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小夥疫情中雲端答辯喜提復旦博士學位:謝謝中國!

2020-12-22 騰訊網

楊科博士論文雲端答辯實況截屏

楊科(右二)與同學們在一起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於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世界按下了暫停鍵。復旦大學國際政治專業的留學生楊科 什切帕諾維奇曾一度擔心由於疫情影響自己無法按期完成學業拿到期待已久的博士學位。

楊科來自黑山,2016年進入復旦大學學習,踏實、謙遜、勤懇的風格一直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2020年1月下旬,楊科回到歐洲放寒假,卻沒有想到自己博士研究生的最後一個學期竟會如此特殊。

然而,同樣讓楊科沒想到的是,學校排除諸多困難,非但沒有影響他在復旦最後一個學期的學業,還安排了一場嚴肅性和專業性絲毫不減的「雲端」答辯。「六一」兒童節這天,楊科順利完成博士論文答辯,為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學習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人生中的特殊時刻,想「回中國」慶祝

「不能進行現場答辯確實有些小遺憾,畢竟這是人生和職業經歷當中的一個特殊時刻,我的家人和朋友們也都非常希望參加,他們也本來打算利用這個機會去上海和中國其他地方看看。」不過,楊科說,等「回到」中國,他計劃要和朋友們一起慶祝一下,「希望等我回到上海我能有機會在宿舍附近舉行一個小小的慶祝儀式。」

回顧這一個學期以來準備論文的整個過程,楊科感激地說,學校的安排可謂細緻入微,「我住在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和公共事務學院的宿舍,這段時間一切都被安排得非常周到。我們這些臨畢業的學生都能夠按照計劃完成最後一個學期的學習,毫不受影響地完成整個學位論文,所有都是在線上進行的。學校的老師和工作人員一直跟我們保持聯繫,不光指導我們完成畢業前的各種手續,還及時告知我們中國的抗疫形勢。我真心期盼中國和歐洲的疫情形勢都能很快好轉,讓我能回到中國。」

黑山深深感謝中國

疫情期間,雖然黑山由於較早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成為全歐洲最後一個出現確診病例的國家,但由於國小力弱,單憑一己之力也無法應對洶湧的疫情。在此期間,中國政府、機構和民間友好人士也向黑山提供了醫療物資援助,幫助這個以旅遊為支柱產業的小國渡過難關。

在準備論文的同時,楊科也關注著來自中國的援手:「我知道,中國的很多朋友都多次向黑山伸出了援手,捐贈醫療設備和資金。我們對此都抱有深深的謝意,大家都很慶幸,在這樣艱難的時刻能得到中國朋友們溫暖人心的友誼和鼎力相助。黑山人也都希望在疫情過後能繼續加深與中國的友誼和合作。」

在復旦學習期間,楊科認識了不少復旦的中外學生,相處也非常融洽。而最讓楊科難忘的是學校開放辦學的理念和提供的國際合作機會:「中國的老師們非常敬業也非常專業,他們總是樂意在任何時候為你提供幫助。在我學習的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工作著很多有海外留學經歷的中國老師,以及外籍教師。復旦大學作為一所高水平學府,進行著很多國際合作項目,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各領域專家,讓學生們在博士課程期間也有機會參與各種國際合作項目。」

楊科遊覽中國長城

楊科最喜愛的上海中華藝術宮

大國應齊心抗疫,疫後合作更重要

俗話說「三句話不離本行」,在中國獲得國際政治博士學位的楊科也不例外。當下的疫情,楊科認為,是對國際合作機制和國家間團結合作意願的一次測試,在抗擊疫情期間和疫後都是如此:「我相信勝利終會到來,而各方在疫後如何對受疫情打擊最重的欠發達國家提供幫助,可能會是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

作為國際關係領域的專業人士,楊科認為,不光是目前的疫情,當今世界眾多議題,「如全球疫情和經濟危機這類問題,都需要各國共同負責任地應對。在全球氣候變暖和其他環境問題的應對中,我們已經看到了類似的機制發揮作用。只有世界最強大經濟體們齊心協力,才能取得積極的成效。」

楊科說,四年的生活已經讓他深深愛上了中國,愛上了上海,雖然由於課業緊張,他能出遊的業餘時間很少,但他在上海最喜歡的地方是中華文化宮。他希望能在中國繼續博士後的學習,繼續在上海的生活。

相關焦點

  • 重慶大學首場博士學位論文「雲端」答辯會上線!
    疫情期間,如何完成論文答辯是很多畢業生關心的問題。3月27日上午,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博士生王秀娟,在學院的精心組織下,通過遠程視頻答辯,順利完成了博士論文答辯。這場特殊的「雲端」答辯會是重慶大學首場通過網絡開展的學位論文答辯。
  • 復旦管院-倫敦商學院金融碩士雙學位項目線上簽約
    日前,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倫敦商學院金融碩士雙學位項目線上簽約儀式在雲端舉行。  正式籤約之前,雙方學院就目前各自的發展、疫情對學院的影響以及雙方如何應對等問題,展開了交流,分享了彼此的經驗。  針對本次籤約儀式,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表示,復旦管院將繼續秉承「紮根於進步的中國,致力於創新性研究,培養既具國際視野、又深諳中國國情的學術專才、商業精英和社會領導者」的使命,為中國經濟發展培養優秀人才、貢獻前沿管理思想。
  • 雲端相聚 更高處見 復旦大學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隆重舉行
    在這個特殊的畢業季,復旦大學用雲典禮的方式送別畢業生。典禮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人民日報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頻、新浪微博、快手、抖音、騰訊微視、嗶哩嗶哩等平臺播出。學校誠摯歡迎本屆畢業生在疫情過後的任何一年,返校參加一次學位授予儀式。
  • 中國「最牛學歷哥」:有5個博士與碩士學位
    遼寧省瀋陽市市民周寶寬,用35年時間,獲得包括3個博士、2個碩士在內的9個國家承認的文憑,目前他還在攻讀復旦大學博士學位,或將得到第10個文憑。中國世界紀錄協會確認為他為「世界上獲得學歷文憑(國家承認的學歷)最多的人」。
  • 臺籍復旦博士李隆生:蔡英文當局迫使臺胞留大陸
    臺籍復旦博士李隆生:蔡英文當局迫使臺胞留大陸 2018年10月08日 13:3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資料圖)  中國臺灣網10月8日訊 擁有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的臺中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李隆生接受香港媒體「中評社」訪問時表示,臺灣人申辦大陸居住證存在「推力跟拉力」,拉力是為了生活方便性,推力是大陸的惠臺方案。
  •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7月5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舉行,畢業生們在雲端相聚。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發表致辭,典禮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孫一民主持。  畢業是見證,是榮耀,是懷念,是祝福,也是啟程。今年的疫情給同學們的學習和畢業帶來了諸多不便,同時也激發了大家的求知慾和創造性,同學們積極參加線上課堂、網絡考試、雲端答辯,經受了疫情考驗,順利完成了學業。
  • 陳揚勇調任求是雜誌社總編輯 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江西永新人
    陳揚勇中國江西網訊 見習記者薛柏武、記者周再奔報導:12月30日,中國江西網記者獲悉,在日前播出的大型政論專題片《必由之路》中,陳揚勇以求是雜誌社總編輯身份亮相,這表明原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的陳揚勇已接替陶驊任求是雜誌社總編輯。
  • 何君堯獲中國政法大學頒發名譽博士學位 本人回應
    【環球網綜合報導】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6日獲悉,香港立法會議員何君堯獲中國政法大學頒發名譽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在法律界的卓越貢獻及成就。下午16時許,何君堯在微博發文證實此事,他表示「今日非常榮幸能夠來到中國政法大學,接受名譽博士學位」,並向中國政法大學相關領導、校長和現場觀禮的朋友表達感謝。
  • 滬鄂童心守護 復旦兒科雲端專家義診惠及萬人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網際網路線上問診的形式便捷有效。今天下午,兒科醫院在「滬鄂童心守護」公眾號藉助網際網路平臺,舉行大型義診「滬鄂童心守護 雲端專家義診」活動,十大兒科熱門專業六十位專家在五個直播室進行健康科普和義診諮詢,短短兩小時的雲端義診惠及全國一萬八千餘名人次。
  • 復旦大學博士論文「參考」架空歷史小說?
    根據微博上提供的連結,澎湃新聞下載了章騫所撰的架空海軍史《近100年海上力量縱覽》電子版,隨後,澎湃新聞又通過搜索關鍵詞「美國海權」在中國知網上找到了那篇涉嫌引用架空小說的博士論文,題為《美國海權研究:成因與變遷》,封面頁顯示作者是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關係專業的薛晨,指導教師為沈丁立教授,論文完成日期為2011年10月10日。
  •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請-考核...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為提高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遴選學術基礎好、創新能力強的研究型人員攻讀本院博士研究生,於2021年實行「申請-考核」制的博士生招生制度,學制4年。
  • 西北政法大學再次落選博士學位授權點,網友:悲催
    12月7日,陝西發布了2020年擬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推薦名單、自主審核單位推薦名單、博士學位授權點推薦名單、碩士學位授權點推薦名單,此次共有3所高校進入擬推薦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名單,西京學院進入擬推薦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名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成為擬推薦新增自主審核單位。
  • 鍾南山等三人獲頒香港理工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中新社香港12月15日電(記者 索有為)香港理工大學(理大)15日宣布,將該校榮譽博士學位頒授予史美倫、許寧生以及鍾南山三位傑出人士(以英文姓氏為序),以表揚他們在金融、科研、教育、醫療及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卓越成就和對社會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 疫情下醫學教育怎麼辦?復旦舉辦論壇討論「硬核」問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12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醫學教育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新挑戰?醫學院校如何攜手發力,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上海如何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今天,第三屆東方醫學教育論壇暨上海市醫學會醫學教育專科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會議由上海市醫學會、上海市醫學會醫學教育專科分會主辦,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承辦。來自各大醫學院校、醫院從事醫學教育工作者以及相關從業人員通過線上線下共聚,探討疫情影響下我國醫學人才培養的改革方向,提升醫學教育質量的路徑,分享醫學院校教學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成果。
  • 俄羅斯西南國立大學工商管理博士(中國區)學位班 開學典禮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丁守海教授,中儒商學院創始人馮文博士,道格拉斯商學院負責人Zoey女士,中儒教育吳董事長,以及在讀博士生們出席了本次開學典禮。主持人對俄羅斯西南國立大學的基本概況,以及讀DBA博士對同學們意味著什麼進行了闡述。俄羅斯西南國立大學對等相當於中國的「985」工程院校。在疫情這個特殊的環境下,我們必須要做出改變,而想要改變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學習。
  • 中國傳媒大學2021年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學校現有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被評為A+學科,藝術學理論被評為A-學科。學校是信息傳播研究領域的學術重鎮,科研資源豐富。
  • 115名復旦師生齊聚雲端合唱校歌獻禮復旦115周年校慶
    5月27日晚,115名復旦師生雲聚一堂,以虛擬合唱團的形式共唱校歌,共同演繹了校歌的又一全新版本,表達對復旦的深厚情誼和美好祝願,向復旦大學建校115周年獻禮。作為「雲聚復旦 共沐光華」復旦大學115周年校慶大聯播的結尾,此次虛擬合唱團由復旦大學黨委宣傳部出品,復旦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指導,研究生團工委發起,復旦大學Echo合唱團製作完成。
  • 中國授予博士學位數量全球第一,質量又是如何評說?
    博士是最高學位,從理論上講,獲得博士學位是很難的。現實當中的博士數量也有限,一旦被聘用,待遇並不低。所以,一些學子把考上博士、獲得博士學位當成人生夢想或是奮鬥目標。前幾年,許多培養單位收緊在職博士這個口子,弄個在職博士指標極不容易,可是人們對於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質量原本也存在擔憂。許多媒體對博士質量展開了調查、分析與討論,產生了一些社會效應。華中科技大學周光禮教授《中國博士質量調查》一書展現了一個真實的博士教育生態。最牛的博導同時帶47名博士生,博士生淪為「博士工」更是普遍現象。
  • 中國綜合類百強大學排名:復旦、浙大進入前三,武漢大學排名第七
    在校友會2020中國綜合類百強大學排名中,復旦大學、浙江大學都進入了前三位,武漢大學排名第七。復旦大學復旦大學簡稱復旦,位於魔都上海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也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司佳逝世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注!專注於家庭教育知識與高校校園信息分享。專注於教育文旅商訊與湖南動態人文資訊分享。厚植家國情懷、增進湖湘情感。匯聚政商、教育、醫學、文旅、環保、政法、媒體圈人士。系湖南省青媒獎獲得者、新媒體從業人員代表人士、長沙市新媒體協會會員。系列矩陣自媒體立足資訊、服務社會;立足教訊、服務師生;立足創新、服務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