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珍貴展品開展 莫利愛路寓所歲月的見證

2021-01-09 人民網

為紀念宋慶齡誕辰120周年,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辦「不朽的歲月——宋慶齡在莫利愛路寓所」史料展。上海孫中山故居不僅是孫中山的紀念地,也是宋慶齡歷史見證地。

坐落於香山路7號(原莫利愛路29號)的孫中山故居是孫中山和宋慶齡一生中唯一一處共同的家,宋慶齡在此居住的時間跨度近20年。1918年,孫中山和宋慶齡在日本結婚後第三年,長期居無定所的孫中山偕妻子搬進這裡。隨後的8年間,作為親密愛人和戰友,宋慶齡和孫中山相濡以沫地生活,伴隨孫中山革命。在孫中山去世後,1925年至1937年,宋慶齡繼續生活在這裡,並以獨立的身份走上政治舞臺,捍衛孫中山革命原則和政策,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支援抗戰贏得勝利。莫利愛路寓所見證了宋慶齡一段不朽的歲月。

展覽分「精誠無間的伴隨者」、「勇敢無畏的革命者」、「矢志不渝的愛國者」、「歷史豐碑的守護者」四部分,再現宋慶齡在莫利愛路寓所20年的經歷。70餘件展品大多是首次對外展出,包括孫中山贈送給宋慶齡的書籍、宋慶齡與宋美齡的合影、宋慶齡保存的魯迅素描像、印有「孫逸仙夫人」的中英文名片、抗戰期間保留的炮彈殼花瓶等。

該展覽從2月1日持續至4月10日。

相關焦點

  • 「宋慶齡在莫利愛路寓所」開幕
    早報訊 為紀念宋慶齡誕辰120周年,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辦「不朽的歲月——宋慶齡在莫利愛路寓所」展覽。該展覽從2月1日持續至4月10日。坐落於香山路7號(原莫利愛路29號)的孫中山故居是孫中山和宋慶齡一生中唯一一處共同的家。1918年,孫中山和宋慶齡在日本結婚後第三年,長期居無定所的孫中山偕妻子搬進這裡。
  • 100年前的今天 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
    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100年前的今天,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  在上海市中心的香山路上,在茂密的法國梧桐掩映下,矗立著一幢典雅、樸素而莊重的歐洲鄉村式小洋樓,是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和夫人宋慶齡在上海的寓所。她歷經百年風雨,不僅見證了兩位偉人為中國革命奮鬥的艱苦歲月,也見證了中國革命的風雲際會。
  • 上海舉辦孫宋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活動
    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 郭容 攝中新網上海6月26日電 (記者 許婧)2018年是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29號(今上海市香山路7號)100周年。26日,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活動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
  • 上海舉辦孫宋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活動-新聞頻道-手機搜狐
    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 郭容 攝 中新網上海6月26日電 (記者 許婧)2018年是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29號(今上海市香山路7號)100周年。
  • 文創實驗舞臺劇目《莫利愛路寓所的一天》首演
    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在上海莫利愛路寓所(今香山路7號)傾心撰寫《實業計劃》的歷程,由上海市孫中山宋慶齡文物管理委員會、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聯合創編的文創實驗舞臺劇目《莫利愛路寓所的一天》,於11月13日下午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圖文一樓劇場進行了首場匯報演出。
  • 尋足跡·品文化 | 香山路7號:見證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歷史嬗變
    今天帶您走進香山路7號,見證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歷史嬗變在上海繁華的淮海路以南,思南路東側的香山路上,有一幢歐洲鄉村式小洋房款款而立,外牆飾以灰色卵石,屋頂鋪蓋著洋紅色雞心瓦,樓前是一片草坪,四周冬青、香樟、玉蘭環抱,寧靜安詳。這就是香山路7號,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在上海的寓所。
  • 宋慶齡與詹姆斯·貝特蘭
    貝特蘭(中)在宋慶齡上海寓所花園同宋慶齡(右)合影 資料照片紐西蘭人詹姆斯·貝特蘭(James Bertram),1910年8月11日出生於紐西蘭奧克蘭市,在奧克蘭大學本科畢業後赴英國牛津大學深造,1936年1月抵達中國,在北平燕京大學學習中文。
  • 「此生無憾為中華——馬海德與他的革命導師宋慶齡」文物圖片展在...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趙爭耀)12月3日,「此生無憾為中華——馬海德與他的革命導師宋慶齡」文物圖片展在延安革命紀念館開展。展覽精選80件珍貴文物、文獻和300餘幅圖片,全面展示了馬海德與中國共產黨患難與共、與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的光輝歷程,以及馬海德、宋慶齡這對親密戰友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
  • 施特勞斯鋼琴怎麼樣—這是宋慶齡珍愛的鋼琴品牌
    無論是在與孫中山結婚的「松本樓」,還是在上海、北京等地的寓所,都留下了宋慶齡曾經彈過的鋼琴……  前一段時間,「宋慶齡在上海」特展,「海上瓊英,國之瑰寶」在上海歷史博物館圓滿落幕。我們發現,「國母」人生的很多瞬間,也是與音樂相關的……  因此,我們選擇了一些宋慶齡在各地的故居掠影,來回顧她與音樂不解的情緣。
  • 一瞬間,見證了豪言;一輩子,考驗著信仰:孫中山葬禮上的宋慶齡
    宋慶齡都已經沒有精力去細細分辨。只是當這些聲音交織而來時,她更加清醒地知道:中山先生已經真的離開了。事情來的既平靜又突然。憐愛著她的丈夫,給了她足以告別的時間。孫中山讓所有同志們目送著自己一步步走向黃泉。可宋慶齡仍然難以接受:一個年僅59歲的強大的男人,曾在一次次驚心動魄中化險為夷,竟然在一個令人看到曙光的時候撒手人寰了。
  • 5本珍貴護照、1個見證歷史的哨子……千件展品推開時光之門,上海...
    在整個展館內,共分為「逃亡上海、避難生活、同舟共濟、戰後離別、特殊情誼、共享未來」6個部分,囊括了近1000件展品,十幾個復原場景、講述了161個鮮活的人物故事。觸摸按鈕可以「講故事」的裝置、可以和觀眾實現交互的大型觸控螢幕……經過擴建改造,兩幢老房子裡匯集了大量「高科技」。
  • 宋慶齡與國際友人 | 馬海德 保衛中國同盟駐延安代表
    1986年11月12日,馬海德在美國紐約榮獲1986年度艾伯特·拉斯克醫學獎馬海德保存著一本珍貴的圖書——《中國福利會二十年》,這是1958年宋慶齡贈予他的。宋慶齡在扉頁上親筆題詞:「我一直懷著感激的心情,記得你治癒了我受傷的手指。」這件事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當時宋慶齡的手指患化膿性甲溝炎,馬海德用冷凍麻醉為她動了一個小手術。
  • 宋慶齡:生命最後一刻實現多年夙願
    1981年5月15日,在宋慶齡走到人生盡頭的時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鄧穎超和彭真去看望她,表示要向中央報告她的入黨意願,她輕聲答覆「好」。當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通過接受宋慶齡同志入黨的決議;還建議人大常委會授予她國家名譽主席榮譽稱號。廖承志和宋任窮把這個消息告訴宋慶齡,她說:「謝謝同志們」。16日,鄧小平到宋慶齡寓所探望並致祝賀。
  • 「女排」珍貴展品震撼人心,女排精神催人奮進
    天津女排將士10月7日也來到現場助力此次展覽,隊員們還各自向球迷們推薦了其中珍貴的展品。中國女排精神不僅鼓舞著全國排球和體育工作者,也鼓勵著每個人為自己的夢想拼搏。因為之前中國女排取得世界大賽五連冠的獎盃、獎牌都只在電視上看過,近距離觀看真品對我有很大觸動,還有老女排使用過的護具、比賽服等等,都有歲月的積澱和精神的傳承,對我來說也是很大的一種激勵。現場也來了很多球迷,看到這麼多人都喜愛中國女排、天津女排,對我們這些運動員來說也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
  • 史良與宋慶齡的友誼:情真意切 歷久彌堅
    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193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在宋慶齡、馬相伯、章乃器、沈鈞儒的號召和領導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簡稱「救國會」)在上海成立,會上推舉宋慶齡為救國會執行委員和常務委員。由於「救國會」廣泛地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並公開批評國民黨「對外退讓,對內用兵,對民壓迫」的反動政策。因此,「救國會」自成立伊始,便遭到國民黨政府的不斷迫害與鎮壓。
  • 老照片曝光:宋慶齡居然還有2個女兒,都十分漂亮
    很多人都以為宋慶齡沒有後代,其實並不是,她領養過2個女兒,這兩個小姑娘跟宋慶齡之間的緣分可以說是非常巧了,睢冉她們不是宋慶齡親生的,但宋慶齡一直把她們當作親生女兒看待,都她們的照顧也是無微不至,所以她們在宋慶齡晚年的時候也十分的盡心盡力,這兩個小女孩這麼懂得感恩,小時候很可愛,長大了也是一個個美女呢。
  • 安徽合肥:自行車博物館內見證時代的發展變遷
    2020年9月22日,安徽合肥,合肥市蜀山南崗自行車博物館正式開放,這裡見證時代的發展變遷!自行車博物館位於合肥市蜀山區南崗鎮梁墩村,館內收藏自行車誕生以來各類自行車展品數百件,包括自行車主題的報紙、郵票、明信片、珍貴照片等,見證了時代的發展變遷。
  • 戴笠要對宋慶齡下手,被宋美齡臭罵,老蔣站旁邊不敢吱聲
    戴笠要對宋慶齡下手,被宋美齡臭罵,老蔣站旁邊不敢吱聲 戴笠要對宋慶齡下手,被宋美齡臭罵,老蔣站旁邊不敢吱聲 文/徐永超 宋家三姐妹中,因為年齡相近的緣故,青少年時期的宋美齡,和二姐宋慶齡關係最好。
  • 馬雲沒有遇到莫利
    如果馬雲沒有遇到莫利一家,他未必會成為英語老師,後來也未必會被騙到美國,當然,他也就不會去做什麼中國黃頁了。1980年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