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陳賡去世後,宋慶齡寫道:……我們的好同志、好朋友突然去世,使我們遭受如此巨大的損失。不知道怎麼安慰你。這真的是巨大的打擊,讓我難過到了極點。我感到筋疲力盡。為什麼好人總是英年早逝?
「
師母」宋慶齡。
陳賡於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一期。在校期間,他以優異的成績和出色的表現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何並稱「黃埔三傑」。
24年10月,陳賡參加了孫中山指揮的平息商團叛亂的戰鬥,在此期間,孫中山出於對革命青年的熱愛,親自與陳賡談話,於是陳賡結識了比他大10歲的宋慶齡(宋慶齡生於1893年,陳賡生於1903年)。
1932年11月,陳賡離開鄂豫皖蘇區赴上海治療傷腿,宋慶齡堂兄牛慧琳醫生參加。
1933年3月,陳賡準備離開上海到中央蘇區工作時,在麗都大劇院前被捕。很多人試圖把陳賡從監獄裡救出來,包括宋慶齡。
宋慶齡不僅參觀了監獄,還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利用他的身份和影響對蔣介石施加壓力。後來,她帶著楊杏佛和一些記者去監獄接受採訪。她還發電報給汪精衛和譚恩美,向蔡元培等人求情。
據《陳賡傳》官方改版,宋慶齡於4月5日直接找到蔣介石,對蔣說陳賡救了他一命。如果他還講禮貌和羞恥,他就殺不了陳賡...
正是因為宋慶齡等人的積極營救,陳賡才得以安全出獄。這次尷尬的獄中會面之後,陳賡與宋慶齡的下一次會面將是16年後,我軍解放上海的時候。
16年後上海重新統一。
1949年5月27日,上海十六日戰役勝利。我軍進入上海後,住房問題急需解決,後勤人員開始在這裡動員上海人,希望他們能主動把房子借給軍隊用一段時間。
當天,兩名後勤人員在上海莫裡哀路看到一棟大房子,敲敲門向業主說明來意。房子的主人是一位很有教養的女士,她很謙虛地向工作人員解釋說,她在做兒童福利工作,希望能保住房子。
當兩名工作人員返回時,他們把這一情況告訴了他們的指揮官和政治委員。司令員和政委聽後,決定親自去那裡動員。他們進了院子後,只聽主人自我介紹說:「我是宋慶齡……」
這就是著名的宋慶齡?司令和政委饒見過不少世面,但都急得不知所措,就匆匆離開了。
他們把這件事報告給陳毅市長後,陳毅哭喪著臉說:你們兩兄弟,上海那麼大,為什麼找孫太太?你們兩個老兵連孫夫人都不認識?你騰出我陳怡的辦公室,但是你不能動她的房子…
考慮到這一事件可能帶來的不利政治影響,陳毅不得不陷入思考。他在辦公室來回走了幾次,突然想到一個好辦法:陳賡現在在上海,和宋慶齡關係很好。讓他出面解釋,問題就不解決了?
接到這個特殊任務後,陳賡匆匆趕到莫裡哀路上宋慶齡的住處。陳賡仍然尊敬地稱宋慶齡為「珍妮」。他們已經16年沒有見面了。見面之後,自然有很多話。在聊天的過程中,陳賡沒有想到。宋慶齡問現在帶多少兵,陳賡準備回答20多萬(誇張)。
宋慶齡說:「為什麼這麼少?(黃埔)林彪的第四期現在有七八十萬士兵……」陳賡笑著說:「他進步很快!」宋慶齡說:「你的第一期胡宗南現在也帶來30萬……」
最後,兩個人談到了房子的問題。宋慶齡說,他當然不是不願意騰出房子。只是這件事說出去,會被別有用心的人造謠,不能讓這些人佔便宜...
聊天結束,宋慶齡說我跟你打交道20多年了,不輕易對你。你明天帶你妻子來,我請你吃飯...
陳賡的死使宋慶齡深受其害。
陳賡和宋慶齡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友誼和感情,直到1961年3月16日陳賡將軍逝世。
宋慶齡周圍的工人第一個知道了這個壞消息。他們都知道陳賡和宋慶齡友誼深厚,不忍讓她傷心。他們扣留了刊登陳賡訃告的報紙,並故意損壞了她的收音機。然而,報紙上沒有火。宋慶齡終於得知陳賡去世的消息。她難過得撲倒在床上,哭了起來。
3月19日,宋慶齡給朋友廖夢醒(廖、何香凝之女)寫了一封英文信,其譯文如下:
.....我們的好同志和好朋友突然去世,給我們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損失。不知道怎麼安慰你。這真的是巨大的打擊,讓我難過到了極點。我感到筋疲力盡。為什麼好人總是英年早逝?
我很難過。因為嚴重失眠,寫不了長信。希望這幾天你不會比我更難過。請多保重。等我感覺好點了,我會再給你寫信的...
宋慶齡在弔唁信中對陳賡表示深切哀悼。她說,陳賡過去為新中國的解放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雖然他的身體已經去世,但他的精神將永遠存在。
陳賡將軍去世後,他的妻子傅婭女士負責整理丈夫的遺作和別人送給他的紀念物品。傅涯不太了解陳賡與孫中山的早期交往,所以她去了宋慶齡,後者立即回答了問題。宋慶齡90歲。人民畫報讓傅涯去問宋慶齡一些事件的細節。宋慶齡收到信後迅速回復,感動了傅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