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京東二次上市,背後是中概股的Plan B

2020-12-23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鋅刻度,作者 | 陳鄧新,編輯 | 許偉

繼阿里巴巴之後,中概股二次上市的步伐似乎越來越近。

據外媒2020年5月25日報導,有四位知情人士表示,網易計劃6月11日在香港二次上市,籌資目標最多為20億美元,而一周之後的6月18日京東也將上市,通過出售5%的股權,籌資目標最多為30億美元,兩宗交易共計可籌資50億美元,將成為今年以來香港資本市場規模最大的交易。

對此,網易公開回應「不予置評」,京東較早也回應「不予置評」,不過表示618將會有「大動作」。

這不是兩家公司第一次傳出赴港IPO的傳聞。

兩個月前就有消息稱京東已聘請瑞銀和美銀安排赴港二次上市的事宜,而在2020年5月初網易也傳出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的消息。

其實,有關中概股回歸的消息接連不絕,其背後是瑞幸咖啡「造假門」誘發的信任危機,導致美國資本市場監管趨嚴、審視的目光越來越不友好。而在涉華退市法之下,中概股能否獨善其身,還得先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回歸之後,市值再上一個臺階

二次上市的一個好處,是可以為企業戰略儲備糧草。

網易的核心主業遊戲已顯露增長疲態,特別是手遊有了放緩跡象,天風證券研究所的報告透露,網易手遊2019年第四季度的市場佔有率為16%,為2015年第二季度以來最低水平,與高峰期29%的市場佔有率相比已相去甚遠。

於是,網易對內要遏制手遊市場份額下滑,對外要開拓海外遊戲市場,兩者都需資本的奧援。

京東亦有融資的需求。

日前劉強東提出「結硬寨、打呆仗」,一面要繼續京東物流的重資產、高投入以便築高壁壘,一面要深入百億補貼戰場腹地、爭奪下沉市場份額。

二次上市的另外一個好處為,公司市值可獲得大幅提升。

市值衡量的是資本市場對公司未來的信心,也是網際網路江湖座次排名的重要籌碼與標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掛牌港交所,開盤價為187港元,較發行價176港元上漲6.25%,一躍成為港股第一大市值公司,此後股價一路上揚,並於2020年1月14日創下227.40港元的歷史新高,後因疫情影響中斷了上漲勢頭。

儘管如此,當前阿里巴巴股價逼近200港元,依然是投資者的關注焦點之一。

相比二次上市,更多的中概股選擇回歸A股,盛大遊戲、巨人網絡、完美世界、分眾傳媒、奇虎360,邁瑞醫療等,市值紛紛重估暴漲。

不過,暴漲之後有的公司後繼乏力,譬如史玉柱的巨人網絡在2015年私有化退市時市值僅有28億美元(編者註:相當於199.64億元),借殼登陸A股之後首日市值高達968億元,可惜沒能穩住市值漲勢,之後一路下跌至當前的327.95億市值。

面臨進退兩難的窘境

選擇回歸,或已成為仍在交易的中概股,一條至關重要的後路。

據「某企業信息查詢平臺」數據統計,當前一共有247家公司在美國上市,其中164家落戶納斯達克,它們面臨美國監管層不友好的對待。

2020年5月21日,美國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該法案規定任何一家外國公司連續三年未能遵守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的審計要求,將禁止該公司的證券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

通俗易懂地說,敦促美國證監會要對中概股財報的審計機構進行檢查,對中概股的會計底稿進行審查,對不符合要求的退市處理。

然而這與中國的規定格格不入。

公開資料顯示,跨境證券監管事宜應通過中國證監會進行,現場檢查應以中國監管機構為主進行,或者依賴中國監管機構的檢查結果;《證券法》第一百七十七條規定,境外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不得在境內直接進行調查取證等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與證券業務活動有關的文件和資料。

一名網際網路觀察人士告訴鋅刻度:「法案還要眾議院等通過,一旦正式通過中概股將陷入兩難境地,倘若不遵守法案,恐被美國證監會追責,遵守法案又不符合中國監管要求,且將中國會計體系置於天然不能被信任的尷尬境地。」

美國輿論也一片譁然,華爾街日報更是直言:「根據該法案,許多中國公司可能被迫放棄在美國上市。」

哈裡斯·布裡肯律師事務所的中國問題專家史蒂夫·迪金森表示:「受損最嚴重的將是美國股東,而非中國股東。這項法律會破壞所有人的投資計劃。」

不過,也有另外一種聲音認為事情還有迴旋的餘地。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教授表示執行是關鍵:「美國證監會綜合考慮後覺得可以豁免,那就可以豁免。」

事實上,華爾街主流聲音都反對繼續推進該提案,不想失去每年從中概股IPO中攫取的不菲佣金,更不想降低美國資本市場對世界的吸引力。

畢竟一刀切華爾街將淪為輸家,失去為了自身利益博弈的內在動力。

「兩種聲音並不矛盾,一個從戰略角度出發,一個是戰術角度出發,都在尋找應對之策。」一名私募人士稱。

不確定加劇之下,中概股難免會做兩手準備。

「我們確實很關注美國從政府層面在不斷收緊對中概股公司的這種管制,我們內部也在不斷研討有哪些可以做的事情,這些事情當然包括比如在香港等地的二次上市。」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2020年5月21日表示,「我覺得根本的判斷還是,如果是一個好的公司,上市的選擇地其實是非常多的,並不局限於美國。」

中小公司或改道上市

中概股難,欲赴美上市更難,IPO不再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

外媒日前報導納斯達克將首次設定IPO規模的最低值,包括中國在內的某些國家公司在IPO中籌集至少2500萬美元資金,或者籌集相當於其上市後市值四分之一的資金。

據Refinitiv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有40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公司融資額度低於2500萬美元,佔比為25.80%,多為各個領域的中小公司。

這意味著中小公司赴納斯達克IPO將蒙上一層陰影。

從這個角度來看,改道中國香港將成為中小公司的首要考慮。特別是近年來港交所修改了交易細則,接納了網際網路行業通行的同股不同權等標準,出臺中概股二次上市的鼓勵政策,再加上中國香港是亞洲金融中心,與國際資本市場密切相關,可以成為納斯達克的替代方案。

而A股科創板或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備選。

科創板設立的初衷之一,就是渴望留住網際網路獨角獸、網際網路初創企業,為此採取實施註冊制、強化退市機制、包容同股不同權等措施以築巢引鳳。

上海市政協委員左燕曾有言:「把科創板打造成中國版的『納斯達克』。」

上交所數據顯示,截至4月29日收盤,10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1.30萬億元,平均市盈率為87.45倍,合計融資1188億元。

中美股市市盈率估值差異巨大,這為原本瞄準納斯達克的中小公司登陸A股市場提供了動力,足以提供中小公司在關鍵成長期的上市融資需求。

隨著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的一系列改革,A股、港股與美股的規則差距進一步縮小,當中概股承壓、中小公司赴納斯達克上市變難之後,中概股加速回歸、中小公司改道上市將成為一個大趨勢。

或許,網易、京東二次上市僅僅只是開頭。

相關焦點

  • 金山雲逆勢IPO,京東網易百度等中概股「敦刻爾克大撤退」
    與此同時,一場中概股逃離美國、回歸港交所二次上市的「浪潮」正在醞釀當中。5月5日,據彭博社報導,網易(Nasdaq:NTES)已秘密提交在香港二次上市的申請,已經與顧問進行了溝通,最快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二次上市。另據IFR報導,網易可能考慮通過在港上市最多籌資20億美元。
  • 網易、京東等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艾德一站通港股打新潮將來襲
    網易、京東等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艾德一站通港股打新潮將來襲   新一輪的中概股回歸潮或將來臨…艾德打新帳號準備好了嗎?
  • 中概股回歸的「難言之隱」
    圖片來源@unsplash文丨Alter有了網易和京東的成功示範,中概股的「回歸潮」已經可以預見。只是讓人心情愉悅的數字背後,不全是網際網路大戶們造福本土投資者的美好畫面。看似兩全其美的選擇,也夾雜著中概股回歸的「難言之隱」。01矛頭自然指向了美國資本市場對中概股的偏見,而瑞幸正是那個讓不少企業被迫「回家」的害群之馬。
  • 京東二次上市是什麼意思?京東為什麼香港上市?(附全文)
    京東開盤漲5.75%,報239港元,按開盤價計算,京東集團港股市值超過7000億港元。  2018年7月小米(小米集團-W 01810.HK)在香港上市,拉開了國內網際網路企業以同股不同權的方式在香港上市的序幕。
  • 美國強化對中概股監管 這次需要擔憂嗎?
    來源:秦朔朋友圈原標題:美國強化對中概股監管,這次需要擔憂嗎?今年4月、5月可謂是中概股的「至暗時刻」,在激化的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衝突的背景下,一邊是「瑞幸事件」餘波未平,另一邊又是美國持續收緊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ADR)的監管,甚至傳出要禁止美國大學捐贈基金等投資中概股。
  • 中概股回歸,香港的「贏家」故事
    基於此的微妙信號是,繼去年阿里成功實現回港二次上市之後,如今愈發多的中概股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赴港二次上市日程,刨去京東,還有早年作為四大赴美上市的明星股「網易」,同時,百度、攜程、拼多多、好未來、新東方等明星公司也在不斷傳出回港上市的消息。
  • 李想的理想,攜程的歸程,中概股去留之間的從容
    此外,市場上也有小鵬汽車、陸金所等即將赴美上市的消息。與此同時,市場傳聞稱在線票務服務商攜程網計劃從美股退市,中概股「回歸」的話題牽動著投資者的神經。今年以來,同為中概股的網易和京東已經在香港交易所實現二次上市。有人「星夜赴考場」,有人「辭官歸故裡」。
  • 中概股是什麼意思?附中概股股票一覽
    美國《華爾街日報》8日報導稱,繼瑞幸咖啡偽造財報數據而股價大跌後,中概股又接連出現問題,愛奇藝被做空,好未來自爆員工造假。有分析稱,瑞幸造假醜聞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使得中概股遭遇更嚴厲的審視,中概股或將面臨一輪新的做空潮。  近期新聞中的「中概股」是什麼意思?  中概股是指在國外上市的中國註冊的公司 ,或雖在國外註冊但業務和關係在大陸的公司的股票。
  • 中概股陸續赴港敲鐘,連續下跌卻成趨勢!
    近期大熱的中概股回歸,使得港股市場迎來多方關注。以網易、京東為首的多家企業陸續回歸港股上市,可走勢並不樂觀,均呈現不同程度下跌。6月11日,網易於港股正式掛牌上市,這是本年度中概股宣布集體回歸以來,首家正式回歸的中國企業。
  • 中概股3分鐘 | 批量創新高:蔚來、貝殼、網易、阿里、京東皆破頂
    在美上市中概股收盤多數上漲,共有168隻中概股上漲,105隻下跌。 熱門中概股具體表現如下: 知名中概股多數上漲,蔚來漲超19%,貝殼漲超10%,網易漲超4%、報514.16美元,阿里巴巴漲4%,京東漲3.66%,紛紛創歷史收盤新高。
  • 網易通過港交所聆訊 再引中概股回歸潮?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網易通過港交所聆訊 再引中概股回歸潮?網易公司正在中金、瑞銀和JP摩根護持下籌謀在香港二次上市。港交所披露的聆訊後文件並沒有公布具體的募資額,但此前香港媒體報導稱網易計劃此次籌資20億至30億美元(約156億至234億港元)。
  • 中概股走出「深水區」?老虎證券聯合《財經》發布《2020中概股投資...
    計算模型中包括公司規模、股價回報、成交熱度、公司質量和投資者關注度五個維度的量化指標。  經衡量及篩選,《報告》評選出「2020中概股最具投資價值TOP50」(下稱「TOP50」)榜單並向對應企業頒布獎項。其中,阿里巴巴斬獲桂冠,蔚來、京東緊隨其後。今年剛上市的貝殼、小鵬汽車、理想汽等新經濟頭部公司也分別榜上有名。
  • 為什麼不回 A 股?中概股回歸關鍵 20 問
    而根據一份高盛研報統計,至少有 20 個中概股符合二次上市的要求;如果港交所未來放鬆上市時間、公司股東同股不同權等要求,有 38 個中概股符合二次上市市值要求。 投行傑富瑞(Jefferies)2020 年 5 月 27 日的研報預計,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可給港交所帶來 5570 億美元的市值,相當於目前港股總市值的 12%。加上已經回港二次上市的阿里、京東,總市值超過了1萬億美元。
  • 中概股龍頭扎堆回流 港股市場將迎來「華麗轉身」
    同時,目前在全球市場中,港股仍處於估值「窪地」。特約撰稿 朱麗娜 香港報導繼阿里巴巴之後,網易、京東先後成功在港第二上市,中概股回歸的熱潮如火如荼。「這些中概股的回歸,市場反應十分正面。除了內地投資者積極參與以外,環球投資者也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包括一些短線的對衝基金,對這些股票有濃厚的興趣。
  • ...港交所暴漲千億 14萬億中概股歸港潮湧,BAT等十大巨頭望齊聚...
    在李小加任行政總裁的最後一年,港交所或迎來新一輪改革成果,此前中概股瑞幸造假可能只是一個導火索,14萬億市值的中概股歸港浪潮湧動,網易、京東以及早前歸來的阿里巴巴僅佔了其中4成,港交所未來的機遇不言而喻。
  • 2020年是中概股回歸元年
    來源:新浪博客2020年是中概股回歸元年——港交所贏得中概股回歸先機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 董登新教授中概股回歸,既是機遇,也是挑戰2020年註定是中概股回歸元年。兩個原因:第一,早在2018年,港交所和中國證監會就已作好中概股回歸的通道設計;第二,美國對華為及中國高科技的無底線、赤裸裸打壓,已經嚴重波及中概股的生存,目前中概股在美國掛牌的成本與風險被數倍放大,甚至可能面臨集體摘牌的風險。
  • 中概股回歸潮下港交所將成大贏家 中企赴美IPO或進入低潮期
    在瑞幸財務造假催化之下引發的中概股做空潮,以及美國監管機構在底稿審計、上市規則等加強監管的情況下,遭遇退市危機和信任危機的中概股再掀回歸潮。6月11日,網易正式在港交所掛牌,首日收盤漲近6%,次日略有下跌,市值超過4400億港元。此外,京東也將在「618購物節」在港二次上市,百度、拼多多等多家中概股亦傳出在港上市的消息。
  • 「中概股大盤點」:激蕩起伏30年,中概股在追捧和獵殺中漸漸成長
    10年後的2000年,美股迎來中概股第一波上市高潮。彼時國內門戶網站代表新浪、網易、搜狐,以及通信企業UT斯達康、中國聯通相繼花落美股,中概股群體迅速壯大。2000-2010年間,斷斷續續有不少中國知名新經濟公司趕赴美股。例如2005年8月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
  • 中概股是什麼意思 納斯達克中概股名單介紹
    最近幾年,發現不少中概股都選擇回歸A股,但並不是說回歸就回歸的,因為中概股回歸A股的主動權在於國家政策。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概股是什麼意思呢?順便將納斯達克中概股名單介紹出來。中概股有哪些 所謂的中概股,這是指在國外上市的中國註冊的公司,或雖在國外註冊但業務和關係在大陸的公司的股票。
  • 百度、B站們開啟2021中概股新一輪海歸潮
    上古三巨頭(新浪、搜狐、網易)在千禧年赴美IPO,在2000年前後掀起了海外中概股發行的第一波高潮。之後的近20年間,雖然偶有波折,但赴美上市對大多數中國企業而言都是孜孜以求的美好願景。一來,美股市場相對成熟、嚴謹的制度能夠給赴美上市企業帶來一定的影響力加成;二來,規模全球領先的美股市場,也能夠提供更為充裕的融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