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環境展望-6》中文版發布,聚焦地球健康和人類健康

2020-12-23 澎湃新聞

12月20日,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夥伴計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科學司及新聞司聯合主辦的《全球環境展望-6》(GEO-6)中文版發布會在京舉行。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發布會上獲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第六期《全球環境展望》報告(GEO-6)是2012年以來最全面的全球環境報告。GEO-6由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的250位專家共同完成,這次評估以先前GEO報告的研究結果為基礎,歷時五年,概述了當前的環境狀況,預測了未來環境的發展趨勢,並對政策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

報告聚焦「地球健康,人類健康」主題,系統審視了遭受嚴重破壞的全球生態環境,呼籲各國徹底摒棄不可持續的生產消費模式,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其他國際商定的環境目標。

繼英文版發布後,中文版報告的翻譯製作在多方協助下首先完成,成為英文之外的第一個聯合國官方語言版本。

報告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女士作視頻致辭。趙英民表示,「(GEO-6中文版)的發布,恰逢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的重要節點,必將為中國謀劃實施下一個五年的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發揮重要參考借鑑作用。中國將支持環境署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深化發展與環境署的夥伴關係,與各國分享經驗做法,增進南南合作,攜手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推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

英格·安德森在視頻致辭中指出,「GEO-6和近幾年發布的其他報告強調了廣泛的生物多樣性喪失與人畜共患病暴發之間的重要聯繫。GEO-6由來自全球各地的專家合作撰寫,並得到會員國和利益相關者的指導,感謝中國作為高級別政府間諮詢小組聯合主席提供了專業知識,對這項重要工作給予大力支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全球環境展望-6》中文版在京發布 聚焦「地球健康,人類健康」
    《全球環境展望-6》中文版在京發布 聚焦「地球健康,人類健康」 2020-12-20 18:17:34、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夥伴計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科學司及新聞司聯合主辦的《全球環境展望-6》(GEO-6)中文版發布儀式在北京舉行。
  • 《全球環境展望6》中文版在京發布,聚焦「地球健康,人類健康」
    2020 年以來,我們目睹了巴西、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史無前例的叢林大火,蝗災橫掃非洲之角以及珊瑚礁的大面積死亡。當前正在肆虐全球的冠狀病毒病,是最新暴發的人畜共患疾病。它表明,地球的健康與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
  • 《全球環境展望6》報告中文版發布
    12月20日,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主辦的《全球環境展望6》中文版發布儀式在北京舉行。來自生態環境領域知名學者、報告作者、高校與科研機構代表等特邀嘉賓參加了會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展望6》在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期間發布,聚焦「地球健康,人類健康」主題,系統審視遭受嚴重破壞的全球生態環境,呼籲各國徹底摒棄不可持續的生產消費模式,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其他國際商定的環境目標。繼英文版發布後,中文版報告的翻譯製作在多方協助下首先完成,成為英文之外的第一個聯合國官方語言版本。
  • 《全球環境展望6》中文版報告發布 呼籲各國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全球環境展望6》報告聚焦「地球健康,人類健康」主題。 12月20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全球環境展望6》(GEO-6)中文版報告。這是英文之外的第一個聯合國官方語言版本。
  • 《全球環境展望6》中文版發布 呼籲用緊急和包容的行動實現環境目標
    中國網12月20日訊為更廣泛地分享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發布的研究成果,在多方支持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於北京召開會議,發布旗艦科學報告《全球環境展望6》(GEO-6)中文版——這也是繼2019年的英文版發布之後的第一個語言版本。
  • 聯合國環境署旗艦評估報告《全球環境展望6》發布中文版
    《全球環境展望6》(GEO-6)中文版。來自聯合國環境署的官員、報告作者和環境領域相關專家代表等特邀參加了發布儀式。北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黃藝教授應邀出席發布儀式,並作為《全球環境展望6》高級別政府間諮詢小組聯合主席發言,介紹了《全球環境展望6》的關鍵信息。
  • 三機構發布《海草——海洋之肺:海草對環境和對人類的價值》報告|...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中國綠髮會「走出去」辦公室注意到6月8日發布的一份關於海草床的權威報告。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20年6月8日發布的新聞,海草床作為「海洋之肺」,對環境與人類具有重大的價值。
  • 《全球環境展望 – 亞太區中文版》於2019廣州·世界青少年環保...
    2019年廣州·世界青少年環保交流大會暨第四屆國際青少年環境論壇於7月14日至17日在中國廣州舉行。該論壇由此次大會由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聯合國環境署駐華代表處聯合主辦,議題為「可持續消費與生產」,《全球環境展望 – 亞太區中文版》也於本次論壇上發布。
  • 重磅回顧:生物多樣性、同一個健康和COVID-19問題特別線上會議召開...
    綠會健康與生物安全工作組注意到,這場線上特別會議的規模和意義,已經超越了CBD兩個附屬機構的範疇,而是CBD各締約方、全球各機構組織、世界頂尖專家等聚到一起,來解決關於生物多樣性與健康的相互聯繫、「同一個健康」方法和應對COVID-19問題等議題。
  • 美麗中國 健康你我|第1條:良好生態環境是人類健康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生態環境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養成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能夠減少環境汙染,維護個人健康。為引導公民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普及現階段公民應具備的生態環境與健康基本理念、知識、行為和技能,動員公眾力量保護生態環境、維護身體健康,共建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發布了《中國公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包含基本理念7條、基本知識13條、基本行為和技能10條。讓我們一起學習打卡!
  • 健康身體+健康地球的「雙贏」膳食
    這個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 通過行動改善氣候(climate action) 對於每個人來說,一日三餐是和生活最貼近的行動,膳食也正是「個人健康」和「地球健康」之間的重要交匯點。
  • 《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發布 全球野生物種群數量平均減少三分之二
    該報告引用的另一項研究表明,源自動物的疾病每年導致約25億例疾病和近300萬人死亡……  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減少了68%  此前,世界自然基金會在2016年發布的地球生命力指數表明,2012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相較1970年平均減少了58%。2018年發布地球生命力指數表明,截至2014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平均減少60%。
  • 天大仰大勇《Nano Today》:DNA工程系統用於改善人類環境健康
    作者結合課題組自身的研究工作,介紹了DNA工程系統在水環境汙染源識別、致病菌檢測和藥物治療三個領域的研究進展。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和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後廖人寬為該文第一作者,合作者包括美國康奈爾大學羅丹教授等。
  • 飛利浦2019年度報告中文版正式上線
    【來源:美通社】上海和阿姆斯特丹2020年4月15日 /美通社/ -- 荷蘭皇家飛利浦近期正式發布《2019年度報告》。作為健康科技領域的領導者,飛利浦在轉型之路上不斷取得積極的進展並充分釋放發展潛力,為改善全世界數十億人的生活而努力。
  • 8分鐘短片《大自然在說話》,警示:沒有健康的大自然,人類將走向滅亡
    Nature is Speaking中文版(完整版)▼《大自然在說話》是一部以大自然為「第一人稱」的公益短片,由蘋果公司廣告人Lee Clow為保護國際基金會創意製作。該系列片自2014年10月在美國發布以來便獲得了好萊塢最具影響力的演員及公眾的持續關注與支持。
  • 4·22千年舟品牌日珍愛地球,構建綠色健康家
    萬物始於自然,人類亦是如此。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如約而至,「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今年的主題。全球有190多個國家超10億人,以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環境,4月22日亦是千年舟品牌日,千年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多年來,秉承「品牌、環保、品質」初心,堅持自主研發創新,為消費者推出綠色健康環保產品,不斷實現環保新高度。
  • 別忘病毒源,聚焦「全健康」!中英名校合作解決「人—動物—環境...
    這正是一個從環境到動物到人的複雜健康問題,需要從「人—動物—環境」整體視角加以解決。「疾病,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健康融入萬策』是大勢所趨。」正如《同享一世界,共築全健康》倡議所言,「期盼彌合人體醫學、動物醫學、環境科學和公共衛生學、健康管理學乃至法律學科之間的『空白點』和『盲區』……」北京時間8日傍晚,作為中英老牌名校,上海交通大學與創建於1583年的愛丁堡大學聯合建立「全健康研究中心」,並向在線接入來自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同行發出中英文倡議。
  • 人類生命健康本源,與地球宇宙相對應的奧秘,7星對應7魄
    人類一直想用高科技工具和手段探測到宇宙的奧秘,據目前人類發布的數據顯示,人類探測到的較小部分宇宙空間範圍,最遠也只能達到距離地球大約140億光年的範圍。人類對宇宙太空的開發進程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4月6日籤署了一份加強美國人開採太空資源權力命令,並指示在半年內與其它國家討論關於月球和其它太空天體資源利用、開發和開採的協議。對於太空宇宙的開發,一直以來都是一些國家隨著近代科技發展後,躍躍欲試的擴張願望。
  • WWF發布2020年《地球生命力報告》: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開發和...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自1970年以來,由於人類將地球的生命維持系統推向了邊緣,動物的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一項有關地球上生命豐富程度的最新重大評估顯示,受人類過度消費、人口增長和集約化農業的驅動,全球野生動物的數量正急劇下降。
  • 地球系統科學三十年發展回顧與展望
    IGBP的起源,可追溯至第一個國際地球物理年(1957年)以及國際生物計劃的發起年(1964年)。國際地球物理年為地球物理學家之間的國際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1967年啟動了全球大氣研究計劃。科學家、政治家和民間團體對全球環境的日益擔心,在1972年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上達到高潮。那屆大會的一個成果,就是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協調和推動聯合國系統的環境保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