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真的不是人人都以胖為美,我們被倖存者偏差給騙了

2020-12-23 歷史也不過如此

在很多歷史作品以及人們口中的歷史得出結論,大家都覺得在唐朝是一個以胖為美的年代。人們都會覺得比較胖的女子是很受人喜歡的,這種審美的感覺其實也並不是空穴來風,比如說有很多從唐代流傳下來的一些名畫,和一些書畫中都可以看得出來,畫裡面的女子形象,的確是非常豐滿的。

而在一些影視作品中,這一現象更是被不斷地誇大,尤其是一些唐朝電影電視劇在選角色的時候,女主角常常都是比較豐滿的造型。如此一來唐朝以胖為美的說法,就更是深入了人心。

然而這一現象其實是有誤差的。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古代那個發展力還並不是特別強盛的時候,哪怕僅僅是盛世,很多普通人家仍然是僅僅才能夠吃飽,那麼能夠吃飽的人,首先一定是有錢人。而能夠被人畫進畫裡面的那些侍女或者是宮女,也絕對是生活條件很不錯的。

這些人每天能吃飽其次工作又並不牢了,不需要去種地或者是做很繁重的農活,那麼他們這樣每天吃得多,運動的少,身材自然而然的就會有些豐滿或者是臃腫。

再加上非常著名的楊貴妃,我們更是可以得知,在那時皇宮裡的妃子們吃的當然是更好了,他們才是不需要有任何的運動,有人伺候著就可以了,那麼身材,多少肯定是會變得很豐滿的。

所以根據這一倖存者誤差,我們很多人都會覺得在那個年代唐朝人都是以胖為美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只是因為很多歷史遺留下來的書畫中畫出來的女子的形象是較為豐滿的,但是實際上還是有很多很瘦的美女只不過,他們的身份或者是地位不足以被畫在畫上而已。

相關焦點

  • 「倖存者偏差」不是教你狡辯的,因為例子都是倖存者
    不要迷信倖存者pian'cha今天和大家聊聊傳說中的「倖存者偏差」,相信很多人都只是聽過,卻並不理解。這個詞聽上去很高大上,但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所謂的「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所謂的倖存者偏差就是只針對被選擇出來的倖存者,或者說成功者進行研究,而忽略不去研究那些沒有被選擇出來的情況,這樣往往會得到一些非常扯淡的結果。
  • 網上人人月薪過萬,十萬遍地都是?這3種倖存者偏差,你應該知道
    現在能看到的都是中彈後飛回來的倖存者。這就是很典型的倖存者偏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倖存者偏差現象也很普遍。特別是這3種現象。01讀書無用論之所以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我們看多了那些沒讀多少書的人,一樣能平步青雲。
  • 疫情之下,倖存者偏差
    直到現在還是一樣的作風,17年前非典肺炎是如此,當然今年的新冠病毒肺炎也是如此,不是洋人還是誰?怪就怪洋人太壞,實在見不得我們一點好!最新的版本又演繹成這樣了:美帝創造了這一生化武器,其實還是一個半成品,但愚蠢的美帝不自量力,自擺烏龍,還以為他們對病毒有免疫力了,所以放肆投毒,不料最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看到這裡,只能佩服人民群眾的創造力還是無限的!
  • 騙子密碼:倖存者偏差
    我三外甥的女兒已經感染了,也是喝了「龍井茶」才逃過一劫…………這些為大師辯護的人,並不一定全是水軍,他們不是騙子,甚至是一個溫和善良的人,可能真心認為大師救了自己一命,「神藥」真的讓很多人躲過了這次疫情。
  • 倖存者偏差你真的理解了嗎?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指的是在做統計分析時,我們只專注於那些成功的例子,從而得出以偏概全的錯誤結論。簡單來講,成功的例子往往只屬於少數,如果我們只看成功的倖存者,而忽略那些大部分的「失敗者」,那麼就會得出很多不符合常理的荒唐結論。我們先來看下倖存者偏差的故事來源。二戰期間,為了加強戰鬥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
  • 巧用「倖存者偏差」,讓我們的生活更舒心
    倖存者偏差雖然是經典的統計學案例,但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也常常與統計學打交道,尤其是講「偏差」這種心理學範疇的概念,跟我們每個人的決策判斷又息息相關,其實也屬於心理學範疇,興趣猶濃,今天跟大家分享這個有趣的故事,以及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使用心得——你會發現其實我們都是生活中使用科學原理的能手。
  • 唐朝從未以胖為美:有詩為證
    實際上,唐朝的主流審美觀裡從來沒有「以胖為美」,我們可以從很多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詩歌來證明這一點。01、貴妃到底胖不胖在《新唐書》和《資治通鑑》等史書中,作者都用了「豐豔」這個詞形容楊玉環,所以楊玉環給人的印象就是豐滿、豔麗。
  • 股市中的倖存者偏差
    來源:雪球倖存者偏差,指的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因為死人不會說話),此資訊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同的偏差。倖存者偏差,是由優勝劣汰之後自然選擇出的一個道理:死人不會說話。人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 普通人應該如何理解倖存者偏差,規避各類風險
    這就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的騙術,大部分知道結果錯誤的,不再關注的人雖然是大多數,但是已經沒有辦法發聲了,一直都收到正確競猜結果的人成了倖存者,認知也出現了偏差。一樣的操作,可以出現在足球、股市、期貨、彩票等很多領域,騙術絕對是老把戲了,但是總有著新瓶裝舊酒的機會,誰讓年年歲歲「騙」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呢,況且被收割智商稅不見得都是傻子。癌症到底能活多少年?
  • 網際網路人必須要懂的 「倖存者偏差」
    這些都是關於倖存者偏差的段子,大家看完都哈哈大笑,是因為我們都太容易識別它了,然而我列出下面的案例,我們可能未必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了:1936 年,美國總統大選,《文學文摘》雜誌通過 140 萬人的電話調研顯示蘭登會贏得大選,這個調研有多大的可信度?
  • 倖存者偏差:你看到的也許是個例
    >「倖存者偏差」這就是今天想要介紹給大家的一個名詞那什麼叫做倖存者偏差呢?度娘給的定義: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另譯為「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謬誤」而不是「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在「沉默的數據」、「死人不會說話」等等日常表達中,涉及倖存者偏差。
  • 投資應警惕倖存者偏差
    投資是一個知識和觀念變現的活動,錯誤的觀點會直接帶來金錢上的損失,而倖存者偏差就是一個很容易犯的錯誤。1.技術分析中的倖存者偏差筆者於2006年初入股市,當時,技術分析大行其道,股市相關的電視、網絡和書籍中大量充斥著各路短線大師的論斷。
  • 開車的「倖存者偏差」
    【 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的其實是在統計概率分布時一個典型的錯誤。錯誤在於對統計過程中對於基數的錯誤估計。如果上面這兩句話你看起來很難理解,那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A吃了一個偏方治好了某種病,於是說這個偏方可以治好這種病。
  • 倖存者偏差,看不到的真相最致命
    這些人會發現地鐵永遠是空蕩蕩的,而地鐵每條線的開發投入就需要上百億,再算上其他的人工、日常運營與維護費、銀行貸款的費用,遠不是通過客流量的票價就可以回本的。空蕩蕩的地鐵,隨時都有可能運營不下去而倒閉。其實兩者看到的都不是真相。
  • 91思維模型: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就像在戰爭醫院,你看到的腿部受創的病人比胸部中彈的病人多,不是胸部中彈的人少,而是他們都被打死了,沒有機會進入醫院。例如某某大師運用祖傳秘法治了100個病人,其中有10個病人康復了,5個病人送了大師一面錦旗「醫術高超,華佗轉世」,當你去找這位大師治病的時候,他會給你講倖存者的故事,你使用歸納推理出結論:「大師真的厲害」,再加上倖存者在現場講自己的親身經歷,你會更加的深信不疑。誰都沒有說謊,為什麼你被騙了?因為倖存者偏差、框架效應和安慰劑效應的影響。
  • 大唐女子真是「以胖為美」?看完楊貴妃真實體重,才知被電影騙了
    而楊玉環所在的唐代則一向是以「胖」為美。 聽起來各位應該是極其嚮往著前往唐朝了,畢竟誰不愛吃呢?但實際上,沒有任何史書之中有明確的指出過唐朝真的是以胖為美的這個觀點。只不過是現代人根據當時唐人的仕女畫,以及楊貴妃畫的體態而自己得出的結論。如今的電影電視,也都邀請的豐腴之人前往飾演楊玉環。
  •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點擊上方 太初之道 關注我倖存者偏差是
  • 六合彩詐騙中的倖存者偏差分析
    本周一,終結詐騙的二八這篇六合彩停了(點擊閱讀)為我們介紹了香港六合彩的前世今生。大家可以回顧一下這篇文章,腦補一下香港六合彩的有關知識。
  • 唐朝真是「以胖為美」?看到楊玉環的真實體重,才知我們誤解了
    比如說我們現代人大多都以「瘦」為美,很多雜誌上的封面明星,大多都是比較瘦的,一個個骨骼突出菱角分明。而且在古代人們的審美觀也多是如此,這一點從畫像上就能看出了。不過似乎只有唐朝不大一樣,唐朝居然是以「胖」為美的?其中的代表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楊貴妃。
  • 什麼叫倖存者偏差?
    但我們大多數人會忽略,其中失敗的1023人,於是照著成功者的經驗去做,最終大概率成為了1023個失敗者中的一員。當我們看全局才會知道,倖存下來的的人提供的經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一部分「真相」而已。這就叫倖存者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