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和林徽因都是詩人,又同是福建籍的老鄉,在當時的朋友圈裡都很有魅力,有許多共同的朋友,兩個人的夫君,吳文藻和梁思成還是清華的同事,兩個人低頭不見抬頭見,按理說,兩個人做到和睦相處應該不難,讓人所料不及的是,兩個人有著芥蒂。
林徽因與冰心
林徽因因為才女的形象漸漸的進入人們的視線,她在建築界功績卓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者之一,令人稱奇的她在文學界也留下了傳世的佳作,雖然數量不多,但足以與現在知名作家比肩。在上層知識女性當中,她幾乎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梁思成的外甥女吳荔明,在她的《梁啓超和他們的兒女們》一書中,也絲毫不避諱的說林徽因與親戚中的眾多女性不和諧。林徽因與冰心的積怨因何而起?
林徽因與冰心的芥蒂是從冰心的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開始的。
冰心的這篇小說發表後,引起平津乃至全國文化界的高度關注。作品中,無論是「我們的太太」,還是詩人,哲學家,畫家,科學家,外國的風流寡婦,都有一種明顯的虛偽,虛榮與虛幻的「三虛」,「三俗」加「一二」人物的出現,對社會,愛情,對己,對人,都是一股頹廢情調和萎縮的濁流。冰心以溫婉伴著調侃的筆調,對此作了深刻的諷刺和抨擊。金嶽霖後來曾說過:這篇小說「也有別的意思,這個別的意思好像是三十年代的中國少奶奶們似乎有一種『不知亡國恨』的毛病」。
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家北平的四合院之後,周圍很快聚集了當時知識界的文化精英,如徐志摩、金嶽霖、周培源、胡適、沈從文等,這些學者與文化精英聚集梁家在一起喝茶,坐論天下大事。據說林徽因當時在其中談古論今,慢慢的梁家成為北平最有名的文化沙龍。當時的人們把這個叫做「太太的客廳」,據說冰心的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映射的就是梁家的「客廳」,冰心在小說中寫到「我們的太太自己雖是個女性,卻並不喜歡女人,她覺得中國的女人特別的守舊,特別的瑣碎,特別的小方。在我們太太那,軟豔的客廳裡,除了玉樹臨風的太太,還有一個被改為英文名字的中國傭人和女兒彬彬。另外,則雲集著科學家陶先生,哲學教授、文學教授,一個所謂藝術家,還有一位天然消瘦的詩人,此詩人頭髮光溜溜的,兩邊平分著,白淨的臉,高高的鼻子,薄薄的嘴唇,態度瀟灑,顧盼含情,是天生的的一個女人的男子。」
林徽因家的文化沙龍
林徽因讀了小說後,滿肚怨氣。正好家中有一壇又陳又香的山西醋,便託人給冰心送了過去。其實,冰心要在小說裡議論也沒什麼,儘量隱去一切可能讓原型人物生疑的因素便可。可她偏偏人人坐實,物物坐實,事事坐實,不是存心故意,實在沒別的解釋。
不僅僅這樣,冰心還在《我們太太的客廳》中寫道:「這幫名流鴻儒在『我們太太的客廳』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盡情揮灑各自的情感之後星散而去。那位一直等到最後渴望與『我們的太太』攜手並肩外出看戲的白臉薄唇高鼻子詩人,隨著太太那個滿身疲憊、神情萎靡並有些窩囊的先生的歸來與太太臨陣退縮,詩人只好無趣地告別『客廳』,悄然消失在門外逼人的夜色中。整個太太客廳的故事到此結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寫的是誰。蕭乾夫人文潔若後來在《林徽因印象》一文中說,「我上初中後,有一次大姐拿一本北新書局出版的冰心短篇小說集《冬兒姑娘》給我看,說書裡那篇《我們太太的客廳》的女主人公和詩人是以林徽因和徐志摩為原型寫的。」
林徽因家的客廳
冰心用看似溫婉和調侃的筆調娓娓道來,實則卻是在進行諷刺和抨擊。哲學家金嶽霖後來曾說過:這篇小說「也有別的意思,這個別的意思好像是三十年代的中國少奶奶們似乎有一種『不知亡國恨』的毛病」。
林徽因是何等聰明之人,冰心的公開譏諷,聰明而孤傲的林徽因又怎能容忍?「結怨」勢在必然。與林徽因交往密切的作家李健吾在評價林徽因的性格特徵時說:「絕頂聰明,又是一副赤熱的心腸,口快,性子直,好強,幾乎婦女全把她當作仇敵。」
於是,好強的林徽因送了冰心一壇醋。李健吾還在文章裡說過:「我記起她(林徽因)親口講起一個得意的趣事。冰心寫了一篇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諷刺她,因為每星期六下午,便有若干朋友以她為中心談論種種現象和問題。她恰好由山西調查廟宇回到北平,帶了一壇又陳又香的山西醋,立即叫人送給冰心吃用。」
1938年之後,林徽因與冰心同在昆明居住了近三年,且早期的住處相隔很近,步行只需十幾分鐘。但從雙方留下的文字和他人的耳聞口傳中,從未發現二人有交往的經歷。
冰心
冰心直接提到林徽因的文章,僅能在晚年的一篇中尋得零星幾筆:「1925年我在美國的綺色佳會見了林徽因,那時她是我的男朋友吳文藻的好友梁思成的未婚妻。」不過是男友的好友的未婚妻而已,關係交代得如此簡單,不免顯得口氣冷淡。但冰心在介紹其他女作家時,卻充溢著情感,不至於這般冷淡。林徽因直接議論冰心的文字,只在她寫給費慰梅、費正清的信中有過一段話。其中林徽因對冰心的名字在英文信中譯成Icy Heart。Icy Heart在英語中顯然不是褒義詞。以林徽因讓人折服的英文水平,至於犯這樣的錯誤嗎?
李健吾後來對《我們太太的客廳》一文引發的那些事總結說,林徽因與冰心之間「她們是朋友,同時又是仇敵」。導致這種情形的原因,則是「她(林)缺乏婦女的幽嫻的品德。她對於任何問題(都)感到興趣,特別是文學和藝術,具有本能的、直接的感悟。生長富貴,命運坎坷,修養讓她把熱情藏在裡面,熱情卻是她生活的支柱。喜好和人辯論――因為她熱愛真理,但是孤獨、寂寞、抑鬱,永遠用詩句表達她的哀愁」。
1955年,51歲的林徽因乘鶴西去。1999年,99歲的中國文壇祖母冰心,也撒手人寰。逝者如斯,是友是敵也許都早已不再重要。但她們留給我們的是無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