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管理服務情況舉行發布會。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復陽是病毒殘留還是復發?需要繼續治療嗎?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為什麼總體病情較輕?
針對公眾關注的問題,國家衛健委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在會上進行了回應。
康復患者不會感染他人
會上,有記者問,當前世界各地都有出院患者複診核酸呈陽性的病例,到底是病毒殘留還是復發?是否具有傳染性?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特別是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治癒出院的患者越來越多。現在有77000多名的治癒患者已經出院,治癒率達到94%以上。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除了注重疾病的恢復和身體功能的恢復之外,還要注重其心理的恢復。出院患者作為康復期的患者,體內有特異性抗體,使其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不會造成感染他人的現象。
大部分復陽患者無需醫學幹預
那麼出院患者復檢陽性需要繼續治療嗎?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表示,一般情況下,復陽的患者都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大部分復陽的患者都沒有症狀,只是核酸檢測出現了陽性,也有極個別的會出現一些症狀,但是病情惡化的病例是非常少的。對於復陽患者,首先要進行相應的隔離,因為復陽患者仍然可能具有傳染性、具有傳播病毒的風險,所以要到定點醫院進行隔離觀察。第二是進行密切的醫學觀察,因為復陽的患者病情是否變化,要通過觀察來看。儘管大部分病人沒有症狀,但極個別會有臨床表現,需要進行醫學幹預。國家衛健委在第七版診療方案裡明確,患者出院以後要居家隔離觀察14天,避免復陽人群可能潛在的傳播風險,通過這種手段已經控制了復陽人群造成進一步傳播的可能性。
有基礎病患者要分層救治
對於患有基礎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到集中隔離點之後沒有相應的救治能力,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又因為他們隔離期未滿不予收治,這類問題該如何解決?
王貴強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專門頒布了《關於做好新冠肺炎與原發基礎疾病分類救治有關工作要求》,其中強調,對有基礎疾病的患者一定要給予積極的治療幹預,需要對有基礎疾病的恢復期新冠肺炎患者分層治療。對於基礎疾病較重的患者不能轉運,強調就地治療。定點醫院要有相應的MDT團隊。基礎疾病是導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病情惡化的因素,因此基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非常關鍵。各級醫院要做好對接,保證有基礎疾病的患者能得到較好的照護。
重症患者要重視肺纖維化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癒後如果出現後遺症,該如何進行健康管理,做好愈後康復?
王貴強說,新冠肺炎是個急性的病毒性傳染病,病程較短,導致肺纖維化發生發展的概率較低,輕症患者大部分不會出現肺纖維化。但重症和危重症病例有可能會出現肺纖維化,因為新冠肺炎對肺臟的損害比較重,有明顯的炎症和損傷,炎症損傷以後會出現修復,修復的過程實際就是有纖維組織增生的一個環節。修復和纖維組織增生是個動態的過程,如果病情不重的話,可能很快就吸收了,但嚴重的話,可能會殘留一些纖維化,從病亡病例的解剖也可以看到纖維化表現。因此對新冠肺炎的重症和危重症的病例要重視纖維化的發生和發展。
兒童病例病情較輕
郭燕紅說,目前來看,所有的新冠肺炎患者當中,輕型和普通型佔絕大多數,佔80%以上;而老年人以及有基礎疾病的人更容易發展為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中孕產婦和兒童總體的病例數不是很多,孕產婦大概有200多例,輕症居多,治療效果也比較好。在武漢,有的產婦經過治療以後,不僅僅新冠肺炎得以治癒,而且還生出了健康的寶寶。
兒童病例佔報告病例的2.4%,總體病情較輕,重型和危重型的例數比較少。其中從武漢的情況來看,輕症的佔到96%,重症的佔到4%。有專家分析,這可能與兒童自身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健全有關,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之後,機體的炎症因子風暴可能相對較輕。
湖北已全部恢復預防接種
疫情中孩子打疫苗受到影響,怎麼辦?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表示,近年來我國不斷增加免疫規劃疫苗的種類,目前適齡兒童可以免費接種的疫苗有15種,能預防15種傳染病。2019年,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一直在90%以上,目前30個省(區、市)免疫規劃信息系統已基本上和國家的信息平臺對接,並與疫苗電子追溯的協同平臺完成了對接。早在今年3月國家已要求各地有序恢復預防接種,同時中國疾控中心針對疫情防控期間推遲接種的情況,制定了補種方案。據了解,湖北、武漢已全部恢復預防接種,北京在疫情期間沒有停過預防接種。今年國家將優化脊髓灰質炎疫苗、麻腮風疫苗接種程序。此外,還將加強入學入託的免疫接種證查驗,保證每一個孩子都能全部完成整個過程的免疫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