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又俗稱為「冬節」、「長至節」等。冬至這一天是一年當中白晝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的一天。在冬至後的十五天內,天氣一般也是最寒冷的,即人們常說的「數九寒天」。
俗話說:「冬至進補,開春打虎。」冬至陰極一陽生,也正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一年之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至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冬至是陽氣初生的第一天,此時人體內陽氣剛剛蓬勃生發,比較弱小,但也是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的節氣。如果在這時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來年我們的身體狀態將處於陰陽平衡的最佳狀態。
一、冬至養生要點
冬至有「冬至一陽生」之說,意思就是冬至過後,陽氣將慢慢地回升。冬至養生,不僅要講究冬「藏」、注重養陰,更應該講求陰陽的平衡。正如《千金要方 · 道林養性》提到「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洩陽氣。」因此,冬至到來之際,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更不可過度運動。平日注意防寒保暖,及時增添衣服。衣褲不僅要保暖效果好,還應柔軟寬鬆,以利於全身血液的通暢。
中醫養生理論上有天人相應之說,所以冬至養生總體上要注意調整體內平衡,順應自然。養生貴在養心,養心首要養德。藥王孫思邈說 :「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養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於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心情愉悅,這也是修身養性對養生作用的一個體現。
二、冬至飲食要點
冬至時,人體內的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食物中的營養並發揮其滋補功效。在冬至前後最適宜進補,少食或遠離寒涼食物,會更利於平衡人體陰陽、增強抵抗力。
首先,冬至養生講求食補,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吃飯應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在沒有上火的情況下,可以適量進食牛肉、羊肉等溫性食物來滋養臟腑,也可多吃核桃、芋頭、枸杞、海參等補益肝腎。冬至飲食不宜吃得太油膩或過鹹、過於辛辣,應注意提升飲食中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的進食量,減少糖類、脂肪、鹽的攝入量,可適當選用含鈣量高的食物。
其次,冬至進補應採平補類食物,如蓮子、大棗、銀耳、枸杞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如木耳、芝麻、黑豆、豬脊等。冬至還應以優質蛋白質為主,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製品等,可以採用煲湯燉製的方式,以便於消化吸收。
冬至平補膳食推薦:
1.羊肉蘿蔔湯
羊肉蘿蔔湯
用料:帶骨羊肉250克、白蘿蔔100克、枸杞5克、生薑5片、黃酒、精鹽適量。
做法:將羊肉、白蘿蔔洗淨後切塊,枸杞、生薑洗淨(將生薑拍爛);將所有材料連同料酒一同放入砂鍋中,加入約1500毫升左右的冷水,用大火煮沸後,轉至文火再煮1-2個小時,再加入適量的精鹽即可。
功效:益氣補肺、溫脾暖腎。
2.鯽魚豆腐湯
鯽魚豆腐湯
材料:鯽魚1條,豆腐1大塊,姜3片,蔥3段,油、鹽、胡椒、料酒、雞精各適量。
做法:鯽魚開膛去內臟,洗淨,擦乾,用鹽和料酒稍醃待用;豆腐切成1釐米厚的塊,砂鍋燒熱,放入少量油,將鯽魚放入,煎至兩面呈金黃色。加入蔥、姜,倒入開水,加蓋,燒開後轉小火(如果想要湯色雪白,就用大火煲10分鐘),煲40分鐘後加入豆腐,再煮5分鐘左右,加鹽、胡椒、雞精調味即可食用。在冬季,鯽魚肉肥籽多,味道尤其鮮美,民間便有「冬鯽夏鯰」之說,所以,冬季是吃鯽魚的好季節。
3.紫蘇紅棗蓮子湯
紫蘇紅棗蓮子湯
用料:鮮紫蘇葉100克、紅棗30克、蓮子20克。
做法:將紅棗洗淨後去核備用;蓮子去芯洗淨備用;將鮮紫蘇葉切成絲,與蓮子、紅棗一起放入盛有溫水的砂鍋中煮沸,再改用文火燉30分鐘,之後將鍋中的紫蘇葉撈出,剩下的湯繼續再煮30分鐘後即可。
功效:暖胃散寒、幫助消化。
三、冬至運動要點
冬至時節,還應注重運動養生,所謂「動則生陽,靜則生陰」。冬至起,天地萬物的陽氣開始升發,人體也應順應自然,運動就是最好的升發人體陽氣的方式。冬季天氣寒冷,人體血管容易因受刺激而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冬至前後的運動,應在每天早上9點以後為宜。運動強度也不宜過大,應以舒緩的有氧運動為主,否則會造成過度的升發陽氣,從而引起人體真元耗散,反而會有損身體健康。
俗話說 :「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 ;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冬至後可多參與室外運動,讓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強,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有益健康。但是在鍛鍊上,不適合劇烈運動,如運動過大,身體大汗淋漓,毛孔張開,陽氣易從皮膚外洩。冬天以閉藏為主,正如《內經》中冬季養生說「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去寒就溫,無洩皮膚,……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也」。不是完全不運動,活動前要充分熱身,以強度適中的運動為主,讓身體發熱或微微出汗即可,比如瑜伽、慢走比較合適。因冬至前後的天氣最為寒冷,因此運動過程中還應該注意自身的保暖,避免因衣物單薄而引起寒邪侵體。
治未病分中心地址:中衛市中醫醫院門診三樓西北側
諮詢電話:0955-6559142
手機:13239579939
長按二維碼,即可免費訂閱 中衛市中醫醫院「治未病」分中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