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大別山有多危險?鄧公後來說:我的心臟在怦怦地跳

2020-12-14 歷史客棧

解放戰爭開始後,蔣介石自恃兵多將廣,向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但遭到一系列失敗後,就改變了策略,重點對陝北延安和山東解放區發起了「重點進攻」。

為了緩解延安和山東解放區的壓力,同時也為了化解國民黨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主席決定晉冀魯豫野戰軍渡過黃河,千裡挺進國民黨統治的腹地大別山地區。

這種「以攻代守」,具有非常高的風險,畢竟這一步由防禦直接殺入敵人核心地區的戰略「升級」太快,勢必會面臨各種難以預料的危險,付出巨大的犧牲。

但是,晉冀魯豫野戰軍顧全大局,堅決執行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使命,正如劉伯承所說:「我們就像挑著一副擔子,一頭是延安,一頭是山東,我們的任務就是把敵人拖出來,所以我們不能怕擔子重,相反,我們擔子越重,對全局就越有利!」

1947年6月30日夜,劉鄧大軍打破「黃河自古夜不行船」的古訓,從東至東阿西至濮縣的300裡河面上,一夜就成功強渡黃河,並發起了魯西南戰役。

劉鄧大軍的主動進攻,讓蔣介石如坐針氈,兩次親臨戰場指揮,還命軍統派出特務,潛入劉鄧大軍駐地,企圖實施「斬首行動」。

軍統特務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們真的潛入了野戰軍指揮部所在地丁官屯,並偵查到了劉鄧的指揮所的具體位置,爬到附近房屋的屋頂,把一個巨大的紅色「T」字形對準指揮所的方向,為國民黨轟炸機指引攻擊方位。

很快,國民黨轟炸機的轟鳴聲傳來,警衛員急忙衝進指揮所,幫助大家轉移,他們剛剛離開房屋,就聽「轟隆」一聲,一顆炸彈激起的土石,像暴雨一樣落在劉伯承等人的身上!

好險啊!劉伯承拍拍身上的土,竟幽默地說:「明天咱們的『死訊』恐怕又要登上蔣介石的報紙頭條了!這是第幾回來著?你還記得嗎?」

鄧公也笑道:「我們偏不死,先氣死他們!」

蔣介石一計不成,又把目光投向了黃河。當時黃河正值汛期,大雨如注,黃河水位迅猛抬高,奔騰的河水掀起巨浪,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大有隨時衝垮大堤的架勢。

丁官屯就處於黃河大堤的底部,連日大雨,丁官屯的水已經沒過腳脖子了,再聽著不遠處的黃河怒濤聲,大家在心裡都捏了一把汗。

這時,蔣介石派出了轟炸機,要炸掉黃河大堤,重演當年花園口決堤的慘劇!

劉鄧在指揮所裡,聽著外邊敵機的轟炸聲和黃河巨浪的怒濤聲,雖然表面上還很鎮定,但內心的焦慮,也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多年後,鄧公回憶起這段往事,還心有餘悸地說:「我這一生,這一個時候最緊張。聽到黃河的水要來,我自己都聽得到自己的心臟在怦怦地跳!」

但好在天佑劉鄧,也可能是老蔣的轟炸機飛行員還心存一絲善念,不想再看到生靈塗炭,黃河大堤一直安然無恙。

最終,在劉鄧的鎮定指揮下,晉冀魯豫野戰軍成功地挺進大別山,拉開了我軍在解放戰爭中戰略進攻的序幕,從此,解放戰爭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相關焦點

  • 鄧小平憶一生中最緊張時刻:聽到自己的心臟在怦怦地跳
    ——1989年11月20日鄧小平會見編寫第二野戰軍戰史的老同志時的談話我這一生,這一個時候最緊張。聽到黃河的水要來,我自己都聽得到自己的心臟在怦怦地跳!只有我和(你)劉伯伯看了這份電報,看完後立即就燒毀了。當時,我們真是困難哪,但是,我們二話沒說,立即復電中央,說半個月後行動。
  • 心臟怦怦跳 這是怎麼了?
    有時候覺得自己的小心臟在怦怦亂跳,可能伴或不伴有呼吸困難、眩暈無力、胸悶透不過氣……你遇見的可能是心律失常。
  • 小學生單元習作,我的心兒怦怦跳,我被車撞了之後
    本文是四年級上冊單元習作專欄第32集,具體為最後一單元《我的心兒怦怦跳》。一、選取素材遇到這個題目,我們該寫什麼素材呢?這是首先要考慮的。參加百米比賽,這既可以寫跑得中途,因為劇烈運動心跳加快的情形,也可以是比賽即將開始,心理緊張而導致的心兒怦怦跳的感受。登上領獎臺,是一種心情激動得怦怦跳。然後還有班幹部競選,一個人走夜路,第一次當眾講故事,在出站口等久別歸來的爸爸。這些事例中如果自己有親身經歷的事,或者自己能體會出那種感受的,就把它作為寫作素材。
  • 大別山革命老區的貢獻:我軍先後五進五出大別山
    三進三出大別山:從1935年紅二十八軍重組到1938年東進抗日前線。四進四出大別山:從1945年中原軍區成立到1946年中原突圍。五進五出大別山:從1947年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到1948年中原野戰軍加入淮海戰役。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徹底解放大別山革命老區,這已是我軍主力第六次開進大別山了。
  • 四年級習作之「我的心兒怦怦跳」
    如何才能寫好「我的心兒怦怦跳」,請看這裡!一、習作要求參加百米比賽 登上領獎臺參加班幹部競選一個人走夜路第一次當眾講故事在出站口等待久別的爸爸歸來……你有上面的經歷嗎?你當時的心情怎樣呢?同學之間說一說。
  • 特級教師這樣教《我的心兒怦怦跳》(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習作)
    剛才老師和大家說了我怦怦跳的經歷,接下來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夜行新加坡的這一段經歷。說起這件事情,我現在都心有餘悸。好,請看我的心跳經歷:忽然,前方一片開闊,隱隱約約,一棵一棵的矮樹間,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橢圓形的建築物。這些建築,究竟是什麼?於是,我抄一條小路漸漸靠近。定睛一看,我的天,墳!
  • 「江蘇隊小可愛」李娟娟:90後的我榮獲全國表彰 激動得心臟怦怦跳
    這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被患者稱為「小可愛」的李娟娟。表彰會後,記者第一時間視頻連線了李娟娟。 有沒有覺得不舒服呀?/沒有/你知道我是誰呀?/小可愛/那你知道我們是哪個隊的?/江蘇隊。」
  • 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習作,那一次《我的心兒怦怦跳》
    本次習作我們來寫一件讓自己心兒怦怦跳的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完整、具體,表達自己心兒怦怦跳時的感受喲!習作要求知道為什麼我們的心裡會有那麼多喜怒哀樂嗎?那是因為我們的心裡藏著秘密!每個人的喜怒哀樂都不一樣,那些讓人「心兒怦怦跳」的事兒裡就藏著特別的自己。
  • 挺進大別山之前,劉鄧大軍有12萬人,出大別山時,還剩多少人?
    為了達成重要的戰略進攻目的,我軍必須在中原腹地佔據絕對優勢,因此才有了之後的「躍進大別山」行動。 中原野戰軍行進千裡挺進大別山,進山之時有12萬之多,但是半年後從大別山出來時人數銳減,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 挺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4個主力縱隊司令員分別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劉鄧大軍千裡挺進大別山,是指:1947年夏天,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向國民黨統治地區大別山實施進攻的戰略性行動。當時,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的有4個主力縱隊,分別是第一縱隊、第二縱隊、第三縱隊、第六縱隊。那麼這4個縱隊的司令員分別是誰?哪裡人?後來什麼軍銜?
  • 統編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習作:我的心兒怦怦跳 習作展示
    子瑜老師說:第八單元的習作主題是「我的心兒怦怦跳」,還是依託寫事,來細緻描寫自己的心理活動,並且用上能夠表示「驚喜、害怕、緊張、激動」等心情的詞語。可以通過表情、動作、心理描寫,來表達自己當時的情緒。其實這方面的描寫,在第六單元《牛和鵝》、《一隻窩囊的大老虎》這兩課裡已經有非常細緻的示範,可以借鑑裡面的寫法。
  • 五年級作文:我的心兒怦怦跳
    我的心急速地跳動起來,猶如一個彈簧在跳動,我正拿著筆「寫」作業。這是怎麼回事兒?還得從那個時候說起。中午吃完飯的時候,媽媽讓我拿著作業去她辦公室寫,我便拿著書包走到了辦公室。媽媽正在挑瓜子兒呢,從五個袋子的顆粒裡找瓜子,是個艱難的「工程」。「媽媽,手機借我用一下,我查單詞。」
  • 寫作文好方法在這裡,四年級上冊作文《我的心兒怦怦跳》
    體驗過心兒怦怦跳的感覺嗎?請你以《我的心兒怦怦跳》為題,寫一篇不少於450字的作文,讓大家一起陪你提心弔膽吧! 審題根據文題內容,這篇習作要求我們寫哪種類型的作文?(寫事)正確,寫什麼樣的事啊?(寫讓自己緊張、害怕的事。)這篇習作需要我們擬定題目嗎?(不需要)為什麼?
  • 部編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習作《我的心兒怦怦跳》專題
    參加運動會,登上領獎臺,心兒怦怦跳;進行社會實踐,第一次採訪他人,心兒怦怦跳;進入考場,遇到難題時,心兒怦怦跳;犯了錯誤,害怕被人發現時,心兒怦怦跳…………今天的習作就是圍繞「我的心兒怦怦跳」來寫的。審題1.認真讀一讀,打開寫作的思路,從中得到啟發,確定選材的範圍,必須多讀幾遍,做到心中有數。
  • 中野挺進大別山時,為何重武器寧可扔掉,也不送西兵團作補給?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挺進大別山在一定意義上是分散了敵人的主力,部隊沒有整合好,也正是因為這樣,可以說,沒有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就很難扭轉全國的戰局。在中原野戰軍,順利渡過黃河以後,一舉將國民黨四個整編師,全部殲滅。要知道這四個整編師可是有整整五萬人之多,打得那叫一個漂亮,不過,卓越戰績的背後,中野軍自身的損失也很大,多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缺口,需要補充。
  • 四年級上習作《我的心兒怦怦跳》,掌握寫事作文方法,替孩子收藏
    同學們在生活中、參加百米比賽、登上領獎臺、參加班幹部競賽、一個人走夜路等,由於擔心、害怕、緊張或激動,我們的心也會怦怦跳。學生可以選一件令你心兒怦怦跳的事情寫下來,這次習作屬於寫事作文。這次習作的主題屬於寫事作文,與以前我們寫過的寫事作文不同的是寫的事情的範圍縮小了。
  • 鄧公前兩任妻子:張錫瑗讓鄧公感念一生,而金維映卻讓他受傷很深
    還記得香港回歸的日子,電視裡迴蕩的那句鄧公的話:香港回歸了,我想去那裡看看。我想很多人聽到那句話的時候,或許都像我一樣哭了。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我黨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公以其大智慧將整個國家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都說天塌了有高個子頂著,但是我們都知道鄧公是小個子,但就是這樣一個小個子,卻讓整個世界為之震驚。
  • 為什麼是大別山?
    當年劉鄧大軍千裡挺進大別山,大別山因此而名揚天下,無人不知。大別山為什麼叫大別山,千裡挺進為何是大別山,而不是別的山呢?
  • 中原野戰軍挺進大別山,單獨設立了陳謝兵團,其作用不可小覷
    1947年6月,中原野戰軍主力部隊千裡挺進大別山區,其中有兩支部隊協同配合挺進,一個是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陳粟大軍),另一個是中原野戰軍陳謝兵團(陳謝大軍),其中陳謝兵團還是單獨設立的,為什麼要單獨設立陳謝兵團?其作用又有哪些呢?
  •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後為何西撤?
    但至1948年3月28日劉鄧大軍主力就轉出了大別山。如果當時能牢固地佔領大別山,更可切斷國軍津浦、平漢和隴海三條交通線,還能東懾南京,西逼武漢,瞰制中原,直接威脅敵人長江防線以及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的統治。既然佔據大別山地區的戰略作用如此之大,為何劉鄧的軍隊大部分都西撤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