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部以「社區發展治理」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今起實施

2020-12-23 物業講壇

將經驗做法上升為地方性法規

《條例》在全國、全省相關地方立法中,有哪些引領性意義?市人大社會委副主任委員李潔給出了詳細的解答。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提出,有立法權的地方要結合當地實際,出臺城鄉社區治理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要求,要根據立法權限出臺城鄉社區治理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逐步形成城鄉社區依法治理的法治體系。

李潔說,為此,2017年以來,成都市著眼以新發展理念統攬城市工作全局、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升特大城市治理能力、鞏固黨在城市的執政根基,就社區發展治理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制定出臺了「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30條」綱領性文件、6個重點領域改革文件和30餘個操作文件,形成「1+6+N」政策制度體系,在探索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經驗做法。通過制定《條例》,把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經驗做法上升為系統權威的地方性法規,明確各級各部門和各社會治理主體在社區發展治理中的定位職責,有助於深化社區發展治理實踐,推動城市基層治理進入法治化、規範化、系統化的軌道。

共7章52條 重點規範4個方面內容記者梳理發現,《條例》共7章52條,分為總則、社區發展、社區治理、社區服務、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和附則。市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條例》進行了梳理,重點規範以下4個方面的內容。

《條例》明確了「社區發展治理」定義和原則。在總結提煉實踐經驗基礎上明確了社區發展治理的定義,將黨建引領、以人為本、法治保障、協商共治、共建共享作為基本原則。

記者翻看發現,《條例》設「社區發展」專章,對社區形態改善、業態提升、生態優化、文態塑造進行規範,完善了社區發展治理制度體系。市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設「社區治理」專章,構建「自治、法治、德治、共治、智治、綜治」的社區治理體系,對物業管理區域治理、院落治理等重難點問題作了專門回應,將本次疫情防控中社區和物業小區的防控作用總結固化為立法規範。設「社區服務」專章,構建「基本公共服務、便民生活服務、特色項目服務、社區志願服務」的社區服務體系,對培育社會企業、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發展治理作出專門規定。

健全了社區發展治理保障監督機制。《條例》明確了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完善社區發展治理相關的工作保障、資金保障、人力資源保障、專家智庫保障機制。對依法落實信息公開、深入推進社區減負、嚴格開展考核評議等監督機製作出明確規定。

此外,《條例》還嚴格責任追究確保法規制度有效實施。對政府及其職能部門違反信息公開義務和減負規定的責任予以明確;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社區發展治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責任追究作出了規定。走出一條特大城市基層治理新路成都是今年疫情防控期間超大城市感染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在諸多專家學者看來,這得益於成都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三年成效。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市委堅定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成都實踐,創造性作出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重大決策,推動城市功能定位、動力體系、營城邏輯、治理方式全方位變革,走出了一條符合特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基層治理新路。

經過三年來系統性、整體性、全域性推動,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理念深入人心、制度機制日趨成熟、實踐探索推陳出新,並經受住了這次疫情防控的大考檢驗。成都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創新實踐先後獲評「2018年全國民生示範工程」第一名、「2019年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最佳案例」,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

延伸閱讀 ▼#《條例》4個方面特點#

發布會上,李潔說,自《條例》正式對外公布後,便吸引了全國其他城市的同行們前來學習,作為全國首部以「社區發展治理」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迅速形成了「成都樣本」。

早在發布會之前,記者對參與《條例》審議的委員們進行了採訪,大家普遍認為,成都市為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和省委省政府相關實施意見,通過地方立法對成都社區發展治理實踐經驗予以總結提升,對社區發展、社區治理、社區服務等進行系統規範,明確了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保障監督作用和法律責任,為推進成都社區發展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法治引領作用。

那麼,《條例》又有哪些特點呢?市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主要有如下4個方面特點。

(一)以共建共治共享為路徑,凝聚基層共建合力。《條例》圍繞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將黨建引領、協商共治、共建共享理念貫穿全文。

一是推動基層治理責任明晰化。落實了黨委社區發展治理部門的牽頭職責,理清了職能部門、基層政府、群眾性自治組織權責邊界,明確了市和區(市)縣、街道(鎮)的分級責任,規定了相關部門在社區發展治理中的具體任務。

二是推動社會動員渠道規範化。注重發揮群團組織在聯結社會各界、聯動居民方面的功能作用。提出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的情況,作為評優、項目資助、政府購買服務等的重要因素,鼓勵和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各類主體積極參與社區發展治理。

(二)以自治法治德治為導向,激發多元參與活力。《條例》著眼以城鄉社區為基本單元,構建自治為基礎、法治為根本、德治為支撐的新型治理機制,全面提升城市高效能治理能力。

一是健全居民議事協商機制。鼓勵和引導居民依法通過民主協商的方式,共同研究社區公共事務、解決矛盾糾紛,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能力。

二是加強社區法治建設。著力提高居民法律意識,引導和支持居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開展活動和維護權益,全面提升社區法治水平。

三是促進社區德治建設。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創新發展天府文化,弘揚成都生活美學,引導居民崇德向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孝老愛親。

(三)以發展治理融合為重點,激發社區內生動力。《條例》堅持「城市的核心是人」的理念,著眼回應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社區層面統籌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質生活。

一是明確社區發展內涵。提出引導居民共同參與改善社區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狀況,增強社區活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社區高質量發展、居民生活品質提升與城市發展轉型同步。

二是明確社區治理目標。提出推動資源、管理、服務和力量下沉社區,倡導各類主體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實現政府治理與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促進社區和諧穩定。

三是明確社區服務範圍。規範了社區服務保障範圍,提出要加快建設和完善社區各類服務設施,提升便民生活服務,發展特色項目服務,倡導社區志願服務,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

(四)以還權賦能增效為關鍵,夯實城市基層基礎。《條例》突出了大抓基層的實踐導向,對資源管理服務下沉基層、提升基層發展治理能力作出了制度化規定。

一是明確社區基礎保障。提出區(市)縣應當為村(居)民委員會辦公和開展相關活動提供場地、設施設備等保障;提出發改、住建等部門應當為社區活動用房的建設、購置、租賃、維修等提供保障。

二是明確社區經費保障。將社區發展治理工作經費保障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統籌安排,鼓勵設立社區基金(會),提高社區服務居民、促進區域發展的能力。

三是明確社區人力資源保障。提出建立社區工作者專業化培養、職業化發展的機制,建設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業高效的社區工作者隊伍。

相關焦點

  • 四川德陽:良法善治 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管用」
    四川省德陽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郭志華說,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德陽市綿竹年畫保護條例》共5章、28條、3600字,這是一部體量「精緻」的法規,沒有冗長複雜的敘述,只要說得清楚、看得明白,能照著辦、能執行得好,這部法規的立法精神就兩個字:管用。
  • 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施行近一年,提振了行業文化自信
    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德陽市綿竹年畫保護條例》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作為這部條例立法機關的德陽市人大常委會,始終關注條例的施行成效,專門組織調研組開展立法工作「回頭看」。經過深入了解,調研組用「立法『小切口』,施行『大管用』」來概括條例的施行成效及經驗啟示。
  • 《成都市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條例》12月1日生效實施
    經過3年來系統性、整體性、全域性推動,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理念深入人心、制度機制日趨成熟、實踐探索推陳出新,並經受住了這次疫情防控的大考檢驗。成都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創新實踐先後獲評「2018年全國民生示範工程」第一名、「2019年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最佳案例」,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
  • 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施行近1年 四川綿竹年畫智慧財產權保護...
    王三春 封面新聞記者 王攀 王祥龍從2020年1月1日起,四川省德陽市《德陽市綿竹年畫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也是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施行近1年,條例對綿竹年畫的保護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效呢?德陽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制定綿竹年畫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既是針對「瀕危」現狀保護的需要,也是構建以「傳承」為核心的保護體系的需要,更是打造以「融合」為趨勢的古蜀文化特色品牌的需要。這部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一經頒發,即引起了行業內的積極反響。
  • 湖南首部關於「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告訴你後果!
    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湘潭首部特色性地方性法規項目,也是湖南省第一個落地的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地方性法規。
  • ...市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條例》全國首家保稅區兒童之家落地成都高新區
    12月1日,《成都市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條例》施行後,作為全國首部以「社區發展治理」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成都高新區西園街道以實際行動積極響應,結合「產業街道、產業職工」雙集聚的特色,建立「保稅區兒童之家」項目,為綜保區的員工子女提供寒暑假期及周末託管、興趣教育、親子互動等,解決「雙職工
  • 北京首部規範司法鑑定的地方性法規有哪些立法特色
    北京首部規範司法鑑定的地方性法規有哪些立法特色 發布時間:2020-09-26 14:11 星期六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斌 9月25日,在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
  • 智慧社區建設,成都先行
    筑邦科技智慧社區建設,成都先行月初,成都市委社治委召開《成都市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新聞通氣會,宣布《條例》將於12月1日起實施。這是全國首部以社區發展治理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01明確「社區發展治理」定義原則社區發展治理是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將發展與治理一體推進,以城鄉社區為基本單元,統籌自治、法治、德治,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整合政府、市場、社會等各方資源力量,組織發動居民和其他各類主體廣泛參與
  • 《成都市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條例》出臺 12月1日起實施
    12月1日起實施。  經過三年來系統性、整體性、全域性推動,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理念深入人心、制度機制日趨成熟、實踐探索推陳出新,並經受住了這次疫情防控的大考檢驗。成都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創新實踐先後獲評「2018年全國民生示範工程」第一名、「2019年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最佳案例」,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
  • 社會治理 創新治理路徑 屢獲全國殊榮
    近年來,淮安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緊緊圍繞「把社會治理創新打造成改革主品牌」定位,堅持全局化統籌、民本化取向、系統化思維、項目化推進,不斷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新路徑,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多項探索實踐開全省、全國先河,被全省、全國推廣。
  • 2021年徐州市立法計劃出臺 將制定4件地方性法規
    其中,明年無錫市將制定的地方法規為《徐州市河湖管理條例》《徐州市城鄉網格化社會治理管理條例》《徐州市住宅物業管理條例》《徐州市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保障條例》。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立法計劃的制定,在梳理、總結立法規劃完成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民法典涉及法規專項清理及公共衛生、民生和安全生產領域立法修法需求專項梳理工作,根據項目的輕重緩急和成熟度,結合五年立法規劃、地方性法規實施情況報告、法規清理工作和下一年度工作安排,多次徵求各相關工委和單位意見,及時報送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並經反覆溝通達成一致
  • 關於印發《2020 年全國「憲法進社區」主題宣傳活動工作方案》的通知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推動全國廣大社區居民和社區組織集中深入學習宣傳憲法,根據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公室制定的《2020年全國「憲法宣傳周」工作方案》要求,民政部、司法部共同制定了《2020年全國「憲法進社區」主題宣傳活動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 浙江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出臺兩部地方性法規
    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12月24日下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已審議通過《浙江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和《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兩部法規將分別於2021年3月1日和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 紹興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紹興市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制定...
    > 為規範市人民政府立法活動,完善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制定程序,提高政府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制定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六條 制定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應當符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體現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科學規範行政行為,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制定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可以採取多種措施實現行政管理目的的,應當選擇最有利於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益的措施。
  • 突出雅安特色、立良法促善治,大力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駐雅安全國人大代表毛珍芳提出了「將雅安市人大常委會設立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繫點」的建議。收到代表建議承辦任務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高度重視,赴雅安市開展專題調研。
  • 第五屆中國社區治理論壇暨全國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優秀案例交流會將...
    本屆論壇以「新時代社區發展治理——場景營城煙火共享打造美麗宜居公園社區」為主題,包括「全國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優秀案例分享」(同步開展兩岸社區服務交流互鑑活動)「建設新型智慧社區——治理新思路發展新動能」兩個平行論壇,本次活動由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指導,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主辦,中共成都市委城鄉社區治理委員會、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員會、成都市民政局等作為支持,中共成都市成華區委、成都市成華區人民政府承辦
  • 五年內重慶可能出臺或修訂這些地方性法規 和你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
    首席記者 徐焱 攝華龍網10月11日20時訊(首席記者 徐焱) 今(11)日,重慶市五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立法工作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軒出席會議並講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學普、杜黎明、張定宇、夏祖相、王越,市政府副市長李殿勳,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龍華出席會議。
  • 今年南京擬制定修改7部法規 關注流動人口、物管等問題
    」「社會信用條例」「社會治理促進條例」;今年,還將圍繞保護與傳承南京的「紅色文化」,制定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雨花臺烈士陵園保護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在這一重要節點,圍繞紅色主題開展立法,點面結合強化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承,意義重大而深遠。其中,《南京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條例》將成為南京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的「基本法」,也有望成為江蘇省首部圍繞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的綜合性法規。紅色文化資源既有物質層面的,也有精神層面的。雨花臺烈士陵園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紀念性陵園。
  • 我省六部地方性法規修改並審議通過,有哪些改變?解讀不要錯過!
    這次地方性法規修改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法制統一、有效管用原則,堅持立法與改革決策相銜接,及時回應生態環境監測監察垂直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改革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使生態環境領域地方性法規更好適應我省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建設的需要。
  • 浙江實施「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成效初現
    近日,以「貫徹落實《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簡稱《條例》)促進省內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浙江省「親清直通車·政企懇談會」在杭州舉辦。本次會議由浙江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浙江省工商聯聯合舉辦。今年1月16日,浙江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我國首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地方性法規——《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次日,浙江省人大法工委就立即舉行《條例》實施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