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智慧:不管生活過得多順,這三件事也要少做,易招災惹禍!

2020-12-26 老酒論道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人生是一朵緩慢綻放的花朵,每一個階段都足夠動人心魄,等我們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後,經歷的風雨都會變成最好的點綴,讓生命之花綻放出無與倫比的色彩。年輕人都是桀驁不馴的,覺得老祖宗的話過於古板,並不適用於年輕人的朝氣蓬勃,其實老祖宗早已見過太多風浪,他們所留下來的經驗之談,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得志,生活也過得順風順水,但是卻不知道為何突然之間,自己的人生就走起了下坡路,許多無妄之災降臨在自己身上。其實人生就是一道選擇題,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面臨著選擇,如果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甚至做出許多錯誤的事情,那麼我們就很容易招災惹禍。

老祖宗通過對生活現象的觀察,總結出來這三件事,不管生活過得多順也要少做,因為它容易給我們招災惹禍。

第一件事:張揚之事少做

曾國藩說:「無一日敢懈怠,無一事敢馬虎;心存敬畏之心,不要得意忘形。」

曾國藩是近代的半聖人,他的為人處世之道備受推崇,成為許多企業家必讀的良作。香港富商李嘉誠堪稱一代傳奇,他對於曾國藩就非常的欽佩,辦公室裡就掛著曾國藩的勸世良言,而這句良言所透露出的就是「低調」二字。李嘉誠低調不張揚,是很多企業家都佩服的事情,他的座駕數十年未曾更換。有一次記者採訪的時候,他告訴記者自己的手錶已戴了幾十年,但是手錶還能工作就不用換。

李嘉誠的一生能夠順風順水,很大程度都是因為他的不張揚,即使是他的競爭對手,對於李嘉誠也極為敬佩,而這也是李嘉誠的成功之道。虛榮心是很正常的心理活動,但是我們在為人處事上面,因為取得一點成就就忘乎所以,這樣對我們的發展非常不利。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越是張揚的人越容易被打擊,所以我們少做一些張揚之事,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遠離災禍。

成功,最重要的是結果,張揚的過程並不一定就好。

第二件事:怠惰之事少做

很多有才華的人做不出成績,這是因為他們恃才傲物,很難和身邊的人打成一片。現在是一個講究合作的時代,如果只是一味的單打獨鬥,就算在有能力也做不出太大的事業;有一些人在取得一定的成績之後,就開始驕傲自滿起來,對於事業也沒有了更多的追求,不僅未來一眼能夠看到頭,甚至會給自己帶來許多災禍。所以我們要丟掉怠惰之心,腳踏實地地去做事,這樣才能夠避災減禍。

老祖宗常告誡我們要有上進心,因為故步自封往往會導致失敗,我們在奮鬥的過程當中,必須時刻警醒自身的行為,做事的時候不放鬆警惕,這樣才能走得越來越遠。郭子儀是唐朝的著名將軍,在出將入相的三十多年時間裡,他深受四朝皇帝的重用,正是因為他踏實的進取精神,才讓他能夠做出如此成績,留名於青史之中。

人生如逆水行舟,如果我們選擇安逸的生活,那麼以後的日子必然不會好過,招災惹禍也是必然的結果。

第三件事:逞強之事少做

《素書》:「示弱並非真弱,逞強並非真強。」

這句話告訴我們在實力不夠時,我們表現的弱小並非真的弱小,這麼做是為了能夠絕地求生,是為了今後能夠更好的發展。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實力,卻去做超過能力之外的事情,這樣的行為並非真的強大,反而是一種不聰明的表現。老祖宗說的「識時務者為俊傑」,正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如果我們總是逞強,為了一時之快去做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那麼我們的結局就註定失敗。

逞強之事少做,不是因為我們弱小,是因我們懂得保全自己。韓信能忍胯下之辱,方能留名於青史;勾踐能嘗臥薪之膽,方能成就一番偉業。所以我們做事不要逞強,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的分配,這樣的人生才能更加通暢,福氣自然不請自來。

老酒寄語

不做張揚之事,是為了穩健中進取;不做怠惰之事,是為了安穩中警醒;不做逞強之事,是為了危險中周全。老祖宗告誡我們不管生活多順,這三件事也要少做,是非常有道理的!

相關焦點

  • 古人告誡:一個人,不可在這四方面強勢,容易招災惹禍
    我們從性格方面分析一個人時,發現如果他在四個方面強勢,就容易招災惹禍。強勢的人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表現:爭強好勝、功利心重、不願意忍耐,以及脾氣暴躁。其實一個人,不宜在這四個方面強勢,否則容易招災惹禍。如果你也是一個強勢的人,不妨往下看看,或許能改變一下自己,從而轉變運勢。
  • 「薦讀」俗語「嘴亂易惹禍,樹大易招風」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
    俗話說:「俗諺俗諺,來自實踐,祖宗智慧,真知灼見。」民間有很多俗諺,來自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前人在生活中總結的經驗。俗諺是老百姓之間交流的話,就因為如此,所以很多都是大白話。有的人就覺得這些話太直白,缺少藝術性,所以看不上眼,甚至對俗諺不屑一顧。
  • 關係再好,也不要將這三件「私事」說給人聽,說了容易招災惹禍
    有人說,人最大的修養,就是能管好自己的嘴,既要知道自己應該說什麼,也要知道自己不應該說什麼。然而,在現實生活之中,能夠管好自己嘴的人卻並不多,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有很多人,就是因為性格實在,口無遮攔,不知道什麼話是不應該說的,因此,在無意間說了很多的錯話,也得罪了很多的人,致使自己遭受到了許多不必要的是非。
  • 古人云: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留下的處世智慧
    意思就是人要善於運用智慧,像水一樣,遇到地勢坳陷的地方,一點一滴的往裡面注水,慢慢的就會積少成多。人也要這樣一直不斷的學習,吸收知識,慢慢的智慧就會充滿大腦裡面。人不管是在那個年紀,不論是為人處世方面還是生活常識的方面,但都要遵循活到老學到老的原則,只有這樣才會在每個階段走好自己的路。
  • 人這輩子,儘量避免做這三件「好事」,做得越多惹禍越多
    若對方不領情,不領恩,那這片好心,就全然錯付了。一個人愛做好事,愛去幫襯別人,這本是值得嘉獎和鼓勵的行為。只不過,人的善意,有時候需要有一些鋒芒。好事沒少做,福報卻不見蹤影,這也不是個例。當然,很多人在付出好心的時候,並不求什麼福報,全然是憑著自己的心意,在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情。
  • 老祖宗忠告:守嘴不惹禍,守心不出錯,這三件事不可亂說
    因此人這一生,一定要過好自己的生活,有一段精彩而溫馨的旅程,才不白來一場。要想人生能趨吉避兇,古人的教導別忘記,所謂,守嘴不惹禍,守心不出錯。佛教中所講的因緣果報,也是教導眾生,在生活上的言行舉止間,行善事,說好話,存好心,為自己種下善因,果報自然便是美滿幸福的。
  • 古人云:「人到50歲,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意思是,人的智慧猶如地上的水,地上沒有水之時,土地就成了焦土,沒有生機,人沒有智慧的時候,就宛若行屍走肉一般沒有靈魂。如果人能一直學習,吸收知識,則智慧會充盈在腦海中。不論是為人處世方面還是生活常識的方面,但都要遵循活到老學到老的原則。
  • 俗語:「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聰明的人會這麼做
    五十歲,年近半百,前半生不管是富貴榮華或是貧困潦倒,都似水流,一去不復返。五十歲後,世間百態看過,甜酸苦辣嘗過,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心中要有個譜。古人的總結是這樣的:「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人過了五十歲,若是貧困,有兩件事情不必管;若是富裕,有兩種人就不必結交。那,是哪兩件事?哪兩種人呢?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往下看吧。「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
  • 一個人再善良,也別在這2種事上發善心,否則容易招災惹禍
    生活中常聽見有人抱怨:為什麼我幫了他,他不領情就算了,還要反過來傷害我呢?這是因為,你從一開始就幫錯了人。正如作家張子凡說的:「我笑你偏聽偏信優柔寡斷,我還笑你忘恩負義不知好歹,我更笑我自己識人不明。」
  • 《易經》告誡:人過50,在這三件事上要學會低調,學會靜而不爭
    《易經》忠告:人過50,在這三件事上要學會低調,享受安逸生活《易經》忠告:人過50,在這三件事上要學會低調,享受安逸生活第一:心性上不要「高調」老一輩的人常說:當一個人老了,往往會開始念舊。正因為如此,我們這一代人,常懷感恩的心情,去對待生活的坎坎坷坷。但同時我們應該記住,要保持心性上的低調,不要高調,做一個寵辱不驚、雷打不動、風雨無阻的人。
  • 老祖宗智慧:人生有這3道「坎」,過去了,事就順了
    老祖宗的智慧,儒釋道思想無所不包,是幾千年來中國讀書人必讀的處世方法,它總結了人生所能遇到的3道坎坷,對今天的我們,依然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老祖宗智慧:人生有這3道「坎」,過去了,事就順了言多必失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 人微言輕的時候,少做這三件事,多做另外三件事!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低谷的時候,莫做3件事,多做4件事!《增廣賢文》裡面說得好:「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簡簡單單幾句話向我們道透社會和人性的現實一面,真可謂「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啊!
  • 曾國藩提醒: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要做對這三件事
    曾國藩提醒: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要做對這三件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面有一句很經典的話:「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應碌碌無為而羞愧
  • 易經提醒:天狂有雨,人狂有禍,人再有本事,也要少說這幾句話
    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在我們身邊,我們常常看到有些過於狂妄的人,最後的結局,往往非常不美好。所以,做人再有本事,也要記住,這3句話要少說,難免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禍端啊。老祖宗告誡我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和人交往,一定要懂得保護他人的自尊,這是為人處世的底線原則。如果一個人有了點本事,就仗著自己有點資本,有點地位,在辦事的時候,或者和人交往的時候,故意說一些傷對方自尊的話,那勢必會給對方造成傷害。
  • 老祖宗智慧:做人運氣很重要,這三件事最能積攢人品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老祖宗告訴我們做人運氣很重要,而這三件事最能積攢人品。要想有良好的運氣,就得有豁達的心態,不計較過失,「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有些人總是斤斤計較小肚雞腸,自然不會有什麼好的人品。我們在生活中見到的許多好運之人,也一定是樂觀向上,他們能夠微笑面對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仝卓這件事 五個成語要牢記 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不能忘啊小朋友們
    我是通過《聲讓人心》這檔節目才認識他的。小夥的確有才,歌唱得非常好,人長得也不賴,可是,他咋就不懂得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呢?通過仝卓這件事,我想到了五個成語,小朋友們一定要牢記啊。老祖宗留下的經驗之談,對我們做人做事都大有幫助。劃重點:這五個成語,不時拿出來溫習一下,我想,就一定不會成為下一個「仝卓」。
  • 「最損陰德之事,一看便知」:這十件事,會招惹災禍!要提防
    多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福報和災禍其實都是自己行為的因果,如果你經常做損耗陰德的事,自然會招來災禍,如果你經常做積德積福的事,自然會收穫善果。有人說,一個人要想積累更多陰德,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去做損耗陰德的事情。文字覺得,「最損陰德之事,一看便知」:這十件事,會招惹災禍!要提防!
  • 《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人生要懂三件事,說透多少智者的智慧
    王蒙《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我每天都要翻一遍,還是覺得不過癮,真正的人生要懂得三件事,說透多少智者的智慧!而能寫出《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這本書,其作者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作者王蒙有著非同尋常的人生經歷,他在邊遠地區生活過許多年,獲得過茅盾文學獎,還被評為「人民藝術家」的國家榮譽稱號,而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他更是達到了86歲高齡,而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弘揚中國的傳統智慧!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智慧
    哪怕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從善良變成邪惡的人,也有從邪惡變成善良的人,但從本質上而言,雙方是截然不同的。或許也有人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既善良又邪惡的人,他們在某些方面表現得非常善良,而在另一方面卻又十分邪惡。但不管怎樣,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也不做危害人民百姓生命安全的事情。
  • 葫蘆老翁有本智慧書,上面寫著五句話,想要有所作為一定要知道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渤海灣附近有一座小島,島上住著一位葫蘆老翁,老翁身背一個大葫蘆,葫蘆中裝滿美酒,而葫蘆老翁的腹中,則裝滿了無窮的智慧。葫蘆老翁以智慧勸導世人,將善良與愛播撒至人間。一日,一位身體瘦弱的中年人來到島上,他特意來找葫蘆老翁,虔誠地詢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