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帝多次透露出,人有羊性。羊溫順,會撒嬌,有童心,見著吃的挪不動步,愛扎堆,有奉獻精神。綿羊更具母性,能在群羔中一下認出自己的病羔,不管地下有水有冰,臥倒就餵奶。羊又是明智的,櫻桃小口只吃嫩草段,長著嫵媚的身子骨,只出讓肉體,不賣勞動力,世界再發達,不懷好意的牙齒也好這口。
所以羊還成群地住在村莊,和雞一樣,籬笆牆內安然地「做好夢」。雞一茬茬地死去活來,羊卻越來越多。偷雞賊一直還在偷雞,羊從來沒丟過一隻。羊當然看不起雞,羊「上得廳堂入得廚房」,去得塞外進得都市,「圍著烤全羊唱歌跳舞,雞有啥事?」
羊多嘴雜,你聽不見它說什麼,只有羊倌兒懂得,哼哈應著,羊就得意起來,甩大牌,叫起來「咩滴滴」的。羊在風中「咩」一下,人心就顫了,男人想起要抱抱女人,女人想起要抱緊娃娃,娃娃抓一把棒粒兒扔到羊群中。
羊不按套路出腿,每隻羊都想留下些什麼,各走各的道,花花綠綠的羊腸道網起一面坡。羊倌兒是個大蜘蛛,哪個網線上風吹草動,立刻一鞭子甩過去,風聲就止了,羊就安靜了。羊今天在大東坡上花開花落,明天在尖山頭上雲捲雲舒,後天是南梁上一群採蘑菇的小姑娘,羊「美得」不知天高地厚。牛馬不在山上,羊就稱「大王」了,至於一兩頭驢子,可忽略不計。
羊滿身的書卷氣,有關智慧的事都記在「羊皮卷」上,蝨子也喜歡爬在羊皮襖的縫隙「仔細閱讀」,說「蝨子多不咬」,是它們忙著「撰寫讀書筆記」,白花花的蟣子排過去。所以羊能在六畜之首,賣狗肉的也想「掛羊頭當招牌」。羊上山就是一幅壯麗的山河,一進村就帶回滿山的花朵,站在大院就代表六畜興旺。羊有文人「執筆安天下」的氣魄。
三個公羊一臺戲。你瞅瞅吧。兩隻公羊都想「斷後」,趁羊倌兒遠遠地在前頭,「掐」了起來。水邊,巨大平緩的石頭上,一羊把一邊,磨角霍霍,繃直了頭,跳著「三步欄」衝過去,響起清脆的嘎嘎聲。剩一隻羊在旁邊,眼巴巴地「觀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很孤單。一兩個回合不分勝負,「再來!再來!!」。秀氣的羊也有「猛男時光」,空空的山谷裡羊聲鼎沸。
羊倌兒惱了。大步躥回來,青筋暴起,掄起鞭子杆揪住羊犄角照屁股一頓亂揍,一腳一個踹進河裡去了。羊哭號。我在山腰上採榛子,正看得呆,連忙為羊求情。「槐子你輕點,別打壞了。」槐子轉過頭,露出好看的笑容,甩個響鞭,羊乖乖地向山頂爬去。
2
羊倌總體比牛倌英俊些,也比牛倌多些狡黠。
牛憨厚,牛倌也悶聲甕氣的。牛個大,牛個性直,牛太能幹,牛走路很少回頭張望,拱著大腦袋一直向前向前,結果走過了村莊。「過了村就沒店了。」牛才明白「靠出賣勞動力生活,早晚被現代化收割。」牛的最後一滴眼淚,流到了玉米上,它們曾相依為命,都是農民的「命」,玉米越發鋪天蓋地,牛沒路可走了。牛讓人哽咽,有「鄉愁」。羊亂叫一通,河灘「心亂如麻」。
槐子甩著響鞭兒,統率他的「三宮六院」。羊彼此爭寵又互愛,總是走走停停,回頭看看後面的「娘們孩兒」跟上沒有。槐子有的是養羊的經驗,得了老羊倌的「真傳」。為此,他足足破費了兩瓶九龍醉、一公斤豬肉,在老羊倌腥羶的茅屋裡嘮了半宿。
老羊倌是光棍,大眼嘟嚕,面膛紅潤,個子挺拔,冬夏一身黑,後背橫個長長的大羊鏟,時不時鏟起一塊小石頭拋到羊群裡。有人說他原是有老婆的,長得挺俊,天天倚著羊圈屋的柵欄嗑瓜子。關於她的走有兩個版本。
第一個是說「羊婆吃醋了」。羊倌看羊的眼神比看羊婆溫柔,跟羊說的話比跟羊婆說得多,跟羊呆的時間比跟羊婆的多,明顯對羊比對她好。母羊生產,羊倌把自己的麵條給羊吃;羊病了,他抱羊在懷中,拍著安慰,不睡不吃。像爹,更像一個愛護女人的男人。羊婆摔盆子摔碗,把羊倌趕到羊圈裡住,羊倌真就搬上鋪蓋捲去了。羊婆大鬧,揮著羊鏟攆羊,羊倌疼哪只羊,她就打哪只羊的屁股,一邊混罵,「要你騷,要你撅屁股裝可憐。」羊倌發脾氣了,羊只只有他打得,別人不許動根汗毛。羊倌奪過羊鏟打女人的屁股,比打羊還狠,還振振有辭:「你有羊溫柔嗎?你會咩著撒嬌嗎?你的肉能吃嗎?你比羊活著更行嗎?」
羊婆說:「你跟羊過吧,我騰出地來。」
第二個版本是,羊婆餓跑了。羊婆見羊倌待羊好,心想也一定待女人好,就想學一隻母羊,吃草曬太陽不幹活,養得胖胖的,給羊倌生一堆崽,讓羊倌疼死她。可是,老羊倌長得挺風情,內心卻木麻麻的,不明白羊婆的夢想,反而認為「你個死女人,不種地不掙錢,喝你羊的東風破啊!」。羊婆裝病了,見羊倌前腳走了,趕緊起床和面擀麵條,「臥上兩個大雞蛋」,「禿嚕禿嚕」吞進兩大碗,急急地兩頰冒汗,打著長嗝,趕快洗碗。收拾停當,長舒一口氣,緩緩地出門,看花,餵雞。
羊倌晚上回來就是棒子麵餑餑、棒碴粥。羊倌發現白面少去了一截子,怒卻不動聲色,偷偷把白面藏起來。他的心比羊細,不想漏掉一棵草,不忍糟蹋一點糧食。羊婆一看這架勢,也藏,一瓶過年喝的小燒,一塊紫汪汪的臘肉。二人白天比著捉迷藏,晚上大炕頭比著撒歡。眼看羊崽一隻只下地了,羊婆什麼也「下」不出來。羊倌生了暗氣,索性把糧食都藏起來了,看看柜子裡也空了,到吃飯的時候,竟然無米無炊。
羊婆坐在門前,支著氣兒罵了三天,「臭羊辣子,羊活著你!」走了……
3
刻薄的女人嘮叨起來頂上一群羊,「憑爾去,清淨。」
老羊倌的精神早被一群母羊和羊羔絆住了,被一群羊絆住,就是被一場紛紛揚揚的花事絆住,被仨一群倆一夥的小歡喜給絆住了。羊從來不藏藏掖掖,羊之間沒有距離,沒有私生活。女人水靈,但遠沒有羊通靈。
一隻母羊不安分,三躥兩跳爬到立陡立陡的大坎子中間、小窩窯裡,嬌憨地俯瞰眾羊。他立刻愛上這隻羊,覺得這隻羊更靠近他的精神境界。忽然一隻公羊三步並作兩步跳了上去,與母羊交頭接耳,指點江山。他的火氣來了,一羊鏟拋上一大塊硬土坷垃,端端正正扣在公羊的腦門上。
而有羊的日子呼啦啦過去了,他的後半生孤獨地種田勞動,身邊留有那隻母羊。他好乾淨,羊從來也是一身雪白。他們共住一屋,共用一個水桶、一塊香皂、一把梳子、一條毛巾、過年一口鍋、兩碗餃子、他的肉餡、它的嫩青草(夏天他特意藏在深洞裡的)。他喝一口酒,它舔兩下酒盅,辣得咩咩叫,羊眼媚媚地瞟他,不錯眼珠地、一往深情地要把他瞅化了。羊是他的「七仙女」,他幸福地掉淚了,把羊摟過來,披上小花褂,「對酒當歌,羊生幾何?」
羊還是比他先走了。埋羊的山坡生滿了「羊媽媽」。「羊媽媽」是春天的植物,條形梗葉曲曲彎彎的荷葉邊,像羊羔毛,奶汁甜香,羊倌挖一大把「羊媽媽」,攪在面裡做餡餑餑,年輕力壯地、默默地活著。
槐子家的肥羊「嚯嚯」過來,老羊倌連女人都懶得看的眼睛,突然間「捻亮」了。羊也湊上來聞聞,「新羊」沒見過他,可認得他的味道。沒兒沒女沒羊,他那滿腹的羊皮卷(經),只有槐子能與他切磋一二。
羊似乎好養,錢也來得快,村裡忽地冒出幾個羊倌來。「力氣誰沒有?」山溝草肥水美,壘房蓋圈,背了鐵鍋米柴,買來幾十隻羊就「住下」了。結果三天一「小閃」,五天一「大雷」,羊很快就「散盡」了。
「看羊下菜碟,草眼看羊低?」而槐子養羊就吃得「嘴流油。」
老羊倌佝僂在牆角的腦袋笑顫了。
養得了大牛大馬大騾子,未必侍候得了小羊羔。羊比女人嬌,比小孩淘,要人寵著愛著,小聲耳語著,羊有一點點發熱,羊倌馬上就能感覺;羊跟女人一樣怕涼,露水草、雨水草、霜草都吃不得,得大太陽曬暖了才行。你一輩子該打光棍該娶個好媳婦是有數的,該掙啥錢也是有數的。
4
槐子就是照這套路來的。但槐子比老羊倌明智,疼愛老婆。老羊倌的家始終是羊圈,槐子的家就是人家。老婆和羊都水靈靈的,一個佔滿裡屋,一群守在外屋,三圍山坡上,三個大羊圈,幾百隻羊,好壯闊。屋裡女人叫,屋外一群羊叫,聽聽都是叫槐子。槐子心花怒放,根本沒時間去蹲牆根撓痒痒,根本沒時間去外面當農民工受欺侮。羊活在他造的圈裡,他活在自己的圈裡。村莊不能沒有一群羊、一片青草和一個羊倌。
槐子生的女兒,不讀大學,不用蓋房,積了一柜子的錢了,他的羊依然欣欣向榮。羊是他的理想,是他滿地的玉米,一片一片金子的安慰。不種,地就荒了,沒羊,心就慌了,出去,家就「荒」了。
槐子和羊在大東坡上,天路縱橫。羊往高爬,比人到得更遠,咩聲如浪,把天女祥瑞的花朵拽下來分撒。
槐子坐擁花間,忽然惆悵起來,低頭沉思。
羊只走向草場絕不向著鬧市。羊內心堅定從不出軌,走牛馬的路。肉慾橫流,羊還是羊,只吃草不吃葷。
羊是一塊肉,沒錯,總有任狼撕咬的一天,羊知命而樂天,安心奶寶寶,聽從大自然的暗示。這是羊的智慧,羊才能那麼安祥。
人也不過是一塊肉,由自然裁奪,人卻總想造作,活出別樣來,忽而脫離了人性,成了機器,成了狗,成了野獸,找不回做人的路。
板斧握在自然的手裡,多麼危險。羊替人著急,羊看人的眼神多麼憂鬱。下世,眼前的人,或許是它的同伴,那時,你還認得我嗎?
槐子生了憐憫心,羊越肥,下的羊羔越多,槐子越難受,索性坐在石蓋上大哭。一批羊換成了錢,老婆有多快樂,槐子的心上就被剜了多大的坑。因此,他需要更多的羊來填補巨大的空落。他累得像個老頭了,胡茬滿臉,矮墩墩,「吼哈」在羊群裡,分不出誰是羊,誰是槐子。
槐子被他的羊包圍了,他逃不出他的圈,他有時覺得空虛。也許除了羊活著,還需要些別的什麼?他想不出來。他抱著自己的羊皮卷,盯著羊發呆。
滿族,承德護理職業學院教授,曾獲首屆豐子愷散文獎、首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之星。出版有散文集《綠窗人靜》《擊壤書》《被群鳥誘惑的春天》,是《讀者》的籤約作家。
綠
窗
以哲思和詩意謳歌大地上生命的律動
周少標
綠窗散文集《擊壤書》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列入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之星叢書2018年卷,《擊壤書》無疑給散文創作吹來一縷清新的風。《擊壤書》收集作者46篇散文,這些散文篇章以作者的故鄉——燕北大地的山川河流、村莊草木、雞豬牛羊以及世代生活在那裡的人們物事作為創作背景素材。從古老的土城子到鳳山古鎮,作者以濃墨淡彩、冷靜敘事的白描筆法,徐徐地展開故鄉的風情畫面,宛如一幅燕北大地上的《清明上河圖》。作者用時空變換的視角,回望行走過的故鄉,從三分地的朝聖到蒼茫大地上的擊壤而歌,從文化精英郭小川到村姑農婦、販夫走卒、民間匠人以及生長於土地之上的萬物蒼生,無不彰顯了燕塞大地物阜人豐、人傑地靈的地域風情。那裡的山水是靈秀雋永的,那裡的人民是勤勞質樸的,那裡的萬物蒼生是和諧共融的。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墨,以哲思和詩意謳歌大地上蓬勃而頑強的生命律動。一篇篇敘事娓娓道來,如數家珍,生命意向貫穿始終,語言生動、活潑,鄉間俚語應用妥帖自然,描摹人物心裡活動細膩,形象刻畫逼真,很好地體現了散文創作「形散而神不散」的要義,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以生命為軸,追蹤溯源民族的血脈。《我是一個格格》中,以一個滿族人的後裔為原點,拓展溯源一個民族的血脈,從白山黑水的騎射漁獵,到入主中原鼎定華夏,關注一個民族的興衰,既有歷史的哲思又有現實的映照,讀後令人回味。你從哪裡來,又向何處去?作者以時間為倒敘方法,追溯家族血脈,集中展示了三代人於民間行醫的往事,儘管家族有多舛的命運、亂世生活的磨難,但無論怎樣的人生變故,從不捨棄懸壺濟世、醫者仁心的道德光芒,體現了一個中醫世家的傳統美德。
生命不息,當與命運博弈。綠窗散文中的人物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的。中醫世家出身的二弟是家族的叛逆者,全然沒有讀書的天性。步入社會後又無一技之長,怎樣走好生活的道路?生活的空間是逼仄的,《挖掘者》中的二弟不得不選擇從地上到地下,先是做窯工,後做了一名挖掘者採煤工,當他遭遇礦難、重返地上時,深感陽光甚好。大難不死,再悟人生,自然有別樣的感悟。《門前一樹馬纓花》中的四姑娘,本是江南水鄉的一位如花似玉的風塵女子,歷經六次婚變,飽受生活磨難和身心創傷。從一個柔弱的江南女子,演繹成剛烈粗獷的北方村婦。人生感悟五味雜陳,他人未必知曉,只有她內心充盈。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困苦,都將母親臨終前的囑託,當成活下去的精神動力。當她與老馮結成夫妻後,生活將她砥礪成為粗放的北方村婦時,她卻真正地體會到夫妻的真愛,內心中有一種風浪過後秋水般的平靜。關於人物與命運博弈的敘事,《聊齋的木匠》《青絲玫瑰》《憂鬱的馬車夫》等也有很好的展示。
草木低微,生命為尊。綠窗的筆下,草木、動物都具有靈性,人們生活在它們中間,彼此皆為近鄰和親人,都能和諧相處。從事醫學教學和研究工作的教授綠窗,以獨有的生命體驗,冷靜地敘事,詮釋生命的內涵,倡導任何低微的生命都應得到尊重。綠窗在《挖掘者》中將二弟的礦難與孩童時期打鳥、捕蛇聯繫冥想,二弟大難不死後的反思以及父親晚年放下良弓和獵槍,這些闡述都在追求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畏。從對待自然生命的敬畏,到關注人類自身的命運,均為《擊壤書》中所表達的主題。《時間烏鴉》一文中,以乘車路遇的一位講述者的敘事,講述武二女兒因貪汙公款,在押解途中,因急切解手而奔跑遭槍殺的悲慘命運,武二愛女之心至深,悲痛欲絕,於黑夜偷割女兒頭顱藏家20餘年,其愛之深恨亦至深,令人心驚,使人為之震顫。作者的思緒於講述者的敘事間隙閃轉回故鄉,聯想胡爺18年冤獄,武二的女兒終獲平反,而胡爺冤情卻遙遙無期直至謝世。然而,鄉親們早已漠視了胡爺的瘋言瘋語,但當他去世時,人們卻以村中平常的老人一樣視之,公道自在人心。講述者是誰?其實文章的標題已給出了答案,時間和烏鴉即是隱喻,時間是對事件的考量,烏鴉最終會說出真相。
綠窗的散文集《擊壤書》在寫作中很好地使用了詩歌中的隱喻、跳躍、閃轉語言,諸如「樹把人列入村莊,有千萬根須與世相爭,爭不過一把斧頭,根是大地的心靈。」「風是無根的樹,無根的水,有了風你就不迷失了。」「死亡應該是一場漂亮的撤離,不是被打得七零八落,慘烈地撤退,若干年後,我也要頂著另一個空位重新沐浴大地之光。」這樣的句子既具哲理又充滿詩意,使文章充滿了哲思、靈動、通透,增強了閱讀的張力。綠窗在散文創作中還運用了小說創作中的倒敘、伏筆、心理刻畫等手法,巧妙地運用小說創作的承接轉合,使文理過渡自然貫通、流暢且不留痕跡。
筆者寫這篇文字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民「宅在家中,靜待春暖花開。」此刻,筆者期待常打開「綠窗」,眺望遠山、大地、河流以及故鄉,讓充滿生命的綠色湧入心田,以筆為犁寫出更多的散文佳作。
▶閱讀昭通·群山丨望天樹(長篇小說節選)
▶閱讀昭通·群山丨叫了一聲(短篇小說節選)
▶閱讀昭通·群山丨耶傑·茨仁措姆詩選
▶閱讀昭通·群山丨北面山河 (節選)
▶閱讀昭通·群山丨醒來的西隆山(長詩節選)
▶·群山丨生活在世上
▶閱讀昭通· 群山丨老社區的慢時光
▶閱讀昭通· 群山丨寫作者需要命中的靶心
▶閱讀昭通· 群山丨靈感這東西很玄妙
▶閱讀昭通· 群山丨生命的裁紙刀(外一篇)
來源丨@昭通日報 微信(ID:hdwk2158200)
審核丨@空
運營總監丨@俺是大笨蛋
責任編輯丨尹婕
原標題:《閱讀昭通·群山丨羊活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