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蕈樣黴菌病(MF)或塞澤裡症候群(SS)患者進行的第3階段MAVORIC研究中,接受 mogamulizumab(poteligo)並用局部類固醇治療的患者的反應有所改善。
Mogamulizumab是第一種針對CCR4的單克隆抗體,CCR4在皮膚T細胞淋巴瘤(CTCLs)的惡性T細胞上高度表達。
開放標籤、隨機、國際MAVORIC試驗試圖比較mogamulizumab 與vorinostat (Zolinza, 伏立諾他)在CTCL復發或難治性MF或SS亞型中成人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伏立諾他)
IB期到IVB期MF或SS的患者以及之前至少1次系統治療失敗的患者都有資格參加試驗,但不包括大細胞轉化患者。這些患者1:1隨機分組,mogamulizumab組(186例),前5周每周靜脈注射1.0 mg/kg,之後每2周注射一次;vorinostat(伏立諾他)組(186例)每日口服400 mg。對照組中病情進展的患者可以轉到研究組。
mogamulizumab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4歲,vorinostat組為65歲;大多數患者為男性(59%和58%),分別患有蕈樣黴菌病疾病(56%和53%),IVA1期疾病(39%和44%),ECOG表現為0(57%和56%),並且之前接受過3次(範圍2-5次)系統治療。
在mogamulizumab組中,68%的患者同時使用皮質類固醇,而在vorinostat組中為66%。Geskin指出,這可能反映了MF/SS患者的真實臨床實踐。98%接受類固醇治療的患者為局部用藥,2%是全身用藥。44%的患者類固醇的效力較高,23%的患者類固醇的效力較低或中等,兩組患者的比率相似。
在初步分析中,mogamulizumab組的平均無進展生存期(PFS)為7.7個月,而vorinostat組為3.1個月。
mogamulizumab組總緩解率(ORR)為28%,而vorinostat組總緩解率為5%。
在這項研究中,mogamulizumab組的不良事件最常見的是輸液相關反應(33%)和藥疹(24%)。
研究人員試圖在事後分析中發現,在一些研究人群中同時使用類固醇是否會對研究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產生影響。
在mogamulizumab組繼續接受類固醇治療的127名患者中,平均無進展生存期為9.4個月,而在122名接受類固醇和vorinostat(伏立諾他)治療的患者中,平均無進展生存期為3.1個月。
(mogamulizumab)
此外,mogamulizumab加伴隨類固醇的總緩解率為37.0%,而vorinostat(伏立諾他)加類固醇的總緩解率為3.3%。
「皮質類固醇治療是CTCL(皮膚T細胞淋巴瘤)治療的基礎,mogamulizumab和類固醇聯合使用所觀察到的療效,很可能反映了在實際應用中觀察到的情況,」Geskin和她的同伴表示。
在意向性治療(ITT)人群中觀察到的情況中,在mogamulizumab中加入類固醇後,皮膚和血液中的緩解率也有輕微差異。服用類固醇的患者血液ORR為73.4%,而服用mogamulizumab的患者血液ORR為68.0%;而使用vorinostat(伏立諾他)的患者血液ORR為19.6%,總體為15.6%。使用mogamulizumab和伴隨類固醇的皮膚ORR為53.5%,而使用vorinostat和類固醇的皮膚ORR為3.3%。但總體而言,在ITT組中,使用mogamulizumab和vorinostat(伏立諾他)的皮膚ORR分別為41.9%和15.6%。
在所有接受mogamulizumab治療的患者中,伴隨使用類固醇的ORR最大差異是在疾病早期觀察到的。在蕈樣黴菌病(MF)或塞澤裡症候群(SS)患者中,總體ORR為20.0%,而添加類固醇後的ORR為33.3%。對於IIA期MF或SS的患者,ITT組和類固醇組的ORR分別為19.0%和28.6%。在IIB期患者中,ITT組的ORR為15.6%,類固醇組為28.6%。
在後期的疾病分期中差異不顯著。9例IIIA期疾病患者中,只有1例對mogamulizumab有反應,而這些患者同時也接受了類固醇治療。在IIIB期蕈樣黴菌病(MF)或塞澤裡症候群(SS)患者中,ORR總體為30.8%,在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的患者中為30.0%。在IVA期患者中,ITT組和類固醇組的ORR分別為38.0%和44.4%。無IVB期患者對mogamulizumab有反應。
在使用或不使用伴隨類固醇的情況下,發生治療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相似。34.6%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的患者發生輸液相關反應,27.6%接受類固醇治療的患者發生藥疹。使用或不使用類固醇的mogamulizumab的其他常見不良事件包括腹瀉(分別為23.4% vs 25.2%)、疲勞(23.4% vs 26.0%)、發熱(16.8% vs 15.0%)和噁心(15.2% vs 18.1%)。
參考資料:
https://www.targetedonc.com/view/concomitant-steroids-and-mogamulizumab-lead-to-greater-response-rate-in-mf-ss-suggests-benefit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醫伴旅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醫伴旅」微信公眾號回復「轉載」,聯繫小編。
MORE ▏更多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