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告誡:「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句更厲害,字字說盡人心

2020-12-11 今人大力說古史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或《古今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又經過明、清兩代許多文人的不斷增補,才形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增廣賢文》中有很多頗具道理和智慧的格言,比如:

知己知彼,將心比心。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人情冷暖,往往只有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才能夠深刻的體會到。古人用俗語告誡後人:「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句更厲害,字字說盡人心!

古人留下「人窮別說話」的告誡到底意欲為何?

「人窮別說話」確切地講應該是少說話。

「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聽起來讓人不免有些惆悵與失落,但又不可否認這是事實。

古往今來,窮人的話語權總是微乎其微的,即便是當今,參加一些會議或者活動或者親朋聚會就能深有感觸,往往高談闊論,談笑風生的都是一些非富即貴的人,即便他們的言行差強人意,但周圍的人依舊憨態可掬。換成無名之輩或者窮困百姓,想來又是一番風景了。

位卑莫勸人,紙上談兵難以服眾

「位卑莫勸人」的意思就是,地位卑微就不要對別人進行勸告。因為這是在浪費口舌,人們根本不在意一個地位低微的人的勸說,普遍會認為,若你是正確的,那又為何你會混得像現在一樣差呢?

雖然,如今處處倡導平等,也不可否認相比古代絕對是不可同日而語,但是,「論資排輩」的思想卻依舊是根深蒂固,這也從側面驗證了「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

現實就是如此,只有有能力的人才有說話被認可的「權力」。勝者為王敗者寇就是這個道理,失敗就代表了對能力的否定,沒有能力就算是說的再多、說的再好,那也只是空口無憑、紙上談兵罷了。

地位低微說話的分量太低,不僅沒有人信服,還容易會被人侮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若是你所說的話,沒有經過你的實踐成功的話,那麼懷疑你的話有沒有道理也就合理了,自己都沒有實踐成功過,又有什麼理由去說服別人呢?

最後,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

人和人交往的時候,畢竟功利心還是佔主導的。

所以沒有錢,跟著大家混,意義也是不大的,沒有多少人會真的看得起這個沒錢的人,而在落難的時候,親戚朋友還是少走動為妙,為什麼這樣講呢?

道理很簡單,真正關心你的人,在你落難時一定會伸出援助之手的,你不去走動,人家也會想到。

至於其他則未必了,去走動,反而容易撕破臉,因為人家幫也不是,不幫也不是。所謂的幫忙,大體上是建立在順手人情的基礎上。

真的費心費力去幫別人忙的,畢竟是少數。所以這時候去找這些親友,一方面徒勞無功,另外一方面也會導致以後不好相見。

綜上所述,古人幾句俗語充分地揭示了社會上的人生百態,總結起來無過於八個字「人貴自知,量力而行」,也從側面反映了人在不同的階段當採取不同的為人處世的態度,即便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也應當為我們所銘記。

在我看來,這些俗語至今對後世起著巨大地作用。它揭示了人們會在社會、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況,露骨、犀利,卻又十分現實。這些濃縮了幾代人智慧的精華,一直啟迪著人們說話、做事都要慎重考慮,三思而後行,才能少走彎路,助你成為人生的不倒翁。

《增廣賢文》是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雖然歷來被當做啟蒙讀物,但是其中的觀點深邃而洞徹,被人稱為"國學寶典"

讀《增廣賢文》,真覺得字字精闢,句句經典,在沒有事情的時候,可以讀讀,不僅能夠增長見識,還能夠學到不少為人處世的智慧。

《增廣賢文》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它以「性本惡」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看似無情如穿腸毒藥,實際上卻是字字璣珠的真知灼見。

書裡邊的句子多數是對仗的、以對聯形式出現的,文義也相對比較淺白,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又飽含哲理的話。

當然,書中也有勸導人們及時行孝的句子: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激發人們珍惜時間的句子:黑髮不知勤學早,轉眼便是白頭翁。

可以說,《增廣賢文》是一本什麼時候讀都會有收穫的好書,我們自己讀了之後,還可以把其中的道理教給自己的孩子,不僅自己學到處世之道,還能讓孩子懂得孝順,珍惜時間等等。

總之,想要吸取國學精華,從簡單文字中獲得處世之道,看《增廣賢文》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這本《增廣賢文》是精裝正版,經久耐用。全文111篇,包含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和故事,內容十分完整,值得全家老少的閱讀和學習。

老話雖老,常讀常新。經常閱讀這些經典,就會對人情世故、人際往來、人生命運等等諸多方面,都有著非比尋常的見解。

一本好書,只需49元,也就是兩包煙的價錢,但是對於自我提升,人生境界,都有不可低估的價值。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前人勸告:「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句才是精彩,說盡人心
    從古至今,我們都知道人與人的相處方式首先就是要通過說話交談了。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一句溫暖的話兒感動對方,但也有很多人會因為一時嘴快而讓人心生厭惡。所以,老祖宗們經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為我們留下了「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樣一句勸告。前人留下「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的勸告到底意欲為何?首先就來說一下這「人窮別說話」。很多人乍一聽到這句話,可能會感到非常不舒服。
  • 古人講:「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精妙,說透人性
    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人情冷暖,往往只有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才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古人用俗語告誡後人:「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精妙,說透人性,充分的展現了做人的道理。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的含義人窮別說話,確切地說,是你應該少說話。這聽起來難免令人傷感和失望,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事實。自古以來,窮人的話語權一直是最低的。
  • 古人告誡「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一句更為經典
    古人警告「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讓我們看一下「人窮別說話」這個句子的前半部分。從字面上理解,我們可能會想到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窮的時候,不要說話這句話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當我們比較窮的時候,我們應該少說多做,直接做比多說要好。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真諦實際都藏後一句,道盡人性現實
    成語「人微言輕」出自我國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一代文豪蘇東坡先生的《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及因修廨宇書》,其中有言:「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報,蓋人微言輕,理當自爾。」意思是地位低的人所說的話根本得不到重視。而民間也有一句俗語講到:「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與蘇東坡先生的言論相互呼應。
  • 古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是說透人性
    比如《增廣賢文》裡有大量勸人慎言的警句,「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天旱誤甲子,人窮誤口齒」、「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口開神氣散,舌出是非生」、「群居防口,獨坐防心」、「成事莫說,覆水難收」等等。令人不得不直面現實的是,《增廣賢文》裡很多勸人不說話、少說話的警句居然和「貧富」掛上了鉤。
  • 老祖宗:「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說透人性
    古人曾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句話的大致的意思是講人在窮的時候,在人群中要少說話;沒有社會地位,處於社會的下層時不要來勸別人。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錢在人群裡可以說沒有發言權。位卑沒有權的人,也真的是很難讓人信服。
  • 老話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到底有沒有道理?入木三分
    俗語是大智慧的結晶,人們常常會將「俗話說」三個字掛在嘴邊,別看這三個字給人一種很玄幻的感覺,但實際上每句俗語都有其深深的含義。比如俗語中的這句:「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人窮莫說話」實際上是古人們對待處於貧窮的人的一種規勸和告誡。不論身處什麼環境之下,我們都要生存下去,既然不能夠改變環境,只能改變我們自己去適應當下的環境。
  • 俗話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沒點文化還不...
    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短短10個字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俗語是民間老百姓自行創造和感悟的人生哲理,表面意思雖然看起來簡陋,但是細細品讀,能讓我們獲得很多感悟,從而在人生之路上避開很多陷阱。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沒點文化還不知道!
    與人相處溝通,如何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為人處世的藝術。我們和人相處,常常因為一句話就有可能打動他人,也會由於言語不得當會損失某段友誼。《西遊記》裡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又有老話講「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我國民間文化中便有這種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短短10個字卻飽含了深刻的大道理。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為經典,說透人性現實
    說話是為人處世的藝術,事實上中國古代關於說話的俗語也有很多,像《西遊記》中開篇就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另外還有像「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等等都是廣為流傳,對人們的日常行事準則起到了很大的指點作用,所以歷經歲月依然流傳到了今天。
  • 老話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什麼意思?有何道理?
    今天,我們給大家說一說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為什麼這樣說?人窮不說話這句話是說人在自己貧窮的時候最好不要開口說話。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窮人就不能說話了,而是指窮人在參加一些席會的時候最好少說話,這裡的「窮」也是相對而言的。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為經典,說透社會現實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為了讓我們少走彎路,儘量過上順遂的生活,可謂是煞費苦心,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的經驗雜談,比如「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便是其中之一。那麼問題來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意義呢?
  • 俗話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人性現實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古代著名的啟蒙書《增廣賢文》也有這樣一句話:"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所謂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古人的很多話都在告誡我們,一個人在窮的時候,要少說多做努力使改變自己的命運。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力微休負重,遇難莫尋親,這些詩句非常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人窮別說話,人在窮途就儘量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話了,因為別人從心裡就根本就看不起我們了,即使我們現在擁有才華橫溢,只要我們沒有成功沒有錢,沒做出一番事業有成的樣子。說白了就是我們還是窮逼一個,那麼即使說得再對的話,也沒有人去願意聽我們的。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字面意思是說當處於貧窮的時候,最好不要輕易開口發表自己的意見,地位低下的時候,就不要去勸解別人。這是前人用自身實踐的經驗積累,自有其道理在其中。一:人窮別說話就是說一個人處於貧窮的時候,說話要分場合。要是沒有錢,在參加聚會或者人很多的場合裡面,開口說話會有一種底氣不足的感覺,始終感覺低人一等,連自己都不夠自信,那麼說出的話怎麼讓別人信服呢。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半句才是精華,道破生活真諦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說"天下之事皆學問,人情之事皆學問",看似平常平常的人情,往往蘊含著很多深刻的道理,這些道理並不總是很美,但通常很真,正如老祖宗總結的那句"貧者不言,賤者不勸人"。"貧者不言,賤者不勸"是古代許多普通勞動者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多次社會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增廣賢文》經典的20句,值得收藏
    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尤其是幾千年來形成的思想文化更是讓人受益無窮。這些文化不僅影響對文人、士大夫影響深遠,對黎民百姓同樣意義重大。民間很多民俗文化都是來自於古代諸子百家、聖人先賢的傳世經典。但是中國曾經有一部古訓集很少有人知道,名叫《增廣賢文》。
  • 駁「人微言輕」與「位卑莫勸人」之觀點
    在某個人類發展中的歷史階段,有個觀點大行其道,那就是不少自認為「閱歷非常」的老人常常說的兩句話:「人微言輕」與「位卑莫勸人」!其實呢,這類人只能算是對自己、家人、朋友、國家、民族的嚴重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 人過40不惑之年,想要功成名就參透這句話,亦可後來者居上
    有句話說的好,當你功成名就之時,即使放的屁都有人說是香的,不是說這個世界就這樣變得醜陋了,只是社會就是這樣子。所以當我們人微小的時候,說的話也就沒有那麼有分量。記住這句話:「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大概的意思就是:貧窮的狀態下不要去說過多的話,儘量少說話。
  • 「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其實下句才是精華,知道的人卻不多
    但事實上,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是不同的。家長應該做的是在關鍵時刻給孩子一些正確的指導,其他的路應該留給孩子自己。那么正確的方向是什麼?比如有這樣一句話,「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是先賢教化人這一方面的經驗總結。那是什麼意思?我們先看,釣魚窮三代。眾所周知,在古代,大多數人的食物都是自給自足的,而在古代沒有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