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施行近一年,提振了行業文化自信

2020-12-17 德陽日報

12月的綿竹,銀杏黃了。8日上午,在劍南仿古街頭經營綿竹年畫的四匯齋,「今天冷哦!」公司負責人曾湧搓搓手,「我這兒倒是挺熱鬧的。」他剛剛又一次在電話中跟律師確認,就在當天,公司就一起智慧財產權侵權案向法院起訴。

「這是企業應用綿竹年畫保護條例的典型案件,是條例施行成效的具體體現。」二級巡視員、德陽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原主任委員張建國在調研了解有關情況時表示。

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德陽市綿竹年畫保護條例》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作為這部條例立法機關的德陽市人大常委會,始終關注條例的施行成效,專門組織調研組開展立法工作「回頭看」。經過深入了解,調研組用「立法『小切口』,施行『大管用』」來概括條例的施行成效及經驗啟示。

從「事」到「法」,確保「立得好」

5章、28條、3600字,這是一部體量「精緻」的法規。不需要冗長複雜的敘述,只需要說得清楚、看得明白,能照著辦、能執行得好,這部法規的立法精神就兩個字:管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強調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質量』。有質量的法規是什麼?我們認為就是『管用』。」德陽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郭志華說。

地方人大被依法賦予立法權之後,各種地方性法規紛紛出臺。德陽市人大也先後出臺了《德陽市城市管理條例》《德陽市物業管理條例》等法規。綜合各地及自身在立法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德陽市人大常委會認為,地方性法規「切口」越小,問題針對性越強,施行越管用。

綿竹木版年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凸顯古蜀文化「繪畫性強」的顯著特點。制定綿竹年畫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既是針對「瀕危」現狀保護的需要,也是構建以「傳承」為核心的保護體系的需要,更是打造以「融合」為趨勢的古蜀文化特色品牌的需要。針對這「三個需要」,從「事」到「法」,對年畫的搶救、保護、利用、傳承予以法治的剛性約束。

2017年6月確定了立法選題後,即開始聽取各方訴求,梳理現狀問題,邀請專家「敲打」,總結提煉經驗……從摸清現實立法需求,到運用立法技巧把立法需求轉化成法律條款,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

法條內容圍繞兩個核心問題:立法保護什麼?怎麼保護?比如針對保護什麼,第三條界定「綿竹年畫」的範疇,幾十個字的概念表述,反覆討論,字斟句酌;比如針對怎麼保護,第二十條創新性設立了年畫「工匠制度」,以此破解非遺傳承普遍面臨的核心難題,推動形成綿竹年畫梯級傳承隊伍。

德陽市人大常委會牽頭組織,相關各方深入基層集中共識,拓展視野廣泛借鑑,問題導向有的放矢,省人大相關部門多次把關質量,綿竹年畫保護條例最終起草完成。

因其根植於本土人文傳統,突出「精、特、實」,體現了面向基層依法治理的現實需要,綿竹年畫保護條例在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得到好評,全票批准通過。

從「法」到「治」,實現「切得準」

這部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一經頒發,即得到了行業內外的積極反響。

2019年年末,在山東濰坊舉行的全國年畫傳承發展大會上,綿竹市代表四川省,圍繞綿竹年畫保護立法及非遺保護工作發言,獲得與會人士的高度評價,得到了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主要領導給予的高度肯定。

條例提振行業發展信心、激發和釋放行業活力的作用迅速顯現。

綿竹陶版年畫創始人林代輝投資建立綿竹陶版年畫文創研學基地,從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投入200多萬元,從2019年下半年到現在,增加投入600多萬元。眼下,基地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

投資力度增強的時間節點,就出現在年畫保護條例出臺前後。林代輝表示,條例的出臺讓他吃了一顆「定心丸」,對增強投資信心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我們感覺就和國寶大熊貓一樣被珍惜、保護,在全國其他同行面前感覺特別『高大上』。」

綿竹年畫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四匯齋年畫有限公司負責人曾湧,曾數度參與立法討論,他針對條例的一句評價被業內外傳為「經典」:這部法規讓我們年畫從業人員和企業從「遊擊隊」變成了「正規軍」。

同樣是緣於條例出臺的利好,四匯齋「動作不斷」:計劃兩年內投入400-600萬元用於年畫衍生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吸引了外部資金加入,合作打造綿竹年畫的活態化展示項目;籌建中國非遺線上培訓推廣平臺,以中英文兩個版本呈現,首推綿竹年畫;與大學研究團隊聯合打造綿竹年畫的「核心IP」等等。

綿竹年畫博物館也是「動作頻頻」,完成了年畫資源調查和國、省級傳承人年畫技藝的搶救性保護記錄,初步建立了綿竹年畫數位化檔案,引進高層次非遺傳承人才列入了政府計劃,與四川大學等高校聯合舉辦年畫研修班培訓師資人才。

從「治」到「效」,推動「能善治」

前些天,綿竹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鐘聲參加了在成都舉辦的一場中國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在會上,他介紹了綿竹年畫保護條例施行近一年以來的做法和成效,廣受參會者稱讚,認為堅持了守正和創新相統一,切準了十九大報告中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要求。

良法能否善治,考驗的是基層治理能力。

綿竹年畫博物館副館長李悅近期收到了《綿竹年畫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綿竹年畫保護目錄評審工作規則》《綿竹年畫工匠評選認定辦法》三個配套政策的第二次徵求意見稿。「政府依據條例制定的這些配套政策,很有針對性,與條例共同搭建起了年畫保護的『四梁八柱』。」李悅說。

徒法不足以自行。德陽市和綿竹市人大常委會積極推動各方依法共治:開展立法工作「回頭看」;督促財政部門依法建立綿竹年畫保護專項資金預算;督促縣鄉政府將綿竹年畫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項目庫;督促政府相關部門按條例制定配套政策等等。

德陽市人大代表、三彩畫坊藝術總監賈君認為,綿竹年畫保護條例的精神內涵還需要進一步深挖,如何既「保護傳統」又「推動傳承」,既「激活市場」又「規範發展」,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目前綿竹年畫行業整體上還存在歷史文化內涵挖掘和學術性研究不深、高技能人才後繼乏人、文創融合產品檔次不高、產業規模不大等問題。張建國表示,「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條例的出臺,為行業產業發展提供了保障,相關地方政府和部門還須藉此抓緊硬體提升、注重內涵發展、推動融合發展、加快開放發展,讓寶貴文化遺產綻放時代華彩。」

相關焦點

  • 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施行近1年 四川綿竹年畫智慧財產權保護...
    王三春 封面新聞記者 王攀 王祥龍從2020年1月1日起,四川省德陽市《德陽市綿竹年畫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也是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施行近1年,條例對綿竹年畫的保護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效呢?12月8日,綿竹市劍南仿古街,經營綿竹年畫的四匯齋負責人曾湧,又一次在電話中跟律師確認,公司就一起智慧財產權侵權案向法院起訴。「這是企業應用綿竹年畫保護條例的典型案件,是條例施行成效的具體體現。」作為這部條例立法機關的德陽市人大常委會,二級巡視員、德陽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原主任委員張建國始終關注著條例的施行成效。
  • 四川德陽:良法善治 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管用」
    四川省德陽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郭志華說,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德陽市綿竹年畫保護條例》共5章、28條、3600字,這是一部體量「精緻」的法規,沒有冗長複雜的敘述,只要說得清楚、看得明白,能照著辦、能執行得好,這部法規的立法精神就兩個字:管用。
  • 北京首部規範司法鑑定的地方性法規有哪些立法特色
    北京首部規範司法鑑定的地方性法規有哪些立法特色 發布時間:2020-09-26 14:11 星期六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斌 9月25日,在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
  • 全國首部以「社區發展治理」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今起實施
    將經驗做法上升為地方性法規《條例》在全國、全省相關地方立法中,有哪些引領性意義?市人大社會委副主任委員李潔給出了詳細的解答。《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提出,有立法權的地方要結合當地實際,出臺城鄉社區治理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
  • 湖南首部關於「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告訴你後果!
    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湘潭首部特色性地方性法規項目,也是湖南省第一個落地的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地方性法規。
  • 紹興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紹興市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制定...
    > 為規範市人民政府立法活動,完善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制定程序,提高政府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制定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六條 制定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應當符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體現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科學規範行政行為,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制定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可以採取多種措施實現行政管理目的的,應當選擇最有利於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益的措施。
  • 2021年徐州市立法計劃出臺 將制定4件地方性法規
    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立法計劃的制定,在梳理、總結立法規劃完成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民法典涉及法規專項清理及公共衛生、民生和安全生產領域立法修法需求專項梳理工作,根據項目的輕重緩急和成熟度,結合五年立法規劃、地方性法規實施情況報告、法規清理工作和下一年度工作安排,多次徵求各相關工委和單位意見,及時報送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並經反覆溝通達成一致
  • 《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定》明年元旦起施行
    市人大常委會22日召開《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定》頒布實施新聞發布會,該法規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省設區市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對於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法規明確,我市實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制度,並就非遺項目活化利用、分類保護、培養傳承人等作出規定。
  • 明起施行!這些新法律新法規新規定將影響你我生活
    ↓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施行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裡程碑意義。
  • 中國首部保障農民工工資權益的專門性法規5月起施行
    中國首部保障農民工工資權益的專門性法規5月起施行——  絕不讓薪酬變成「薪愁」  工資是農民工的保命錢、活命錢、養命錢。經過多年治理,曾經困擾不少農民工的欠薪現象已明顯減少,欠薪案件及額度逐年下降,近年降幅均在30%以上。
  • 今年掃黑除惡瞄準十大重點行業領域
    2020年是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收官之年,會議就此再作部署,接下來專項鬥爭要對社會治安、鄉村治理、金融放貸、工程建設、交通運輸、市場流通、資源環保、信息網絡、文化旅遊、教育衛生等十大重點行業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向一些地區、行業、領域的頑疾動刀,對整治不積極、效果不明顯、行業亂象依然突出的,要督促依紀依法追究責任。
  • 《貴州省茶產業發展條例》明年2月起施行 7大要點梳理新規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張玥)12月4日,《貴州省茶產業發展條例》經貴州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將於2021年2月1日起施行。12月4日,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貴州省茶產業發展條例》將於2021年2月1日起施行。《貴州省茶產業發展條例》是貴州首部促進茶產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由七個章節六十條具體內容組成。
  • 浙江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出臺兩部地方性法規
    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12月24日下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已審議通過《浙江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和《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兩部法規將分別於2021年3月1日和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 2020年全國醫藥行業法律法規及政策匯總(全)
    截至2020年8月國家醫藥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匯總醫藥行業主要法律法規涵蓋藥品管理、醫療器械管理、食品管理、經營資質管理及網際網路藥品經營管理等方面,具體內容如下:——藥品管理相關法律法規——醫療器械管理相關法律法規——食品管理&經營資質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網際網路藥品經營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截至2020年8月國家醫藥行業相關政策匯總
  • 行業擔當:發揮信託優勢,踐行信託文化
    自1980年6月央行正式開辦信託業務以來,中國信託業走過了40載,截至目前,信託資產總規模超過21萬億元,成為繼銀行之後的第二大金融子行業。 在信託業發展過程中,信託文化建設一直是行業監管和自律發展的一項主要內容。
  • 提振自駕旅遊市場 北京市旅遊行業協會自駕遊專業委員會成立
    在北京市旅遊行業協會指導下,10月15日,北京市旅遊行業協會自駕遊專業委員會舉行成立大會,約200家旅行社和俱樂部單位參會。 今年國慶中秋黃金周共接待6.37億人次,同比恢復79%,實現旅遊收入4665.6億元,同比恢復69%。提振了國民的消費信心,也給不斷尋找旅遊行業復甦的從業者看到了希望。
  • 全國首個直播帶貨規範7月施行 2020年網絡直播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原標題:全國首個直播帶貨規範7月施行 2020年網絡直播行業發展前景分析(附產業鏈)   日前,
  • 德州扒雞、煙臺葡萄酒等12件地方性法規獲批
    德州扒雞、煙臺葡萄酒等12件地方性法規獲批大眾日報記者 趙君2020-12-02 15:45:06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近日,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查批准了設區的市人大常委會報批的12件地方性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