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啦,可愛的世界」女生跳河溺亡,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太可憐

2020-12-23 小雪老師讀書

最近,好多悲劇發生在孩子身上。

11月17日,上海某中學的一名高三女生欣欣,留下一封遺書後,跳河溺亡。

她的離去,平靜的離奇。

出事那天凌晨2點,她還在熨衣服、整理房間,由于欣欣經常晚睡,爸爸還去房間內提醒她早點睡。

沒想到,沒多久她就離開了家,還更新了一條微博。

凌晨三點,她又發了一條朋友圈。

「我沒有早戀,有點不開心,就醬。」

配圖是一個卡通人物坐在車上,圖片中也有一行文字,「我上路了,886」。

凌晨4點,她來到河邊,在這個初冬的夜裡,毅然決然地跳進了刺骨的河水中。

家人在她的房間裡發現了遺書,趕緊報警。

可是,已經晚了。

臨走前,她留下了一封遺書,字體清秀,語氣平靜而克制。

在理房間的時候有種久違的輕鬆感,又有點緊張。

唯一有些遺憾的是,不能再見到熊熊了。

另外請不要指責我。

抱歉。

再見啦,這個可愛的世界。

從來沒有想過害人,可為什麼一直不快樂?

今天下午去了市六醫院,但由於缺乏生活常識,到的時候,醫院門診已經關門了。

看完這封遺書的最後一句話,我的心裡就想被蒙上了一團濃煙,心痛、壓抑。

她說去醫院門診已經關門了,她到那個時候還是想活下來啊,可是一切都晚了。

她說「可愛的世界」,多麼好的一個女孩子,即使在臨走前,還不忘留下自己對這個世界最後的溫柔,可是這個世界卻沒有回報給她最後一絲溫暖。

在遺書中,她在遺書中寫到自己離開的原因:

「我沒有早戀,也沒有作弊,請不要再懷疑我了」

人們推測她自殺的原因,是生前受了委屈,在欣欣生前和朋友的聊天中,透露出被老師三番兩次懷疑「考好了是作弊,考壞了是早戀。」

這讓欣欣覺得「很難過」、「 * 老師好像很喜歡懷疑學生早戀」。

不被老師信任的同時,父母的不信任也擊垮了欣欣對這個世界希望。

據欣欣表哥說,欣欣曾多次向父親說過被老師懷疑,老師也曾因為早戀的事給她父親打過電話。

可是父親,沒有選擇站在欣欣這邊。

如果可以,現在欣欣父親一定想要回到那天,對欣欣說:孩子,我相信你。

可是,一切都晚了,那些在大人們看來,無關痛癢的指責和懷疑,又如千斤巨鼎壓在欣欣身上。

壓得她對這個世界再也沒有留戀。

不被信任的痛

我們真的懂嗎?

最近,一個家長和我說:老師給她打電話說女兒在學校被欺負了,她又氣又急,在不斷地追問下,才知道原來女兒被欺負已經很久了,但回家後卻從未提起過。

這位媽媽還說:這個孩子性格挺好的,學習也好,但就是回家從來不提學校的事,現在被欺負了也要瞞著我們。

其實,孩子從小就是很依賴父母的,他們摔倒了會哭、害怕了會叫、受委屈了會要抱抱,這都是想尋求父母的關注和關心。

但是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不願意向家長傾訴,如果有心事,或者在外面受了委屈和欺負,也選擇自己默默承受,最多也就是和朋友說。

江蘇南京一個九歲男孩因為打壞了學校的玻璃,害怕奶奶懲罰他,留下寫著拼音的遺書就跳樓自殺了······

上海17歲男孩和母親在車上爭吵,突然衝出汽車跳橋,母親沒能抓住他,坐地痛哭......

河南新鄉一9歲男孩,在玩耍時不慎被小狗抓傷,因怕被責罵而不敢告訴父母,錯過了接種疫苗時間,幾個月後不幸患上狂犬病身亡;

想起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裡面的話:

「孩子哪怕受全世界欺壓,只要還能在父母這裡得到心理救援,那就不會自殺。」

我們常說,人與人之間最需要信任,夫妻之間、朋友之間、上下級之間,「信任」是建立起所有關係的基礎。

可很多家長往往忘記了,要信任和自己血脈相連的孩子。

沒有信任為基石的親子關係,就像沒有地基的樓宇,重壓之下必定崩塌。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

早已關閉心門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不被父母信任是什麼體驗?

我們是一家三口,偶爾親戚過來常住。

每一次,注意是每一次,家裡的零食少了一定是我偷吃的、東西破損一定是我幹的,地上有垃圾一定是我扔的。

即使我是老師眼中的好孩子,但他們依然不相信我。

考試拿到好成績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考試失利就罵我蠢笨如豬不夠刻苦,和成績比我差的同學玩就是沒有進取心。

剛打開電視被父母撞見,就說我不寫作業,整天只知道看電視、上網。

家長會後,一定要抓著老師問我目前成績什麼水平,即使這些信息我已經跟他們匯報過無數次.

我上網學習在他們看來無比刺眼,要麼就是我在談戀愛、要麼就是打遊戲、要麼就是看垃圾視頻......

在父母眼裡我是一個劣跡斑斑的壞小孩,所有的解釋都變成了狡辯,漸漸地我失去了回應的熱情,也疲於為之爭吵。

當孩子向父母尋求關注、幫助時,得到的不是父母的安慰,不是父母替自己撐腰,反而是懷疑的眼神、嘲諷的語氣、刺耳的話語,孩子怎麼不受傷,不絕望?

心理學博士託馬斯·戈登認為:不接納的語言將孩子從我們身邊推開,讓孩子不再和父母交流。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現象——習得性無助

這是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

它用狗做了一項實驗:

他起初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狗施加電擊。狗關在籠子裡無法逃避電擊,於是在籠子裡狂奔,驚恐哀叫。

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叫,也不狂奔。

後來實驗者在給電擊前,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倒地呻吟和顫抖。

它本來可以主動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顧名思義就是「相信自己的努力無法改變結果」。

那些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在長期的壓抑和被懷疑中,就會形成習得性無助,漸漸地,他們就會向父母關閉起自己的心門。

很多父母不理解,孩子為什麼要遠離自己?

因為他們也曾經無數次地向你敞開過心門,想要得到你的愛,但你一次次無情地關上它,最終他們放棄了辯解和努力,你再也敲不開這扇門了......

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信任是相互的。

父母不相信孩子,孩子也很難再相信父母。

當父母都變成了難以相信的人時,孩子心裡「最後的稻草」也沒了,他們該有多難受。

父母的信任裡

藏著孩子面對世界的底氣

陶行知先生曾說: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被父母用「信任」澆築成長的孩子有多幸運?

馬伊琍曾經做客《朗讀者》時,在和董卿的聊天中,一直強調著父母對她的信任,並分享了一件自己高中時發生的往事。

高一時,馬伊琍的成績很好,但是思想品德一欄裡卻得到了「差」,老師叫來馬爸爸說,因為她和「多個男生有早戀」。

馬爸爸平靜地說:哦好的,老師,請你寫下這幾個男生的名字。

老師在紙上寫了一個人的名字,馬爸爸接著說:那老師,還有呢?不是多個嗎?

老師就很生氣,馬爸爸說:老師,我不跟你說了,我女兒我最了解她,我還是找校長說吧。

最終,老師和父親鬧得不歡而散。

馬伊琍知道這件事後馬上就哭了,她對老師的不信任感到很冤枉,同時更感激爸爸的信任。

馬伊琍說:「我要提醒自己,做得更自覺,可以讓父母更信任我。」

馬伊琍的父母文化程度並不高,初中都沒畢業。他們不太懂得如何教育子女。

但是他們卻將女兒培養成了一個獨當一面、內心強大的人,這和他們對女兒始終如一的「信任」分不開。

在孩童時期,父母給了孩子足夠的信任,孩子才會有更多的安全感。

這些信任會成為孩子強大的內驅力,讓他們想要成為更好的人。

沒有一顆樹苗在陽光和雨露的滋養下無法存活,就像沒有一個孩子在愛與信任的呵護下不會茁壯成長。

《好父母,好孩子》一書曾說:

「信任能使人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充分挖掘潛力,釋放能量。」

也許,從現在起,你可以做的是:去了解懂得你的孩子、不要輕易懷疑(但也不要盲目信任)孩子、不窺探孩子隱私、學會傾聽孩子。

我們要記得,了解是信任的前提。

收穫了你的信任後,孩子會開始嘗試做出更多努力,日子久了,他會帶給你很多驚喜。

長大後,他也會擁有面對世界最足的底氣與力量!

相關焦點

  • 18歲高三女生留遺書溺亡:這個可愛的世界終究不可愛了!
    女高中生留遺書溺亡這幾天,最令人心痛的事再一次發生了:18歲的欣欣在遺書中留下這樣一段話,之後,溺亡。請不要指責我,抱歉,再見啦,這個可愛的世界。在她的遺書裡,她稱「這個可愛的世界」,可是,這個世界終究是讓她覺得不夠可愛了。在欣欣生前的最後兩個小時,她在網上更新了幾條狀態:「最美好的東西難道不是死亡嗎?」「我沒有早戀,有點不開心,就醬。」
  • 女孩跳河溺亡 施救警察錯了麼?中央政法委官微發聲
    第三句:當他們走上天台、跨進河流,一切救援都稱不上及時。儘管救援者們都會義無反顧選擇用生命去拯救生命,但相比提前幹預,現場救援往往是危險最高、代價最高、結果最不確定的一種。我們大家到現在都不清楚孩子自殺的原因。如果事情已到他們決定放棄生命的那一步,那麼施救失敗的概率也會成倍增加。
  • 安徽跳河女生為家中獨女 跳河前一天向學校請假回家
    12月4日,一段安徽望江女生在警察注視下溺亡的視頻引發熱議,不少網友質疑民警救助不當。12月5日,溺亡女生鄰居告訴記者,女生為附近高二學生,事發前從學校請假回家。12月5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跳河女生租住的房子附近,只見屋子房門緊閉。
  • 望江女生跳河溺亡後出現的三種論調,有的是綁架,有的是帶節奏
    望江女生跳河溺亡後出現的三種論調,有的是綁架,有的是帶節奏安徽望江17歲高二女生跳河溺亡,線上線下熱議不斷,輿論波浪仍在蕩漾。如果究其原因,還是在於事發現場視頻的曝光。17歲的女生,在警員到場後,依然在眾人眼皮底下沉入水底,其中的悲傷、揪心,自然要引發人們的紛紛議論。幾天來,人們的論調有這樣三種,有的是高高站位綁架網民,有的是轉移視線想把節奏帶向女生,有的則是說出了網民的心裡話。1、「挽救一個人的生命,不能以犧牲另一個的人生命為前提。」
  • 上海一高三女生留遺書後溺亡曾被老師懷疑「作弊」「早戀」
    「抱歉,再見啦,這個可愛的世界。我沒有早戀,也沒有作弊,請不要無端懷疑我了,從來沒有想過害人,可為什麼一直不快樂?」這是一位上海高三女生的遺書留言,#上海一高三女生留遺書後溺亡# 生前曾稱被老師懷疑「早戀」「作弊」在遺書中,18歲的欣欣留下這樣一段話,之後,溺亡。微博、微信朋友圈、遺書等材料,以及親友透露的其生前聊天中,這名上海新川中學的高三學生在死亡前,曾多次提及被老師懷疑「考好是作弊,考不好是早戀」。
  • 女生跳河溺亡 救援男子:女孩沒掙扎 開始以為人已死
    12月4日,安徽望江縣一名17歲高中女生跳河自殺。方某告訴紅星新聞記者,4日13時30分左右,自己騎車送孩子去上學,路上看到岸邊有一大群人在圍觀,還有警察。「當時離著有二三十米吧,遠遠地看到水裡有個人頭,被羽絨服給包裹著,還以為已經出人命了。結果走到河邊,看到那女生嘴巴動了兩三秒,當時啥也沒想,脫了衣服就跳下去了。」
  • ...跳河女孩在警察注視下溺亡 目擊者:最先下水救人的是群眾,明明...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文露漪 安徽望江報導12月4日,一段安徽望江跳河女孩在警察注視下溺亡的視頻引發熱議,不少網友質疑民警救助不及時導致悲劇發生。12月5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實地探訪女生跳河地點,目擊居民介紹,事發前該女生曾在附近徘徊多時,最先出警的民警未及時使用水上救助裝備,最先入水搜救的是圍觀群眾。
  • 上海一高三女生溺亡,遺書:我沒有早戀,沒有作弊,我不快樂
    上海一高三女生溺亡,遺書:我沒有早戀,沒有作弊,我不快樂近日,上海一花季少女、高三女生欣欣留下一紙遺書溺水身亡。看了遺書讓人心碎,姑娘寫的一手娟秀好字。甚至,就連遺書的語言都顯得俏皮。從遺書內容來看,是因為老師懷疑她早戀和考試作弊:「抱歉,再見啦,這個可愛的世界。我沒有早戀,也沒有作弊,請不要無端懷疑我了,從來沒有想過害人,可為什麼一直不快樂?」18歲的欣欣留下這樣一段話之後,溺亡。
  • 17歲女生跳河身亡警察被指救援不力 多地民警:遊泳技能無硬性要求
    第三句:當他們走上天台、跨進河流,一切救援都稱不上及時。  儘管救援者們都會義無反顧選擇用生命去拯救生命,但相比提前幹預,現場救援往往是危險最高、代價最高、結果最不確定的一種。我們大家到現在都不清楚孩子自殺的原因。如果事情已到他們決定放棄生命的那一步,那麼施救失敗的概率也會成倍增加。
  • ...下投河溺亡?目擊者:有群眾先跳水救人,未見出警民警攜帶救生工具
    12月4日,一段安徽望江縣女孩在民警的注視下溺亡的視頻引發熱議,網友質疑民警處置不當。12月5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實地探訪女生跳河地點。女生平時成績不錯 幾天前曾提到月考失利12月4日,安徽望江一輕生女孩在警察注視下溺亡的事件引發熱議。12月5日,溺亡女生同學透露,該女生平日成績不錯,事發幾天前她曾表示月考失利。12月5日,記者來到女生跳河所在地,此處距離女生家約一公裡,距離女生所在的學校只有幾百米。
  • 17歲女孩跳河溺亡,廣州蛋殼租客墜樓:年輕人的事都不是小事
    17歲女孩跳河溺亡,眾人都在指責民警反應慢不願意救援實際上接到群眾報警電話,民警們火速到達現場,他們離女孩有2-3米的距離,他們不是不敢上前救女孩是怕激怒那個女孩,怕對方想不開。沒想到女孩一看到民警,直接就跳河了,也就在那麼幾秒鐘的時間,女孩自動結束了自己17歲的生命女孩死亡以後,她的父親一會責怪數學老師給壓力一會責怪民警女孩的父親在女兒溺亡以後,一直在責怪孩子的數學老師給孩子壓力,一直強調自己的孩子很內向
  • 安徽17歲女生跳河自殺,全網都在罵警察,我卻只想談談被忽略的真相...
    這起本是一樁揪心的自殺事件,被自媒體包裝成「17歲高中女生在警察注視下溺亡」的新聞後,以極其強烈的警民對立,火速傳遍全網,引發了很多人對處警民警的圍剿和辱罵。 如果我們不去直面這個問題,只是把精力一味浪費在爭論上,只能從另一個視角,證明少年的逝去是必然: 這個世界,還有我們這些大人,真的太讓人失望了。 這是我最想表達的第一部分的認知。
  • 大家談|民警目視女生溺亡被停職,冤不冤?
    12月4日13時許,接到女子欲投河自盡的警情後,安慶市望江縣民警迅速出警,但最終還是發生了女生溺亡的悲劇。涉事幾名警員被質疑施救不力,遭到停職調查。停職調查並非是正式處分,但也引來公眾熱議——民警該被停職調查嗎?冤嗎?
  • 東莞一女子深夜跳河輕生,21歲小夥下水救人,兩人不幸溺亡
    東莞市公安局石龍分局8月16日晚發布通報稱,8月15日凌晨3時許,警方接群眾報警稱,在石龍鎮西湖村委會大園北路與江南中路,有人跳河輕生。警方和消防部門當夜到場開展救援,16日,警方搜救起該2名溺水失蹤群眾,均已溺亡。
  • 17歲女生跳河自殺,全網都在罵警察:這一點,才是被忽視的真相!
    這時,一個水性好的群眾跳入河中,快速遊向女生投水自盡的水域。但可惜的是,女生被打撈上來送到醫院救治時,已經溺亡。據知情人士透露,跳水女子,今年才17歲,是當地一名高二的學生。一個花季女孩,就這樣凋零在這個冬天裡。
  • 18歲少女留遺書跳河溺亡,疑遭班主任污衊作弊早戀,曾夢想做老師
    18歲的花季少女在離開前曾質問這個世界,但終究沒等到世界給她回應。11月20日據紅星新聞報導。11月7日,上海一名高三的女生欣欣在學校旁的河中溺亡,溺亡前留有一封遺書,警方已排除他殺。欣欣家人認為是學校老師給了欣欣精神壓力,才導致孩子選擇輕生。目前,當地教委已經介入調查此事。
  • 考第一溺亡女生遺書:「我受夠了」,為何這事兒不該一棍子打死?
    因為對於當事女生的溺亡來講,無論是從遺書和社交媒體動態內容看,還是從家屬所觀察到的情緒異常看,都只能實證溺亡女生自尊心較強,並不能說明「老師的質疑」就一定存在問題。之所以這樣講,並不是為「老師的質疑」脫罪,而是作為13歲女生的自尊心,多半是「低自尊」在驅動。於此,如果說「老師的質疑」不妥當,那麼也可以說「女生的心態不太好」。
  • ...留遺書跳河溺亡,疑遭班主任污衊作弊早戀不堪壓力,一直夢想做老師
    18歲的花季少女在離開前曾質問這個世界,但終究沒等到世界給她回應。11月20日據紅星新聞報導。11月7日,上海一名高三的女生欣欣在學校旁的河中溺亡,溺亡前留有一封遺書,警方已排除他殺。欣欣家人認為是學校老師給了欣欣精神壓力,才導致孩子選擇輕生。目前,當地教委已經介入調查此事。
  • 望江女生跳河自盡事件:假如女生是你孩子?可惜生活中沒有假如
    望江女生跳河自盡事件:假如女生是你孩子?可惜生活中沒有假如安徽望江17歲女生跳河自盡事件,引發了人們的熱議和思考。儘管長安君和央視主持人先後發聲表明觀點,但網民們依舊發揮聰明才智,試圖從多個渠道解讀事件的可能與不可能。面對現場視頻,有人發出神問:假如該女生是你家的孩子?是啊,面對此問,人們不禁為之一振:假如這個女生是我的女兒,現場的我會怎麼辦?估計再沒人擔心水涼水深了吧?估計再沒人考慮救援工具了吧?估計再沒人顧慮挽救一條生命不能以犧牲另一條生命為前提了吧?
  • 上海一高三女生跳河自殺,生前曾被老師指責作弊,留遺書稱沒早戀
    "抱歉,再見啦,這個可愛的世界。我沒有早戀,也沒有作弊,請不要無端懷疑我了,從來沒有想過害人,可為什麼一直不快樂?"據欣欣的表哥徐先生證實,這是欣欣在溺亡前留下的一段話。徐先生回憶到,在11月7日凌晨2點後,欣欣就離開了家,在4點左右出現在學校附近的河邊,家人進入房間發現欣欣不在,看見遺書後立刻報了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