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奶價格上漲推升業績 蒙牛伊利開啟奶源「買買買」模式

2020-12-16 新浪財經

原標題:原料奶價格上漲推升牧業公司業績 蒙牛伊利開啟奶源「買買買」模式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許潔

近一周時間,國內兩大乳業龍頭企業紛紛出手,目標直指上遊奶牛養殖企業。

先有蒙牛乳業以3.95億港元認購中國聖牧11.97億股股份,成為中國聖牧單一最大股東。緊接著,伊利股份也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以自有資金約2億港元認購中地乳業4.3億股股份,成為其主要股東。

兩大乳企同時向原奶企業出手,此舉不僅成為行業焦點,同時也提振了奶牛養殖企業的股價,中國聖牧和中地乳業的股價應聲上漲。

另外,原生態牧業近日發布預告,盈利大幅增長。一時間,奶牛養殖企業成為了香餑餑,吸引了投資人和業內人士的關注。

原生態牧業上半年淨利翻倍

8月5日,原生態牧業發布了業績盈利預告,公司預計2020年前6個月實現純利1億元-1.3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3380萬元增長195.9%-284.6%。對於業績增長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是國內原料奶價格上漲及銷量增加,導致公司毛利增加。

除了上述業績盈利預告外,原生態牧業還發布了一則公告,內容是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拜泉瑞信誠牧業有限公司(拜泉瑞信誠)牧場搬遷事宜。

拜泉瑞信誠(作為上訴人)最近接獲拜泉縣人民政府發出的成功行政上訴裁決,判拜泉瑞信誠勝訴,並撤銷黑龍江管理處發出的搬遷要求。

隨後,拜泉瑞信誠接獲齊齊哈爾部門發出的通知,表示由於自然保護區的區域已經調整,使拜泉瑞信誠牧場不再處於該區域內,故彼等已撤銷其搬遷要求。拜泉瑞信誠目前正在重新申請批准。

上述公告對於原生態牧業來說無疑是利好。而原料奶價格的上漲,帶給企業的則是實實在在的利潤。

資料顯示,原生態牧業的前三大客戶分別為飛鶴乳業、蒙牛乳業和光明乳業。2019年,來自三大客戶的收益佔原生態牧業總收入的94.4%。其中,蒙牛乳業在2019年加大了收購原生態牧業的原料奶比重。原生態牧業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向蒙牛集團出售產品的銷售額佔比由2018年的14.1%擴大至2019年的28.2%。

受地域環境限制,我國的奶牛養殖數量相對較少,全國不足6000萬頭奶牛,而原生態牧業2019年的乳牛存欄量為63640頭,有7個牧場,佔地面積約為590.9萬平方米。2019年,原生態牧業的原料奶銷量為33.44萬噸,較2018年增加了5.22萬噸,2019年原料奶的平均售價為4.155元/公斤,而2018年的價格為3.896元/公斤。

這給奶牛養殖企業帶來利好的同時,也增加了乳製品加工企業的成本。乳企對上遊養殖的控制力也在不斷加強,特別是國內龍頭企業,他們不再滿足於從養殖企業購買原料奶,而是花重金將其收入旗下。

兩大乳企加大奶源控制

7月28日,中國聖牧發布公告稱,蒙牛乳業以每股0.33港元的價格認購中國聖牧11.97億股,中國聖牧於7月28日收到認購款3.95億港元。本次增持完成後,蒙牛乳業合計持有中國聖牧14.67億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約17.8%,並將成為中國聖牧單一最大股東。

8月3日,伊利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以自有資金認購中地乳業4.3億股,認購價格為每股0.47港元,認購總價為2.03億港元。認購完成後,金港控股將持有標的公司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約為16.6%。

蒙牛乳業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此次增持是通過行使2018年底所獲得的認股權證實現的。蒙牛長期看好有機奶市場,重視優質有機奶源布局,增持符合公司戰略。

而伊利股份方面則表示,此次認購中地乳業股份是為了進一步穩定原料奶供應,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

伴隨著蒙牛和伊利的出手,中國聖牧和中地乳業兩家公司股價暴漲。其中,中國聖牧7個交易日(7月27日至8月6日)股價累計漲幅達到270%,而中地乳業8月3日的股價漲幅為118.97%,8月4日走出1.78港元/股的歷史高位。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奶牛養殖企業現代牧業早就被蒙牛納入旗下。而現代牧業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原奶產量和銷量均同比增長近兩位數,預計公司淨利潤不低於1.9億元,同比增長不低於40%。

「蒙牛和伊利加大對奶源的控制,一方面可以減少成本壓力;另一方面,也是應對國內循環經濟發展的必要舉措。」乳業資深人士宋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發展低溫巴氏奶是必然趨勢,而乳企加大該領域的布局,首先要有可控的奶源。

近年來,蒙牛和伊利都在加大低溫巴氏奶的布局。國內低溫巴氏奶的發展進程雖然有諸多的困難,但也迎來發展風口,新乳業、三元乳業和光明乳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也反映了資本對這一行業的看好。

相關焦點

  • 伊利蒙牛搶牛大戰愈演愈烈:奶源爭奪尾聲下的抄底?
    2019年7月,伊利旗下優然牧業以22.78億元現金購買新三板乳企賽科星58.36%的股權,成為後者第一大股東。同年,伊利又收購紐西蘭第二大乳業合作社威士蘭,每年可獲得其4%的原奶供應量。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和伊利併購標的近年來業績並不理想。
  • 常溫奶市場兩強分立:伊利、蒙牛壟斷優質奶源
    9月27日晚,伊利準備通過子公司Wholesome Harvest Limited以要約收購的方式收購港股上市公司中地乳業,價格為每股1.132港元。而伊利持有Wholesome Harvest Limited72.84%的股權,以此計算,伊利實際上持有中地乳業31.87%的股權,將成為中地乳業的最大股東。中地乳業是一家乳牛養殖企業和原料奶供應商,目前在全國運營著八、九個牧場、六萬多頭牛。2019年,中地乳業原料奶總銷量為37萬噸,營收約15億元、淨利1億元。
  • 七張圖解讀上遊奶源現狀,伊利、蒙牛、飛鶴加速布局
    2020年馬上就要落下帷幕了,翻看這一年,關於奶源的爭奪硝煙四起,伊利、蒙牛、飛鶴等乳企紛紛加大了奶源的布局,或併購上遊規模奶源企業,或收購奶源,或與地方政府合作奶牛項目……今天,我們就一起從7張圖來了解一下國內奶源現狀,看看目前哪家乳企掌握了最雄厚的上遊奶源資源。
  • 蒙牛乳業伊利股份跑馬圈地爭奪原奶市場的背後
    2020年8月2日,伊利股份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認購中地乳業定向增發股票,認購數量為4.33億股,認購價格為每股0.47港元,認購總價為2.03億港元。認購完成後,伊利股份將成為中地乳業第二大股東。2020年8月3日,中地乳業開盤大漲,收漲118.97%。中地乳業擁有牧場經營和進口貿易兩大業務。其中,原料奶生產及銷售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 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瓜分奶源 牧場投資熱潮再起
    2017年以來,蒙牛相繼拿下了中國最大奶牛養殖企業現代牧業(01117.HK)和中國最大有機乳品公司中國聖牧。伊利股份也曾打算入主中國聖牧,但最終未能如願。在前兩年的奶源爭奪中,伊利總比蒙牛慢半步,而在當前的這一輪奶源爭奪中,其擴張速度明顯加快。
  • 蒙牛增持聖牧,伊利認購中地,奶源爭奪掀起「入股」潮
    8月2日,伊利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穩定原料奶供應,其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擬以約2.03億港元的價格,認購中地乳業約4.33億股。認購完成後,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16.6%的已發行股本。 伊利表示,本次投資將有利於公司進一步穩定原料奶供應,提升市場競爭力,對公司長期發展和戰略布局具有積極意義。
  • 伊利蒙牛打響奶源爭奪戰,從流血衝突到入股收購,大型牧場基本被瓜分
    而這些原奶供應商,也成為大型乳企的爭奪對象。7月28日,蒙牛以3.95億港元增持中國聖牧,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而早在2016年,伊利便有意收購中國聖牧,後稱未獲商務部反壟斷局批准,終止交易。雖與中國聖牧失之交臂,8月2日,伊利股份宣布,擬以約2.03億港元,認購中地乳業16.6%股份,布局上遊奶源。
  • 飛鶴出手「搶」奶源蒙牛伊利慌了?
    對於奶業而言,奶源的重要性就更加不用多說了。就在剛剛,國產奶粉龍頭中國飛鶴官宣以31億元收購原生態牧業,與蒙牛、伊利在奶源上正面交鋒。對於這次收購,用中國飛鶴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鞏固上遊原奶供應穩定性,增加對上遊產業鏈的控制,減少原奶價格上漲的影響。」
  • 飛鶴出手「搶」奶源 蒙牛伊利慌了?
    對於奶業而言,奶源的重要性就更加不用多說了。就在剛剛,國產奶粉龍頭中國飛鶴官宣以31億元收購原生態牧業,與蒙牛、伊利在奶源上正面交鋒。對於這次收購,用中國飛鶴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鞏固上遊原奶供應穩定性,增加對上遊產業鏈的控制,減少原奶價格上漲的影響。」
  • 伊利蒙牛打響頭炮 牛奶漲價潮來襲
    究其原因,市場傳出伊利、蒙牛旗下牛奶產品提價風聲,行業性漲價或一觸即發。  乳業雙雄小幅提價  國盛證券1月5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伊利公司於去年12月29日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3%-5%。  這是一次久違的提價,伊利上一次直接提價,還要追溯至2013年。據了解,本次提價的直接誘因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 蒙牛伊利,誰做老大?
    奶源布局:內蒙古雖好,仍要「走出去」乳品行業產業鏈包括上遊牧場奶牛養殖、原奶生產、下遊乳企奶製品加工、終端銷售等多個環節。蒙牛和伊利均將內蒙古作為自有牧場的主要範圍,其中原因主要是因為內蒙古地處「黃金奶源帶」,可利用草場約6818萬公頃,位居我國五大草場之首。而優質草料富含奶牛所需的粗蛋白、粗脂肪、鈣、磷等多種營養素,為奶牛提供了最優質的營養。
  • 優然牧業赴港IPO,是「奶源大戰」再升級的前兆?
    投稿來源:港股研究社2018年國內原奶價格結束了長達兩年的下降周期,逐漸開始復甦。經歷過洗牌後的下遊乳企為了分散風險,開始有意識的收購上遊牧場、整合奶源。2019年7月,伊利便讓優然牧業以22.78億元吃下賽科星58.36%的股權,藉此將優然牧業推到全球第一奶源的位置。
  • 「解讀」乳業江湖:瞄準奶源!知名奶企紛紛攻城拔寨
    至於為何伊利加大在搶佔奶源爭奪戰的步伐,除了是公司自身乳製品結構升級所需外,原料奶價格的持續走高或許才是其加大力度搶佔上遊奶源的另一大重要影響因素。原料奶漲價邏輯及現狀過去幾年時間裡,我國原料奶需求量(包括原料奶國內產量及折算為生鮮乳製品進口量)穩定增長,從2014年的4,370萬噸增至2019年的4,910萬噸,複合年增量率為2.4%。
  • 乳業邁入漲價周期:伊利蒙牛打響頭炮 機構看好這些個股機會
    安信國際表示,國內生鮮乳價格自5月觸底之後持續上行,目前已經突破19年的高點並持續向上,價格漲幅超市場預期,奶價的上行將為乳製品上遊帶來投資機會。2020年新冠疫情激發了民眾對於喝牛奶增強抵抗力的認知,進一步增加了消費需求。供給處於低位而需求在短期內增加,這是此輪奶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 奶價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伊利瞄準千億元營收 二線乳企因勢而動
    據悉,本輪奶價上漲主要由於過去幾年國內奶牛存量逐年下滑,奶牛數量在2019 年達到最低點,國內液體乳產量自2016年達到頂峰後有所回落。另據國金證券研報顯示,國內上一輪奶價大幅上漲時間是在2010年-2014年,而當時乳製品企業也順勢開啟提價周期。
  • 蒙牛大賺!聖牧扭虧!是否要謝謝伊利?
    今天(7月29日),中國聖牧股價暴漲,盤中一度上漲145.83%至0.59港元,股價創2年新高,全天收報0.42港元,漲幅75%。對於成為聖牧第一大股東,蒙牛方面今天回復胡說有理表示:「本次增持是通過行使2018年年底所獲得的認股權證而實現的。蒙牛長期看好有機奶市場,重視優質有機奶源布局,增持符合公司戰略。」
  • 這家原料奶供應商要啟動港股IPO,背後大股東是伊利!
    對乳企來說,得奶源者得天下。蒙牛有現代牧業、伊利有優然牧業、飛鶴有原生態牧業.......前陣子,頭部乳企還在熱火朝天地搶奶源,好不熱鬧。如今,伊利原料奶供應商優然牧業又要正式啟動港股IPO了。如果優然牧業成功上市,又將給伊利帶來哪些利好?對原奶產業又將帶來哪些影響?優然牧業是一家怎樣的企業?
  • 伊利股份收購中地乳業通過反壟斷審查 乳業龍頭競爭上溯到奶源
    運營牧場、生產原料奶天眼查APP顯示,中地乳業成立於2014年10月,註冊地址在開曼群島,2015年12月2日登陸港交所上市。該公司主要從事牧場運營及原料奶生產業務,通過兩個業務分部(牧場經營業務和進口貿易業務)進行運營。
  • 伊利蒙牛齊出手:原奶市場獲資金熱捧 中地乳業半天暴漲超100%
    Wind數據顯示,自7月29日以來,公司股價累計上漲超118%。而推動中國聖牧股價大漲的則是蒙牛乳業擬入主的消息。「乳業雙雄」的大動作其實瞄準的都是原奶市場。已經有上市公司公開預判,今年下半年,原奶價格將逐漸回升。其預計未來數年原奶價格將溫和上漲,並嘗試控制每噸奶的飼料成本,從而提升淨利潤。
  • 伊利將從美國最大牛奶公司DFA採購奶源
    蒙牛宣布收購雅士利還不到1個月時間,伊利就宣布與美國最大牛奶公司DFA(Dairy Farmers of America)加強合作。而洋奶粉目前正身陷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在這一消息刺激A股國產乳業股出現普漲後,有分析師預計,倘若反壟斷調查導致洋奶粉價格下跌,則國內中檔奶粉市場競爭還將進一步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