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心村皇帝潭面上,有一座三聖古廟,裡面供奉三山國王神像及盤國仙師神位,始建於何時已不可考。下面筆者簡略地說明下三山國王崇拜這種民俗現象。
主要內容與形式:民國期間,每年臘月廿四日,要由河婆大廟「廟祝」在「三山國王」像前奏準出遊,從農曆正月初二開始至廿四日結束,河婆六約所有村莊無一疏漏。但是,名為「三山國王」出巡,「國王」真身卻是不出大廟,僅以「指揮大使」和「木坑公王」兩神為代表。據傳,「指揮大使」和「木坑公王」是當年奉旨蒞潮敕封「三山國王」的朝庭官員,因留戀此地環境風俗,故請旨留居,卒葬廟後,世代廟食。又據《韓氏族譜》,「指揮大使」韓姓,是其太始祖。「指揮大使」和「木坑公王」兩位「特使」全權代表「三山國王」出巡,因此也被稱為「大廟爺」。
王爺進村後,村民即在全村最中心或最重要的大祠堂,或者在大禾坪,各家各戶擺上最豐盛的五牲糖果,如各家各戶從頭年專門飼養以供拜大廟爺的大雞、大鴨、大魚。全村民眾都在暗暗較勁,誰家的雞鴨最肥大。除了該村輪值作為「福首」的祭品放在最前面外,往往是富家大戶老早就選好正位擺上「八仙大桌」安放自家祭品,小戶、貧戶則是兩三戶合用一桌。
祭神過程,先由「廟祝」誦讀祭文,並帶領全村信眾三跪九拜。祭畢,「廟祝」代表隨行隊伍接受「福首」代表全村贈送的「紅包」。
「舉王爺」就是「耍王爺」。「舉」就是玩耍之意。王爺遊巷畢,就要被抬到村外空地或禾坪去接受水與火的洗禮。這時,場上已燃起山草火堆,周圍早已站滿圍觀的人群,年內新娶的新娘還要盛裝站在高處或臨時搭建的高臺上供人認識、欣賞。場中,數十甚或數百青壯年拖著神像,圍繞火堆跑著、跳著。其時火光沖天,鞭炮炸響,手忙腳亂,人聲鼎沸。因為熱度太高,福首端著水盆不斷向爭搶的年輕漢子們潑水。鞭炮放完了,特使即結束此村的「訪問」,過別的村子去了。據說,這樣才會國泰民安。
相關民俗活動:正月初到老爺宮廟抬出「指揮大使」和「木坑公王」兩位「特使」全權代表「三山國王」出遊。
攝影報導/ 劉俊合
編輯/ 良田信息網採編室
(採訪過程得到鄉賢劉軍飛全程協助,謹致謝忱!)
長按上面(掃描)二維碼即可識別關注
良田信息網由良田經濟促進會(同鄉會)主辦,發布時政新聞、報導身邊好人好事,宣傳正能量;致力於推廣良田旅遊景點和良田農產品,免費為良田各村集體和良田經濟促進會會員做企業宣傳和產品(商品)推廣;為大家免費提供描寫遊覽良田或其他旅遊景點遊記發布平臺。良田信息網採編聯絡電話:181283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