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疫情期間的大規模網課,中國網際網路教育如何走好下一程?
——半月談舉辦「教育改革對話會」聚焦在線教育
9月15日,半月談聯合瞭望東方、瞭望智庫舉辦的「教育改革對話會——『十四五』規劃視野下的網際網路教育」在北京舉行。來自政府教育部門、教育研究機構和從事中小學一線教育的專業人士參與了研討。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奮起抗疫的同時也開展了一場罕見規模的網際網路教育實驗。3億師生「雲開學」後,教育信息化對「停課不停學」做出重要貢獻。疫情期間的這場網際網路教育實驗不僅有效抵禦了疫情給教育系統帶來的衝擊,而且將給中國教育變革留下新的基因,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我國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具有革命性意義。
新形勢下,傳統學校教育如何與在線教育融合發展?教育主管部門如何開啟新一輪教育改革?在線教育在推動教育公平中如何發揮作用?這些都成為5G和AI等信息化技術與教育事業緊密融合背景下需要思考的問題。
半月談雜誌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孫愛東代表主辦方致辭,對與會嘉賓表示歡迎。他總結了2017年以來半月談在教育改革方面的系列報導,對教育改革對話會的背景進行了介紹,也對嘉賓們就「十四五」規劃背景下如何推動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等話題積極討論、建言獻策表示了懇切期待。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認為,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發展是促進教育資源共享、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必然選擇,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線上教育實踐不僅為未來的網際網路教育提供了寶貴經驗,也暴露了其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未來國家層面,將會在加強平臺資源建設、完善保障體系和提高師生應用能力等方面推進線上教育的發展。需要明確的是,線上教育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線下教育,在看到網際網路積極作用的同時也要關注其負面影響,治理網絡環境、淨化學習空間是推進線上教育工作中必須面臨又必須解決的問題。
北京市委教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從供給側和新基建的角度對未來教育提出了思考。他認為教育是學生消費內容的過程,在內容上教育應當提供更安全可靠、開放包容、豐富的教育資源,在結構上教育要校內校外、線上線下打通,在方式上教育應該允許學校、年級、年齡、學科、興趣等基礎資源的流通互換。關於基礎建設,一方面應當忠於孩子的成長,另一方面面對立德樹人和能力培養的期待也要及時進行轉型升級和調整。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教育信息化與網絡安全處處長舒華回顧了過去七個月教育系統開展在線教育的經歷。她認為網際網路對提高教育效率、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創新教育形態具有重要意義,對目前存在的網絡帶寬等平臺建設、老師學生線上教育素養的問題進行了總結,並提到未來會在科學規劃教育專網工作、制定「網際網路+教育」指導意見、編制教育中長期規劃和「十四五」規劃三個方面發力以推動網際網路教育發展。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莉萍提到,在線教育技術豐富了教學的內涵和方式,同時也給傳統教學帶來了一定的衝擊。然而基礎教育不僅是讓學生豐富學識、提升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社會化,融入社會、道德養成和心靈成長必須在人與人的交往當中才能實現,所以未來教育環境下在線教育應當是基礎教育、線下教育的「有限補充」。
北京第三十五中學副校長王紅軍認為,疫情帶來的教育界反思是如何面對技術、使用技術。線上教學帶來了教師角色、教學流程、教學評價以及人才培養理念的變化,但是教育最終要回歸立德樹人,缺少互動、缺少體驗、缺少同伴影響的在線教育將是不完整的教育,在線教育和在校教育應當各自發揮優勢,相互彌補。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蘆詠莉表示,網際網路在跨時空和大數據資源方面給教育帶來了巨大的優勢,但對網際網路教育也應當作出一些監管立法,除了關注色情暴力等負面內容,什麼樣的內容可以進入網際網路教育、什麼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進行網際網路教育,都應該被納入考慮範圍。此外,教師面對網際網路教育衝擊,應當明確育人職責不可喪失,教師要對孩子們的好奇心、專注性、抗挫折等非智力因素培養方面不斷提升能力素質。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竇桂梅以「基於線上線下融合的誠摯教育行動與規劃」為題分享了關於網際網路教育的思考。她首先總結了疫情期間清華附小的線上教育教學成果,隨後提出了自己對疫情後線上線下融合教育形態的理解,並具體闡述了教師角色在物理空間如何切換,如何構建新型教師進修學校,如何構建立體豐富的智能平臺,如何完善師生成長數據圖譜等未來融合過程中的問題。
猿輔導在線教育公共事務副總裁任子歆闡述了在線教育在推動教育變革、縮短教師差距等方面的優勢,也指出了在線教育今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同時對推進行業規範、創造就業崗位、探索未來教育方式表達了機構的信心和積極意願。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信息技術有推動教育公平的一面,但是不該掩蓋教育本身的價值,不能只顧追求新的工具而忘記老的原則,歸根結底,以網際網路教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還是要堅持以人為本。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高考報告》執行主編徐尚昆提到,中國的教育資源仍存在分配不均的現實,在線教育要打破傳統基於必備知識的方案開發新的體系,加強必備知識和能力高階雙軌並行的課程建設,發揮在線教育規模和共享效率,同時,在線教育特別是校外的在線教育要避免陷入傳統線下教育的應考模式,在信息技術和教育資源開發上進一步激發市場的活力,才能更好、更高質量地服務於國家人才培養戰略。
北京市委教工委研究室主任龐成立表示,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第四次教育革命是大勢所趨,網際網路教育有助於實現因材施教、推動教育公平、推進教育開放。值得注意的是,網際網路教育下意識形態的管理、立德樹人的初心使命怎麼在網際網路教育中實現,團隊精神的培育、心理健康的疏導、人與人交往能力的提升如何體現,以及網際網路教育下的數據安全,都是應當考慮的問題。
常青藤爸爸品牌創始人、哈佛大學教育學碩士黃任認為,教育機構不應當把孩子當作可以收割的流量,社會和學校也應當學會利用社會上相關機構的優質資源,對於家長而言,更重要的是向孩子傳遞正確的理念,而不僅僅是提供工具。
會議由瞭望周刊社黨委委員、瞭望東方周刊主編夏宇主持。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等主流媒體的記者參加了會議。
「教育改革對話會」是半月談雜誌社打造的一個對話交流平臺,旨在針對教育熱點話題,匯集教育部門、專家學者、一線校長與教師、家長學生進行平等、理性對話,以達到信息溝通、相互啟迪、理性探討、凝聚共識的目的。(文/郭豔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