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0年代改革開放初始到現在,中國人的交通工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湧現出大量的民營企業老闆,他們的豪車也如百花齊放,光彩奪目。湛江作為粵西地區,曾經出了一個知名的三星汽車集團,使得本地老闆的用車又有一定的特色,在這裡就與大家閒聊一下。
第一階段(1980-1989年):單車、摩託車或走路
那時剛剛改革開放,人民普遍生活水平低。有一些腦子活的人當起了「倒爺」。80年代初霞山逸仙路一帶和赤坎中山二路附近的K物街,誕生了湛江解放後第一批小老闆,其中逸仙路一帶還有一些海員在那裡賣海外的「舶來品」,主要以港貨為主,後來延伸出霞山「二奶街」,專賣一些高檔女裝,普通家庭婦女不會買,太貴,太妖豔,老百姓認為只有「二奶」才喜歡。不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奶街」的服飾也成了大眾化商品。
80年代,先是做貿易的這批小老闆富起來,後期賺大錢的還是承接工程的包工頭。當然,也有先做貿易積累到第一桶金,再接著做工程的。這批頭腦靈活的包工頭不但承建工程,有的還搞到了地,建了自己的房子。因為當時市區的土地是可以買賣的,後期地價升值賺翻了。因此這批老闆相當有錢,當時身家就幾百萬了,相當於現在過億。
這些先富起來的老闆開什麼車呢?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大多是踩單車或是開「11號」車(兩條腿步行)。那時會見到一些其貌不揚的四五十歲的男人,相貌有點土,穿得也皺巴巴灰撲撲的,踩一輛舊單車在街上經過,看上去就像一個靠幾百元工資養家餬口的工人。只有認識的人才知道,他是一個身家上千萬的老闆。低調是一方面,還有一個客觀情況就是不會開車,年齡大了也學不好,當時市面上的私家車也很少,只能如此了。
在80年代後期,摩託車逐漸進入了有錢人家的生活。當時如果誰有一輛日本的本田125、山葉100、鈴木王的話,好比後期的奔馳寶馬,彰顯出個人能力和經濟實力!所以就有一個精明的吳川小老闆,為了接小工程做,騎單車也要戴摩託車頭盔,到了甲方辦公室故意把頭盔放在人家檯面上,就是為了讓甲方認為他是「有摩一族」。1988年那會通貨膨脹厲害,當時一臺日本摩託車價值16000元-18000元,相當於現在百萬左右的豪車了!
80年代末的鈴木王
第二階段(1990-1999年):日本車的時代&豪車三梯隊
90年代初,湛江市的豪車主要以日本車為主,比如豐田佳美、雅閣、日產,主要從香港那邊過來的。到了92年左右,湛江的日本豪車更加多了,如凌志300和金牌凌志400。當時飛鳥哥有朋友做「狗八」(中介),介紹車給別人賣,大量的豪車停在霞山某個地方待售,有兩部就是金牌凌志400,特別的大,特別的豪。現在這種凌志的二手車雖然不值多少錢了,但也有人買來開,畢竟是年輕時的一種情懷,當時買不起,現在過過癮。
到了93年-95年,湛江做工程的老闆喜歡用三菱的吉普,好一點的用豐田V6,一般的就用四缸的四輪驅動。有些人喜歡商務車,就買豐田或皇冠的商務車,或是豐田子彈頭。
90年代初,湛江歐美的車數量偏少,但「奔馳寶馬是豪車」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當時能有一臺奔馳寶馬開,絕對是大老闆。說起奔馳車,飛鳥哥不由得想起90年代初那起震驚全湛江的慘烈車禍,老一輩人可能還有印象。當時在坡頭做電器的一個大老闆,他的奔馳車借給別人酒駕,四個人在官渡衝入貨車底,全部丟掉了性命,現場慘不忍睹。
97-98年還有個特殊的情況,湛江的外資企業可以進口一兩部車,不用關稅,從香港買回來很便宜。有些人以外企的名義買回來的豪車很靚,飛鳥哥見過一輛白色奔馳,八缸的,特別豪華,又便宜,讓人羨慕不已。
這個階段總結一下,老闆的豪車分為三個檔次:第一檔次老闆開奔馳寶馬,第二檔次老闆開金牌凌志、皇冠3.0、豐田V6、佳美等,第三檔次的老闆開雅閣仔和桑塔納。高級打工仔開捷達、日產藍鳥、夏利等。90年代末,畢業不久年輕人如果有一臺私家車,哪怕是一輛夏利,那就夠同學們眼紅了。
90年代的豪車凌志LS400
第三階段(2000-2009年):奔馳寶馬和四驅車、SUV
這個階段的老闆豪車主流仍然是屬於奔馳寶馬的。這10年間,湛江的大老闆,可以說70%以上都擁有一輛黑色大奔。雖然都是黑色奔馳,因為型號和配置的不同,卻有幾十萬上百萬的差距。有些低調的房地產老闆,黑色的奔馳車表面不起眼,配置卻很高檔,一臺車落地價300萬以上,看外表跟100萬的沒啥區別。
時髦一點年輕一點的老闆更喜歡寶馬。我熟識的一位水產批發市場老闆,他的車就是在這個時候從豐田雅閣換成了一輛深綠色的寶馬,雅閣仔淘汰給老婆開了。另外有一位吳姓老闆,平時很愛打扮,據說專門有一間房用來掛衣服,24小時開著空調。他的寶馬7系是淡金香檳色的,很漂亮,經常被人借來做婚車。
奧迪也算高檔車,但湛江老闆並不是很喜歡,可能覺得有些女裡女氣,少量老闆娘或是富二代女在開。凱迪拉克也比較少,見過有老闆開,款式比較舊。豪車凌志2004年改名為雷克薩斯後,不再被大老闆們青睞,推出一些中檔車型後,受到一些高管或小老闆歡迎。這個時期的帕薩特由於外形比桑塔那有曲線,顯得高檔雅致,所以更加受歡迎。但我個人認為,帕薩特的質量真不敢恭維。記得有一位銀行高管,由於開了車窗,雨水飄進來,整部車的電動部分就壞掉了。捷達反而比較實惠。
在飛鳥哥的印象中,2000-2005年的湛江還有一個特別的現象:有一批年輕點的老闆,他們喜歡玩車,喜歡開四驅車,可以調整輪胎高度的那種,如豐田霸道、悍馬等,在三嶺山玩賽車,玩爬坡。記得有一個做農機的老闆,他的悍馬車裝了一排大燈,看上去很大很威。
2005年之後,湛江這批老闆又喜歡玩SUV了,如奔馳450、寶馬的X5、X6、奧迪Q7、保時捷卡宴、路虎等,當時滿街都是SUV,這種車深受湛江老闆的喜愛。其中還有一款是大眾的途銳,在SUV和越野車之間可以兩用,可以直接將輪胎調起來半米以上,爬山爬坡都很方便。2008年以前,湛江的生意比較好做,老闆們心情好,都愛玩。
2005年的悍馬在湛江比較常見
第四階段(2010-2019年):百花齊放、個性十足
這個是一個百花齊放、個性十足的豪車時代,寶馬奔馳不再是老闆的必備和首選。湛江的老闆已經年輕化,要麼是70後80後的新貴,要麼是富二代繼承家業。他們購車的眼光更加年輕化時尚化,賓利、勞斯萊斯、法拉利、瑪莎拉蒂等豪車深受新時代老闆的歡迎,甚至也有開甲殼蟲或是跑車的,但人數不多。因為湛江人比較講實用,只能坐兩個人或是敞篷車,不太適合一大家子人使用。
2010-2019年,開奔馳寶馬已經不是有錢人或大老闆的標誌。新的合資奔馳或寶馬,價格並不貴,三四十萬都有,反而成了某些工薪階層炫富的裝備。有一次,我看到有一朋友開一臺新款寶馬,心裡納悶:他工資沒多高吧,能買寶馬了?後來一問是低配的合資寶馬,才28萬。
這個階段,低調的老闆越來越多,他們甚至會刻意規避豪車品牌,選擇大眾、福特、豐田等品牌的較高端車型,就算一百幾十萬,也看不出是豪車。與之相反的是,某些實力並不強大的老闆,為了扮成大款,身家總共300萬,也拿150萬來買一輛法拉利。不過,開豪車扮嘢已經是老思想了,現在接工程談生意,已經不是看車的時代了,實力、技術和管理才是最重要的。
2019年的賓利添越
以上是我列舉的不同時代湛江老闆開的一些豪車,由於經歷有限,難免錯漏,大家還有什麼要指正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