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裁判,又是裁判!
今年中超聯賽自從開始以來,裁判就始終引發著各種爭議,並且引起了多支球隊的不斷上訴,甚至有裁判被傳說進行了內部停哨的處罰;然而,裁判問題始終無法解決。
本輪中超,上港對陣武漢、國安對陣華夏的兩場比賽,裁判的判罰都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從主裁判張雷漏判點球導致上港獲利,到國安董事長申訴、認為國安遭受了不公正的判罰。
中超裁判正在面臨一次巨大的危機,而且,比裁判更撓頭的是中國足協,因為部分裁判確實出現了明顯的錯誤,但是罰不罰都是問題。今年中超聯賽的裁判面對著很大的困難,缺人是最嚴重的一點。
本輪上港的比賽,第一個引發爭議的焦點就是傅歡的手球。慢動作清晰地顯示出來,傅歡起跳過程中手臂明顯抬高、離開身體,皮球打在了他的胳膊肘上,是明顯的點球。
而主裁判張雷在判罰過程中面對著武漢球員的集體抗議,並沒有去觀看VAR,只是跟視頻助理裁判溝通之後,就認定沒有點球,並且非常堅定。
下半場,武漢卓爾也有一次在禁區內的疑似手球,不過這一次,張雷同樣堅定地否定了點球;當然,這一次點球不判也有一定的規則依據,爭議並不大。
總的來說,張雷本場除了明顯的點球漏判,其他判罰的問題並不大。
相比之下,本輪中超其他比賽的問題更大。比如在建業對陣深圳的比賽中,深圳馬裡明顯的越位進球被判有效,這直接導致了建業的再一次崩盤。主裁判傅明最終堅持判斷讓人不解。
而在北京國安最後時刻被判罰的點球中,爭議的焦點主要有兩點:
爭議難說誰對誰錯,只是在之前的比賽中,國安已經有越位之類的判罰引發了爭議,這一個點球又直接改變了比賽結果,因此特別被拿出來說事兒。
本輪漏判點球,甚至不看VAR畫面就做出判罰,主裁判張雷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尤其這位裁判是2018年的中超聯賽金靴,是中國足協重點培養的裁判之一,而他確實也引起過多次爭議。
這裡特別注意一個細節,張雷執法上港比賽時合作的VAR視頻裁判是已經46歲的裁判吳立迎,而這只是吳立迎本賽季第一次出現在中超賽場擔任相關裁判工作。此前幾個賽季,他分別擔任過底線裁判、VAR視頻裁判、第4官員等工作,擔任視頻裁判的經驗並不算豐富。
而在國安的比賽中,擔任視頻助理裁判並引發更多爭議的,則是著名的問題裁判石禎祿。石禎祿的執法能力一直飽受詬病,本賽季他兩次執法天津泰達,先後出現多次漏判、錯判,遭到嚴重抗議,甚至據說被足協階段性停哨。此前幾個賽季他也引發了很多抗議,甚至恆大全隊曾經在比賽賽後拒絕跟他握手。
當然,石禎祿即使被停哨,也只是不擔當主裁判而已,他依然會不斷坐在VAR裁判的工作崗位上執法。這樣一位能力保守質疑的問題裁判為何一直受到重用?足協安排裁判工作,是否存在內幕?
我們可以總結一下漏判上港點球的主裁判張雷今年的執法次數,聯賽進行了11輪,他已經當主裁判執法7場、擔任VAR裁判執法6場,執法13場比賽面對了26次不同球隊,其中青島黃海最多,共面對5次,上港和重慶分別4次。
可以說,作為足協最器重的裁判之一,他執法上港相對更多,馬寧也執法國安相對更多,但也沒有明顯偏多。
足協這麼安排的主要原因,是上港、國安比賽最重要,爭議最多,需要能力相對較強的裁判,而國內裁判實在是人手不足。
對於球員來說,體能保障相對更充足,應付今年艱難的賽程已經非常困難;對於主裁判來說,這一切就變得更加困難。尤其沒有了外籍裁判幫助,大連和蘇州兩個賽區的裁判又需要分別固定,這對足協安排來說,更加艱難。
尤其今年AB兩組的分組不夠公平,A組強強對話太多,足協沒辦法,只能把艾堃、王哲等一些老面孔都派到A組壓場面,幾輪之後發現缺少人數,還從B組臨時抽調了主裁判郭寶龍去到A組支援。
在這種情況下,A組依然有幾名裁判被過度透支,其中包括了王哲、艾堃等6人在主裁判+VAR裁判的執法場次超過了10場,也就是說,每輪都要工作,沒有任何休息機會。
相比之下,B組由於弱隊較多,被足協用來鍛鍊某些裁判。參與主裁判和VAR裁判執法工作的人數更多,其中張雷已經執法13次,馬寧、石禎祿和沈寅豪同樣負擔很重。尤其石禎祿之前被連續投訴之後,他的工作又要分擔到張雷、馬寧等人的頭上。
結果就是,張雷等人的體能過度透支,本來就不算太強的執法水平,再一次下滑,所有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只要你的體能開始出問題,判斷和注意力就會同樣出問題。
足協該怎麼辦?答案是沒有辦法。
這幾年足協大力培養的裁判裡,馬寧、張雷、石禎祿等人已經算相對能力不錯的,甚至部分人先後得過中超最佳裁判的殊榮,但是很明顯,這些裁判的綜合實力並沒有達到球迷和球隊滿意的程度。就像現在,罰不罰都是問題。裁判出了錯,不罰難以服眾,罰則剩下的裁判更差。
但這就是國內裁判的現狀,就像青訓缺人、能力不足一樣,裁判的選材面同樣匱乏,而且真正能夠成為具備執法中超資格的裁判數量少之又少,有時候甚至不是能力決定的,而是意志品質決定的,能堅持到這一步的人數太少,還有什麼選擇可言?
很明顯,今年過後,聯賽徹底正常時,外籍裁判還是會大面積來到中超,幫助國產裁判背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