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不空,言多必失」,這3句話最好不要說,易招禍端!

2020-12-27 文字溫暖心靈

說話是人人都具有的一項「本能」。就算是再不會說話的人,在涉及到自己的根本利益的時候,都會據理力爭。這正如孟子所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說話也好,處理事情也罷,總是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不過,這也無可非議,但是,正是在「利己」的同時,往往就很容易傷及他人而不自知,恰恰就是在這個時候,往往就會招來無名禍端。

俗話說得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人要是吃了不乾淨的食物,就會生病,而如果說了不恰當的話語,也會給你自己帶來災禍。因此,老祖宗也常常告誡我們,話不可亂說,「因果不空,言多必失」。

從佛教因果循環的理論出發,也一定要守好自己的這張嘴,儘量少造「口業」,否則說出去的話,猶如潑出去的水,想收也收不回來了,以下這3句話最好不要說,「因果不空,言多必失」,易招禍端!一旦因緣成熟,自己就必然受其「果報」!

第一句話:狂傲之言,不要說。

老祖宗說:天狂有雨,人狂有禍。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在我們身邊,我們常常看到有些過於狂妄的人,最後的結局,往往非常不好。《易經》中有這一句話: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意思是天下本沒有禍患,只有自找苦吃,沒事找事,才引來了禍患。縱觀我們身邊的狂妄者,他們從人生的高峰陷入低谷,往往就是因為自己太過於狂妄。所以,做人再有本事,也要記住,狂傲之言,不要說,說了,難免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禍端。

老祖宗告訴我們,人絕對不可以狂傲,《易經》八八六十四卦,唯有「謙卦」六爻皆吉。一個人一旦驕傲自滿,必定會有災禍降臨,不可不慎。

第二句話:惡口粗言,不要說。

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時候的我們需要忍辱修福。一個人的修養如何,從他說話的態度與方式,以及說話的內容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君子態度恭謹,謙虛有禮;素質低下的人往往出口成「髒」,自以為是,嚴重傷害他人。因此,做人要記住,惡口粗言,不要說,說了 ,難免會給自己招災惹禍。

一個人修福要有忍性。我們應該訓練自己,不論在任何艱難惡劣的環境下,要保持心中不懷惡意,口不出惡言,面露慈顏悅色去對待別人。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可以讓你達到忍者無敵的境界。所以,惡口粗言,不要說,說了,就不好辦了,一定會招來禍端。

第三句話:蠱惑誘導之言,不要說。

有些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為了一己私慾,隨意傳播大量的虛假,誘騙信息,使得多人財產,名譽遭受損失。因此,蠱惑誘導之言害人害己,得不償失,終究會有牢獄之災。佛說一切皆在因果之中,想要真正的迷途知返,收穫福報,就一定要引起重視。所以,蠱惑人心,誤導他人的言論,不要說。

結束語:

朋友們,你們覺得佛教:「因果不空,言多必失」,這3句話最好不要說,易招禍端!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精彩評論,不容錯過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文字溫暖心靈

相關焦點

  • 佛說:萬事皆有因果,牢記這3句話,一切都將迎刃而解,福氣自來
    佛說人生大智慧,總能看透一些有些人一輩子都悟不懂的道理。佛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事皆有因果,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不要對任何事存有僥倖心理,牢記這3句話,一切都將迎刃而解,看透了也就明白了,福氣自然也就隨之而來。1.莫輕小惡,以為無殃。
  • 萬法皆空,為何又說因果不空?
    不是沒有佛,這就是佛。佛在《金剛經》裡講:「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講因果,尤其講菩提因、菩提果的時候,都是在名言上安立的,不用觀察。不觀察的時候,在名言上都是存在的。我們說在勝義諦上不存在,但是沒有說在名言諦上不存在。為什麼說「萬法皆空」,接著又說「因果不空」?這個看似矛盾,實際上不矛盾。
  •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感情的背叛逃不開因果,也許這是宿命
    以上是我分析的宿命論,僅供參考,下面是佛界因果論!在佛界,有一句響噹噹的話,你肯定如雷貫耳,那就是。佛曰: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相信因果嗎?舉個複雜例子:你現在做了壞事得罪了人,未來也必定會遭受到懲罰,這就是果,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有些人會質疑發聲說,如果存在因果,為何好人沒好報,壞人囂張自在?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 佛說,這3種人「佛祖保佑」,最好不傷害,不然因果有報應
    如果我們不種下不好的因自然就不會招來惡果,我們不去傷害別人,就不會與別人結下不好的緣分,而佛法上面這樣說,這三種有佛法保佑的人,我們最好不要去輕易的傷害他,不然因果報應特別嚴重。我們做一個人可以不富裕,但是一定要懂得知恩圖報,有一顆善良的感恩心,這樣子我們的福報才會更多。如果一個人的心要是壞了,再好的福德也會離他而去。佛法中說道:"每個人都有四重恩難報,是分為父母恩、老師恩(佛恩)、眾生恩、國土恩",我們的父母就是我們最親的佛菩薩,而且對佛法中而言,孝敬父母便是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
  •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3件損「福報」的事,看看你做過嗎?
    決定我們命運吉兇禍福的不是上天,而是自己種下的因。我們所有的境遇,都是自己曾經起心動念舉止行為造成的,所以說,人生所遇到的事情,是苦是樂,是福是禍,都是自己的業力所感,離不開因果。  福報是自己修來的,羨慕別人沒用,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有一顆好心,福報也就來了。我們要知道,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以下這3件「損福報」的事,不要做,看看你做過嗎?
  • 《金剛經》第十六品說重罪可以輕報,可「因果不空」又如何解釋?
    在《金剛經》第十六品中,佛說信受奉持此經的人,如果被人輕賤羞辱,那是因為受持此經的功德在抵消著其人先世的罪業。這就是流傳很廣的「重罪輕報」思想。這就意味著因果是可以抵消和轉移的。然而這可能嗎?難道不應該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嗎?
  • 佛教:因果不饒人,生活中有3件事,不要亂說
    所以人這輩子,在有限的生命裡,一定要過好自己的生活,若能給自己的靈魂創造無限的價值,也不白來一場。佛教講,得人身不易,有個比喻說,六道眾生得人身者,如大海中盲龜浮木。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我們不是因為偶然才來到這個世界的,而是為了美好的夢想而來,為了繼續偉大而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創造,佛教講,種善因得善果,因緣果報,真實不虛。
  • 自古因果不饒人,3件損「陰德」的事,千萬不要做
    佛家有句佛語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而往往陰德厚重的人,都是深信因果之人,廣結善緣,積攢陰德,福報後人。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委屈和辛酸。在佛家看來,這世上哪有什麼委屈,有的不過只是因果。佛家講究因果循環,而陰德厚重之人,絕不會做這三件事。
  • 言多必失,與人相處時,別說這句話
    並且,你也要明悟與人相處時,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所謂「言多必失」,與人相處時,要少說這三句話。一句優美的話能讓人內心溫暖,一句不恰當的話,能讓人瞬間火冒三丈。當我們明白了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生活中的煩惱也就遠離了。一、少說消極的話。
  • 「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不饒人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法皆空,因果也是萬法之一,也不是說萬法之外,因果為什麼不空?其實說因果不空,是說它有兩個現象,一個現象是轉變,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因果是轉變的;第二個現象是因果相續。所以說不空是說這兩樁事情,轉變跟相續不空。
  • 高僧:不管你信佛與否,這3句「話」最好別說,有損自己的福氣
    他說一個人言多就必有失。其實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有許多人就是因為說的話太多了而說錯話。其實我們從佛學當中來理解"言多必失"這個詞的時候並不單單是指說錯話這一件事情。高僧與我說:不管你信佛與否,這3句"話"最好別說,有損自己的福氣。01第一句話:"佛祖為什麼不能庇佑我?"
  • 說話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話不要太多,話多了就會招來禍端,話少也未必是件壞事,正所謂沉默是金。我們一定要學會戒言才行,不要滿嘴跑火車!人生戒多言戲言人生處處是歡喜,沒事少說戲言,不要多言多語,不該說的話不要說,不該問的事情不要問,嘲笑別人的話不要說,無關緊要的話不要說,你以為是戲言在別人聽來或許並非戲言,說者無心聽著有意。守住自己的嘴巴,才能守住自己的心,心不亂一切才會安定,無心的話可能會給你帶去很多不必要的煩惱,無心的話或許就是一把利刃刺傷別人的心。不要不顧分寸地開玩笑,否則會引起衝突,招來禍害。
  • 佛教:因果不空,易損「陰德」的4件事,別再做了!
    不管是陽善,還是陰德,都非一成不變,萬法不離因果,善因緣是厚積陰德,惡因緣則折損陰德。下面這四件事,易損陰德,別再做了!《因果經》雲,殺生由嗔心而發,斷佛性種子,劫功德賊,無過嗔恚。「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實際上我們大可不必把殺生的著眼點,放在受惡報之上,以致在生活中寸步難行。譬如,佛世時就有弟子打掃精舍,為可能傷及蟲類而苦惱。佛陀開示他,「意在打掃,不在傷蟲」。培養慈悲心,平等對待眾生,才是不殺的目的。
  • 凡事都有因果,這四種話,儘量不要說,因果報應太大!
    凡事都有因果,你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往往在冥冥之中又回到你身上,以下這四種話儘量不要說,說的越多,福報損失的越多,害人害己。炫耀自己的話,不要說。做人,請不要炫耀,別太招搖,自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手就藏在你身邊,太驕傲的人,註定走不遠,愛炫耀的人,肯定會招人討厭。一個人越是炫耀什麼 ,越是會失去什麼。現實中經常有人調侃:秀恩愛,死的快。這句話,並不是惡意的詛咒,而是有它隱含的道理的。
  • 佛說:因果從不負誰,懂了這三句話,自然會提得起,放得下
    豈不知佛說因果從不負誰,懂了這三句話,自然會提得起,放得下:傷害你的人,都是前世你欠他們的《華嚴經》:一切諸報皆業生起,一切諸果皆從因生。業報皆由己造,傷害你的人,是因前世業力所感的。佛經上說世間緣分有四種:報恩、抱怨討債、還債。
  • 佛曰:因果不空,「業障」深重之人,身上都有這3大表現
    佛曰: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佛陀就開示過我們要敬畏因果,三生因果真實不虛。三生並非是真的指人的三生,指的是過去、現在和未來。在佛陀看來沒有進入空相的時候,心就會為物質的色相所迷惑,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念一心皆是在造業,當然這裡面就包含了善業和惡業之分。
  • 職場中,這3句話不要輕易對你的領導說,除非你不想幹了
    職場中,這3句話不要輕易對你的領導說,除非你不想幹了每個人都會步入職場,在職場中,人際交流是避免不了的。有的人對於人際交流非常的厭煩,因為現在的人際交流讓人覺得虛假。一句話說的不妥當,經營起來的人際關係就蕩然無存了。因此,同事之間的關係要處理好,說話就需要注意。同樣,和領導說話就更加需要注意了。
  • 情商低的人,都習慣說這三句話,千萬不要深交
    人都是群居動物,因此產生了交感,在生活中有時也會聽到對方的情感指數高或太低的評價,前者誇大,後者輕視,其實一個人好的口才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特別是在交往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俗話說,言多必失,記住有話要說,否則會使自己毫無益處,遭受損失,交朋友的時候也要注意,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於深交,根據生活觀察,情商低的人都會習慣性地說這三句話,如果能規避在你身邊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不是迷信佛菩薩神通,而是教人信因果。「諸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法之根本就在「因果」二字,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信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因果報應都時刻跟隨著我們。「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個行為都是「因」,日後都必感召其果。《增一阿含經》裡提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99歲老僧的忠告:這四種話不要亂說,因果不饒人!
    在沒有遇到老僧之前,我也相信因果,我也知道殺生、偷盜、邪淫,會損耗福報,影響運勢,但我卻不知道,對命運影響最大的,竟然是說話。老僧對我說,「人造十惡會招來惡果。」身有三種惡:殺、盜、淫;口有四種惡: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有三惡:貪、瞋、痴。為什麼口有四惡?因為造業最重的就是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