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科學家史蒂芬格倫回憶自己的母親時,提及了一件事。
有一天,他試圖從冰箱裡取出一瓶牛奶,取出後剛走出幾步,就失手將牛奶瓶掉落在地上,頓時廚房裡一片狼藉。
他的母親聞聲而至,然而她沒有發火,沒有說教,更沒有處罰他。
她說:
"哦,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牛奶灑在地上,真有意思啊,好了,反正已經灑在地上了,在我們收拾乾淨之前,你想玩一會兒嗎,我想,玩牛奶說不定也是很有意思的。"
他真的就玩起了牛奶。
幾分鐘過後,他的母親說:
"牛奶是你灑在地上的,也應該由你來收拾乾淨。現在,我這兒有海綿、抹布和拖把,你想用什麼"
他選擇了海綿。
然後一起將地上收拾得乾乾淨淨。
這個經歷給了他非常深刻的記憶。
後來他回憶說,正是從那個時候起,他明白了無須害怕犯錯誤,錯誤往往是學習新知識的開始。
看到這個故事,真的為這個母親點讚。
很多家長面對此情此景,大多都會責罵孩子笨手笨腳,對他指指點點,責備他的不是,明明愛孩子,卻打擊著孩子的自尊心,傷害著孩子。
孩子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總會不可避免犯錯誤,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懂得包容。
尹建莉老師說: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不容許孩子犯錯誤,要孩子事事聽命於家長,這猶如不允許學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樣。
尹老師提到蒙臺梭利說過,「每個兒童首先都必然處於一種精神的無序期,心理活動由混亂走向有序」,由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我我認識一位老師,他在教學中,喜歡把學生學習上犯的錯誤叫做「成長錯」,我覺得用這個稱呼,來稱孩子成長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再合適不過。孩子的每次「成長錯」,都是他們的一次收穫一次成長,需要我們家長多些耐心,多些寬容,多給孩子一些時間。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難免犯錯,與其責備,不如坦然接受。給孩子以寬容、耐心,讓孩子不必驚慌,學會面對,相信以後,孩子定能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