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角度解析《貧窮的本質》:養兒並不能防老,害了自己毀了孩子

2020-12-16 農勝彬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家庭家裡都是有一兩個孩,因為一個家庭有孩子才算一個完整的家庭,而作為父母在以後的生活當中也是要有孩子的陪伴,而且父母以後老了也是需要孩子來對他們進行工作無聊,工作不了,就需要有人對他們的生活進行承擔以及撫養。父母都知道這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對孩子進行教育以及撫育,這樣子才能夠讓孩子以後長大後有一番事業,能夠讓父母過上好的生活,父母一直都秉承著一種養兒防老的思想對孩子進行教育,認為有孩子才是對自己以後的生活有保障。

但是這句話養兒防老卻不在於適用於現在當今的社會,現在當今社會上並不一定要,而就是能夠夠煩惱了,而就是能夠對自己以後的生活有足夠的保障,一切孩子也不一定在以後的生活裡能夠給予父母好的生活,能夠對父母進行贍養。在《貧窮的本質》這本書當中,為父母表示了養兒不一定能防老,將會導致孩子不能夠對父母進行正確的贍養,甚至有時候還會毀掉父母以及孩子的。

一:解析《貧窮的本質》

這本書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這本書當中闡述了貧窮國家為什麼貧窮而貧窮人為什麼越來越貧窮,越來越脫不了貧窮的困境。在這本書當中闡述了貧窮的本質,就是之所以人會越來越貧窮,其實最大的原因是在貧窮人本身。在世界各地依然是存在著一些貧窮國家,而且貧窮的人是越來越多的,反而是變得越來越貧窮。

這是因為窮人的思維存在的錯誤,他們會對於遠期的投資沒有正確的看待以及態度總是只看到近期的投資貧窮人在孩子的投資上並沒有做出正確的措施,在對於孩子的教育上認為讓孩子去上學是不能夠去擺脫貧窮的。在很多貧窮家庭的孩子是沒有去上學的,而他們沒有上學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家裡窮沒有錢去上學而是家裡的家長認為家裡窮,不讓孩子去上學,覺得孩子上學的這個時間段太長了,要做比較久的投資,要讓孩子讀好久的書才能夠看到回報,因此父母就不會讓孩子去上學,而且貧窮人家的孩子也是不願意去上學的,認為上學是不能夠去創造財富,不能夠擺脫貧窮。

貧窮人家的家長沒有看到投資的價值,沒有看到長遠的投資,只是眼光狹窄,只看到近期的投資近期的利益,不願意去付出代價去等待長期投資的回報。因此在教育上就沒能夠讓孩子去很好的接受,沒有對孩子進行長期的教育投資,從而導致貧窮人越來越貧窮。

而窮人越來越窮的另一個本質就是人口的問題,有些家庭會生很多的孩子認為有多孩子保障,就能夠讓父母以後的老年生活得到很好的保障,而有更多的孩子的話,父母以後的生活就有多人去保障去承擔,因此能夠預防自身老年之後的生活。因為有一些窮人是沒有一些退休金,沒有一些養老金的,因此有一些父母之後的老年生活則是需要靠孩子來養,因此多生孩子就能夠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保障。

因此貧窮人家的父母都是秉承養兒防老的原則以及思想,多生孩子,貧窮家庭的孩子是很多的,總是會認為多生孩子能夠對於以後的生活有更大的保障,認為養兒防老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就越窮越生越生越窮,這種惡性循環就一直下去,導致貧窮家庭沒能夠去擺脫貧窮和貧窮國家,也沒能夠去改善自身貧窮的狀況,會一直貧窮下去。

其實人口問題是貧窮國家貧窮的原因,也是貧窮家庭的原因,總是會給自身家庭增加過多的負擔,原本家庭已經夠貧窮了,但是卻是要多生幾個孩子,出來使得家庭的承擔會更大,這也就導致了家庭會變得更加貧窮。而父母總是將養育孩子當作保障自己生活以後的投資,總是認為養育孩子就是為了自己以後能夠有孩子父母贍養,有孩子送終,總是會去等價的交換和父母的最重要,而煩惱的思想也正是摧毀了一個家庭,更是會毀了孩子和父母。

二:養兒不一定防老

1、毀了父母

父母為了讓自己以後有個孩子贍養生活有孩子保障,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會對孩子進行撫養,就希望孩子以後有好的事業好的生活,從而能夠去感恩父母去贍養父母。因此父母就會在孩子教育過程中會對孩子過於好,認為自己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對孩子這麼好,以後孩子也會想起父母對自己的好,從而也會像父母對待孩子那樣子對待自己,因此父母總是在生活中對孩子過於寵溺過於捧在手心上,總是會過於去滿足孩子的要求。

父母認為這樣子教育孩子,能夠讓孩子對於自己有更多的感恩,有更多的回報,使得自身在晚年生活能夠過得好,但是其實這種行為對於兩方都是有著不好的發展。父母用這種方式去養,會導致孩子會變得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總是會考慮到自身的利益,總是會只在乎自己,而沒有對父母的付出表示感恩,他們會認為父母的行為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在孩子長大之後就沒有對父母的付出進行回報,反而會對父母進行惡劣的對待。

2、毀了孩子

而父母想著養育孩子能夠讓孩子以後的事業更好,有好的生活,從而回報自己父母。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會去對孩子的人生過於參與或者去插手,孩子的人生總是會過分地安排孩子的人生,總是去讓孩子去做自己所認為對孩子好的事情,總是認為孩子要有好的職業,這樣子還是以後的事業,生活才能夠很好,不能總是將自己的思想灌輸給孩子,總是會對孩子的人生進行安排,讓孩子去走自己所認為對的路。父母的這種行為總會讓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沒有明確的安排以及計劃總是迷茫於自己的人生,沒能夠去發展自己所喜歡的事情,這在一定程度上去阻礙到孩子的個性發展,也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雖然養兒防老的思想沒有錯誤的,但是要有端正的態度跟行為去對待孩子,而不是總是將教育孩子當作是換取自己以後老年生活的保障,父母不要總是想著養兒防老,養兒防老,不要總是將教育孩子當作為自己以後的老年生活做打算。養兒不一定能夠防老,還會毀掉自己,甚至毀掉孩子的人生,作為父母要有端正的態度和正確的行為去教育孩子,讓孩子能夠健康優秀的成長。

三:如何去正確養兒

1、端正自己的思想

父母想要正確的態度,而首先就要端正自己的思想,不要總想著養育孩子,就是為了讓自己以後的生活得到保障,能夠讓孩子來贍養自己,雖然贍養自己的父母是一種義務,是一種責任,但是父母也不要總是將這種思想表現出來灌輸給孩子,這種社會將教育孩子當作是上演自己老年生活的一種談資。教育孩子不僅是那孩子以後能夠贍養自己,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茁壯成長,這也是作為父母的責任與義務。

2、懂得去放手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一味地對孩子啊,不要一味地去付出,不能正確的做法,而是要懂得去放手孩子的生活,懂得放手孩子的人生,讓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做的事情,去對自己的選擇人生進行選擇和決定,要讓孩子自己做自己會做的事情,不要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好。懂得放手是對孩子一種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就能夠讓孩子去鍛鍊自己,同時也讓孩子知道父母對自己的付出並不是理所當然的,這樣孩子才會慢慢去理解父母體會,父母才會去感恩父母的付出。

3、遵循孩子的個性發展

父母要懂得去遵循孩子的個性和家長要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自己去安排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總是給孩子安排父母所任,為是對的,人生不要總是對孩子的人生過於決定以及選擇,因為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父母,不能因為自己的思想就對孩子以後的生活過於參與。父母要懂得去遵循孩子的個性發展,讓孩子的個性得到幫助,去根據孩子的個性進行培養,檢察長從本區域內還有尋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養兒防老這是從古至今的一句話,這也就是顯示了孩子對於父母的重要性,養兒也是為了以後能夠有孩子送終有孩子贍養。但是父母不要把這句話奉為聖旨,就一直去遵循這句古話,在教育孩子。

父母要知道養兒不一定防老,現在社會上大多會出現一些事情,都在顯示著孩子長大後不一定會懂得去感恩自己的父母、去懂得贍養自己的父母,而是在父母老了之後去蹉跎自己的父母,不會對父母承擔起應盡的責任跟義務。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正確的態度方法,否則養兒是不一定能防老的,反而會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孩子。

我是農勝彬,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做保姆3年,55歲女人深有感觸:養兒是為防老,還是「妨老」?
    看來孩子們都不容易 ,自己的退休金也花不完 ,前些年,宋大媽就每月給他倆每人貼補2000元。倆孩子自然很高興,有事沒事,也經常回來看望一下。後來出事後,宋大媽的花費多了,就說暫時不能幫他們了,自己需要有人照顧,如果他們能倒班來伺候,可以接著給;如果實在來不了,就只能拿錢請別人啦!
  • 養兒能防老嗎?兒女有出息了,父母卻成了「留守老人」
    再者,打心裡想,父母都是希望兒女們都過得好,不願他們再如自己那般辛苦了!可現實是,做人,哪有舒服可言!南方農村有句俗語:「歹囝養爸」!意思是: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壞孩子,長大後反而會贍養自己的父母!而有出息的兒女們呢?或許,有一顆贍養的心,卻在行動上做不到!
  • 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內在動力」是孩子成功的關鍵
    他失望至極,但某一天他看見兩個被自己大女兒和二女兒揍得鼻青臉腫的男孩子們,看著完好無損美麗的女兒讓他瞬間就找到了孩子的"內在動力"! 女生也可以成為全世界的摔跤冠軍啊,父親立馬化身嚴父,發現了孩子的摔跤潛能立馬就付出艱苦的實踐。今天我們就從育兒的角度來解析《摔跤吧爸爸》,深入了解內在動力對於孩子的重要影響!
  • 孝順的孩子都有這幾個特徵,別到老了才知道,自己疼錯人了
    這樣看來,養兒也不一定能防老,只有孝順的兒女才真的算是養兒防老。那個年代家裡比較貧窮,老大和老二都只讀完了小學就出去外面打工,為家裡減輕負擔,但小兒子卻順順利利的讀完了大學。大兒子非常孝順,自己有什麼都惦記著兩位老人。二兒子雖然不和張大爺親近,但逢年過節也都寄錢回來。然而這個備受疼愛的小兒子可就比較反常了,小兒子不但不給錢張大爺用,反而時常找張大爺要錢補貼家用。
  • 82歲老太以醫院長椅為家,養兒不能防老,遺棄罪不能成為擺設!
    阮婆婆自己推算,每年都有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醫院度過。不過,今年的冬天似乎更加漫長。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的時候,多數人都對醫院急診大廳望而生畏。誰能想到,那裡不僅是抗擊疫情的最前沿,竟然還是城市「流浪者」最後的棲身地?不是他們看透了生死,只是因為生活拋棄了他們。
  • 育兒視角分析《窮爸爸,富爸爸》:「窮人思維」比貧窮更加可怕
    育兒角度解析《窮爸爸,富爸爸》《窮爸爸富爸爸》主要講的是羅伯特有兩個父親,窮爸爸和富爸爸,這兩個父親有著截然不同的思想觀念。窮爸爸是羅伯特的親生父親,是一個擁有較高學歷的教育官員,爸爸的一生就是圍繞著努力讀書,找一個好的工作,有一份穩定的收入,然後過上安穩的生活。
  • 共讀《貧窮的本質》
    讓我們一起共讀《貧窮的本質》,這本書將為我們展示世界上最貧窮的一批人的生活,探尋貧窮的根源,以及擺脫貧窮的方法。【什麼是真正的貧窮】就經濟層面而言,什麼是真正的貧窮?這個問題,如果問我們中國人,尤其是問東部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的人,我們通常可能會以「若干房產、若干存款、若干固定資產」來評判一個人的貧富。
  • 育兒角度解析《弱點》:真正的好家長,能讓黯淡的孩子也發光
    他們善於發現孩子的天賦並不斷的引導,才讓奧赫從黯淡到發光。正是陶西太太給予了奧赫主動選擇的權利才讓奧赫面對自己的內心,堅定地做出了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今天,我們就從家庭教育這一方面來解析電影中陶西一家的教育方式。影片中,主要體現了教育方式有三種: 1.
  • 從孤兒的角度來看!在馬某埋葬父對象的情況下
    首先,馬某活埋自己的母親是一種犯罪行為,必須承擔刑事責任,接受法律制裁。但是現在我們從孤兒的角度談論馬某。馬某早年喪父,馬某母親在12歲再婚,馬某母親帶走小兒子和女兒。馬某作為老大,不取過去。你可以帶兩個孩子。也許你和新的丈夫有很多交流,一些犧牲,然後你可以得到兩個孩子;也許馬某留在自己的家,和我叔叔住在一起,成為亞孤兒有很多原因。孤兒:「父母雙方有一方死亡、服刑或喪失勞動能力,另一方放棄撫養責任,組織了新的家庭,由孤寡老人代養,事實無人撫養的兒童」的含義。
  • 「三腳凳」理論告訴你:育兒的本質與孩子無關,與父母自身有關
    育兒書,兒童教育的書籍並不只是為新手媽媽準備的,很多人都應該放下對育兒書的偏見。這本書治癒了我,我覺得所有童年有過創傷的人都應該看。其實,當我們成年後,我們就是自己的孩子。《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是一本育兒書,作者是美國實戰派育兒專家伊莉莎白·克拉裡,她擁有40年育兒經驗,出版這本書的目的,在於使父母和孩子相處融洽愉快。
  • 孩子在學校和同學發生衝突,這三句話家長不能說,會毀了孩子
    孩子在學校和同學發生衝突,這三句話家長不能說,會毀了孩子在上學過程中,孩子難免和同學發生衝突,這時候班主任都會把家長叫去學校協商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這三句話千萬不能對孩子說,不然,很容易毀了孩子的一生。
  • 育兒視角解析《獅子王》:別小瞧「自我意識」發展,關乎孩子一生
    接下來,我們從育兒的視角分析電影《獅子王》中,"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意義。 影片給出了辛巴"自我意識"發展最好的解析:年幼的辛巴被刀疤欺騙,出於強烈恐懼感和愧疚感而退縮、自我放逐,最終在朋友的幫助下意識到事件的真相,開始救贖之路。 從育兒的角度看,《獅子王》中辛巴"自我意識"的發展總共分為三個過程:本我、超我,以及自我本我超我三者的統一。 1.
  • 解析《卡特教練》:培養孩子的「領導思維」,要從這3個角度入手
    因為從他自己的經驗來看,他知道從這所學校走出來的大多數籃球球員最終的命運不就是貧窮和犯罪。而是些孩子們的成長環境,決定了如果他們沒有接受高等的教育,那麼他們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卡特教練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希望能夠改變孩子們的人生軌跡。對於一名籃球員來說,打球固然是重要的事情,但是放眼於未來,要想改變自己的成長環境,學好文化科是必不可少的。
  • 「養兒才報父母恩」,這句話裡有3大玄機(恍然大悟)
    「養兒才報父母恩」這句話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包含了3大玄機。一是生命的輪迴人生代代相傳。一個人,先做兒女,漸漸長大,再做父母,漸漸老去,完成一個生命輪迴。小時候,因為心智有一個發育的過程,我們是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過來的。
  • 在家被親爸媽當成「人肉沙袋」,她卻一聲不吭,網友:孩子毀了
    網友們紛紛說道:"這個家庭的孩子已經毀了。"是啊,這個家庭裡的兩個孩子都已經毀了,小男孩養成了欺負別人的習慣,而小女孩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視頻發出後,警方後來也介入了這起"家暴"的調查,結果發現這對父母確實是小女孩的家長,而她的父親沉迷賭博,之前也對妻子有過家暴的行為。
  • 農民養兒五部曲,有喜有憂,都是嬌慣惹的禍
    1,結婚養兒大歡喜。在農村,結婚之後最大的盼頭就是生個兒子,有了兒子就算有後了,就能傳宗接代了,就算有了生活依靠。到了老年,有養老的人了,所以,每當家裡生了兒子以後,都是興高採烈,皆大歡喜,奔走相告,吃喜慶賀。
  • 孩子姓朱,媽媽給孩子想了個「好名字」,卻毀在這部動畫上了
    很多新手爸媽可能會在無意識中就給孩子取了個帶有諧音的名字,如果諧音還不是很好聽,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就是造成孩子自卑的一個因素,因為名字的諧音太好笑,也容易讓孩子陷入被嘲笑的困境中。孩子姓朱,媽媽絞盡腦汁想的好名字都毀在這部動畫上了!網友:挺可愛的!
  • 貧窮的本質是什麼?如何打破束縛,實現階層躍遷呢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貧窮的本質》一書的作者。他們花了15年的時間,深入到五大州的貧困地區做深入研究。 最終得出結論,貧窮的本質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你之所以窮,是因為你的父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