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閩南語歌仔冊中的記憶

2020-12-16 中國社會科學網

閩南語歌仔冊是清乾隆年間開始流行於海峽兩岸之間閩南方言區的一種說唱文學,至今活躍在海峽兩岸的閩南語方言區,仍有人在演唱、欣賞。近年來,學者對歌仔冊的整理與研究日漸深入。

有情感溫度的歷史記憶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黃科安告訴記者,歌仔冊最早誕生於福建的泉州、漳州、廈門等閩南語方言區域。由於語言通俗拙樸,內容豐富繁浩,又極具濃鬱的鄉土氣息,因而,其作為故土鄉音的一種情感寄託和記憶,被閩南先民隨身攜帶而遠渡重洋,不僅流播到了臺灣,也散播到了明清時被稱為「南洋」的東南亞諸國,成為兩百多年來流傳甚廣的中國民間文學,也成為華人文化圈中風行一時的說唱文學形態。

歌仔冊隨著閩南人走向海外,其研究有著跨區域的意義。福建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教授劉登翰近年來一直從事「過番歌」的資料整理與研究。他表示,過番歌只是歌仔冊中的一個專題。目前發現的涉及過番題材的歌仔冊,主要是長篇說唱,如會文堂本《新刻過番歌》、文德堂本《最新過番歌》等。

劉登翰說,過番歌研究的不僅是幾冊薄薄的民間唱本,更是面對中國海外移民史中一段有血有淚有情感溫度的歷史記憶。他期望將之與相關歷史文獻對照,以追索和建構中國海外移民史中的這段民間記憶。

推動歌仔冊的整理與編目

目前,歌仔冊的研究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中山大學中文系潘培忠表示,歌仔冊的整理研究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發端期,以文獻的匯集介紹為主;二是20世紀50—80年代,為研究的展開期,在文獻匯集與編目的同時,開始進行研究性的專題研究;三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歌仔冊的研究隊伍不斷壯大,在文獻的匯集編目與刊布整理、歌仔冊文體形式及流變、歌仔冊語言學與音韻學的考察、閩台歷史事件研究等專題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認為,歌仔冊總目的編制、全集的整理,仍是下一步需要推動的工作。

閩南語歌仔冊的文學生成方式、傳播機制,使其極易在歲月的淘洗中殘缺。福建師範大學海外教育學院蔡明宏表示,目前閩南語歌仔冊的收藏者,既有海峽兩岸的公私機構,也有海外各國的公私收藏;不僅有木刻、石印、鉛印版本,還有良莠不齊的手抄本,因而其資料搜集和存錄存在一定困難。

潘培忠表示,目前所知歌仔冊的存世文獻在2000種以上,我們在編纂歌仔冊總目的同時,也應整理出版《閩臺歌仔冊全集》。目前中山大學研究團隊已完成《閩臺歌仔冊總目提要》和《閩臺歌仔冊全集(初編)》,兩項成果將於近期出版。

繪製兩岸歌仔冊歷史知識譜系

歌仔冊兩百多年來在閩臺兩地的播衍、演變,淋漓盡致地反映了海峽兩岸人民血脈相連又各具特徵的歷史文化淵源。

潘培忠表示,一些研究者以木刻本、石印本、鉛印本和手抄本做簡單劃分,或者以晚期出版的作品為依據,彰顯兩岸歌仔冊的不同特點,實際上,海峽兩岸歌仔冊是一脈相承的。

黃科安認為,要還原歷史真相,必須將研究視角聚焦於兩岸歌仔冊文化譜系的共生與互補,實現兩岸文化遺產的共享與互參,以新格局、新話語為兩岸語言文化主體性的構建提供學理支撐,這是目前閩南語歌仔冊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黃科安提出,我們應進一步加強閩臺兩岸歌仔冊的文獻整理與學術研究工作。一是在搜集大量古本歌仔冊原始資料的基礎上,應對散佚於海峽兩岸的歌仔冊進行規範標引和完備編目,力求建立規模較為完備的資料庫,為海峽兩岸的研究提供便捷、精準的學術途徑,以期拋磚引玉,讓兩岸民眾了解、認知海峽兩岸共通共融的風俗民情及情感記憶;二是對歌仔冊的脈絡體制、形成演變、思想內容、藝術特色等展開探討,將研究視角聚焦於兩岸歌仔冊在不同文化語境和公共空間中的生成與聚合,從歌仔冊古本的歷史、社會、文化、審美等維度,探索海峽兩岸語言文化的共生與互補。通過深入全面的學術梳理,繪製兩岸歌仔冊的歷史知識譜系,甄別歌仔冊棲身的文化土壤,從學術思想理論的高度實現文化主體性的清晰批判立場,以增進海峽兩岸對「兩岸本源」的共識。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武勇

獲取更多學術資訊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相關焦點

  • 沒聽過閩南語歌曲,不足以談人生
    舞蹈動作教學都安排的明明白白隨著《大田後生仔》的爆火,閩南語歌曲也再度走入大眾視線,當人們深入了解它時,才發現這種用軟糯方言唱出來的歌,卻有著十足豪放的意味。古老的起源閩南歌曲起源於唐代的歌仔冊,這是一種以敘事、說教為主的文學樣式。歌仔冊可作為唱本、也可當作讀物,是傳播地方人文典故、風情世故的載體。廈門歌仔冊總共有數百種之多。
  • 「臺語」、閩南語、「臺語文學」
    「臺語」和閩南語之爭也是老話題,民進黨「執政」時推行母語教育,指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數十年逼迫民眾學「國語」,小學生說母語還要受罰,成長經驗痛苦。硬性規定小學課程中加添母語教學,幾年下來虛有其表,師資和教材不到位,學習成果不佳。政黨輪替後,母語教學式微,綠色政客、媒體高聲呼喊:國民黨在去「臺灣化」。  以「臺語」來統稱臺灣地區居住人民的語言,政治上十分不正確。
  • 記憶中的閩南語歌曲!
    1、《愛拼才會贏》葉啟田《愛拼才會贏》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閩南語歌曲,發行於1988年,由陳百潭作詞作曲,小時候經常聽到的一首歌,那時候也聽不懂唱的是什麼意思,只是單純的覺得旋律很好聽,如今再聽,內心五味雜陳,一陣陣回憶湧上心頭。
  • 用鄉音鄉念喚起你對閩南語的溫柔記憶
    10月1日至8日,「2020潤物無聲國慶展丨言吾閩南」在泉州西街肅清門廣場開展,主辦方泉州文旅用守望方言的方式,用鄉音鄉念喚起你對閩南語的溫柔記憶。 展廳以「溯洄」二字為延伸,通過對閩南十五音的介紹、閩南五色話及閩南語節氣視頻的播放,為大眾展示閩南語的「原生之初」。
  • 趣味閩南語~一起來學吧
    每周二的閩南語從打招呼開始哦!見面說一聲:「裡厚」!母語日不只是每周的一節課,我們是從一整天的流程都在進行的哦!從入園的你好,再到點名,還有分餐時的謝謝,不客氣。一整天下來可以讓小朋友們牢牢記住日常的閩南語,可以用閩南語來進行簡單交流。在遊戲中學習閩南語哦!這是閩南語版本的《老狼老狼幾點鐘》小朋友們複習閩南語的數字,運用學習到的數字來玩遊戲,小朋友們在背後問:老西老西,歸點陣?(老師老師,幾點鐘?)
  • 閩南語歌曲^_^《痴情膽》 張秀卿蔡小虎閩南語歌曲好聽贊贊
    點擊歌曲名字聽歌→_→  螞蟻    甘蔗 閩南語歌曲^_^《痴情膽》 張秀卿蔡小虎閩南語歌曲好聽贊贊閩南語歌曲^_^《痴情膽》 張秀卿蔡小虎閩南語歌曲好聽贊贊閩南語歌曲^_^《痴情膽》 張秀卿蔡小虎閩南語歌曲好聽贊贊閩南語歌曲^_^《痴情膽》 張秀卿蔡小虎閩南語歌曲好聽贊贊閩南語歌曲^_^《痴情膽》 張秀卿蔡小虎閩南語歌曲好聽贊贊閩南語歌曲^_^《痴情膽》 張秀卿蔡小虎閩南語歌曲好聽贊贊閩南語歌曲^_^《痴情膽》 張秀卿蔡小虎閩南語歌曲好聽贊贊閩南語歌曲
  • 晉江溪邊民族小學開設閩南語課 學閩南語要考級
    閩南網6月24日訊 都說學英語要考四六級,你聽說過學閩南語要考級的嗎?別奇怪,在晉江溪邊民族小學,就開設了一門特別的「閩南語考級」考試,全校近1200名學生,不僅要學說閩南語,而且還要參加閩南語「過級考」。
  • 一起唱閩南語歌基本功——學習閩南語音標
    學習閩南語,就跟學習英語一樣,必須先認識閩南語音標,才能為往後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很多人看到英語音標和英語單詞就感到頭疼,但可以放心的是,學習閩南語比學習英語簡單的太多了,只要你肯動嘴,就可以很好的掌握清楚。現在就跟隨我的步伐先學習閩南語音標吧。
  • 好聽的閩南語歌曲推薦 好聽的閩南語歌曲有哪些
    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好聽的閩南語歌曲,這些經典的閩南語歌曲,也曾經傳唱一時,在閩南人家中家喻戶曉,一起來看看吧!  好聽的閩南語歌曲  1、心事誰人知(沈文程)  2、愛情一陣風(陳百潭)  3、金包銀(蔡秋鳳)  4、一支小雨傘(黃乙玲)  5、車站(蔡小虎)  6、有影無(陳雷)  7、無人熟識(張清芳)  8、浪子的心情(葉啟田
  • 閩南語簡介
    ,也是有著一致的文化認同,因此他們也同屬閩南根源.我們即可稱其為泛閩南.以下介紹通行閩南語的形成及今通行之地:閩南語,乃是閩語的一支。  閩南語在臺灣的傳播與河洛話的形成北宋時期,在泉州等口岸相繼設立了掌管外貿的市舶司,使泉州發展成當時國際上的著名商港,對外海線交通十分方便。在這以後,閩南地區便有不少人民,因為政治、經濟或其他因素而移民海外(包括臺灣),也因此帶去了他們的母語---閩南語。
  • 用閩南語罵人鎮過癮#閩南語 #搞笑 @DOU 小助手
    用閩南語罵人鎮過癮#閩南語 #搞笑 @DOU 小助手 2020-12-07 08:
  • 走進「小眾」音樂閩南語歌曲 原來閩南語歌曲有這麼多經典
    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閩南語歌曲以其獨具韻味和魅力的鄉音,還有特色的強顫音,深受閩南語地區民眾的喜愛,也讓多少人覓到了同祖、同源的親情。雖然由於語言所限,閩南語歌曲受眾不算很廣,不過這並不影響人們對這種「小眾」音樂的喜愛。
  • 八旬老人著成閩南語字典
    今年82歲的魏昌熾出生於平陽縣西部山區,少年在家鄉上學,課堂上老師都用閩南語講課,同學們也都用閩南語念誦詩歌。待到長大外出求學,改用普通話讀書,他忽然發現,用普通話讀古詩文遠遠不如閩南語好聽。就這樣,他開始關注古漢語和閩南語的發音,也因此更多地閱讀了古文典籍。
  • 請不要把閩南語寫成亂碼
    有人做了「閩南語正字」解:「泉州,阮愛汝」「汝卜去佗■迌」「朋友,汝佇佗」「有時間來阮厝泡茶」「豬頭,來照相」「落雨,記得帶雨傘」。其中第二句,解得更加莫名其妙。  對這種閩南語的書寫,網友們大多不贊同:「什麼亂七八糟的!」「請不要糟蹋閩南語!」「在動車站這種公共場合,廣告不應以犧牲閩南語文化來賣萌招租。」  也有人為之辯護。
  • 臺灣音樂人廈門發起閩南語合唱團 盼閩南音樂「生生不息」
    當天楊慕還親自演唱了他所創作的閩南語歌曲《四季如春》,在歌詞中,楊慕寫道:「祝望咱們中國,永永遠遠,四季如春。」他說,在閩南語歌曲改編和創作中,他一直在努力「突破小我」,展現出對國家、對民族的情感。(完)(來源:中國新聞網)廈門首個閩南語歌曲專業合唱團募集團員
  • 多彩的閩南文化:鬥陣來學閩南語
    1、語言文化:閩南語起源於泉州,但閩南語的流播已不僅僅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地區和國家是臺灣和新加坡。閩南語主要使用地區2、建築文化: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廟、宮觀、牌坊、塔、幢、亭、臺、榭及橋梁、海防建築(崇武古城)等,豐富多彩的閩南建築,堪稱既富有獨創性又集中外建築之大成。
  • 兩岸閩南語歌手「以歌會友」
    兩岸閩南語歌手「以歌會友」 (2/4) "← →"翻頁
  • 閩南語歌曲教我的50個做人的道理
    有人說,閩南語歌曲的三大主題—— 老娘要男人! 我命怎麼這麼苦! 老子一定要成功! 作為一個閩南女孩,我只能說: 很真實。
  • 徐若瑄回歸音樂圈,閩南語歌曲《別人的》表達對父親的誠摯想念
    而今加盟索尼音樂推出的新歌〈別人的〉,更是她首次採用全閩南語來作詞,再次展現不同才華,同時也藉由這首她正式回歸音樂圈的新作,作為送給在天上父親的禮物。2017年聖誕,一向報喜不報憂的徐老爹在病榻前特別問了徐大姐:「若瑄會返來某?(若瑄會回來嗎?)」讓當時人在北海道,參加夫家的家族旅遊的Vivian焦心不安,歸心似箭。
  • 臺灣寫真:兩岸閩南語歌手「以歌會友」
    27日晚,臺南文化中心,黃泓彬躋身第六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總決賽,以《憨人情歌》和自己改編的《Opera 2》兩首歌,從十位參賽歌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最驚喜的生日禮物」——冠軍獎盃。  這場總決賽,大陸和臺灣各有五位歌手登臺,共同的鄉音詮釋著閩臺民眾耳熟能詳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