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阿桂後人:重走乾隆平定大小金川之路

2021-02-07 輪上部落

重走乾隆平定大小金川之路

和平

續前文(綽斯甲)

8、大將軍阿桂在金川的後人

2016年8月我第二次來到金川,繼續調研乾隆平定大小金川的歷史。在金川縣政府廣場旁邊的文體廣新局一層大廳裡,我偶遇杜禮茂老師,他是金川黨校的高級講師,陪同阿壩州文化局的領導到金川調研。杜老師聽說我是從北京香山來金川考察乾隆平定大小金川的戰爭歷史的,興趣盎然。

金川縣政府廣場

我們的交流圍繞香山的「金川人」展開:

我說:「現在北京香山了解乾隆兩徵金川那段歷史的人不多了,年輕人更不知道了。」

杜老師:「這邊也是一樣,歷史就是歷史,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歷史文化需要傳承。」

杜老師繼續說:「我是金川人,在研究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我看過很多資料上記載:北京香山有我們「金川人的後裔」,但他們認為自己的祖上是「苗族」,卻不知道他們是嘉絨藏族後裔。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國煤礦文工團的兩個文藝工作者在西山一帶採風時,發現有些農民會唱一種與北京地區民歌完全不同的歌曲,歌詞也不是漢語,問其詞意則說是祖上傳下來的,現在無人懂得。問其祖上來歷也說不清楚,有的說原是南方的苗族,與清朝打仗,戰敗被俘而來,有的人過年過節要專門進宮表演民族歌舞,所以南方的民歌保留下來了,但現在都使用漢語了,所以無人知道歌詞內容。煤礦文工團的同志將他們唱的歌曲錄了音,到中央民族大學遍詢從南方來的各族師生,期望能確定這種歌曲究竟屬於什麼民族的。正好有西南民族大學的贊拉·阿旺同志是四川小金川人,當時在中央民族學院古藏文專業進修班攻讀,他鑑別出這種歌曲應是四川金川地區藏族的歌曲。此後,中央民族學院部分藏族師生曾到紅旗村一帶調查訪問,了解更多的情況,認為當地有一部分農民是從金川遷來的藏族人的後裔,大約是清代乾隆年間兩次平定金川時有一部分藏族被俘,被遷來此處定居。從當地附近山上建有金川藏族風情的碉樓,也可以得到佐證。」

我連連點頭說:「是。杜老師,這些資料我也閱讀過。2012年10月,我尋訪過我們北京香山門頭村(金川人居住過的村子)的老年人,讓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種誤解,不知自己來自何處的誤解。您知道我工作的學校最初是八旗官學,我想知道香山的「金川人」中有沒有在我們學校念過書的校友,經調研和查閱資料,沒有!大清中葉,俘虜的子女是不可能跟旗營裡的孩童一樣到政府辦的官學裡讀書的。可見,那時香山的「金川人」過著沒有政治地位,低人一等的現實生活。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非常理解他們祖先的思想,俘虜對他們來說是恥辱的經歷,為了不讓自己的後代繼續背負如此沉重的恥辱,才對子女隱瞞歷史的真實,唯一的目的就是要保護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子女享有與旗營中其他孩子平等的美好未來。於是,就出現了現在的情況,歷史沒有得到傳承,他們自己不知道自己來自何方了!畢竟他們得活下去……」 

2012.10.6.和平老師採訪香山的「金川人」後裔郎先生,上山考察「番子營」遺址,他說:「我家以前就在這裡。」

 「老房子還在,這是老薩的家」

杜老師說:「說到這裡,我想起一個人來,你知道乾隆徵金川的大將軍——阿桂嗎?他在金川有後人……」

我一聽,這事兒挺新鮮,特想聽。這時,一群人從樓上下來,招呼杜禮茂老師一起走,杜老師一邊應著一邊與我匆匆道別。

第二天杜老師電話約我到縣城的茶館續談,一出門,高原的熱浪要把人烤化似的,我忙不迭打車下山來到大自然茶館,等待我的還有杜老師的一位朋友。杜老師介紹:「這位就是金川中學的阿品才老師,是大將軍阿桂在金川的後人。」

互相問候後,我坐在阿老師的對面專心地聽阿老師娓娓道來:「乾隆平定金川二十年後,馬家家譜中有這樣的記載:『阿公(指大將軍阿桂)班師回朝,留子於八步裡(地名),阿耳烏年齡尚小幼,留下馬氏太公協助八步裡阿姓家族諸事。』意思是說大將軍在金川出徵時與當地一個頭人的女兒生下了一個男孩。戰後,阿桂班師回京時,安排兩名貼身侍衛協助頭人家管理一切事物。馬家將此事寫入家譜,世代沿襲。我家祖居八步裡,兄弟姊妹五人便是大將軍阿桂的後人。」

阿老師是中學政治老師,自身特殊的家史使他對金川的歷史有著自己獨立的思考:「歷史事件對金川有過幾次大的衝擊。第一次是乾隆平定金川,第二次是紅軍在金川駐紮長達一年多的時間,第三次是全國的文化大革命。你知道為什麼紅軍能在金川駐紮這麼長時間嗎?看看老街上政府、省委、縣委舊址特別多,其他少數民族地區紅軍為什麼沒能立足?」

「哦,乾隆兩徵金川後,當地的土著人幾乎沒有了,戰死的戰死,俘虜去北京了,留在金川重整家園的是在這裡打仗的屯兵。」我說。「對了!」阿老師接著說:「這些屯兵的祖籍在外面,他們的心是向外的。」我點頭表示認同:「是!願意接受外面來的人。」我和阿老師異口同聲:「歡迎紅軍!」

大將軍阿桂在金川的後人——阿品才老師

大將軍阿桂畫像

回北京後,在一年一度滿族人的「頒金節」慶典上,我特意找到北京民族事務聯誼會的秘書長高老師,願意幫助阿品才老師找到阿桂的其他後人,骨肉團圓。但阿老師對此事並不熱衷,我想嘉絨藏族人的低調,平和與不爭也許早已植根於他的內心深處。

據網絡資料介紹:阿桂(1717.09.07—1797.10.10),章佳氏,字廣廷,號雲崖,大學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將。滿洲正藍旗人,後以新疆戰功抬入正白旗。乾隆三年(1738年)舉人後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長期戍守西北邊疆。乾隆十三年(1748年),參加大小金川之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參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事平後移師駐伊犁,提出於新疆屯田建策,被採納。

其後數年間,歷任內大臣、漢軍鑲藍旗都統、軍機大臣、滿洲正紅旗都統、伊犁將軍、四川總督等。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副將軍偕經略傅恆領兵與侵擾滇境的緬甸軍交戰,屢獲捷。乾隆三十六年(1781年),再次參加大小金川之戰,歷時5年,運籌戰事,多合機宜。後兩次督師鎮壓甘肅回民起義,參與制定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和抗擊廓爾喀之役的進兵方略。卒年81歲。阿桂編有《軍需則例》15卷。

阿桂戎馬一生,出將入相,不僅為乾隆定叛亂,保邊疆,更為自己贏得生前身後的榮耀。阿桂後代有兩子一女,分別是阿迪斯,阿必達,章佳氏。

2015年8月15日和平老師路過金川中學

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

投稿郵箱:195321514@qq.com 編輯:君戈

 推薦閱讀  

- 更多內容請回復文章搜索 -

▲▲▲

長按識別關注


如果你往後也想更快捷找到我們

只需置頂「輪上部落」

見面啦!

相關焦點

  • 【續】我要去小金川:重走乾隆平定大小金川之路
    重走乾隆平定大小金川之路和平續前文(阿桂後人)三、我要去小金川
  • 乾隆時期大小金川之亂,為何花費7000萬兩白銀,用了七年才平定?
    他蓄謀吞併小金川,先以侄女(一說女兒)阿扣嫁給小金川土司澤旺為妻。澤旺怯懦,受制於阿扣,大權旁落。澤旺弟良爾吉與阿扣私通,於乾隆十年勾結莎羅奔襲擊小金川,莎羅奔乘機誘執澤旺,以阿扣改配良爾吉,並將小金川印信交良爾吉掌管。在川陝總督慶復、四川巡撫紀山的幹預下,莎羅奔才於乾隆十一年將澤旺放歸小金川。
  • 金川發現勒烏圍乾隆御碑殘字和碑亭磉磴
    大家一起考證御碑字跡這是一次偶然的機會,網友悟空在下鄉途中發現勒烏鄉前鋒村街邊水溝處有一扇石磨上有字跡,感到很奇怪,經打聽,得知這是公元1778 年乾隆在金川所立「御製平定金川勒銘勒烏圍之碑」殘字。熱愛金川文化的網友悟空當即聯繫大金川輪部落部分成員一同前往考證。
  • 阿桂對清代國家統一的歷史貢獻
    乾隆二十年(1755),準噶爾部發生內亂,乾隆決定利用準噶爾部發生內亂之機,出兵平定準噶爾部。就在眾臣議論紛紛不贊成出兵準噶爾之時,阿桂挺身而出,力排眾議,擁護乾隆帝的主張,懇求投身平準噶爾戰場。乾隆帝出兵平準噶爾部是阿桂建功立業的新開端。平準噶爾部的戰爭分為兩個階段段:平達瓦齊,第二階段平阿睦爾撤納。
  • 你所不知道的乾隆大小金川之戰後的血腥
    你所不知道的乾隆大小金川之戰後的血腥在說今天主題之前小編需要先介紹一下大小金川之戰。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奪取小金川澤旺印信,"意欲併吞諸蕃",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1749年,莎羅奔請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以後,大小金川之間常有衝突。到18世紀60年代,金川局勢再度緊張,又一次引起清王朝的關注。1766年,清廷派四川總督阿爾泰聯合9家土司會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澤旺子)卻與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莎羅奔侄孫)聯合反清。1771年清軍敗績,清廷又將阿爾泰革職,派溫福入川督師,向金川進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開始。
  • 清朝第一將軍,乾隆不敢動,和珅不能比,功高蓋主卻還能善終
    乾隆對伊犁等地十分重視,特下令阿桂率軍護送維吾爾族人前往伊犁,管理伊犁屯田之事。  阿桂開始了伊犁屯田之路。也正式開啟了人生巔峰之路。  伊犁屯田十分不易,阿桂提出七條建議,對伊犁等地的統治而言,都是重點。乾隆非常重視,一一批准,每一條建議都允許實施,很快阿桂就為伊犁等地屯田奠定了基礎。
  • 金川御碑,記錄著乾隆的十全武功
    剩餘130多名少男、少女分別賞賜給索倫等三姓功臣之家永世為奴,世代不得返回金川居住,可見乾隆皇帝對金川土司恨之入骨的心情。為了表彰來之不易的勝利,乾隆還在全國建了五通紀念金川之役的御碑,把平定大小金川列入自己「十全武功」其二,又可見他對這場戰爭的重視。
  • 和珅、阿桂、福康安、和琳,這四位乾隆朝的寵臣,誰權勢最顯赫?
    、福康安、和琳,這四人皆為乾隆朝的寵臣,深受乾隆皇帝的重視,其地位較之其他臣子都要高出一大段。  和珅,嘉慶三年(1798年),白蓮教起義領袖王三槐被擒,清廷平定白蓮教之亂,和珅因功晉升一等忠襄公。  阿桂,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阿桂成功取得徵伐大小金川的勝利,因功晉升一等誠謀英勇公。
  • 殺出來的紅頂子,清朝乾隆皇帝的手下第一戰將是誰?
    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他做皇帝的60年裡,清朝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那麼問題來了,在這60年中,大小戰爭無數,那麼到底誰才是乾隆手下的第一戰將呢?當時的清朝軍隊的戰鬥力跟晚清比起來是否更強大呢?列舉幾個乾隆朝第一戰將的候選人:1,傅恆,乾隆小舅子,一等忠勇公。
  • 乾隆帝心中,阿桂的地位比和珅高,為何阿桂不鐵血鋤奸呢?
    年輕時仕途不順,金川之戰不順,訥親自裁,張廣泗處斬,阿桂只是跟隨兵部尚書班弟去營地辦事就被嶽鍾琪彈劾「勾結張廣泗,蒙蔽訥親」,算是貽誤軍機,乾隆關了他一段時間,然後下詔釋放,這詔令中阿克敦的名字比阿桂還多,算是給足了阿克敦面子,沒辦法,阿克敦就這一個兒子,死了就絕後了。
  • 乾隆的十全武功
    即1747至1749年的大小金川之戰、1755年的平定準噶爾達瓦齊部之戰、1755至1757年的平定準噶爾阿穆爾撒納之戰、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亂、 4.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亂: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平定準噶爾後,將被準噶爾部囚禁的回部領袖大小和卓兄弟波羅尼都和霍集佔釋放,命大和卓波羅尼都回南疆統治舊部,小和卓霍集佔留在伊犁管理南疆來的移民,並派人招撫天山南路各城。
  • 清朝平定大小金川土司叛亂:雙方在碉樓展開攻防戰
    到乾隆年間,這種態勢不但沒有得到遏制,反而兩金川土司勢力有了進一步的擴大。使川西嘉絨地區各土司的均勢被打破,更重要的是,兩金川土司阻礙了藏族地區與中原地區正常的商貿往來,其勢力威脅到內地的安全和康藏的穩定,為了「永靖邊圉」,乾隆帝決定興師進剿,乃有大、小金川之役。
  • 乾隆皇帝時期的十位著名大臣!
    平定新疆叛亂,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使西藏新疆團結在清朝治理之下,奠定了中國的近代版圖。文化繁榮,修《四庫全書》,開鴻學博詞刻,促進漢學發展,戲劇文化流行。晚年自號十全老人。在位期間湧現出了眾多的國家棟梁之才,他們為清朝貢獻自己的才能,今天來認識一下其中著名的十位大臣。一、和珅(1750-1799),滿洲正紅旗人,鈕鈷祿氏,乾隆中期權臣、寵臣。
  • 那些被乾隆皇帝殺掉的二品以上大臣
    到了乾隆十三年訥親以經略頭銜主持大小金川戰役,但因其不懂軍務,只知遙坐營帳中指揮,又與張廣泗不和,導致朝廷勞師糜餉、久戰無功,對其及其失望的乾隆帝派傅恆取代了他,並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命將訥親押解回京,當年授訥親祖父遏必隆的遺刀於侍衛鄂實,命訥親自盡。
  • 將軍打了勝仗回來,乾隆賜給他一杯毒酒,將軍一口乾了毫髮無損
    阿桂將軍從小是個讀書人,一路勤學苦讀,參加了科舉考試,中了舉人。在當時,有著阿桂這樣家世的年輕人,要麼是等家裡人走關係,給自己找一個油水大的肥差閒職,要麼揮霍家裡的財產做一個紈絝子弟,阿桂算是他們中間的另類。
  • 這,就是大小金川︱穹野行013期
    這,就是大小金川              一直無法給這片土地,給一個確切的符號,叫東女國,似乎太過遙遠!叫千碉之國,太過局限!叫美人谷,似乎太小氣!        總之,我是無法給它一個確切的定義,乾脆籠統叫它大小金川吧。
  • 血流成河的金川之戰,為何是影響中國百年國運的一戰?
    當即決定發兵攻打,然而歷史又在此時給乾隆開了個大大的玩笑,滿朝官員同意出兵者寥寥無幾,理由出奇的一致:金川地處四川西北腹地,道路崎嶇難行,山高林密,純屬雞肋。然而乾隆皇帝高瞻遠矚,堅持攻打大金川。
  • 嶽飛後人不再做宋朝將領,卻在清朝連出虎將,打下百萬領土
    後來嶽家開枝散葉,但其後代大多默默無聞,在元明兩個朝代都沒有出現大放異彩的後人,但到了滿清統治的清朝時期,卻連出三名虎將。 他的兒子嶽升龍也繼承了他的千總職位,在康熙年間平定三藩之亂、平定噶爾丹等戰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被提升為四川總督,全家入籍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