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告誡:一個人,不可在這四方面強勢,容易招災惹禍

2020-12-23 文史掠影

古代歷史書,往往偏重歷史事件的記載,直到《史記》的出現,一個個歷史人物才鮮活起來,因為司馬遷對裡面的人物的性格進行了大量描寫。比如我們熟悉的項羽和劉邦,就是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我們從性格方面分析一個人時,發現如果他在四個方面強勢,就容易招災惹禍。

強勢的人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表現:爭強好勝、功利心重、不願意忍耐,以及脾氣暴躁。其實一個人,不宜在這四個方面強勢,否則容易招災惹禍。如果你也是一個強勢的人,不妨往下看看,或許能改變一下自己,從而轉變運勢。

一,成敗

古人說:「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無論是輸贏成敗還是功名利祿,都是一瞬間的事,人生日日有酒宴,也就三萬六千頓,所以看淡一切,不為勝敗左右,才是人生看透的表現。

在成敗方面表現強勢的人,往往會為了成功不擇手段,喜歡鋌而走險,喜歡走捷徑。但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到時候想回到從前而不能。所以為人要看淡成敗,方不會招災惹禍。

二,功利

《史記·貨殖列傳》: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名利是人們進步的動力,是人們努力工作的動力,然而如果功利心太強,那麼也會侵蝕人的大腦,成為功利的奴隸。

三,脾氣

俗話說「氣大傷身」,這個「氣」除了「生氣」的意思,還有脾氣的意思。有個俗話叫:「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意思是人要跟別人比賽,不能讓別人壓倒自己,哪怕是心無掛礙的佛,都會因為自己香火沒有別的佛旺盛而動氣。

顯然上面的說法會把人帶到溝裡去,古人說:「三分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這其實是告誡人們在「氣」方面不要強勢了,很容易給自己帶來疾病,等到不可挽回時,再消除自己的「氣」已經晚了。

四,說話

說話方面表現強勢的人,也可能是內心真的強勢,也可能是逞一時口舌快,其實是色厲內荏。不管怎樣,說話不能強勢,不能咄咄逼人,不能給別人不留餘地。說出去的話,噴出去的水,往往是不可收回的。說大話,說威脅他人的話,這樣的強勢話都是給自己帶來災禍的言語。

面對別人的挑釁,也要能忍耐,不要口出狂言。正如曾國藩所言:「耐得千事煩,收得一心清」。忍耐,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修行。能夠真正做到耐煩的人,可以掌控自己的雜念妄想,消融煩惱,保持溫和平靜。一個人如果在這四方面表現強勢,往往帶來黴運。

「萬惡淫為首」,邪淫的果報有多厲害?早知道早好

相關焦點

  • 一個人再善良,也別在這2種事上發善心,否則容易招災惹禍
    所以說,一個人再善良,也別亂發善心。尤其是在這2件事上,好心容易被辜負,不僅不能積福,反而容易招災惹禍。然而,古人又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別人幫助了自己,一定要牢記心中,並在以後的日子裡加倍報答。只是,對於施恩的人而言,發了善心之後,並不會奢求回報。最好的報答,便是得到幫助的人,將這份善意延續,去幫助到更多的人。
  • 老祖宗智慧:不管生活過得多順,這三件事也要少做,易招災惹禍!
    其實人生就是一道選擇題,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面臨著選擇,如果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甚至做出許多錯誤的事情,那麼我們就很容易招災惹禍。老祖宗通過對生活現象的觀察,總結出來這三件事,不管生活過得多順也要少做,因為它容易給我們招災惹禍。
  • 關係再好,也不要將這三件「私事」說給人聽,說了容易招災惹禍
    真正聰明的人,在與人說話的時候,是會注意分寸的,他們不會將這三件「私事」說給別人聽,因為他們懂得,說了這些事很可能會招災惹禍。那麼,不能與人訴說的三件「私事」究竟是什麼呢?02.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我們與家裡人之間的矛盾,是我們自己家的「私事」,這矛盾只需要和家人溝通解決就好,卻沒有必要向外人訴說。有些人心裡藏不住事,一旦與家人產生了矛盾,就喜歡逢人訴說家人對自己如何不好,以及自己受到了多大的委屈,以期望贏得外人的安慰。
  • 易經提醒:「天狂有雨,人狂有禍」人再有本事,也別說這四句話
    所以,做人再有本事,炫耀炫富的話也不要說,說了,難免會給自己招災惹禍。桂影涼清晝第二句話:傷人自尊的話,不要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這是人的處世原則。 如果一個人有一點本事,仗著自己有一點資本和地位,在工作或與人交往時,故意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使對方遭受打擊。當對方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往往不容易善罷甘休。 如果他們有機會反擊我們,甚至會變本加厲地反擊我們,這樣一來,我們的災禍就來了。
  • 一個人若是成熟,就要學會「三不說」,否則,容易招惹禍患
    安哥認為,一個人若是成熟,就要學會「三不說」,否則容易招惹禍患。哪「三不說」?第一,惡語不說;第二,隱私不說;第三,人短不說。一、惡語不說什麼是惡語?惡語,顧名思義就是惡毒的語言。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要胡亂說別人的隱私,否則容易惹禍上身。別人的家庭情況屬於隱私,不要亂說。朋友之間坐在一起,難免家長裡短,海闊天空,一高興就把別人的家事就說了出來。比如:「小張經常和他老婆吵架,據說要離婚了。」
  • 一個性格強勢的人,會有這四個特徵,容易惹禍
    一個人的性格,既不能太柔弱,也不能太剛強;太柔弱,遇事缺乏果斷,沒有主見,在生活中也容易受欺負;太剛強,往往會變得固執,倔強,脾氣火爆,甚至認死理,一根筋,不懂得變通。生活中,有一種人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和別人相處總是要高人一等,幹什麼都自己說了算,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一旦受到打擊,自尊心受到傷害,就容易產生報復的心理,甚至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這樣的人就是性格強勢,一個人性格太強勢,就會引起別人的不滿,容易為自己帶來麻煩。
  • 老祖宗告誡:人這輩子有兩種人不可深交,越早知道越好
    正因為朋友對一個人很重要,所以古人特別重視交友之道,如孔子說「無友不如己者」,如荀子說「匹夫不可不慎取友」,還有「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等等。 而且,古人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告誡,比如在《圍爐夜話》裡,就有這樣一段話: 孔子何以惡鄉愿 ,只為他似忠似廉,無非假面孔;
  • 《易經》告誡:一個人,一旦戒除這三個詞,禍患不侵
    《易經》告誡:一個人,一旦戒除這三個詞,禍患不侵,福運自來!戒驕傲《易經》講: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在易經六十四卦中,唯有謙卦全吉,無不利。山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個人必須保持敬畏,才能規避禍患。人的一生不可無傲骨,但不可有傲氣,不能盲目的驕傲,也不可刻意渺小,自信但不狂妄,才是做人的大智慧!戒盲目跟風《易經》屯卦說:「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 老祖宗忠告:守嘴不惹禍,守心不出錯,這三件事不可亂說
    因此人這一生,一定要過好自己的生活,有一段精彩而溫馨的旅程,才不白來一場。要想人生能趨吉避兇,古人的教導別忘記,所謂,守嘴不惹禍,守心不出錯。佛教中所講的因緣果報,也是教導眾生,在生活上的言行舉止間,行善事,說好話,存好心,為自己種下善因,果報自然便是美滿幸福的。
  • 「因果不空,言多必失」,這3句話最好不要說,易招禍端!
    這正如孟子所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說話也好,處理事情也罷,總是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不過,這也無可非議,但是,正是在「利己」的同時,往往就很容易傷及他人而不自知,恰恰就是在這個時候,往往就會招來無名禍端。俗話說得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話,從字面上不難理解。意思是說,自家的房屋可以借給別人停放靈柩,也不能借給成雙配對的男女留宿。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認為這是行善積德的好事,不僅不會給自家招災惹禍,反而會福蔭子孫,為後人造福的。那麼,為什麼不可以讓男女同屋留宿自家呢?主要是因為過去人們的思想觀念極為保守,認為男女同宿,難免會有床第之事,這是不潔淨的汙穢行為,會影響自家的運勢。
  • 老僧的告誡:人到50,有兩樣東西不能炫耀,容易惹禍上身
    等到了寺廟,見到老僧訴說了自己的來歷後,老僧閉目微笑,說道:「人到50,有兩樣東西不能炫耀,容易惹禍上身。」01炫耀自己的口才生活中有一類人,他們口若懸河,說起話來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其實這背後的心態,就是在炫耀自己的口才。
  • 《易經》提醒:有兩種「便宜」儘量少佔,以免招惹禍端,走下坡
    《易經》提醒: 有兩種「便宜」儘量少佔,以免招惹禍端,走下坡俗話說:「好便宜者,不可與之交財」,不要與喜歡佔便宜的人有經濟上的來往,以免被對方算計,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貪小便宜,特別是一些家庭中連父母都無法自律的管好自己,又如何能教導孩子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 「薦讀」俗語「嘴亂易惹禍,樹大易招風」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
    特別是很多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因為缺少經驗閱歷,做事容易莽撞衝動,這樣不僅會四處碰壁,還會招惹莫測的禍患而不自知。如果懂得借鑑俗諺中的智慧,就可以讓我們:思想變深刻,做人變沉穩,說話無懈可擊,做事滴水不漏。記得我年輕的時候,我的爺爺就告訴了我一句俗諺:「嘴亂易惹禍,樹大易招風。」爺爺說這是我家的祖訓,家中子弟在立身處世的時候,一定要謹記老祖宗的教誨。
  • 一個人,「積威」與「積恩」,都是招致禍患的跡象
    也就是說,一個人為人處事方面,過於積累威嚴,和過於積累恩德,都是容易招致禍患的跡象或徵兆。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這都是基於人性的考量,因為人心是危險的,人心是不知足的。正所謂是「物極必反」,任何事物都不能超過一定的度量,超過了,就會殃及自身,將好事變成壞事!
  • 古人云:「吃飯大汗,一生白幹」老祖宗這句經典俗語是什麼意思?
    古人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養生。人的頭部最需要護理,頭部上面分布著重要的神經。因此古人覺得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多梳頭,平時堅持多梳頭,這樣就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其實這也是有道理的,古人喜歡總結經驗,也學他們就通過親身實踐最終總結出這麼一個道理。
  • 古人告誡:「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句更厲害,字字說盡人心
    古人用俗語告誡後人:「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句更厲害,字字說盡人心!古人留下「人窮別說話」的告誡到底意欲為何?「人窮別說話」確切地講應該是少說話。「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聽起來讓人不免有些惆悵與失落,但又不可否認這是事實。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一句更經典,古人的觀人術
    根據面相之術,古人總結流傳了很多俗語,比如「眉上一根長,能敵萬擔糧」,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的眉毛很長,這個人肯定很有福氣,不僅長壽,也能讓自己的家族過得很富裕。從相學命理來說,顴骨高的人大多有主見,很強勢,還帶有很強的攻擊性,容易掌權,因為古代講究綱常倫理,認為一家之主應該是男性,女性是內眷,只要遵行三從四德就好。「兩腮無肉不可交」還有一個我們平時也聽的比較多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它的意思是指不要和臉頰兩腮無肉的人交朋友。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一個人身體如果不存在了,一切都是虛空
    動輒幾百萬的房子,會成為一個人沉重的精神負擔和物質負擔。但一個人對此不可強求。要有一切隨緣、隨遇而安的心態。如果苦逼自己,也許房子到手了,但身體卻沒有了。這樣,得到的也將失去。再大的房子,再好的裝潢,也很快成為別人的資產。試想:世界上那套房子能比自己的身體重要呢?不要為家庭而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