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波 通訊員 張楠
全自動化碼頭正成為港口業發展的新趨勢,物聯網、5G通信、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工業4.0技術正引導著傳統港口向智慧港口的轉型升級。伴隨科技的進步和信息化進程的加速,港口作業方式、管理模式、設備維保需求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港口機械與自動控制技術、港口電氣技術、港口與航運管理等傳統專業緊跟港口的發展,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模式,服務於港口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發展需要和「一帶一路」倡議。
對接智慧港口技術,制訂全省專業標準
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緊緊圍繞4個對接,即「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加快專業調整和轉型步伐,加快教學條件的建設和完善,加強實訓設備的投入,從課程內容更新、課程體系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不斷改善和改革,培養適應港口發展所需要的「現代工匠」。
在充分調研、廣泛徵求省內外兄弟院校、行業企業的專家領導意見的基礎上,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開發完成了山東省三年制高職港口類專業教學指導方案。開發工作堅持實用性、規範性、針對性、前瞻性四大原則,對行業發展趨勢、行業崗位群、職業資格認證、課程設置、教學資源、教材推薦、師資配備、實訓室配備、教學建議、課程重要性等十個方面進行了系統分析,進而完成對培養目標、課程支撐、實訓室配備標準、師資配備標準、課程標準的制定,最終完成了開發方案。人才方案在專業課程中融入自動化碼頭、智能理貨、物聯網、智能控制、E-shipping等新業務、新技術和新模式,以培養學生崗位創新能力。人才培養方案更加強調國際化、鏈條化、智能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行業,獲得更加高端的工作機會,並擁有持續學習的能力。「工業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還有港口綠色節能減排技術都是現在港口關注的技術熱點,這些在咱們學院港口電氣技術專業的專業標準中充分體現出來了,說明咱們專業跟上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青島港貨櫃三期工程技術部固機副隊長遲震昇評價。
發揮企業辦學優勢,打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適應港航業轉型升級,更好地滿足實踐教學和社會服務需求,基於虛擬仿真技術和真實工作場景再現,積極推進雲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與專業實踐教學深度融合,學院與企業合作建立了港口裝卸機械電控實訓室、港口工業網絡實訓、港口物聯網實訓室和自動化貨櫃碼頭模擬仿真實訓室等國內一流的實訓室,充分體現了智慧港口最新技術,為港口電氣技術專業的轉型升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自動化貨櫃碼頭仿真沙盤按照真實的青島港自動化貨櫃碼頭1:30的比例製作,通過自動化碼頭生產系統與實體模型之間軟硬體聯動,展現自動化碼頭真實作業場景。學生可以學習船舶模型、自動化岸橋、場橋、AGV設備、自動進出閘口等設備,學習自動化碼頭的整體布局、裝卸工藝,學習裝船、卸船、收箱、提箱等完整個生產作業流程。學生可以全方位地學習自動化碼頭的各項業務操作,包括碼頭調度與控制、貨櫃管理、閘口管理、EDI數據交換、裝卸船計劃、泊位計劃、堆場計劃、作業處理、堆場管理及作業監控、船舶配載、船舶監控、客戶服務、商務管理、系統管理等內容。
建成了全國首個碼頭遠程實境實訓室,融入網際網路戰略,搭建「空中課堂」。青島港碼頭生產視頻信號通過網際網路引入課堂,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時互動;學生實時掌握海區船舶分布和作業實況,學習整個碼頭作業流程,實現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時互動。體現了產教融合、虛實結合、特色引領,服務為先的特點,通過學習讓學生真實體驗港口作業內容,實現教學內容和工作內容一致,學做交融,實現了「把學校辦到港區,把課堂搬到碼頭」 的職業教學願景。
加強師資培訓,提升育人技術技能
港口形勢的新變化也對擔負人才培養的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加快師資隊伍建設,通過企業掛職鍛鍊、專業培訓、學術交流、國內外研修等方式,全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全體專任教師深入知名港口和航運企業進行為期不少於6個月的掛職鍛鍊,教師以員企業工的身份,學習各種業務知識和操作流程,參與港口重大項目流程再造與革新等,納入港口企業管理考核,從而使教師更好地掌握智慧港口先進技術和工藝,培養「雙師」素質和「工匠精神」。實施了卓越工程、港灣學者等培養工程,選派優秀教師到德國、美國、加拿大等深造和學習,學習先進的高職教育理念和理論。為適用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需要,選派教師到新加坡進行英語強化訓練。
「過去搞科研感覺很難落地,現在和港裡的技術人員結成技術創新團隊,開展的技術研發項目非常有針對性,而且開發出來以後比較容易實現技術的落地應用。」港口電氣技術專業帶頭人季付濤介紹。港口電氣技術專業專職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組建的技術創新團隊在過去兩年裡一共完成了6項技術研發和改造項目,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現代學徒制合作,培養行業緊缺人才
對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圍繞世界一流海洋強港和智慧港口建設與運營,創新校企協同育人體制機制,依託山東港航職教聯盟、學院校企合作理事會,與山東港口青島港、青島遠洋大亞物流等企業深度合作,進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先後完成市級、省級、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圍繞提升港航類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推進專業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體系構建、課程標準修訂、技術服務、教師研修鍛鍊、學生實習實訓、企業員工培訓、人才培養質量監控等工作。實現了培養方案共同制定、教學團隊共同培養、實訓條件共同建設、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培養質量共同管理、企校文化相互融通、共同組織教學實施,並形成了「課程模塊化、內容項目化、學分分段化、技能實戰化、育人一體化」人才培養特色。
「我們在青島港貨櫃公司開展的自動化碼頭改造項目,技術骨幹大部分都是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希望通過和港灣學院的現代學徒制合作培養更多優秀的自動化碼頭調試工程師。」天津川豐電氣有限公司山東自動化碼頭項目部經理胡燕飛介紹。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創新技術高地
專業積極對接行業企業,開展技術技能積累與社會服務,聚焦經略海洋戰略,服務區域經濟。學校圍繞山東港口集團「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戰略部署,與山東港口青島港聯合成立「港口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組建了港口經濟與航運物流研究所、智能港口技術研究所。對接港口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學校的人才優勢,研究陸海聯動、江河海互動、港產城融合等港口發展問題,為港口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形成了山東港口青島港發展部牽頭、學校專業教師參與、地方政府支持的企業主導型「校企地協同創新」模式,有力支持了港口新舊動能轉換,提升了學校專業人才培養能力。與企業專家共同編寫的《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國家技能標準》,成為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首個交通行業職業技能標準。「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定標準。」這句話揭示了當今行業發展的真諦,對於專業性極強的院校,同樣適用。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和社會生產頂層設計的工作,意味著行業內對於其發展實力與對行業趨勢把握能力的肯定,用標準把握行業「話語權」,進一步增強了專業影響力。
文化育人,文化鑄魂
立德樹人是培養學生的根本,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將德育放在首位,堅持在融入山東港口青島港企業文化,鑄就愛崗敬業的精神。讓老員工講港口的發展史,通過回顧青島港的發展歷程,懂得珍惜,努力傳承,為建設世界一流強港不怕苦,不怕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讓「振超效率」和「孫波效率」冠軍團隊的成員講述創造世界紀錄的過程,激發學生爭創一流,頑強拼搏的動力。開辦文化培育論壇,邀請理貨、港口、海關、船公司等專家每月開展一次論壇講座,不斷內化文化理念。「連鋼創新工作室」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的汗水澆灌出累累果實。每年的雙選會上都會上演人才搶奪大戰,「港」字頭的學生供不應求,實現了對口就業、穩定就業、優質就業,畢業生就業率連續8年超98%。全國各大港口和航運企業都有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他們在工作崗位上不斷成長成才。
歲月的長河滔滔不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只爭朝夕的青島港灣人,前行的腳步匆匆而堅定。只有自我加壓,銳意進取,勇於創新,才能百舸爭流中永立潮頭。「港」字頭的「老專業」緊跟時代發展,為港口輸送更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