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採石灰非常艱難。千、萬,形容很多。
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閒,平常。
渾: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譯文石灰石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裡開採出來,
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
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于謙:(1398年一1457年),字廷益,號節庵,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樂十九年(1421年),登進士第。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為兵部侍郎。
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終迫瓦剌議和。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諡「忠肅」。
于謙與嶽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相傳有一天,于謙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于謙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據說此時于謙的才十二歲,他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後的人生追求。
「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
「烈火焚燒若等閒」,「烈火焚燒」是指燒鍊石灰石,加「若等閒」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鍊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徵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又使人聯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
「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此詩用象徵手法,以物比人,把物的性格和人的性格熔鑄成一體,言在物,而意在人。全詩語言質樸自然,感染力很強,尤其是作者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闢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 六年級(下)文言文回顧 /
寒食
十五夜望月
迢迢牽牛星
人日立春
學弈
馬詩
春日
回鄉偶書
浪淘沙
江南春
書湖陰先生壁
伯牙鼓琴
書戴嵩畫牛
遊子吟
成語典故(一)
成語典故(二)
經典名句
關注並設為星標,每天分享一篇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