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綿竹,銀杏黃了。8日上午,在劍南仿古街頭經營綿竹年畫的四匯齋,「今天冷哦!」公司負責人曾湧搓搓手,「我這兒倒是挺熱鬧的。」他剛剛又一次在電話中跟律師確認,就在當天,公司就一起智慧財產權侵權案向法院起訴。
「這是企業應用綿竹年畫保護條例的典型案件,是條例施行成效的具體體現。」二級巡視員、德陽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原主任委員張建國在調研了解有關情況時表示。
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德陽市綿竹年畫保護條例》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作為這部條例立法機關的德陽市人大常委會,始終關注條例的施行成效,專門組織調研組開展立法工作「回頭看」。經過深入了解,調研組用「立法『小切口』,施行『大管用』」來概括條例的施行成效及經驗啟示。
從「事」到「法」,確保「立得好」
5章、28條、3600字,這是一部體量「精緻」的法規。不需要冗長複雜的敘述,只需要說得清楚、看得明白,能照著辦、能執行得好,這部法規的立法精神就兩個字:管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強調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質量』。有質量的法規是什麼?我們認為就是『管用』。」德陽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郭志華說。
地方人大被依法賦予立法權之後,各種地方性法規紛紛出臺。德陽市人大也先後出臺了《德陽市城市管理條例》《德陽市物業管理條例》等法規。綜合各地及自身在立法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德陽市人大常委會認為,地方性法規「切口」越小,問題針對性越強,施行越管用。
綿竹木版年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凸顯古蜀文化「繪畫性強」的顯著特點。制定綿竹年畫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既是針對「瀕危」現狀保護的需要,也是構建以「傳承」為核心的保護體系的需要,更是打造以「融合」為趨勢的古蜀文化特色品牌的需要。針對這「三個需要」,從「事」到「法」,對年畫的搶救、保護、利用、傳承予以法治的剛性約束。
2017年6月確定了立法選題後,即開始聽取各方訴求,梳理現狀問題,邀請專家「敲打」,總結提煉經驗……從摸清現實立法需求,到運用立法技巧把立法需求轉化成法律條款,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
法條內容圍繞兩個核心問題:立法保護什麼?怎麼保護?比如針對保護什麼,第三條界定「綿竹年畫」的範疇,幾十個字的概念表述,反覆討論,字斟句酌;比如針對怎麼保護,第二十條創新性設立了年畫「工匠制度」,以此破解非遺傳承普遍面臨的核心難題,推動形成綿竹年畫梯級傳承隊伍。
德陽市人大常委會牽頭組織,相關各方深入基層集中共識,拓展視野廣泛借鑑,問題導向有的放矢,省人大相關部門多次把關質量,綿竹年畫保護條例最終起草完成。
因其根植於本土人文傳統,突出「精、特、實」,體現了面向基層依法治理的現實需要,綿竹年畫保護條例在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得到好評,全票批准通過。
從「法」到「治」,實現「切得準」
這部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一經頒發,即得到了行業內外的積極反響。
2019年年末,在山東濰坊舉行的全國年畫傳承發展大會上,綿竹市代表四川省,圍繞綿竹年畫保護立法及非遺保護工作發言,獲得與會人士的高度評價,得到了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主要領導給予的高度肯定。
條例提振行業發展信心、激發和釋放行業活力的作用迅速顯現。
綿竹陶版年畫創始人林代輝投資建立綿竹陶版年畫文創研學基地,從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投入200多萬元,從2019年下半年到現在,增加投入600多萬元。眼下,基地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
投資力度增強的時間節點,就出現在年畫保護條例出臺前後。林代輝表示,條例的出臺讓他吃了一顆「定心丸」,對增強投資信心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我們感覺就和國寶大熊貓一樣被珍惜、保護,在全國其他同行面前感覺特別『高大上』。」
綿竹年畫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四匯齋年畫有限公司負責人曾湧,曾數度參與立法討論,他針對條例的一句評價被業內外傳為「經典」:這部法規讓我們年畫從業人員和企業從「遊擊隊」變成了「正規軍」。
同樣是緣於條例出臺的利好,四匯齋「動作不斷」:計劃兩年內投入400-600萬元用於年畫衍生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吸引了外部資金加入,合作打造綿竹年畫的活態化展示項目;籌建中國非遺線上培訓推廣平臺,以中英文兩個版本呈現,首推綿竹年畫;與大學研究團隊聯合打造綿竹年畫的「核心IP」等等。
綿竹年畫博物館也是「動作頻頻」,完成了年畫資源調查和國、省級傳承人年畫技藝的搶救性保護記錄,初步建立了綿竹年畫數位化檔案,引進高層次非遺傳承人才列入了政府計劃,與四川大學等高校聯合舉辦年畫研修班培訓師資人才。
從「治」到「效」,推動「能善治」
前些天,綿竹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鐘聲參加了在成都舉辦的一場中國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在會上,他介紹了綿竹年畫保護條例施行近一年以來的做法和成效,廣受參會者稱讚,認為堅持了守正和創新相統一,切準了十九大報告中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要求。
良法能否善治,考驗的是基層治理能力。
綿竹年畫博物館副館長李悅近期收到了《綿竹年畫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綿竹年畫保護目錄評審工作規則》《綿竹年畫工匠評選認定辦法》三個配套政策的第二次徵求意見稿。「政府依據條例制定的這些配套政策,很有針對性,與條例共同搭建起了年畫保護的『四梁八柱』。」李悅說。
徒法不足以自行。德陽市和綿竹市人大常委會積極推動各方依法共治:開展立法工作「回頭看」;督促財政部門依法建立綿竹年畫保護專項資金預算;督促縣鄉政府將綿竹年畫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項目庫;督促政府相關部門按條例制定配套政策等等。
德陽市人大代表、三彩畫坊藝術總監賈君認為,綿竹年畫保護條例的精神內涵還需要進一步深挖,如何既「保護傳統」又「推動傳承」,既「激活市場」又「規範發展」,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目前綿竹年畫行業整體上還存在歷史文化內涵挖掘和學術性研究不深、高技能人才後繼乏人、文創融合產品檔次不高、產業規模不大等問題。張建國表示,「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條例的出臺,為行業產業發展提供了保障,相關地方政府和部門還須藉此抓緊硬體提升、注重內涵發展、推動融合發展、加快開放發展,讓寶貴文化遺產綻放時代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