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勸告:「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句才是精彩,說盡人心

2020-12-16 老王絮絮叨

從古至今,我們都知道人與人的相處方式首先就是要通過說話交談了。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一句溫暖的話兒感動對方,但也有很多人會因為一時嘴快而讓人心生厭惡。

所以,老祖宗們經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為我們留下了「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樣一句勸告。

前人留下「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的勸告到底意欲為何?

首先就來說一下這「人窮別說話」。很多人乍一聽到這句話,可能會感到非常不舒服。字面意思似乎是想表達出嫌貧愛富的意思。其實殊不知老祖宗們的真正意思確實想勸告我們: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對他人長篇大論,注意好自己的說話分寸。時刻注意我們自己的言行,減少自己被嘲笑的機會。

「位卑莫勸人」也是想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沒有什麼社會地位,身份卑微渺小,那麼就不要規勸別人,因為別人也未必會相信你所說的話。

地位低微說話的分量太低,不僅沒有人信服,還容易會被人侮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若是你所說的話,沒有經過你的實踐成功的話,那麼懷疑你的話有沒有道理也就合理了,自己都沒有實踐成功過,又有什麼理由去說服別人呢?

僅僅10個字,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

其實下半句才是精彩!說透了人性的現實,說盡人心!

下半句是「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力微休負重」,相信大家身邊都會有這樣一種人,明明自己沒有什麼能力,卻總想站在高位,最後還把自己搞得一團糟,經常會受到別人的嘲笑。所以我們千萬不要這樣做,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遭難莫尋親」就非常現實了。告訴我們在遭遇困難的時候,最好是不要去尋求親戚的幫助,儘可能的不要去求人。很多時候都會不盡人意,在你好的時候跟你關係好的親戚經常會到了關鍵時刻形同陌路、冷若冰霜。

其實,前人對我們的勸告的這些俗語不僅充分地揭示了社會上的人生百態,也讓我們知道了人性的醜陋,字字說盡人心!即便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也應當為我們所銘記。

在我看來,這些俗語至今對後世起著巨大的作用。它揭示了人們會在社會、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況,露骨、犀利,卻又十分現實。這些濃縮了幾代人智慧的精華,一直啟迪著人們說話、做事都要慎重考慮,三思而後行,才能少走彎路,助你成為人生的不倒翁。

《增廣賢文》是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雖然歷來被當作啟蒙讀物,但是其中的觀點深邃而洞徹,被人稱為"國學寶典"

《增廣賢文》中有很多頗具道理和智慧的格言,比如:

知己知彼,將心比心。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可以說,《增廣賢文》是一本什麼時候讀都會有收穫的好書,我們自己讀了之後,還可以把其中的道理教給自己的孩子,不僅自己學到處世之道,還能讓孩子懂得孝順,珍惜時間等等。

讀《增廣賢文》,真覺得字字精闢,句句經典,在沒有事情的時候,可以讀讀,不僅能夠增長見識,還能夠學到不少為人處世的智慧。

總之,想要吸取國學精華,從簡單文字中獲得處世之道,看《增廣賢文》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這本《增廣賢文》是精裝正版,經久耐用。全文111篇,包含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和故事,內容十分完整,值得全家老少的閱讀和學習。

一本好書,只需48元,也就是兩包煙的價錢,但是對於自我提升,人生境界,都有不可低估的價值。現在購買,還加送一本《道德經》,十分划算。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古人告誡:「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句更厲害,字字說盡人心
    《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又經過明、清兩代許多文人的不斷增補,才形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增廣賢文》中有很多頗具道理和智慧的格言,比如:知己知彼,將心比心。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字面意思是說當處於貧窮的時候,最好不要輕易開口發表自己的意見,地位低下的時候,就不要去勸解別人。這是前人用自身實踐的經驗積累,自有其道理在其中。一:人窮別說話就是說一個人處於貧窮的時候,說話要分場合。要是沒有錢,在參加聚會或者人很多的場合裡面,開口說話會有一種底氣不足的感覺,始終感覺低人一等,連自己都不夠自信,那麼說出的話怎麼讓別人信服呢。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真諦實際都藏後一句,道盡人性現實
    成語「人微言輕」出自我國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一代文豪蘇東坡先生的《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及因修廨宇書》,其中有言:「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報,蓋人微言輕,理當自爾。」意思是地位低的人所說的話根本得不到重視。而民間也有一句俗語講到:「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與蘇東坡先生的言論相互呼應。
  • 古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是說透人性
    比如《增廣賢文》裡有大量勸人慎言的警句,「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天旱誤甲子,人窮誤口齒」、「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口開神氣散,舌出是非生」、「群居防口,獨坐防心」、「成事莫說,覆水難收」等等。令人不得不直面現實的是,《增廣賢文》裡很多勸人不說話、少說話的警句居然和「貧富」掛上了鉤。
  • 老話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什麼意思?有何道理?
    今天,我們給大家說一說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為什麼這樣說?人窮不說話這句話是說人在自己貧窮的時候最好不要開口說話。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窮人就不能說話了,而是指窮人在參加一些席會的時候最好少說話,這裡的「窮」也是相對而言的。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古人講:「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精妙,說透人性
    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人情冷暖,往往只有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才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古人用俗語告誡後人:「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精妙,說透人性,充分的展現了做人的道理。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的含義人窮別說話,確切地說,是你應該少說話。這聽起來難免令人傷感和失望,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事實。自古以來,窮人的話語權一直是最低的。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沒點文化還不知道!
    與人相處溝通,如何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為人處世的藝術。我們和人相處,常常因為一句話就有可能打動他人,也會由於言語不得當會損失某段友誼。《西遊記》裡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又有老話講「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我國民間文化中便有這種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短短10個字卻飽含了深刻的大道理。
  • 俗話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沒點文化還不...
    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短短10個字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俗語是民間老百姓自行創造和感悟的人生哲理,表面意思雖然看起來簡陋,但是細細品讀,能讓我們獲得很多感悟,從而在人生之路上避開很多陷阱。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為經典,說透社會現實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為了讓我們少走彎路,儘量過上順遂的生活,可謂是煞費苦心,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的經驗雜談,比如「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便是其中之一。那麼問題來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意義呢?
  • 老祖宗:「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說透人性
    古人曾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句話的大致的意思是講人在窮的時候,在人群中要少說話;沒有社會地位,處於社會的下層時不要來勸別人。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錢在人群裡可以說沒有發言權。位卑沒有權的人,也真的是很難讓人信服。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為經典,說透人性現實
    說話是為人處世的藝術,事實上中國古代關於說話的俗語也有很多,像《西遊記》中開篇就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另外還有像「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等等都是廣為流傳,對人們的日常行事準則起到了很大的指點作用,所以歷經歲月依然流傳到了今天。
  • 老話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到底有沒有道理?入木三分
    俗語是大智慧的結晶,人們常常會將「俗話說」三個字掛在嘴邊,別看這三個字給人一種很玄幻的感覺,但實際上每句俗語都有其深深的含義。比如俗語中的這句:「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在人窮的時候是極易感受到自己說話人微言輕的時候,雖然會覺得心裡不舒服,但反過來想一想,「禍從口出」這不正好體現少說話、別說話的好處了嗎。
  • 古人告誡「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一句更為經典
    古人警告「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讓我們看一下「人窮別說話」這個句子的前半部分。從字面上理解,我們可能會想到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窮的時候,不要說話這句話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當我們比較窮的時候,我們應該少說多做,直接做比多說要好。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力微休負重,遇難莫尋親,這些詩句非常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人窮別說話,人在窮途就儘量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話了,因為別人從心裡就根本就看不起我們了,即使我們現在擁有才華橫溢,只要我們沒有成功沒有錢,沒做出一番事業有成的樣子。說白了就是我們還是窮逼一個,那麼即使說得再對的話,也沒有人去願意聽我們的。
  • 俗話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人性現實
    經常會聽到一個詞"發言權",何為發言權,不是說沒有說話的權利,而是說必須要在某個領域證明了自己,你說的話才有人聽,才有人信,這一點非常現實。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可能有些人不太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告誡世人,在窮的時候少說話,在地位卑微的時候不要去勸諫別人。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很好理解,一個人窮的時候,是沒有多少話語權的,就算你說了也不一定有人會聽你的,反而你會給人一種毛躁、不嚴謹的感覺。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半句才是精華,道破生活真諦
    正所謂"窮不聊,賤不勸",後半部分才是精華,揭示了人生的真諦。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說"天下之事皆學問,人情之事皆學問",看似平常平常的人情,往往蘊含著很多深刻的道理,這些道理並不總是很美,但通常很真,正如老祖宗總結的那句"貧者不言,賤者不勸人"。"貧者不言,賤者不勸"是古代許多普通勞動者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多次社會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增廣賢文》經典的20句,值得收藏
    結合儒釋道思想,闡述為人處世的道理,很有哲理性,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我為大家整理了其中一些發人深省,對人生十分有用的句子。有些朗朗上口,耳熟能詳,卻不知道出自《增廣賢文》。1.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 駁「人微言輕」與「位卑莫勸人」之觀點
    在某個人類發展中的歷史階段,有個觀點大行其道,那就是不少自認為「閱歷非常」的老人常常說的兩句話:「人微言輕」與「位卑莫勸人」!其實呢,這類人只能算是對自己、家人、朋友、國家、民族的嚴重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 人過40不惑之年,想要功成名就參透這句話,亦可後來者居上
    其實30歲才是人生真正意義上開始,有了一些常識,有了一些經驗,有了自己的看法,30而立是社會人開始獨立的年齡,這並不代表什麼,30歲之前可謂是年輕氣盛,天馬行空好時機,所以盡情折騰。但是過了40不惑之年,就不一樣了,想要功成名就,參透這句話還不晚,亦可後來者居上。
  • 俗語:「人窮休入眾,位卑別勸人」
    中國有句古話叫「人窮休入眾,位卑別勸人」。人窮休入眾這句話就是說:「人在沒有錢的時候,儘量別往人堆裡扎」。這個時候有很多人看不起你,也不想聽你講什麼大道理。因為現在是有錢人的天下,如果你有錢,說話辦事一般都認為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