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塊9毛9,能買什麼?
拿下一瓶30片裝的降壓藥,你信嗎?
11月25日山東省首批藥品省級集採中,議價專家與藥企代表來了一場「靈魂」砍價,這9塊9毛9說不定還真能拿下一瓶藥。從昨天發布的新聞來看,這次山東史上首次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平均降價67.3%,最高降幅98.6%;今天又有新消息,重慶、貴州、雲南、湖南、廣西省區市近日組團來集採,在重慶第一批常規藥集採團購中,藥品最高降幅達83.54%,這藥品集採是利民之事,但對藥企卻是「利空」,基本上把企業的利潤都砍沒了。
看看本周的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板塊的走勢,都走出近期新低了。要知道「吃藥喝酒」一直是A股避險的「良藥」,在疫情衝擊下,「吃藥」更是資金捧著的「香餑餑」,但是近期卻是連跌,看著這態勢都讓人感到著急。
其實醫藥醫療行業是名副其實的「朝陽」行業,誰的一生中沒個大病小病的,生病就往醫院跑,吃藥、治療總不能少,正因為行業的特殊性,需要政策強幹預。投資這行業也就不能亂來,要跟著政策變化走,國家為了讓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藥,用這種帶量採購的方式讓藥企「批發價」走量,讓利給百姓,同時也推動行業進口替代的發展,儘量擺脫對進口藥品器械的依賴過大。
按理說,帶量採購對企業不是更好嗎?有量就有銷售額,還不會有貨款拖欠的問題,回款有保障啊!以醫保局開始籌劃第二輪高值耗材帶量採購為例,這次設定品類包括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除顫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等,看著很多品類,但是第一批也曾設定不少品類,事實上最後只採購冠脈支架產品,說白了就是,參與的品類多,企業多,但是要靠這獲利的幾乎沒有,企業要是被集採看中了,要擔心不能中標;很幸運的中標了,可能利潤都被砍沒了,所以集採「殺估值」的時候,可能也是上車的機會。
醫藥醫療作為「剛需」行業,白馬低估值的企業仍然有不少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