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地處內蒙古東部,赤峰市南部,蒙、遼、冀三省區交匯處,駐地錦山鎮,東與遼寧省建平縣相鄰,南與赤峰市寧城縣毗鄰,西與河北省圍場縣、隆化縣交界,北與赤峰市松山區、紅山區接壤。喀喇沁旗牛家營子鎮地處喀喇沁旗中東部,是耕地面積最大的一個鎮,總耕地面積9149.26公頃,佔全旗耕地面積的18.30%。
喀喇沁旗境內有被譽為「塞外黃山」,的馬鞍山,已被闢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天然的旺業甸森林風景區、元代的龍泉寺、清代的王爺府和福會寺、還有靈悅寺、上燒鍋溶洞地下迷宮,馬鞍山水庫,獨特的民族風情,珍貴的名勝古蹟。
喀喇沁旗牛家營子鎮境內錫伯河穿鎮而過。年平均降水量為420毫米,汛期為5-9月份,水量集中。水源為地下水,灌溉多井灌,種植業灌溉水水質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相應標準的要求,水質質量合格,適宜生產無公害農產品。
牛家營子鎮耕地土壤主要分布在褐土上,面積為7265公頃,佔全鎮耕地面積的79.4%。土壤平均有機質含量為1.3%,全氮含量0.08%,全磷含量0.05%,全鉀含量2.43%,富含矽、鋅、鐵、錳等微量元素,土壤pH值為8.3。
喀喇沁旗牛家營子鎮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3.5-7℃,平均溼度60-80%,年日照時間2900小時,≥10℃積溫1900-3100℃,年平均降水量420毫米,無霜期130天,適宜北沙參生長。
牛家營子北沙參發展及榮譽:
牛家營子鎮中藥材種植已有300多年歷史,早在清朝康熙年間(1662-1722年)此地就建有「藥王廟」,供奉藥王孫思邈。
1999年,牛家營子中藥材基地被科技部列為中藥材現代化研究與產業開發專項研究基地之一,擬命名為「中國北方綠色中藥材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北沙參之鄉」。
2012年,喀喇沁旗北沙參種植面積保持在2.0-2.5萬畝之間,平均年總產量350-550萬公斤,佔全國的80%。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牛家營子北沙參」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
牛家營子北沙參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喀喇沁旗牛家營子鎮18個行政村。
牛家營子北沙參的特點:
1,牛家營子北沙參生產基地周邊生態環境優越,區域內無「三廢」汙染排放,土壤肥沃,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排灌便利,水源、溝渠及排灌配套。環境條件和氣候條件非常適牛家營子北沙參生長。
2,牛家營子北沙參品種選用小頂北沙參或大頂北沙參等品種。
3,牛家營子北沙參呈細長圓柱形,偶有分枝,長30-45釐米,直徑0.5-1.2釐米。
4,表面淡黃白色,略粗糙,偶有殘存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黃棕色。全體有細縱皺紋及縱溝,並有棕黃色點狀細根痕。頂端常留有黃棕色根莖殘基,上端稍細,中部略粗,下部漸細。質脆,易折斷,斷麵皮部淺黃白色,木部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