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19日,周四,徐志摩起了個大早,梳洗打扮,早上8:00分,他準時登上了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該飛機由南京北上,徐志摩得趕在晚上前,去北平參加林徽因的演講會,許久未見林徽因的他有些激動。
卻不料意外來臨,當飛機抵達濟南南部党家莊一帶時,突然遇到大霧,難辨航向。機師為了尋覓準確航線,便降低飛行高度,誰知一頭撞在山上,伴隨著一聲巨響,飛機墜入山谷,機身起火,機上人員全部遇難,其中包括2位機組成員和徐志摩……
很快,消息傳開,徐志摩的死震動整個中國文壇,《新月》雜誌甚至為他停刊,無數人從全國各地趕來送徐志摩最後一程,徐志摩的密友、新月派代表詩人於賡虞更是連夜趕去濟南,處理好友的後事。
於賡虞趕到時,徐志摩的遺體已經被送去了壽佛寺,由於其他人尚未趕到,徐志摩的棺木被放在壽佛寺一廳內,只見一棺橫陳,寂無一人,一種黯淡悽涼的境況,令人神傷。於賡虞不禁鼻酸落淚,腦海裡閃過兩人漫步於燕京大學,高談論闊時的場景。
後來,看守之人回來了,於賡虞立刻向他詢問當時的相關情形,於賡虞還請求讓他看看好友最後一面,他在書中寫道:
(徐志摩)微微浮腫之面顏上,有些微紅白相間之痕,這大概是被燒傷洗後之狀。兩眼並未完全緊合,尚微露著眼珠,似痴視觀看之人。從長方覆著面部的玻璃看來,除有些浮腫外,與生前無大異。
於賡虞深深嘆了一口氣,接著合上棺蓋,詢問旁邊的工作人員,徐志摩其他部位可受傷,工作人員答道:
腿已摔壞,兩手燒傷較重,其他不十分重。
其實,工作人員還是對他隱瞞了一部分真相,當年徐志摩剛被人發現時,頭頂已然被撞出一個大洞,半邊身子的骨頭也被折斷,令人心驚。以致於林徽因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時,險些暈厥過去,她不忍想像徐志摩的慘狀。
後來,徐志摩的眾多好友紛紛趕到現場,蔡元培、鬱達夫等人均為其書寫輓聯或悼詞,其中蔡元培先生的輓聯,讓人哀嘆:
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鬥室生臥也可死,死於飛機事件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然而在眾多悼詞中,最讓人記憶深刻的,還屬冰心所書: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處就得不著,女人的壞處就使他犧牲了。
話裡將徐志摩比喻成蝴蝶,它不能像蜜蜂那樣採蜜,只一味追逐嬌豔的花朵,最後還因為「花朵」喪命,而大家都知道,當時徐志摩之所以乘坐這班飛機,是為了去聽林徽因的演講;另一面,則是因為陸小曼揮霍無度,花光了他的錢,否則徐志摩也不必為了省錢乘坐免費的飛機(該飛機本是運貨的,所以機上僅3人)。
那麼冰心所說的「花朵」,又是誰呢?冰心和陸小曼幾乎沒有交集,但她和林徽因可是「很熟」,並且她還在《我們太太的客廳》裡諷刺了林徽因,可見二人關係確實不好,而冰心又是徐志摩的交心知己,所以,冰心所說的「花朵」,更有可能是林徽因,各位讀者朋友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