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中難免犯錯,與其責備,不如接受

2020-12-23 靜靜的時光小站

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科學家史蒂芬格倫回憶自己的母親時,提及了一件事。

有一天,他試圖從冰箱裡取出一瓶牛奶,取出後剛走出幾步,就失手將牛奶瓶掉落在地上,頓時廚房裡一片狼藉。

他的母親聞聲而至,然而她沒有發火,沒有說教,更沒有處罰他。

她說:

"哦,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牛奶灑在地上,真有意思啊,好了,反正已經灑在地上了,在我們收拾乾淨之前,你想玩一會兒嗎,我想,玩牛奶說不定也是很有意思的。"

他真的就玩起了牛奶。

幾分鐘過後,他的母親說:

"牛奶是你灑在地上的,也應該由你來收拾乾淨。現在,我這兒有海綿、抹布和拖把,你想用什麼"

他選擇了海綿。

然後一起將地上收拾得乾乾淨淨。

這個經歷給了他非常深刻的記憶。

後來他回憶說,正是從那個時候起,他明白了無須害怕犯錯誤,錯誤往往是學習新知識的開始。

看到這個故事,真的為這個母親點讚。

很多家長面對此情此景,大多都會責罵孩子笨手笨腳,對他指指點點,責備他的不是,明明愛孩子,卻打擊著孩子的自尊心,傷害著孩子。

孩子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總會不可避免犯錯誤,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懂得包容。

尹建莉老師說: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不容許孩子犯錯誤,要孩子事事聽命於家長,這猶如不允許學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樣。

尹老師提到蒙臺梭利說過,「每個兒童首先都必然處於一種精神的無序期,心理活動由混亂走向有序」,由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我我認識一位老師,他在教學中,喜歡把學生學習上犯的錯誤叫做「成長錯」,我覺得用這個稱呼,來稱孩子成長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再合適不過。孩子的每次「成長錯」,都是他們的一次收穫一次成長,需要我們家長多些耐心,多些寬容,多給孩子一些時間。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難免犯錯,與其責備,不如坦然接受。給孩子以寬容、耐心,讓孩子不必驚慌,學會面對,相信以後,孩子定能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掌控自己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如果歲月可回頭》中「通情達理」的景雅:與其被愛所困不如放下
    對於白志勇不清楚他們離婚的真正原因,說來實在可惜,我想他要是知道,肯定會百倍責備自己,就能體會到景雅的痛苦了。他也會收斂很多,就能拎得清楚家庭和朋友之間的輕重了。
  • 把握好「讚揚和責備」的關係,促進孩子成長
    當自己做了某件事,家長能夠給予正面評價,甚至是鼓勵的方式去回應孩子,孩子就會強化這個行為。但是相反,如果家長使用負面的評價,去責備孩子,孩子們會感到一種挫敗感,甚至會開始自我否定。評價對我們很重要,大部分人都是通過評價來重新認識自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評價的影響,他們會因為不同的評價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受到最大影響的就是孩子們的情緒。
  • 成長過程中總會犯錯,父母太嚴厲的責怪,會成為寶貝一生的痛!
    人孰能無過,在咱們的成長過程中,總會犯一些錯。犯錯也是不可避免的,有時候錯誤,是可以激勵寶貝成長的,那在咱們寶貝犯錯的時候,應該如何引導寶貝?不同的家長,就會有不同的做法,有一些家庭家長非常有耐心,包容力很強,在寶貝犯錯的時候會溫和理性的教育寶貝。
  • 小步在家早教告訴父母孩子犯錯該怎麼辦
    一提到孩子犯錯,家長就嘆氣。其實,犯錯並不可怕,相反,「有效犯錯」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很大地推進作用。那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從「有效犯錯」走向「有效成功」呢?小步在家早教下面為大家做詳細介紹。
  • 《讚揚與責備》:真實地讚揚,正面地責備,化解父母孩子溝通難題
    在評判系統中,有讚揚和責備兩套不同的評判,而我們會在潛意識中追求讚揚,避免責備。②一味地逃避責備無法解決問題,接受責備,承認錯誤,吸取教訓才是正解書中說:「在負面評判系統裡尋找出路的過程中,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寬容大度地接受責備,從內疚中吸取教訓
  • 孩子抗壓能力差,碰上困難就逃避?背後原因是缺乏「成長型思維」
    為人父母,最關心的莫過於自己家孩子的問題了,孩子出生之後就變成了家庭的重心。身為父母,總是希望孩子長大後可以成才的,因此會對孩子抱有過大的期待,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難免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又有多少父母能夠關注到孩子的情緒問題呢?現代孩子的抗壓能力差,好像成為了公認的"現狀",不少孩子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畏難、膽小、受不住批評的問題。
  • 「打罵」教育孩子,是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後應這樣做
    1、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每個孩子的天性都是愛玩愛鬧的,就算這個孩子性格十分內向,也不能阻擋他在成長過程中本身就具有的好奇心。但是很多家長為了方便管理孩子就非常喜歡用打罵方式教育孩子,這種方式只會限制孩子天性的發展,把孩子很多潛能就此扼殺在搖籃裡了。
  • 孩子常說「我不行」,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讓其無所畏懼
    如果一個孩子,面對困難他們有著一種可以接受失敗的心,那麼他們相對來說,在未來的發展中則會變得更加強大。或者簡單一點來說,這樣的孩子是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他們想問題會比較全面,不會往死胡同裡面想,這樣的孩子以後會發展得更好!成長型思維是什麼?
  • 孩子犯錯該不該罵?「試誤說」告訴你,允許孩子犯錯才是對娃好
    失敗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必然經歷,只有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我們才更有可能走向成功。孩子犯錯該不該罵?「試誤說」告訴你,允許孩子犯錯才是對孩子好。我們在一生中會犯數不清的錯誤,特別是在孩童時候更是如此。有一句話叫做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這雖然顯得有些絕對,但也能看出孩子之所以會犯錯,是因為他們在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探索。也許錯誤確實經常性的會發生,但孩子也會從中得到成長,從而變得更好。
  • 是人都會犯錯,走路難免崴腳
    說起犯錯,或許每個人都會犯錯,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自己從來不犯錯,雖然如此,但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放過自己,一旦犯錯就不能接受,或者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和自己死磕,或者不願意面對,逃避,再或者就直接給自己打個標籤,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 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犯錯改錯的過程,孩子犯錯無奈的你會動手嗎?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犯錯、改錯的過程。養育孩子和教育孩子有著本質的區別,就拿孩子犯錯後的處理方式來說。很多家長比較簡單直接,就是批評指責,方法用盡無奈之下便會動手。這樣的方式,就是在養育孩子的層面上。
  • 不容缺席的父愛:一個優秀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父親陪伴
    父母對孩子充滿了期待,每個人都有「望子成龍」的想法,希望孩子今後更有出息,人生也能更優秀。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父母可是操碎了心,特別是母親,在孩子各個方面上都會操心。不少家庭中,教導孩子的重任放在母親身上,反而父親在外打拼應酬,孩子的生長中缺少父愛的參與,這顯然是不對的。有相關數據表示,一個優秀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往往都有父親陪伴。因此,如果爸爸能參與到孩子的照顧上,比起媽媽更有成效,孩子也會變得更出息,比起媽媽單獨帶大要顯得更聰明伶俐一些。
  • 豆瓣8.4分《讚揚與責備》:遇事不責備的內在機理和外在效應
    《讚揚與責備》豆瓣評分2.遇事不責備的內在機理責備是我們在面臨很多不如自己意時,下意識做出的反應。而每個人都具有評判的特性,都會在生活的某個瞬間做出責備。責備傳遞了痛苦的感受,共情讓人感同身受。一方面趨利避害的特性指引人逃避、推卸責任;另一方面接受型的共情生出自責、羞恥感甚至自我傷害。而讚揚,卻讓人有不同的體驗。數量足夠多的讚揚能讓人免除一切來自社交的傷害。每個人在心底裡都渴望讚揚。遇事做不到讚揚,也不要責備,讓人免除來自社交的傷害。2.1每個人評判的共性書中也有介紹當我們還是孩提時代,我們會在大腦意識裡逐漸儲存對整個世界的認識。
  • 特裡法則:「犯錯」的時候,正是成長的好時期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而孩子犯錯之後家長會怎樣處理,決定了孩子將會成為怎樣的人。在大多數家長看來,不管孩子處於什麼年齡,他都不應該犯錯。但是家長應該明白,孩子正處於什麼都不懂的年紀,犯錯也是人之常情,而且孩子之所以會犯錯,是因為他們正在嘗試著成長。
  • 孩子只能接受表揚,不能接受批評,怎麼辦?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聽到別人的表揚時表現的很開心,但是批評他的時候,他就會垂頭喪氣,會不停的發脾氣、哭鬧,有的甚至開始摔東西,孩子只能聽進好話,但是對於善意的批評卻怎麼也做不到虛心學習,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孩子一生必經的3個叛逆期:家長與其「硬碰硬」,不如以退為進
    「在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叛逆會有不同的特點和表現。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找出叛逆背後的真正原因,才能理解孩子的種種行為表現,更好地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反抗期」。如果我們懂得傾聽孩子的心聲,並能針對孩子的不同問題和矛盾,找到恰當的方法去幫助孩子理性應對,就可以實現良好的親子溝通,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 與其等待下雨,不如主動澆花
    我知道前面的路不好走,但是孩子,我想告訴親愛的你們,只要努力,只要堅持,只要不放棄,走過的曲折都會變成彩虹。
  • 與其試圖改變孩子,不如先做好自己
    關注:家人的關注是孩子前進的動力我把老大做伏地挺身的照片傳到家人群裡,爸爸發現老大做伏地挺身的姿勢可以調整並增加難度,馬上告訴了他。沒想到在下一次鍛鍊中,老大馬上調整姿勢,加大了練習難度。(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非常感謝爸爸的細心,我也更加感受到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會給孩子帶來莫大的動力和鼓舞。鼓勵:在愛中陪伴孩子越來越好和孩子們一起堅持跳波比跳、做伏地挺身一周後,我開始邀請孩子們一起跟著健身教練跳操。
  • 孩子犯錯後,你第一句話說的是什麼?很重要,很多父母說錯了
    .這是很多家長面對小孩犯錯時,對小孩說的第一句話。很多家長在面對小孩犯錯時,第一時間便是責備小孩,甚至是打罵小孩。對於大多數家長而言,如果小孩犯錯了家長不管教小孩,小孩下次還會再犯,管教小孩只是為了讓小孩長記性。
  • 孩子摔倒該怎麼辦?一味指責不如多鼓勵,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第二種:鼓勵孩子站起來有的父母會非常在意孩子的成長,對於孩子的每一件事他們都會放在心上,就像孩子跌倒在地上,這類父母會鼓勵孩子,引導孩子面對困難,克服困難。2、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容易放棄責備孩子,不準孩子發洩負面的情緒,結果就是導致孩子變得特別害怕遇到挫折和困難。因為孩子的每次摔倒,都沒有人去幫助他應該怎麼去面對,怎麼去解決困難,得到的就只是父母的責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