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錄時代 著書存證 2020年主題創作鼓舞人心

2021-01-11 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搜索2020年的關鍵詞,有兩個詞一定會出現——「抗疫」和「脫貧攻堅」,這一年,圍繞這兩個主題進行創作的作家不計其數,他們用文學作品記錄下了這個令人難忘的年份。

一、扶貧路上的希望之光

現場講述感人故事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在全國範圍內,展現各地脫貧攻堅故事的文字作品層出不窮,作家們紮根鄉間,以第一視角講述一個個貧困村落舊貌換新顏的過程。脫貧之路上,作家們一直在現場。

永和縣,一個地處呂梁山脈南端、黃河中遊晉陝大峽谷東岸、臨汾市西北邊緣的小縣城。作家李迪生前五去永和,走遍了這個只有一條馬路的小縣城,收穫了許許多多的故事,精選了三十三位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創作了紀實文學《永和人家的故事》展現當地紅紅火火的脫貧攻堅戰。另一部作品《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是以湖南湘西苗族村寨十八洞村18位村民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的脫貧經歷,這部作品是李迪的遺作,今年5月,他在病榻上口述完成了最後5個故事。

2019年9月到2020年6月,「40後」作家蔣巍輾轉五省七地,創作了長篇報告文學《國家溫度——2019-2020我的田野調查》。他笑稱自己是個不回家的人:每到一處,翻山越嶺,眼前與檯燈、電腦相伴,心中是廣袤大地上一張張鮮活面孔,他們傳遞的溫度就是國家的溫度。

貴州作家鄭吉平的小說《十八師與楊六郎》講述了一個貴州大山中的支教老師與村支書共同發展教育、開山修路的凡人善舉。

位於大渡河峽谷絕壁之上的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平均海拔2000多米,交通出行條件極差、長期物質貧困,加劇了村民的精神貧困。作家陳果的紀實文學《古路之路》記錄了這座「懸崖上的村莊」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

《百裡洲紀事:一線脫貧攻堅實錄》以湖北省枝江市百裡洲鎮脫貧攻堅為背景,作者朱朝敏是百裡洲人,對這裡的變化感受深刻。書中通過12個典型精準扶貧事例,講述這些遭遇天災人禍、身患重病、鰥寡孤獨、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有血有肉的人生故事,記錄他們坎坷的脫貧之路,也真實記錄了百裡洲這塊土地上的人與事,他們的命運、生活現狀以及在脫貧攻堅大背景下的悲歡。

徐錦庚的長篇報告文學《澗溪春曉》,講述的是坐落於山東濟南市章丘區的三澗溪村,以黨建促發展、由亂而治,打造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的故事。

呈現宏闊的時代場景

作家出版社特別策劃出版了「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系列叢書。該叢書由10部報告文學作品組成,包括蔣巍的《國家溫度》、吳克敬的《耕夢索洛灣》、任林舉的《出泥淖記》、哲夫的《愛的禮物》、李迪的《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覺羅康林的《春風已度玉門關》、何炬學的《太陽出來喜洋洋》、唐曉玲的《兩根絲連接一片民族情》、浦子的《明月照深林》和威戎的《決戰柯坪》。作者隊伍集結了多位全國知名報告文學作家,他們長達數月深入多個扶貧點採訪,創作出一批深刻反映脫貧攻堅戰的文學精品。

我市作家創作了不少反映脫貧攻堅的報告文學,發表在各大報刊上,程雪莉的《樹石村裡情依依》、楊輝素的《太行山裡有個車谷坨村》、劉世芬的《曲長城村的幸福泉》、劉萍的《駱駝灣的年輕人》……她們用真實而感人的記述,將我市脫貧攻堅的歷程與成果展現在世人面前,宛如一道道希望之光,照亮人們的心靈。

近日,由我省作家創作的兩部書寫脫貧攻堅主題的報告文學相繼問世,一部是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的《太行沃土》,一部是省作協副主席李春雷的《金銀灘》。《太行沃土》反映了河北阜平人民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金銀灘》則對河北張家口人民脫貧歷程進行了實錄。

《十村記:精準扶貧路》講述了江西神山村「神山夢圓」、陝西照金村「多彩照金」、河北駱駝灣村「春滿駱駝」、四川三河村「水暖三河」、福建赤溪村「清水流赤溪」等十個村莊的脫貧故事,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中國鄉村歷史文學記述。

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精準扶貧的故事》,這本書以全國100個精準扶貧先進案例為藍本,從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健康扶貧和農村危房改造、綜合保障性扶貧,以及開展貧困殘疾人脫貧等多視角和多層面,遴選出36個精準扶貧的故事,結集成書,是對脫貧攻堅行動的一次較全面的展示。

塑造生動的典型人物

除了報告文學,小說在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人物方面更具優勢。

今年,52歲的瑤族作家潘紅日的小說《駐村筆記》榮獲了第十二屆駿馬獎,作者以駐村第一書記的身份,積極投身到脫貧攻堅第一線,以切身的生活體驗和無比豐富的第一手素材,才得以創作出這部緊扣時代脈搏、聚焦民生主題的長篇力作。

長篇小說《北京到馬邊有多遠》以中央、省、市三級紀委在馬邊扶貧為題材,講述了一個生長在北京、在中央紀委工作的年輕大學生林修來到山高風寒的四川馬邊雪鶴村當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

長篇小說《柵欄那邊的羊群》的作者甘天枝來自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在這部小說中,他記述了甘南這片青藏高原東部的邊遠牧區進行改革開放、開展脫貧攻堅的奮進故事。

近日,中國作協把包括《駐村筆記》《經山海》《海邊春秋》《鄉村國是》《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在內的16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題材精品力作列入「紀錄小康」主題創作推薦書單,這些作品大多是今年推出的優秀作品。

二、抗疫之戰中的勠力同心

深入武漢,呈現中國力量

2020年的中國抗疫鬥爭是一場驚心動魄、艱苦卓絕的壯舉。在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防控戰、阻擊戰中,廣大作家關注抗疫鬥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深入抗疫前線的各個環節,採訪不同崗位的不同人物,記錄平凡而真實的抗疫過程,發揮報告文學文體的優勢,為講述中國力量、中國擔當、中國精神履行了作家的使命和責任。

2020年初,幾乎是伴隨著抗疫大戰的展開,作家們也開始了深入一線的採訪和「報告」。

2月26日,由李朝全、李春雷、紀紅建、曾散、普玄組成中國作協第一支作家小分隊,奔赴武漢。很快,作家們相繼發表了多篇報告文學,他們一路逆行,用文學書寫大國戰「疫」的強大力量。

李春雷的《鐵人張定宇》《金銀潭》等,全面而完整地向世界介紹武漢金銀潭醫院這個疫情「風暴點」,也豐富而完整地塑造出張定宇的英雄形象。

李朝全的《一位叫「大連」的志願者》對滯留武漢在醫院做義工的「小強」進行了細緻描寫,《「同濟」戰疫記》對同濟醫院院長王偉以及不同科室不同專業背景的醫生和護士進行了生動的記述。

紀紅建的《武漢「轉運兵」》《一個武漢民警的春天》講述轉運病人的民警趙闖、易鑫、沈勝文的故事;《生命之艙》聚焦於在應收盡收、應治盡治中發揮重大作用的方艙醫院,既講述了應急管理局幹部魯剛、方艙醫院改建者馮光樂,援漢醫療隊員孫潔、黃鐘等人的心路歷程,也展現了方艙醫院的改建、運轉、治療等整個戰場的抗疫場景。

普玄的《找到了當志願者的價值和理由》關注了沒能去新加坡過年的蘇毅與沒能去黃石過年的衛婧他們的內心感受,儘管滯留武漢,但他們都組織了各自的志願者團隊,還有《他們的名字叫美德》《老唐這一路》,也都是講述志願者故事的。

曾散在武漢採訪了許多年輕人,他創作的《青春脊梁》講述了青年一代在武漢各條戰線抗擊疫情的真實感人故事,描繪了新時代新青年逆風前行的群像。

1-4月的武漢,新華社、光明日報等媒體的記者接踵而來,寫下英雄的城市英勇抗疫的故事。結集成冊的《武漢戰疫日記》《戰「疫」日記》等書籍,為一個國家留下奮力抗爭、挽救生命的歷史。

《查醫生援鄂日記》,是來自上海的查醫生赴武漢金銀潭醫院救護患者,親筆寫下的經歷。樸實的話語裡,沒有勇者戰記中常見的誇示和自我意識,有的只是真實的經歷,以及普通人奮力支援的身姿。

放眼全國,講述八方助力

除了武漢抗疫,全國各地抗擊疫情的奮鬥場景同樣在作家的記述中。何建明的報告文學《接力「媽媽」》,寫的是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醫護工作者接收救治新冠肺炎患兒的溫暖故事。他還寫了一部《上海抗疫的第一時間》,通過上海啟動「一級響應」前後的各種細節,描寫了一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硬核反應。

由35位外籍專家共同撰寫的融媒體圖書《和你在一起——25國外籍專家戰「疫」實錄》(中、英文版)由新星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留守在中國或返回中國的35位外籍專家發表在媒體上的新聞報導、圖片、評論和視頻節目內容。這些專家來自25個國家,他們向世界傳遞出疫情中中國的真實狀況。

春風文藝出版社的《戰疫紀事》誕生於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以感人肺腑的戰「疫」故事、凝練雋永的文學書寫記錄歷史、記錄愛,從不同角度展現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同心戰「疫」,彰顯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實踐。書中收錄的著名作家散文包括:遲子建的《春花依然盛開》、滕貞甫的《回望,為了更好地前行》、次仁羅布的《心存敬畏》、池莉的《隔離時期的愛與情》、董宏猷的《我與武漢同在》等。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抗疫主題詩文集《戰「疫」之歌》由吉狄馬加、白庚勝、何建明、劉醒龍、池莉、秦文君等60餘位作家傾情創作,記述了大量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和感人事跡。

《守護生命》由我市14位作家協力創作,採寫了12位燕趙戰「疫」英雄的感人事跡,既是戰「疫」現場的忠實記錄,也是新時代燕趙精神的震撼迴響,其中許多篇章都在各大報刊上刊載過。

梳理總結,探尋精神內核

當疫情暫時平息,作家們有了更多時間和機會去梳理和探尋疫情中以及疫情背後的種種事情。於是,一大批具有記錄和總結性質的作品相繼問世,記錄那段難以忘懷的經歷。

熊育群的長篇紀實文學《鍾南山:蒼生在上》記錄了鍾南山緊張而忙碌的行程,回顧了鍾院士科研、工作、生活中的典型細節,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鍾院士對人和生命的理解,對事業和生活的態度。鍾院士對科學的認真,對事業的熱愛與赤誠,一輩子對病人的在乎,在作家飽含敬仰之情的敘述中,情理並致,溢滿紙上。

《人間光亮——武漢生命記憶》是一本對疫情進行回望的書,書中匯集了康復後捐獻血漿的武漢醫生,方艙醫院的志願者,緊急加入救援的搖滾青年,馳援火神山的河南司機,一個月內飛武漢17次架起「物資補給線」的飛行員,帶領滯留武漢的130人劇組集體去做志願者的導演,為增援武漢的4萬餘名醫護人員拍肖像的攝影師團隊,健身教練變身而來的外賣騎手,勇奪微信運動榜冠軍的社區工作者……這些武漢的平凡勞動者在武漢的社會秩序漸趨正常之後,回憶起那段驚心動魄的經歷,箇中滋味,又不相同。他們的故事簡單卻含著濃烈的人情味和深沉的大愛,他們在武漢抗疫的點點滴滴,匯成了人間暖流和希望之光。

《人民戰「疫」》由湖北九通電子音像出版社聯合全國多家媒體共同打造,共收錄廣播劇15部,包括《樂樂的媽媽們》《回家》《特殊房客》《火神勇士》《愛心盒飯》等。全書立體鮮活地再現了抗疫期間一線醫務人員、基層幹部、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等平凡人的感人故事,勾勒出一幅全民抗疫群像。

這些作品散發出強大的正能量,讓人們永難忘懷這個特殊年份。

來源: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記者:石雅彬

相關焦點

  • 第八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公布
    核心閱讀「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標識,積累了豐富的曲目,迄今為止已經是當代音樂標誌性、導向性、代表性的作品今年20首入選歌曲,更加突出創新,更敏銳地捕捉時代特徵,具有鮮明的主題性、突出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第八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近日公布
  • 一周薦書 | 再見平成時代,日本失落的20年
    《新媒體的語言》[俄]列夫·馬諾維奇 著貴州人民出版社·後浪 2020年8月版《魏斯曼的演講大師課》[美]傑瑞·魏斯曼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湛廬文化 2020年2月版《再見,平成時代》[日]新井一二三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0年6月版日本在去年改年號為
  • 電子合同存證平臺:存證為什麼那麼重要?
    電子合同存證平臺:存證為什麼那麼重要?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紙質合同逐漸被傳輸方便、節約時間和成本的電子合同所替代。目前,很多想使用電子合同的用戶對於電子合同仍不算太了解,為給大家答疑解惑,放心籤解答一下影響電子合同法律效力的因素,以及電子合同存證的作用及要求。
  • 時代精神是影視創作的永恆動力
    以時代精神為燈塔,發掘創作主題  在新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上,孕育了紅船精神、長徵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不朽的精神豐碑。2020年,在抗擊疫情中孕育的「抗疫精神」又為時代精神注入新的內涵。這些精神財富為影視創作提供了豐富的主題。
  • 2020年中國報告文學創作綜述 與時代同頻共振
    2020年開年伊始,我們便遭遇了人類歷史上又一次嚴峻的瘟疫,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影響深度及廣度、長期性與深刻性至今仍無法作出判斷,它對中國和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人民生活的重大影響至今仍在持續。當然,2020年更是全面脫貧脫困、決勝全面小康之年,使全體國民擺脫貧困、走向小康,這是中國歷史上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創舉。
  • 2020年博洛尼亞最佳童書獎公布 今年首設漫畫類作品
    2020年博洛尼亞最佳童書獎虛構類作品獎《我最喜歡的東西》(Meine Liebsten Dinge Mssen Mit)《我最喜歡的東西》,塞皮德·薩裡伊著,朱莉·沃克繪,Beltz & Gelberg,德國,2018年出版評委評語這本傑出的圖畫書由伊朗作家與德國插畫家合作完成,通過精美的石墨插畫、微小的細節、超現實主義的觸感等展現出空間感與強烈的主題。
  • 天壇文創展: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作品,為下一個天壇600年綻放時代的...
    (原標題:天壇文創展: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作品,為下一個天壇600年綻放時代的榮光)
  • 中國美協主席範迪安為山工藝抗疫主題創作撰文
    全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打響以來,中國美術界迅速掀起了抗疫主題美術創作的熱潮,廣大美術家心隨抗疫之戰而動,情系生死搏鬥現場,以筆墨丹青謳歌抗疫前線的英模人物,描繪馳援武漢的軍民風姿,記寫群防群控的感人故事,禮讚挺立不屈的精神意志,彰顯出以藝術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真摯情懷。
  • 2020年中國長篇小說一覽:在堅守創作中奉獻時代
    2020年註定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年份。全世界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生活仿佛停擺了,許多人減少外出,許多事情不得不擱置下來。但是,作家頭腦裡的時針依然在照常行走,他們用手中的筆留下自己對生命和歷史的感悟與思考,對時代和社會的洞察與反思,對人性和人心的開掘與復刻。
  • 「浙江省當代音樂創作精品工程」——2020浙江省主題歌曲創作活動...
    央廣網杭州9月26日消息(記者曹文君 魏煒 通訊員裘鈞霞)為大力加強浙江省「三個地」「重要窗口」文藝精品創作,慶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決定開展「浙江省當代音樂創作精品工程」——2020浙江省主題歌曲創作活動,旨在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
  • 半年總結,2020年我們出版的書
    2019年,索·恩出版了近20種書,其中《梅特涅:帝國與世界》《西方通史:從古代源頭到20世紀》《于爾根·哈貝馬斯:知識分子與公共生活》獲得了2019年度「社科文獻十大好書」。2020年上半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索·恩的出版進度也有所減緩,但是全年仍然有望完成出版30本新書的計劃。
  • 圖書2020|這一年讀過的中國文學研究新著
    《中國現代文學文獻學十講》(陳子善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20年8月版)的出版,為此一領域的代表性作品。《午後的繁花》(陳建華著,東方出版中心2020年8月版)中,所收不僅有其近年新撰如《文以載車》《陸小曼·1927·上海》等佳作,也有首次結集出版的二十餘篇散文和學術隨筆。
  • 貴陽孔學堂2020(庚子)年最後一場溪山書會:講述《孔學堂賦》的創作...
    12月15日,貴陽氣溫降到零下,匆匆而過的行人冷的伸不出手,孔學堂第十九期溪山書會如期在禮教室舉行,這也是孔學堂2020年最後一場溪山書會。分享會現場本期書會的主題是「《孔學堂賦》的創作與賞析分享會」,由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周之江主持,活動邀請了本書作者,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現代著名辭賦家易聞曉;《孔學堂賦》的書寫者,當代知名書法家戴衛華;以及書名題寫者和《序》的撰寫者,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吳承學、貴州文史館原館長顧久做客。
  • 2020主題出版:感受時代力量與溫暖
    原標題:2020主題出版:感受時代力量與溫暖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2021年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圍繞上述重要時間節點,出版界提前啟動、精心謀劃了一批主題出版物。
  • 查處未經定期檢驗電梯案,現場檢查筆錄和詢問筆錄在這裡
    以上筆錄看後屬實。劉華 2020年6月6日1.因為有些酒店、賓館在轉讓時未將電梯使用主體信息進行更換,此處記錄是為了確定當事人為使用電梯主體。2.此處不要省略。3.現場檢查往往會出現法人或者經營者不在現場,此時應該在筆錄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載明。
  • 【文匯報】 創新區塊鏈電子數據存證平臺,讓公證更公正|慧公證
    【文匯報】 創新區塊鏈電子數據存證平臺,讓公證更公正|慧公證 2020-10-12 1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來自中國最會選書的人|全國獨立書店聯合薦書2020年第4期
    原創 出版人都愛看的 出版人雜誌書單滿天飛的時代,選書變得更簡單也更困難,隨處都能見到推薦的書目,但能直擊內心的選品卻越來越少……如果讓全國最會選書的一批人選出他們的月度書單,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
  • 「牢記時代使命 唱響青春旋律」 2020年校園歌曲創作推廣工作火熱...
    >為進一步發揮校園文化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作用,根據中宣部、中央網信辦、中央文明辦、教育部、文旅部、團中央《關於印發lt;關於廣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工作方案gt;的通知》精神,由中宣部文藝局、教育部思政司指導,中國教育電視臺主辦,全國高校參與,在抖音、嗶哩嗶哩網站、易班網等平臺開展的「牢記時代使命
  • 原創圖畫書《鄂溫克的駝鹿》榮獲2020年度美國伊索榮譽獎
    日前,美國民俗學會(The 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揭曉了2020年度伊索獎和伊索榮譽獎獲獎作品。由中國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鶴與畫家九兒聯手創作的圖畫書《鄂溫克的駝鹿》獲得「伊索榮譽獎」。
  • 首部疫情防控主題美術作品集電子書發布,川美創作的《藝術戰「疫...
    2月9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獲悉,由四川美術學院與四川美術出版社共同策劃,全國第一本疫情防控主題美術作品集電子書《藝術戰「疫」——創作的力量》正式發布,並即將登陸各大電子書平臺和微信公眾號等,供讀者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