離孩子的心臟只有不到三釐米,再晚一點就沒命了。
為什麼孩子寧願忍受劇痛,也一聲不吭?
因為不信任父母。
她害怕自己說了以後,換來的不是父母的關心和安慰,而是一頓責備。
兒童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不和父母說實話的原因,很大部分來自於父母不信任孩子。」
現實中,由於親子之間的互不信任,發生過太多本來可以避免的悲劇:
河南9歲的小楠,意外被狗抓傷,由於害怕被父母責怪,他沒敢告訴家人。半年後在和自家小狗玩耍的過程中,小狗又剛好舔了他右手有傷口的食指,他再一次隱瞞了家人。
最後,小楠由於錯過了打疫苗的最佳時機,因狂犬病發作去世;
貴州一名14歲的少年撿手銬玩銬住了自己,因怕家人責備而不敢說,竟戴著手銬生活了一年,導致手臂變形,險些殘疾;
江蘇一位9歲男童,撞碎了學校的玻璃要賠償,不敢告訴父母,寫下遺書跳樓自殺。
在樹苗心理專家團隊看來: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不信任父母,不過是因為一次次的被誤解,被輕視,一次次的期望換來的卻總是失望,孩子們才會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心理困境,才會對父母關閉了心門,碰到什麼事都自己扛著。
但信任是親子關係的基礎,孩子成長最需要的就是來自父母的信任。
從他們的第一次學走路,第一次學騎車,第一次獨自出遠門……
父母的信任,給了孩子探索這個世界的信心和安全感,被信任的孩子,敢於冒險,也不會被困難輕易壓垮。
心理學上的 「皮格馬利翁效應」也表明:當孩子得到父母信任,並被寄予積極的期待時,他們就會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表現也會越來越好。
你的信任,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3、父母的信任,給了孩子成長的底氣
童話大王鄭淵潔的作品《智齒》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女主角梁新被同學合夥栽贓陷害,冤枉她偷同學的錢包。
老師要帶她去辦公室問話時,梁新說的第一句話卻是:我要給我父母打電話。
老師聽了頓時一愣,因為學生一般遇到這種事,最怕老師找家長。沒想到,梁新居然主動提出通知父母。
因為梁新非常確信,父母會無條件信任自己,遇到自身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告訴父母,請求他們的幫助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你給孩子一分信任,孩子便多一分底氣。
演員馬伊琍曾在董卿的《朗讀者》中,一再強調父母的信任如何影響了她後來的成長。
高一時,成績很好的馬伊莉思想品德得了「差」,馬爸爸非常驚訝,便向老師了解情況,老師說「你女兒跟多個男生有早戀」,馬爸爸讓老師寫出「男生們」的名字,老師只寫出了一個。
爸爸對老師說,「你不是說多個嗎?我女兒我最了解她,我還是找校長去說吧。」最後,爸爸跟老師不歡而散。
知道這件事後,馬伊莉當場就哭了,心中很感激爸爸的信任。
從那以後,她暗下決心,反覆提醒自己要更努力,更自覺,只為對得起父母的這份信任。
馬伊俐的父母雖然沒受過多好的教育,但他們卻給了女兒足夠的信任,將她培養成了一個性格獨立、內心強大的人。
作為父母,我們都深愛著孩子,而「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
對照一下父母對孩子「信任的三臺階」:
低階:孩子做了事情,父母拿放大鏡去找缺點。
中階:孩子做成功一件事情,父母報以信任和認可。
高階:孩子沒做事情以前,父母就能看見孩子的能量,打心底信任孩子。
請問你對孩子的信任,處在哪個臺階?
各位爸爸媽媽,如果你愛孩子,那就信任他吧!
告訴孩子:我們愛你,所以相信你!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樹苗心理】
更多關於親子教育、兒童心理的有趣知識,歡迎搜索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