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5G雲XR助力洛陽二里頭遺址公園再現最早的中國

2021-02-12 翼視訊

2020年10月19日,第三屆世界古都論壇暨夏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洛陽開幕。來自20個國家240餘位嘉賓以線上線下融合方式齊聚洛陽,共商世界古都歷史遺產保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大計。

本次論壇由國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中國古都學會、中國博物館協會協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河南省文物局、洛陽市人民政府承辦。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河南省副省長何金平,敘利亞駐華大使伊馬德·穆斯塔法,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姜繼鼎等共同為論壇揭幕。

中國電信洛陽分公司作為本屆論壇的5G網絡服務運營商,為洛陽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獨家提供5G+MEC雲XR數字體驗服務,二里頭遺址公園也成為全國首家5G+MEC智慧遺址公園。本項目由河南省政府、中國電信及旗下號百控股聯合打造。項目依託榮獲工業和信息化部第三屆「綻放杯」5G應用大賽總決賽一等獎的中國電信5G SA+MEC智慧雲XR數字孿生平臺,為形成於3800年前的二里頭遺址區及一號宮殿遺址區構建起數字孿生空間,運用5G雲XR技術再現最早的中國。

在1號宮殿遺址區域之上,運用AR技術成功復現夏朝宮殿樣貌,現場共設置四大AR體驗點,通過「一門三道」、「宮殿全視角」「宮殿內部展示」、「AR數字沙盤」四大體驗點多視角展示,將博物館的歷史真正搬到現場。

在遺址區域還建設了VR數字體驗館,來賓可通過VR頭顯,360度全景觀賞整個夏都二里頭遺址全貌及朝代變遷歷史。

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河南省副省長何金平在體驗二里頭遺址數字活化項目後,對中國電信5G+MEC+雲XR創新應用賦能文博產業數位化轉型給予充分肯定,並表示洛陽二里頭邁出了文物遺址數字活化的堅實一步。

體驗點1:一門三道

在原有地基基礎上,運用AR復原了整個宮殿場景,手持IPAD PRO,即可切身實地走進宮殿的大門

體驗點2:宮殿全視角

站在院內,可移動ipad環顧整個場景

體驗點3:宮殿內部

通過5G雲XR技術與歷史資料構想,高保真、雲渲染復現了殿內場景

體驗點4:AR數字沙盤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領隊趙海濤隊長,結合AR數字沙盤展示,對二里頭遺址情況進行了現場講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首席代表歐敏行論壇上提出:「古城因人的願景而建,由人類創造力塑造,是貿易路線的十字路口,也是社會秩序的表達。古都奠定了現代城市居住區的豐富文化結構,影響城市的現在和未來,為重要的文創產業提供關鍵資源。」

中國電信充分發揮5G雲網融合優勢,打造5G+MEC智慧雲XR數字孿生平臺,聯合產業鏈共促5G賦能實體商業、數字城市、居民生活、文旅文創產業數位化轉型。一種融合線上線下、虛擬實境、情感連接的全新數字潮流正在形成,一個孕育著無限可能、無線精彩的數字孿生平行世界和美好未來生活方式將逐步走向千家萬戶!

相關焦點

  • 二里頭遺址,最早的中國
    「紫禁城」、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中國最早的青銅鑄造作坊、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龍圖騰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神秘的王朝揭開面紗,漫漶的史實日漸明晰,伴隨著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開館,3800年前的絢麗生活圖景今天正式呈現於世人面前。
  • 走進二里頭遺址 解密「最早中國」
    自1959年以來,在這裡陸續發現了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中國最早的以中軸線布局的宮室建築群、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群……一系列考古成果震驚中外。二里頭遺址2019年10月,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建成並對外開放,開啟了人們認識悠久燦爛中華文明、厚重綿長中華文脈的新篇章。讓我們拂去歷史的塵埃,一起走進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了解距今3800年的「最早中國」。
  •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地,玄奘故裡
    導讀:中國歷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炎帝和黃帝,已經建立了起了最早的華夏文明,所以中國人統稱為炎黃子孫。二里頭遺址的發現地二里頭遺址的發現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偃師市(位於河南中西部地區),南屏嵩嶽,北臨黃河。
  • 二里頭都邑與中國古代的「神聖空間」
    公元前1800年左右,在中國新石器時代傳統核心區域文化普遍衰落、文化格局徹底改變的大背景下,核心地帶中持續發展的區域僅剩下洛陽盆地。洛陽盆地二里頭都邑代表的社會進入廣域王權國家階段,中原腹地形成多元一體的王朝文明。二里頭都邑,由網格狀主幹道界隔成宮城為中心的「裡坊式」布局。
  • 「早期中國研究中心」在河南洛陽成立
    中新社洛陽6月13日電 (記者 董飛)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依託河南洛陽境內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於13日正式成立了「早期中國研究中心」。當日系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河南省主會場——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與洛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飛共同為「早期中國研究中心」揭牌。「早期中國研究中心」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共同組建成立。
  • 對二里頭遺址考古學成果的闡釋,要守著學術良知、底線和科學精神
    一年前,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成開放,人們可以在這裡觸摸「最早的中國」。《以敬畏之心探尋夏文化》的主旨是探尋研究夏文化的態度,是一個長期的學術精神,與「10月19日」有何必然的關係?「10月19日」又是怎樣的一個特殊日子?
  • 手機掃一掃,穿越到二里頭看「最早的中國」
    作為洛陽新晉網紅打卡地,二里頭遺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  作為洛陽新晉網紅打卡地,二里頭遺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  15日,洛報融媒記者從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獲悉,該公園遺址區VR項目已上線。
  • 二里頭遺址考古新發現:「井」字形道路延伸範圍更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領隊趙海濤10月18日在談及二里頭遺址考古最新成果時說,在遺址中心區原先發現的
  • 觸摸夏文化 打開「最早的中國」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本報記者 溫小娟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除了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外,其餘4項均在河南,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
  • 二里頭遺址與夏文化探索的回顧與展望
    夏王朝是文獻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夏代所創造的文明是考古學時代劃分中中國青銅時代的開端,夏文化探索是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研究中至為關鍵的重大學術研究課題,也一直是中國考古學史上爭鳴最為激烈、最為持久的專題之一。
  • 劉海旺:二里頭遺址與夏文化探索的回顧與展望
    資料圖片 作者:劉海旺,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夏王朝是文獻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夏代所創造的文明是考古學時代劃分中中國青銅時代的開端,夏文化探索是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研究中至為關鍵的重大學術研究課題,也一直是中國考古學史上爭鳴最為激烈、最為持久的專題之一。
  • 洛陽 [luò yáng]
    [2] 截至2015年洛陽擁有三項世界文化遺產,沿洛河兩岸分布著夏都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等五大都城遺址。▪ 東漢絲路起點▪ 世界文化遺產11 著名人物歷史沿革編輯最早的中國-洛陽中國古代帝嚳、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
  • 【驚豔世界】3分鐘帶你逛完中國最早的「紫禁城」,近4000年歷史盡收眼底!
    二里頭遺址從被發現到被發掘,一次又一次的用它驚人的實力不斷改寫中國的歷史之最,展示出古人神奇的創造能力。紫禁城的宏偉壯麗令世人所震,二里頭遺址中的宮殿面積雖然只有紫禁城的七分之一,但卻是後世宮殿建造的鼻祖。這龐大的都邑有不為人知的史前文明,為中國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 二里頭遺址區VR項目上線 手機掃一掃 穿越到夏都
    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 遺址區VR項目位於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一號宮殿區域,設計之初,就明確了「不佔用遺址空間、體驗感強」的原則。項目採用5G+4K超高清沉浸式VR技術對一號宮殿區域遺址歷史背景、建築規制、後世影響等進行全面解讀,遺址區設置有現場體驗區,觀眾可戴上VR眼鏡「走進」3800年前的夏朝都城。即便不在現場、未戴VR眼鏡,觀眾也可藉助數位技術,通過屏幕全景漫遊夏都。 「穿越」後能看到啥?記者簡單進行了體驗。
  • 成都地鐵五線齊發 中國電信5G相伴
    「開往東部的地鐵,穿出了清晨的山野……」,中國電信成都分公司在實現電信5G網絡在成都所有地鐵全覆蓋的基礎上,與成都軌道交通集團聯合製作的原創歌曲MV《開往東部的地鐵》也於今日首發,充分體現了通過加快交通和信息化建設全面助力成都「東進」的成效,同時也以這首好聽的歌曲致敬所有「東進」追夢人。
  • 地名歷史最早的偃師,從七朝古都返璞歸真,現為洛陽唯一縣級市
    偃師,位於河南省中西部地區,南屏嵩嶽,北臨黃河,著名的白馬寺就在洛陽和偃師的中間。偃師是洛陽管理的縣級市,中原經濟區鄭洛城市工業走廊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河南省首批10個小康達標縣(市),全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偃師處於河洛文化的腹心地帶,是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洛陽,火了!
    夏都二里頭、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遺址沿洛河一字排開,舉世罕見。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內的宮城遺址(曾憲平 攝)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是洛陽的「網紅」景區,由明堂天堂、九洲池
  • 河南淮陽時莊遺址發現中國最早「糧倉城邑」
    央廣網周口12月2日消息(記者胡曉輝)歷經兩年的考古發掘,28座分布集中、形制多樣的夏代早期糧倉遺址日前在河南淮陽時莊遺址被發現,考古學家介紹,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用於糧食集中存儲的「糧倉城邑」,為研究早期國家的糧食管理、賦稅制度和治理體系等提供了絕佳的實物材料。
  • 金聲玉振:上古世界體系中的石峁與二里頭
    有學者依據二里頭遺址出現的宮殿和青銅器,主張二里頭突破了地緣制約,向四周呈現出文化輻射態勢,二里頭文化晚期可與文獻中夏代對應,並將之判斷為國家形成的起點。又有學者提出早於二里頭的石峁遺址與陶寺遺址等,在規模和規格上也堪稱為「都城」,亦可納入初始國家的範疇。
  • ...提供精神動力——訪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
    10月19日,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儀式和紀念二里頭遺址科學發掘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說。 王巍說,二里頭遺址所代表的是一個時代——一個「最早的中國」形成的時代、一個位於洛陽平原以二里頭遺址為都邑影響遍及中國東半部廣大地區的時代,這個早於商代又以中原地區為核心的時代,應當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王朝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