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階級固化嚴重,窮者越窮,富者越富。在經濟學上稱之為馬太效應。
什麼是馬太效應呢?馬太效應起初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意思就是擁有更多者,將會得到更多,缺乏者將會失去更多。
舉個銀行的例子,銀行貸款是對銀行來說是一種投資,所以他放貸是需要衡量風險的。既然有風險,銀行就會傾向於貸給那些掙錢比較厲害的人。而往往掙錢比較厲害的人是不缺錢的,缺錢的反而是那些窮人。但是窮人貸不到錢,富人卻可以貸一筆錢。這種現象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馬太效應。
生活中你會發現,越有錢,越有權的人往往會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也會獲得更多的機會。而那些沒錢,沒權的人將會失去大量的機會,也無法獲得的社會資源。
就連通貨膨脹對人的影響更大的也往是窮人,相反富人受其影響相對較小。這種現象就會導致窮人越窮,富人越富。間接導致的階級固化。所以有些人努力了一生還窮得徹底,其原因就是馬太效應客觀導致的。
這是其一,還有一種就是社會的力量導致我們朝某個方向流動。之前我在文章中也說過,有些選擇是我們主觀意識作出的,但是有些細微的選擇是社會無形的力量逼迫我們做出的。
就比如我們的注意力,也就是我們選擇關注什麼。如果看過《稀缺》的人都知道稀缺心態。意思就是當我們越缺少什麼,我們就會越關注什麼。那麼我們沒有錢,也就會過多關注錢。我們缺乏生存需要的東西,就會過多的去關注那些讓我們生存東西。
所以窮人每天就會關心那些柴米油鹽的東西,對未來的機會絲毫沒有察覺。往往改變命運的是對未來判斷,對未來的規劃,而不是眼前利益。
所以窮人像古典說的那樣:正是因為窮,所以就會過度的關注窮,又因為我們過多關注窮,所以更窮。
那麼在某種層面講,我們的注意力,關注點,一些細微的選擇不受自己主觀影響,而受社會中那些無形的力量影響。這也是我說的有些選擇是被一些力量逼迫做出的原因。
有些人會說:為什麼那些知識分子,讀過很多書而且思維也超前,也很努力為什麼沒有變得很有錢呢?
我個人認為一個人要實現階級躍遷必須滿足最基本的三個條件:
1個人努力
2機會
3社會大背景。
個人努力,這是一個被大家談爛了的詞。我有必要再來重新再說一次。我一直認為努力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也確實如此,運氣跟努力成正比。但是想要實現階級躍遷或者達到世俗眼中的成功光努力是不夠的。
為什麼呢?
因為要努力的時間足夠長,積累努力後的成果足夠多才會發生質的改變。比如你做一件事需要50年的時間才會有質的改變,但你只能活到45歲,所以也沒有成功。
那麼我可以理解為你努力一生也沒有成功。而且另外注意的一點是,這個世界不只是你一個人會努力,他們也會努力,人們存在競爭關係共同競爭社會上的資源,那麼在某種層面上說:他們的努力正在稀釋你的努力。
這時機會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機會,對於機會大家都有思考。我們在努力的時候,往往是沒有時間衡量的,也不知道自己要努力多久才會成功,有可能努力一生都不會成功。那麼我現在告訴大家我們努力是為了等待那個機會,或者是為了讓自己擁有創造機會的能力。
如果運氣比較,一個好機會選擇了你,那麼你就可以脫穎而出,然後把一些和你價值觀相同的人集合在一起,最後把他們的努力和你的努力結合在一起去與其他人博弈。這樣的話你的團隊很大概率的會勝出,因為你們的努力疊加了,也就更強大了。
最後是社會大背景。如果你的天賦剛好可以和社會的需要相結合,我相信你會成功的。因為社會的力量會幫助你,這比單純的個人努力要強大很多倍。比如「大腦」和「身體」。
如果你是生活在農耕文明,商業不發達,生存全部需要自給自足,也沒有和外界交流的必要。這時擁有一個強壯的身體要比擁有一顆好一點的大腦重要得多。那麼你剛好擁有一具強壯的身體就和當下社會的背景結合了,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是如果是在現代社會,那麼擁有一顆聰明的大腦要比擁有強壯的身體重要得多。畢竟現代不需要擁過多的體力勞動人員,更多是需要科技人員,那麼你擁有一顆天才般的大腦將比一俱身體有用得多。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另外就是社會大背景對大多人的影響。
比如我們都大同小異,都沒有特別突出的天賦。也談不上天賦與社會相結合,那麼社會背景就非常重要了。想像一下,如果你生活在非洲,而他生活在中國,你覺得哪一個成功的概率更大。
不用說都知道,生活在中國的社會背景下成功的概率更大。因為中國有良好的文化,更好的教育、醫療,更好的經濟制度等等。而非洲幾乎什麼都沒有,所以想出那裡實現階級躍遷,或者達到世俗眼中的成功簡直是痴人說夢。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喜歡的朋友還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小包讀書圈。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