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之後,便「自學成才」,開始用謊言來欺騙大人了。大家最常聽到的一個謊言,大概就是「我作業寫完了,但是忘記拿了!」這個時候,只要老師讓孩子立刻回家拿作業,那麼孩子的謊言就會戳破,因為大多數孩子這樣說就意味著他們根本沒寫作業。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而孩子犯錯之後家長會怎樣處理,決定了孩子將會成為怎樣的人。
在大多數家長看來,不管孩子處於什麼年齡,他都不應該犯錯。
但是家長應該明白,孩子正處於什麼都不懂的年紀,犯錯也是人之常情,而且孩子之所以會犯錯,是因為他們正在嘗試著成長。
01為什麼家長應該接受孩子犯錯?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人生應當做點錯事。做錯事,就是長見識。」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改進的過程。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犯下或多或少的錯誤,無論是剛開始用錯誤的姿勢握筆,還是向父母撒謊多要了一點學費,只有在犯過這樣的錯誤之後,我們才能明白這種做法是錯的,才能加以改正。
家長們大可以放平心態,孩子犯錯之後,只要自己加以引導,就能讓孩子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02孩子變得謊話連篇竟然是家長的責任?
特裡法則認為,一個人犯錯了並不可怕,只要他能勇敢的承認自己的錯誤,那麼就能從中收穫頗豐。
這一點看起來很是簡單,但是真的實施起來還是很困難的。
比如說有的孩子就算是不小心摔了一個杯子,他也會想方設法讓家長以為是別人摔的,這種行為就代表著他不敢直面自己的錯誤。
而孩子們之所以會這樣做,無非就是當他犯錯的時候,家長總是表現得非常生氣,用過激的方法來懲罰他,這樣孩子之後不管犯下什麼錯誤,都只會想著把責任丟給別人,生怕自己再被家長責罰。
這樣一來,家長和孩子的行為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家長越生氣,孩子越不敢承認錯誤,於是就變得謊話連篇,哪怕是一個特別小的錯誤他也不肯輕易認錯。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就養成了說謊的習慣,很多時候是家長的言行舉止影響了孩子。
03孩子犯錯之後,家長應該怎樣應對?
首先,家長要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心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愈看重,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名譽的人,因而更會小心地去維持別人對自己的好評」
聽到自尊心這三個字,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好笑,在他們看來孩子還什麼都不懂,又怎麼會有自尊心呢?
其實,當孩子有自我意識之後,他們的自尊心也就已經成型了。假如每次孩子犯錯,家長都當眾指責他,完全不給他留面子的話,孩子就會感覺自尊心受挫。
洛克提出了觀點,假如家長在外人面前給孩子塑造了一個完美形象的話,那麼孩子就會不斷改正自己的行為,因為他不想讓自己的完美形象有汙點。
假如家長總是把孩子的錯誤跟別人說,那麼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已經夠糟糕了,他就不會再刻意維護自己的形象。
其次,家長要學會跟孩子溝通
每當孩子犯錯,家長們總是會感覺自己壓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沒跟孩子說幾句話就開始大吼大叫。但是家長應該知道,這種嘶吼式的交流方法只會讓孩子懼怕家長,並不能讓孩子明白家長想表達的觀點。
所以說,家長要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跟孩子交流的時候要心平氣和,這樣孩子才能嘗試著理解家長的觀點。
最後,家長要讓孩子學會知錯就改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犯錯之後,自己最應該做的就是吼孩子一頓,然後懲罰他,讓他下次再也不敢犯錯了。
然而這一套流程走下來之後,孩子只會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之後自己再犯錯絕對不能被家長抓到。
家長真正要做的,不是讓孩子學會隱藏自己的錯誤,而是讓孩子學會知錯就改。
在孩子犯錯之後,家長不要急著懲罰孩子,要在一旁引導,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哪個環節犯錯了,以後該怎樣做才能避免出現這種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