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彈吉他到寫作不同技藝間的相通:請教學習與刻苦練習

2020-12-14 騰訊網

作者┃馨月 朗讀┃馨月

編輯┃丄學號

上周末聽了一堂吉他課,課程結束後,剛好趕上飯點,就和老師一起享用了晚餐。

席間,音樂老師說考考我,他伸出右手的食指,嘴角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微笑,問我到:這是幾?我脫口而出:二。老師又伸出右手的中指問到:那這是幾?我還是故作聰明回答是三。老師依然氣定神閒,又悠悠伸出右手的無名指問到:這個呢?我有些不淡定了,胡亂答道是四。

老師輕嘆到:你太不用心啦。我滿腦子的疑惑,心想不就是個簡單的猜手指遊戲嗎?這和用心有啥關係呢?

老師接下來的一番提示讓我醍醐灌頂,53231323,我恍然大悟,我對這些數字不該陌生的,這是彈吉他人的常識,彈吉他時,撥弦時,右手食指負責吉他的三弦,右手的中指負責吉他的二弦,無名指負責一弦。

我慚愧地講不出話來,老師一個不經意間的小舉動,看似漫不經心,實則都是在啟發,在提點,原來,練吉他的火候到了哪裡,這是騙不了人的。

嬉皮笑臉的我,頓時陷入沉默,認真反省自己學琴的心境和態度,不禁感慨處處留心皆學問。

剛學習彈吉他時,主要練習對手指的靈活性和樂感靈敏度,所以一開始需要按老師教的節奏來一步步深入學習。

彈著彈著,由表及裡,看見任何與之相關的事物,要第一時間去關聯,這個道理與新媒體寫作不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嗎?

不管是彈吉他還是寫作,都需要我們帶著善於思考的心不斷攫取,不斷深入,指導融會貫通。

還是和音樂老師聊天中得知,老師當初學習吉他是沒有任何人指點的,全靠興趣和刻苦專研,才取得現在令人羨慕的成績。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學習一樣新事物,興趣是第一要務。

01

想在某個領域深耕,除了要有專業老師指導更需要我們有好的起心動念,這就是所謂的心法

彈吉他和寫作一樣,都是慢工出細活,需要我們花大量的時間做鋪墊,才能掌握到它的精髓要領。

練習吉他的要點就是需要一直不斷的重複某一個動作,老師上課時也會不斷的強調一句話:重複是成功之母;寫作也是一樣,只要掌握了寫作的技巧和套路,接下來就是大量重複的練習,量變才能產生質變。

會彈吉他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彈得出色的人卻很少,除了時間上投入的精力有出入外,還有就是對吉他的熱愛程度和堅持。

每個人學吉他的初心都不一樣,有的人就是純粹的喜歡,有的人是靠彈琴為生,有的人是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

比方說一首歌,老師同一時間教的,有的人兩三個月就學會了,有的人卻兩三年還彈不下來,這除了每個人的用心程度和領悟深度的區別,主要還是感興趣程度,有興趣自然會深入鑽研,無興趣只是機械重複。

這就像當初報名寫作班時的心情一樣,有的人是出於好奇,有的人是真正的熱愛寫作,有的人是想掌握一門技能。動機不同,領悟與進步的程度自然不同。

不管是哪一種初心作選擇,只要我們接觸了、學習過程中,可以不斷端正我們的心態,培養更多興趣分子,心之所向才能花開遍野。

02

練習吉他有個很重要的領悟就是手、口、心的一致這就是所謂的技法

對於初學者,很容易犯的一個通病,那就是手指彈的速度,總比腦子思考的快。我們只知道機械的手指練習,卻沒有啟用我們的腦子去思考,每根手指對應的是幾弦幾品,沒有去記憶對應的每個音階的發音。

當初在網上報名寫作課時,其中有條寫作要求提到「你能順暢的把一件事情描述清楚,因為我們的課程不會教你句子該怎麼寫」。

所以,我們在彈吉他時也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手指彈的是幾弦幾品是什麼音。我們要學會傾聽自己所彈的。寫作同理,不能只顧自己天馬行空地寫,要時刻想到我的文章,可以為讀者傳遞到什麼更有價值的東西。

03

多聽原唱,多看視頻,邊彈邊唱,熟能生巧,巧能成精

在練習一首曲子時,一定要把原唱的遍數給聽夠,多看老師發的視頻,每個音對應的手指的按法都要到位,在保證正確手法按法的基礎上,大量的去練習就能彈好了。

寫作亦如此,老師把該教的方法、技巧、乾貨都竹筒倒豆子全灌輸給我們,我們亦可參考寫得好的範文,但是最終,也要落實到我們自己的筆頭。只有在練習的過程中,你才能對老師所講得每一個要領有更深刻的體會。也只有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把這些要領植入我們的潛意識,形成自己的風格。

所謂量變產生質變,當我們練習的量積累到一定程度,不用大腦思考,手指自然就彈出來且彈的很好,這就是熟能生巧,巧能成精的境界。

寫作班裡老師也一直鼓勵我們「先完成再完美」。也是熟能生巧的過程。

所以,我們首先要做得是先動筆寫起來,久而久之,才會更明確我們的寫作方向。當我們的寫作量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後,會自然而然對文章的主題、結構、觀點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欣賞的水準了。

多多益善,水到渠成之後,自然就能找到行雲流水、下筆如有神的感覺了。

雨後的空氣格外宜人,天邊的彩虹像是一件漂亮的七彩衣。如此的風景如畫,不禁讓人想要即興演奏、高歌一曲;如此的韶華光陰,最適合我們一鼓作氣,奮筆疾書,書寫出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願每一個夢想都能開出有果的花。

所以,讓我們一起彈唱心聲,用寫作記錄豐盈多彩的人生!

讚賞歸作者所有

朗誦主持人:張馨月老師

張馨月 筆名:馨月,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人,是一位有愛心又善良的陽光女孩,喜歡聽從自己內心世界聲音的人,平日愛聽音樂、讀書、朗誦、寫隨筆、彈吉他、酷愛騎行,享受與頻率相同的人一起做有意義的事,一直堅信人生最大的價值,不在您做多大的官,賺多少的錢,而在於您能服務多少人,有多少人喜歡您!

進入山伯小店 鉅惠驚喜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

相關焦點

  • 《高效寫作》:學習、練習、互動相結合,寫作其實並不難
    說到寫作,有的人認為寫作特別簡單,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信手拈來,一氣呵成,隨隨便便就能寫出一篇好文章。 幾萬個漢字可以隨意組合,同一個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甚至同一個題目,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可以寫出完全不同的文章,這也是寫作的奇之處。 正因為它的多變性和不可捉摸性,人們對寫作也越來越重視,越來越有興趣。
  • 彈吉他需要留指甲嗎?這些小問題困擾到你了嗎
    彈吉他需要留指甲嗎? 我們彈吉他留指甲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彈出來的音色更加飽滿、乾淨,帶有顆粒感。此時指甲就相當於撥片一般,至於留什麼樣的指甲,和留多長的指甲,還需要自己慢慢去摸索。 學吉他一定要學習樂理嗎?應該怎麼學習樂理?
  • 黃家駒彈吉他是自學的嗎,有沒有老師教他?
    陳健添(beyond樂隊的前經紀人),陳建添曾經接受某媒體採訪時,主持人問:家駒彈吉他是自學的,還是有老師教他?陳健添說:「我了解到,他其實是沒有正式的老師的,當然找個教練教幾個小時那種,或者在另一支樂隊的時候吉他手有教他一點吉他的。
  • 閱讀:學習新技能,如何讓練習更有效?|有間·主筆
    在《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這本書中,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羅伯特·普爾,告訴我們:不論在什麼行業或領域,提高表現與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則。我們把這種通用的方法命名為「刻意練習」。回想一下,我們學習新技能的一般方法是什麼?
  • 學吉他彈吉他老是記不住譜與知識點?這幾點因素值得你了解一下
    是否你也有這樣的困惑,學吉他彈吉他已經一段時間了,但是老是記不住譜與知識點,以為自己是練得少的原因,加深加多了練習的時間與練習操作,結果還是一樣。那麼這到底是問題出現在哪裡了呢?這個問題sir想多數學吉他與玩吉他的人,都會遇上,有些人遇到這個問題,會以為自己是不適合彈吉他學吉他,就這樣把吉他放下了,而有些人則會花時間思考去解決或者請教。其實這個問題sir想說的是天賦是一回事兒,但後天的努力更重要,很多時候遇上了問題,不是你的天賦或者努力不夠,而是你的方法方式有誤。為什麼你老是記不住呢? 是記性不好嗎? 還是悟性不夠?
  • 新加坡練習冊專場來了,數學、英語、單詞和寫作都配齊,寒假學習不愁!
    在學習方面,其實我覺得寒假規劃最重要的是兩件事,一是維持小朋友的學習習慣,二是全面系統的梳理知識體系,給下學期的學習建立信心。  所以這周的團購,我給大家準備了新加坡練習冊專場(英語和數學),覆蓋學前到小學全年級,讓小朋友打基礎、練思維,還能拔高,定向提升學習力。▼
  • 不要把熬夜學習當刻苦,看似很努力,未必能提升學習成績
    社會不斷的發展進步,教育也在與時俱進,不斷的更新改革,為了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教育部一直在提倡為學生減負,為了孩子能夠全面身心健康的發展,將體育科目增設到中考的科目當中,希望孩子們能夠勞逸結合,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健康。
  • 小楷音樂之吉他學習智慧心得,練習必讀,獲益匪淺
    我想每個喜歡吉他的小朋友起初的對學習吉他都是有濃厚興趣的,可為什麼到後來絕大多數的初學者最後還是選擇放棄,不是因為不喜歡,是缺少了學習吉他的第一黃金定律,那就是堅持。有句話講得好,勤能補拙是良藥,一分收穫一分才,好聽才是彈吉他的唯一標準!小楷分享大家學吉他的心得以及練習曲譜選擇。
  • 花了2000塊錢學習寫作,為什麼寫作能力還是不能提升?原因在此
    一個愛好寫作的朋友向我提問:「花了2000塊錢學習寫作,為什麼寫作能力還是不能提升?」和他聊天之後,我給出了以下四點回答:1、你所參加的學習寫作培訓班實質性內容不夠,換一種說法就是沒什麼乾貨,所以你什麼也沒學到,按照流行的說法就是被割韭菜了。
  • 《寫作七堂課》寫作帶給我的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表達能力」
    從如何搭建框架到如何搜集和整理素材,都用了實例展示了大量可操作的細節,能切實的引導我們通過寫作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而讓我們在職場或者生活方面有所提升。然而本書在前言的時候,秋葉大叔談到了如何學習寫作這個話題?接著又談如果寫作不幫你賺錢,你還會學習寫作嗎?
  • 英語學習技巧之寫作篇
    英語寫作在英語學習中也佔據著重要地位,幾乎每一場英語考試都離不開英語寫作。但是英語寫作對於不少人來說都是一大難題。她告訴我們他們英語科組曾經就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兩份基本相同但是字跡不同的英文寫作混進閱卷系統,檢驗不同書寫對作文得分的影響,最後自然是書寫工整的作文拿到了更高分,而且還是高出了好幾分(這幾分的差距在高考裡有可能就是幾千人的差距呀!重要性顯而易見)。
  • 龍友 | 書法是真誠的技藝
    洪子誠先生就詩歌的「手藝」概念有過深刻的討論,他說,將詩歌寫作當成一門手藝,意味著寫作者必將面臨職業化和專業化的身份認定。而有人對這種身份的「降落」深懷憂慮,始終對工匠式的技藝錘鍊保持警惕,亟欲將詩歌寫作從日常生活中剝離出來,從而擺脫「降落」的危機。洪先生再次重申,人們寫作的命運被塵世的命運所包圍,詩歌是詩人的一門「手藝」,是「技藝的產物」,而技藝向來都是從現實世界中獲得,無法和實際的生活分離。
  • 彈吉他已經一年多了,一些感言
    少年時期一直想彈吉他,還記得小時候,還拿過很髒的掃把當吉他!可後來沉迷了遊戲,而後又想學,無奈條件不允許,出來工作多年,這2年才穩定些,終於開始彈吉他了!!我這人有點毛病,就跟打遊戲一樣,不管幹什麼,很容易痴迷。從學吉他到現在也1年多了,經常彈得忘記吃飯,忘記時間。
  • 花2000塊錢學習寫作,寫作能力沒有提升:只因四個字,修行不夠!
    現在我們再回到那個問題:花了2000塊錢學習寫作,為什麼寫作能力還是不能提升?看到這個問題之後,我想到了很多類似的問題:「為什麼花2000塊錢去健身房,卻看不到健身效果?」「為什麼花2000塊錢學習理財技能,最後還是搞不懂理財?」「為什麼花2000塊錢護膚,自己的皮膚還一直很差?」
  • 張猛——紙墨間的黑白世界,細觀猛子的傳拓技藝
    而獨屬中國的「傳拓」技藝,卻以一紙一墨,讓金石不朽。掌握這門手藝的人並不多,猛子便是這小眾中的一員。猛子,原名張猛,山西臨晉人,號臨晉閒雲,山西傳拓技藝的代表性人物,擅長全形拓,一直致力於拓片藝術的學習和研究。
  • 國際足聯專訪中國女足門將趙麗娜 藝術靈感與足球技藝相輔相成
    而決定學習打鼓的時候,她已經成為上海女子足壇一位極具前途的門將。但即便如此,她還是執意追逐自己的理想。她說,「我無法抗拒音樂的誘惑。所以到了周末,我去找音樂老師,學習打鼓。除了足球訓練外,我用了大量的業餘時間學習並練習打鼓演奏。」
  • 《共情力》:從心理學分析寫作的三大特質
    寫作道路上無師自通的人很少,一名優秀的作者往往都經歷了系統的大量練習。大部分人在燒完自己可憐的經歷後,常常會陷入無從下筆的尷尬。我就是大部分人中的一個。因緣際會,加入了書屋,結識了許多熱愛寫作的人。以前,我總是關注作家每天寫的文章,沒有過多的思考「為什麼別人可以這麼優秀」。
  • 彈吉他學五線譜,原來如此簡單,乾貨
    彈吉他,學五線譜是個頭痛的事!但如果你想要讓自己有進步,能彈更多的名曲,那五線譜是逃不掉的一關,其實作為一個業餘選手,小編最初連六線譜上的一些標記都沒全搞明白,更別說什麼五線譜。後來,隨著學習的深入,六線譜彈唱學得差不多了,就始研究這個蝌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分享一下自己學習的經歷,希望能幫到愛吉他的朋友。五線譜的原理:五線譜是用線和間來記錄音的高低的記譜方式,就像一個臺階一樣,音高是固定的,往上越來越高,往下越來越低,通常用五根線與線之間的間來記錄音的高低位置。
  • 人民日報力薦:低年級看圖寫話萬能模板及範文練習,寫作拿高分!
    人民日報力薦:低年級看圖寫話萬能模板及範文練習,寫作拿高分!為什麼孩子會覺得看圖寫話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學階段的孩子的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還沒有發展成熟,所以孩子在做看圖寫話的時候就會很難拿到分,久而久之看圖寫話也就成了孩子最害怕的練習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