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藥被「靈魂砍價」後,中成藥也要集採!相關藥企打寒顫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永華|湖南長沙報導

隨著第三批全國醫藥集採在各地逐步進入執行階段,預計明年啟動的第四批全國集採也開始受到市場關注,其中中成藥或將進入第四批集採引發不少討論。

市場上人人都知道,一旦全國集採納入中成藥,一輪「靈魂砍價」不可避免,這也就意味著中成藥企業現有生存與發展模式將有大變化。

第三批全國醫藥集採之後,相關藥企利潤驟降,「整個醫藥行業都受震撼」,以化學藥仿製藥為主打品種的某公司高管郭嘉認為,化學藥已經完成第三批全國集採,中成藥納入全國集採已經在討論,今後(被納入)是必然,最快的話就在第四批。

「目前,中成藥的全國集採雖然還沒有開始,但在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包括中藥注射液和中成藥,價格下降都很大」,長沙一家主營中成藥的上市公司高管楊瀏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降價,降價,還是降價!

讓製藥企業惴惴不安的國家集採「靈魂砍價」到底有多狠?

11月5日,冠脈支架全國集採在天津開標。11家企業26款支架產品無分組競價。最終結果顯示,冠脈支架單支價格從13000元下降至均價700元,最低的報價僅469元/支。與2019年相比,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93%,國內產品平均降價92%,進口產品平均降價95%。

這當然不是個案,每一個進入全國集採的產品價格均掉到了地板上,價格下降幅度超過50%是常態,降幅達90%比比皆是。

比如鹽酸左氧氟沙星(2ml:0.2g)單支的價格曾高達15.82元,如今全國中標價在0.8元左右,在山西的集採中,江蘇吳中醫藥集團對該產品的單支報價為0.43元。

11月16日起,第三批國家集中採購藥品在山東日照各相關醫療機構全面啟動與使用,共涉及55種藥品,平均降價幅度達53%。

集採的全名是藥品集中帶量採購。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試點方案》,第一批集採試點是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11個城市,業內稱之為「4+7」。

降價是集採最直接的目標。2019年12月10日,國家醫保局印發《關於做好當前藥品價格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深化學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制度改革,堅持「帶量採購、量價掛鈎、招採合一」的方向,促使藥品價格回歸合理水平。

楊瀏說,對製藥企業來說,這一輪集採與以往的醫藥採購最大的不同是採購量和價格直接掛鈎,天量的採購量擺在那裡,企業要麼降價投標,要麼就只能出局。

第一批試點就顯示出集採的殺價威力。2018年12月7日,國家組織「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試點擬中選結果公布,25個試點通用名藥品集中採購擬中選,與試點城市2017年同種藥品最低採購價相比,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達到96%。

到2020年,集採在全國成為常態,而且集採範圍進一步擴大。

今年5月,國家藥監局印發通知稱,開展化學藥品注射劑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這被視為開展集採的信號。在第三批集採中,共有7個注射劑品種被納入。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共有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中成藥、中藥飲片三部分,其中,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417種,中成藥268種,共計685種。

從品種數量來看,中成藥佔比頗大,今後中成藥被納入集採,只是個時間問題。

中成藥沒有「一致性評價」,集採怎麼做?

在郭嘉看來,中成藥要進集採,仍有不少障礙有待跨越,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類似化學藥的「一致性評價」。

藥物一致性評價指的是按照《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要求,仿製藥品要與原研藥品質量和療效一致。根據2016年3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國辦發〔2016〕8號)》,同品種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3家以上的,在藥品集中採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

郭嘉認為,中成藥的藥效常常難以量化,就算是按照國家藥典生產的同一產品,比如不同企業的六味地黃丸,也很難用各種指標來衡量出類似化學藥的一致性評價。此外,中成藥還有不少的全國獨家品種、保護品種,甚至是保密方的品種。

湖南省中醫研究院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寧鶴麗認為,中藥質量可以說是核心,中醫中藥不分家,如果中藥質量差,治療效果就不好,在這方面,需要嚴格監管,做好道地藥材。

在位居我國第四大中藥材市場的湖南廉橋,《中國經濟周刊》了解到,目前,不少中藥材實際上是按照農產品標準銷售,而製作道地藥材是當地努力的目標。顯然,如果在源頭上不能保證藥材的質量,中成藥的最終療效就是無源之水。

儘管如此,中成藥集採仍是大勢所趨。

2020年7月15-16日,國家醫保局稱,正在就生物製品(含胰島素)和中成藥集中採購工作聽取專家意見和建議,研究完善相關領域採購政策,推進採購方式改革。

9月15日,國家醫保局在答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936號建議時表示,截至目前,國家已組織開展三批集中帶量採購,共涉及112個品種,均為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下一步,將研究並探索對未過評藥品及目前尚無一致性評價標準的藥品,如生物製品和中成藥等開展集中帶量採購工作。

有消息流傳,國家醫保局擬定了一份包含500個醫藥品種的帶量採購目錄,不僅有化學藥,也有中成藥,其中包含79個獨家品種。目前,這一消息尚未得以權威渠道的證實。

11月21日,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丁錦希在第三屆「南藥高峰論壇」上表示, 第四批集採的方案已經在做,正在篩選品種,品種範圍將擴大,擴展至注射劑,將考慮生物製品(胰島素)和中成藥,探索適合各類藥品的集採標準。

目前雖然全國集採中成藥尚未推行,但已經有地方提前動作。比如,青海將血栓通、痰熱清、血塞通、丹參多酚酸鹽、腎康、喜炎平等6個中藥注射劑納入了帶量採購的範圍。

浙江金華第二批帶量採購目錄中有180個中成藥,同通用名同品規中含低價藥的中成藥設最高限價,在最高限價基礎上,報價降幅不得少於(含)10%,其中獨家企業生產的中成藥屬低價藥的,在最高限價基礎上,報價降幅不得少於(含)20%。

最終,在180個中成藥只有39個產品中選,中選率僅21.7%,包括雲南白藥、小兒豉翹清熱顆粒、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等暢銷品。

中成藥企業的未來在哪裡?

「國家肯定要想辦法的,今後中藥企業的日子會越來越難。」談及中成藥進入集採,楊瀏顯得頗為悲觀。

很多中成藥企業日子確實不好過。今年前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漢森製藥、濟川藥業、盤龍藥業、廣譽遠、太極集團、天目藥業等中成藥企業都出現業績下滑,市場給中成藥企業的估值普遍低於30倍市盈率。「資金、機構都不看,中成藥公司的調研很少。」一位公司證券事務代表說。

各企業紛紛謀求轉型,方向不一。中信證券11月份發布的研報將雲南白藥與片仔癀劃為大健康消費龍頭。雲南白藥做牙膏、洗髮水等健康產品已多年,2019年,公司健康產品淨利潤16.20億元,淨利潤佔當年公司扣非淨利潤的70.77%。

天眼查APP顯示,片仔癀(600436)經營範圍新增茶葉製品生產、動物飼養、醫學研究和試驗發展、家用電器銷售、文具用品批發、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銷售、家居用品銷售等。

跨界做消費更像是「偏門」。楊瀏說,集採之後,包括中成藥企業在內的製藥企業要想活下來,就只能拼了命去做創新,方向主要是化學藥和生物藥。

在江西贛州的青峰藥業製造基地,一位工作人員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喜炎平注射液曾是青峰藥業的主營產品,年收入數十億元,高峰過後銷量逐年下降,公司新的發展方向是多個在研的創新藥,目前進展良好。

而在今年青海的集採中,喜炎平注射液就是中標品種之一。

相關焦點

  • 醫藥集採「靈魂砍價」的背後:事關國家民生大帳
    10月以來,頻現「靈魂砍價」 10月以來,新一輪醫保集採預期持續壓制醫療板塊情緒。 而11月30日,談判專家在集採過程中的「靈魂砍價」又上了熱搜。 據報導,本輪集採大部分藥品降價8成以上,最多的甚至降價高達98%! 在很多人感嘆醫療耗材暴利的同時,也可能宣告著醫療高值耗材暴利時代的結束。
  • 武漢試點「靈魂砍價」最高降43% 胰島素國採全面降價將至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于娜 北京報導繼第一、二批集採讓化藥品種大降價外,胰島素等生物製品也將被放上國家醫保局的「靈魂砍價」談判桌。預計試點方案不僅將對全國胰島素專項帶量採購提供借鑑,而且對相關企業和市場也將產生較大影響。國採只差「臨門一腳」據生物藥集採專家透露,針對胰島素等生物製品和中成藥的帶量採購,預計最快將於2021年初完成初稿。
  • 藥品集採「靈魂砍價」:一分一釐背後是民生大帳
    醫藥專家們一次次砍出「靈魂一刀」,引來無數點讚。緊張的砍價片段,是醫保談判的小小縮影。這場山東首次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吸引了國內外368家企業參與申報,競爭十分激烈。每一個藥品價格的最終敲定,更要經過數十回合的「拉鋸」,為了分釐之差,現場專家和藥企代表常常爭得面紅耳赤,有的藥企代表打了數次電話向總部請示。跌宕起伏的「劇情」,直觀反映著價格談判的不易。
  • 中成藥醫保談判遭靈魂砍價 獨家品種被砍1/3
    摘要 【中成藥醫保談判遭靈魂砍價 獨家品種被砍1/3】2020年12月14日上午九點,2020年的國家醫保談判在北京人大會議中心拉開帷幕。
  • 砍價也是利空?藥品集採這波操作,說不定是上車機會!
    11月25日山東省首批藥品省級集採中,議價專家與藥企代表來了一場「靈魂」砍價,這9塊9毛9說不定還真能拿下一瓶藥。從昨天發布的新聞來看,這次山東史上首次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平均降價67.3%,最高降幅98.6%;今天又有新消息,重慶、貴州、雲南、湖南、廣西省區市近日組團來集採,在重慶第一批常規藥集採團購中,藥品最高降幅達83.54%,這藥品集採是利民之事,但對藥企卻是「利空」,基本上把企業的利潤都砍沒了。
  • 「靈魂」砍價 能為看病省多少錢?
    近期,網友對於冠脈支架「靈魂談判」的這一調侃,生動詮釋了高值醫用耗材帶量採購後的價格變化。  近來,包括藥品和醫用耗材在內的帶量採購「愈演愈烈」:1.3萬元的支架降價至700元左右,減少基金和患者支出100多億元;三批藥品帶量採購涉及112個品種,每年減少費用539億元……帶量採購常態化大門打開,人們對於今後看病還能再省多少錢,充滿了期待。
  • 第三批集採「箭在弦上」,對於兒童藥企是利好還是利空?
    【製藥網 市場分析】目前,第三批集採已經「箭在弦上」。據業內梳理,兒童藥企中,有資格參與第三批帶量採購的品種包括濟川藥業的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濃液體,白雲山的美金剛口服常釋劑型、環丙沙星口服常釋劑型、枸櫞酸西地那非片,哈藥集團的布洛芬顆粒劑和二甲雙胍口服常釋劑型,康芝藥業的布洛芬顆粒劑。那麼,對於兒童藥企而言,集採政策是利好還是利空呢?
  • 未過評品種批量集採,京津冀聯手影響1/7總市場
    這樣說法的原因是:絕大部分中成藥、生物製藥並沒有開展一致性評價的基礎條件,一些化藥同樣因為仿製藥品種數量的原因,不符合集採「有三個以上品種過評」的要求。 那麼,是否這些藥永遠不用面對集採?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此次京津冀集採給出了證明。
  • 醫保談判首日成果,中成藥降價1/3
    回顧過去幾年,每一輪創新藥談判都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尤其在納入品種、降價幅度等方面,都將影響相關藥企未來經營狀況。從前四輪談判來看,幾乎新增納入醫保範圍的相關品種價格腰斬,2019年價格降幅更是被外界稱之「靈魂砍價」,首次超過60%。相比於去年,今年的醫保目錄調整方案有所改變,首次實行了企業自主申報方式,並將新藥上市的申報截止時間延長至8月17日之前。
  • 「靈魂砍價手」親述:為什麼要再降4分錢?
    這兩天,一段「靈魂砍價」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裡的砍價金句落地於全國人大會議中心的醫保價格談判現場,而錙銖必較、分毫必爭的雙方,則分別是國家醫保局組建的醫保專家團和藥企的談判代表。浙江省醫藥服務管理處處長許偉是參與這次談判的醫保專家之一,在全網熱傳的視頻裡,「砍」出最後一刀的「靈魂砍價手」正是他。
  • 評論:公共採購領域都需要錙銖必較的「靈魂砍價」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公共採購領域都需要錙銖必較的「靈魂砍價」近日,一段醫保局專家「靈魂砍價」的視頻火遍網絡。在面對面的談判中,國家醫保局的談判代表經過幾個回合的談判,就將一款治療糖尿病新藥從藥企的最初報價5.62元,砍價到了全球最低價4.36元。
  • 第四批集採品種篩選中!注射劑、胰島素、中成藥將考慮,創新轉型成...
    近期,藥企因藥品生產違規而遭受處罰的新聞頻現。新《藥品管理法》已於2019年12月1日正式實施,其賦予每個醫藥人更多的責任,對相關企業的打擊力度也大大增加。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監督處副處長羅穗從藥品抽檢和執法角度,介紹當前藥企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 上市公司發出預警 第四批藥品集採啟動 首次納入...
    根據通知,此次集採涉及44個產品、90個品規,仍以化藥為主,同時涉及多個抗糖藥物、抗腫瘤用藥以及大品種注射劑,並未涉及中藥或生物藥。  一位藥企負責人對中證君表示,比較關注納入此次集採中高端仿製藥的降價幅度,對公司未來的產品布局至關重要。  業內人士認為,化學藥國家集採已然制度化、常態化, 對二級市場而言已從外部衝擊演變為內生假設。
  • 輝瑞普強「棄集採」後業績首降,國產替代令跨國藥企進退兩難
    普強的業績增長在當時引發藥品集採「中標死、出局生」的行業討論,並直接導致了今年8月,第三批藥品集採上海開標時,輝瑞、默沙東、諾華、阿斯利康、禮來等多家跨國藥企的26個原研藥品種並未選擇降價,主動放棄集採市場。
  • 回扣歸零 集採重塑藥業利益鏈條
    一位大型藥企負責人陳明(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然而,藥品集中採購實施後,醫生和醫藥代表的回扣直接歸零。經銷商或尋求其它未集採品種,或因實力不濟,乾脆轉行賣化妝品、保健品。集採趨於常態化,第三批已在全國落地實施,第四批也拉開序幕,涉及多家上市公司的重點品種。
  • 第四批藥品國家集採啟動 化藥仍唱主角
    第四批藥品國家集採啟動。《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從多個業內人士處拿到的《關於報送第四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品種範圍相關採購數據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顯示,第四批集採將於12月12日正式啟動報量。據悉,此次涉及44個產品、90個品規,仍以化藥為主,同時涉及多個抗糖藥物、抗腫瘤用藥以及大品種注射劑,此前備受關注的生物製品和中成藥則不在其列。業內人士稱,隨著藥品集採不斷深入,臨床大品種降價不可避免,集採常態下市場競爭勢必加劇。
  • 一批外資藥企,公開「退出」國家藥品集採
    在國家集採第三季的開標會上,耐人尋味的是:一邊是國內藥企的「刺刀見紅」,另一邊是一批外資藥企報價高於限價,公開「示威」!8月20日,採購規模達數百億元的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在上海開標,並產生擬中選結果。
  • 「靈魂砍價」提醒我該吃藥了
    在父親彌留之際,母親甚至對我說:「我要寫一份遺書。如果我得病了,醫生建議插管治療,你們不要同意。我想走得輕鬆些。」 母親並不是想走得輕鬆些,她只是不願意我再次做出賣房救母的舉動而已。 在「好死不如賴活著的」的古訓中長大的人們,誰又不想活著?
  • 已有藥企發布降價預警
    來源:國際金融報近日,一份名為《第四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品種範圍相關採購數據的通知》(下稱「《通知》」)在網上流傳。但截至目前,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官方仍未發布任何關於第四批集採的信息。按照上述《通知》中涉及的品種,此前備受市場關注的生物製品和中成藥未能進入本次集採。
  • 第四批藥品集採涉44個品種90個品規,8個注射劑為臨床大品種
    12月9日,一份名為《第四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品種範圍相關採購數據的通知》在網絡中流傳。該文件詳細介紹了第四批藥品集採的填報工作,包括時間、流程、以及各省醫保局送報聯合採購辦公室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