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晚,以「如何讀,為什麼讀——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為主題,譯林出版社在京舉行新書《我認出了風暴》閱讀沙龍,與會嘉賓探討了當下散文閱讀的必要性與方法。
《我認出了風暴》精選了鮑爾吉·原野、雷平陽、李敬澤、李娟、李修文、劉亮程、塞壬、張天翼、周曉楓九位當代優秀散文家的代表作,呈現的是中國散文近二十年來最豐美的收穫。該書的選編緣起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為本科生開設的「當代散文作品研讀課」,曾引發了學生們熱烈討論。這九位作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在為打破散文文體柵欄而做出努力,讓散文創作變得自由不失風格,深刻又不失趣味。
沙龍現場。大鵬 攝
散文中的文字力量
書名「我認出了風暴」取自裡爾克《預感》,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我認出了風暴》主編張莉以此來表達自己閱讀到這九位作家作品時的心情。九位作家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感觸表現了自己向外界向自身探索的成果,也在散文創作中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個人特色。鮑爾吉·原野以文字將草原的生靈在紙上重現;雷平陽將看似平凡的家鄉人事寫出詩意;李敬澤將古籍歷史中人與事寫出獨有的韻味;在李娟筆下不僅有牧場風光,還有她個人成長歷史中的阿勒泰;李修文的散文渴望「與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在一起,書寫「山河人間」與人民美學;劉亮程的鄉村則是萬物有靈、萬物有情;塞壬書寫自己在南方打工時所見所聞,生命的韌勁和力量駐紮在她的文字裡;張天翼將愛情、親情,寫得暖入骨髓又廣闊如海;周曉楓書寫女性,將複雜豐富的身體、心理體貼又細膩展現,有一種越軌的筆致。
《我認出了風暴》的作者代表、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在沙龍中說,散文作品不僅是看抵達了什麼,讓我們看見了什麼,在散文閱讀的過程中,讓我們重新體會到漢語的美、漢語的力量,漢語不是一個瓷器,漢語還應該是一個劍、鋤頭,它同時還是一種力量。
專家合影。大鵬 攝
在散文中體會用心傳遞的愛
「這種力量是讓我們的學生明白我們中國文化優秀之根在哪裡,中國傳統文化的真經在哪裡。」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師、北京市特級教師鄧虹說。以《我認出了風暴》中青年作家張天翼的《歡情》為例,鄧虹說,到了高中,孩子們都會情不自禁的憧憬,而且不少的孩子會嘗試著去愛,但是大部分的孩子不會愛,而張天翼老師在她的散文裡邊告訴了我們,她的愛的經歷是伴隨著一個人豐厚的情感的成長,告訴我們愛是非常美好的,告訴我們應該怎麼樣去愛。「實際上在青春年華的時候懂得最美的愛,就懂得了生命一半的奧秘,因為我們活著最重要的就是愛。」鄧虹說。
張莉介紹,《我認出了風暴》不僅僅關於愛情,還是關於愛的能力和愛的本身。9位作家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這個世界的愛。我認出了風暴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人可以和我一起認出這些風暴是語言的風暴、情感的風暴。「這個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工具人,而這些作品讓大家還原成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些東西,就是你要心軟,你要有情感,你要對這個世界有情、對他人有情。」張莉說。
提及作品寫作,青年作家、朱自清散文獎得主張天翼回憶了讀書時代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中學時,有一天老師把張天翼叫到辦公室,畫出的作文裡有這樣的一個句子:我說這個人抖得像篩糠一樣。老師問我:「你有沒有見過篩糠?」我說:「沒有。」老師說:「你是城市裡長大的孩子,應該沒見過。我們小的時候真的是篩過。你沒有見過,你就不要寫你不知道、沒有見過的東西。你不要因為別人寫過,你就要寫,永遠要寫你知道、你熟悉、你見過的東西。你要真誠,在每一個句子都要誠實。」老師的這段話,給張天翼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你要真的去聽、去看、去感受,而不是帶著我讀過東西的印象,你寫的時候,要寫你自己的東西,我手寫我心。」張天翼說。
在閱讀中培養綜合素養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立軍介紹,新課標特別強調語文素養的4個方面:語言、思維、審美、文化。語文閱讀,首先是要培養學生最基本的閱讀能力:首先你要能夠讀懂基本字句。這是認讀能力。然後是理解能力:這篇文章在寫什麼?更高層次是鑑賞能力,在理解的基礎上,鑑賞這篇文章好在哪裡兒?最後是怎麼去模仿、學習、應用,一步一步訓練閱讀的能力。
「閱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語文能力訓練的手段。通過閱讀訓練,我們去獲取一定的綜合素養,獲取我們對文化的親近感,對文化的傳承和傳播的能力。」王立軍說,散文的特點是散、自由和靈活。散文一定要有靈魂,要聚焦一個點。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從把握文體的角度去學會如何去閱讀,如何去抓住這篇文章真正的美所在,真正的靈魂所在。
「現在新的統編教材,每一篇文章後面有一個閱讀提示。沒有題目,難度反而增加了,老師怎麼去把握,怎麼去教,其實是對老師教學能力很大的考驗。老師需要理解新目標的任務設置的方向,任務落實的方式以及最終我們培養學生素養的目標。這也是對語文教學的一個很大的挑戰。」王立軍說。
學生如何去應對挑戰?王立軍建議:閱讀。「因為我們現在不是做一道題、兩道題,而是你如何真正理解文本,真正體會文本的妙處所在,這不能僅僅是靠老師教,一定要靠自己讀,讀進去了,才能理解。在文本之中體會出來它究竟怎麼好,是培養我們語文素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王立軍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張春銘)
《我認出了風暴》,張莉編,譯林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
作者:張春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