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和他八弟胤禩的矛盾為什麼會在雍正四年才爆發?

2020-12-22 小島知風

歷史上的雍正和政敵弟弟老八胤禩的矛盾其實在雍正繼位前並不明顯,主要在於雍正繼位之後,胤禩一黨對於雍正的皇權不肯臣服,最終徹底激怒了雍正。下面從雍正繼位前後說一說他和他的政敵胤禩恩怨糾葛。

雍正繼位之前與胤禩矛盾並不明顯,而且兄弟二人關係還極為親密

其實在雍正在繼位之前是人緣也很不錯,在與眾兄弟之間相處非常融洽,尤其是他與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關係都很不錯,確切的說是在太子胤礽二次復立之前雍正與胤禩、胤禟關係還算不錯,實際上雍正繼位前與胤禩沒有太多或者是太直接的矛盾。

這主要因為雍正在沒繼位前太善於耍兩面派,他一面在父親康熙面前擺出一副至誠至孝的樣子,一面又在眾兄弟面前自稱「天下第一閒人」,與眾兄弟都能保持和氣。

雍正主要表現就是兼尊儒釋道,清朝皇室本身就信奉佛教,雍正為了製造自己無心皇位想做「天下第一閒人」的假象,他故意表現出非常痴迷於道教,尤其是表現出痴迷於道教丹藥。

雍正為表現出對道教丹藥的痴迷,甚至為此做了一首詩:

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

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

所以雍正如此表現迷惑了這些競爭對手,比較有野心的皇子如老三胤祉、老八胤禩等人都對雍正不太在意,他們都認為雍正是純天然無公害的「閒人」兄弟,所以雍正在繼位之前就是靠著這些假象迷惑了競爭對手,避免了競爭對手的直接打擊。

尤其是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與沒繼位之前的雍正關係最佳,從他們三人居住地址就能看出來他們三兄弟曾經關係非常好。

在一廢太子之前,康熙曾經命令已成年的皇子都要搬出宮去住,康熙給他們撥款讓他們自由選擇地方建造府邸,而雍正當時和胤禩以及胤禟兄弟感情還比較不錯,所以三人選擇了比鄰而居,他們選擇的府邸都在鐵獅子胡同內,房屋布局是雍正在中間,兩邊挨著胤禩和胤禟,擇鄰而居,以鄰為友,古今亦然。比鄰而居即便於交往,又能增進聯絡感情,這都表明了雍正曾經與胤禩、胤禟兄弟感情較為要好。

但是雍正與他們的比較好的兄弟關係止限於康熙二次復立胤礽為太子之前,因為在此之前胤禩為人謙和才能卓越深得康熙的喜愛,所以雍正與胤禩關係非常不錯。

可是在康熙一廢太子之後,發生了「張明德相面事件」,相士張明德曾說胤禩命格非常好有大貴之相,言外之意就是說胤禩有當皇帝的命,這讓康熙對胤禩起了疑心。

再之後康熙想復立胤礽為太子,讓群臣從阿哥中推舉太子人選,康熙本意是想讓群臣推舉胤礽復立為太子,結果群臣都推舉了胤禩為太子,如此超高的人望支持率讓康熙都感到皇權受到了威脅,於是康熙開始不再喜歡胤禩,逐漸猜忌胤禩。

而雍正非常善於觀察和揣摩父親康熙的心思,當初康熙喜愛胤禩,雍正為了表現出自己是站在康熙這一面的,於是雍正與胤禩兄弟關係處得非常好,當雍正發現康熙開始猜忌和厭惡胤禩的時候,雍正果斷的開始逐漸冷淡與胤禩的關係,可以說雍正完全就是根據康熙的喜好去做的。

雍正雖然開始逐漸冷淡與胤禩的關係,但是他也並沒有直接對胤禩進行打擊,他在表面上依舊與胤禩保持了還算可以的關係,也因此胤禩一黨至始至終都沒有拿雍正當作是自己的對手,以至於當康熙遺詔公布之後,胤禩整個人都懵了,因為他們誰也沒想到康熙最終把皇位傳給了雍正。

所以說在雍正繼位之前他與胤禩之間不存在太大或者直接的正面矛盾。

胤禩深得人心,人望太高,所以雍正繼位之後不能立刻將其除掉

雍正與胤禩之間的矛盾主要在於繼位之後,雍正繼位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事情,因為當時沒人會認為雍正會繼位,包括雍正的生母德妃都不敢相信繼位者居然是雍正而不是自己的另外一個兒子十四子胤禵,所以雍正繼位之初人心非常不穩定。

雍正為了皇位耍了兩面派的手段,騙過了康熙和眾兄弟,因此他繼位之後他的這些兄弟才發現原來真正有野心的是老四啊,由於雍正在繼位前後的表裡不一,所以他的很多兄弟都對他繼位很不服。

這時候也是雍正與胤禩之間的矛盾開始展現爆發出來。

雍正與胤禩之間的主要矛盾在於政見不同,雍正繼位之後推行新政,他的政治風格是以整頓康熙朝晚年積弊和振作有為為政治方針,而胤禩的政治風格其實就是延續康熙的仁政之風,以仁義施政,凝聚滿漢人心。

所以兄弟二人政見不同就註定不能一起共事,即便胤禩才能再為卓越他不臣服於雍正的話,那麼雍正也容不下他。所以胤禩始終沒有臣服於雍正,那雍正就必須拔除掉他。

可是雍正卻不能繼位之後就立刻除掉胤禩,這就是因為胤禩在朝野上下深得人心,胤禩在當時是有口皆碑的賢能皇子,在康熙時期,康熙的哥哥福全就曾經多次在康熙面前稱讚胤禩,而康熙讓群臣推舉太子時,眾大臣幾乎都是推舉了胤禩,即便在康熙晚年,康熙已經非常厭惡和反感胤禩了,康熙亦臣亦友的大學士李光地依然在康熙面前毫不諱言地說諸皇子中只有胤禩最適合做太子。而剛即位的雍正皇權不穩,如果他貿然除掉胤禩的話,勢必會大失人心,引起政局動蕩,所以45歲才繼位的雍正有著極其成熟的政治手段,他是通過欲抑先揚的風格開始逐步分解胤禩一黨。

雍正繼位之後先是明面上將胤禩晉封為廉親王並提拔為總理事務王大臣,這個職務表面上看似很厲害,但實際上胤禩已經被雍正架空。雍正任命包括胤禩在內的四人為總理事務王大臣,這四人分別是雍正最信任和喜愛的十三弟胤祥、胤禩以及大學士馬齊和九門提督隆科多。

胤祥是雍正的鐵桿支持者,出任總理事務王大臣之後主管了戶部和兵部,也就是說財政和軍隊大權都在胤祥手中,後來雍正更是讓胤祥兼管了禁衛軍,控制住這些職位雍正的皇權基本就算是穩住了。

馬齊和隆科多是接受康熙臨終顧命的大臣,所以他們只會忠於康熙遺詔,儘管馬齊曾經帶頭推舉胤禩為太子,但馬齊並不算胤禩一黨,而是更忠於康熙,隆科多則是向來與雍正比較親近。

而雍正只讓胤禩主管工部和理藩院,其實就是讓他去管工程建設和民族外交事務,工部在六部之中向來是最末位的部門,而理藩院也幾乎沒有太大權勢,可以說胤禩雖有名義上的總理事務王大臣,但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權力。

所以看完這些布置就會發現胤禩即便被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他也被胤祥壓制的很徹底,而且其他倆位總理事務大臣也都是站在雍正這一頭的,因此雍正的如此安排讓胤禩在政治上根本無法發揮,更別說能給雍正使絆子了,這就是雍正繼位之後用了欲抑先揚的手段把胤禩徹底壓制住了。

雍正提升胤禩的同時,又採用逐個擊破的辦法從胤禩身邊的擁護者下手,雍正先是從西北前線召回手握兵權支持胤禩的同母弟老十四胤禵,讓其去給康熙守陵,又將胤禩最得力的助手老九胤禟發配西北,然後緊接著在雍正二年(1724年)率先將老十胤革爵圈禁起來。

雍正是先逐步剪除了胤禩的黨羽才開始對胤禩進行徹底清算,這也是他政治手段極其成熟的地方。

胤禩深得人心,不能立刻除掉,雍正就開始逐步清理,先提升胤禩的地位,在從他的身邊人下手,所以看似在雍正四年(1726年)才開始收拾胤禩,其實雍正早在繼位之初就已經開始布局收拾胤禩了,只是這一年恰到時機開始收網了。

雍正為了除掉年羹堯也暫緩收拾了胤禩

除了雍正採用逐個擊破的手段之外,還有一點也拖慢了雍正收拾胤禩的腳步,那就是雍正在這期間還要除掉他曾經的「恩人」年羹堯。

其實雍正早在雍正二年圈禁老十時他就可以收拾胤禩了,但是這一年年底雍正決心先除掉他曾經視為心腹稱之為「恩人」的年羹堯。

年羹堯是雍正的大舅哥,他的妹妹是雍正最喜愛的年妃,所以雍正比較信任年羹堯,當老十四胤禵在西北擊退準葛爾的策妄阿拉布坦反叛後,青海的羅卜藏丹津又在策妄阿拉布坦的鼓動下發動叛亂,雍正擔心胤禵手握兵權趁機在西北作亂,於是立刻派心腹大將年羹堯接替了胤禵為撫遠大將軍兼陝甘總督。

年羹堯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之後凱旋迴京,受到雍正的隆重接見,雍正當眾稱其為自己的「恩人」。於是年羹堯開始真拿自己當雍正的恩人了,開始居功自傲,結黨營私,貪斂財富,擅作威福。

年羹堯這樣的行為引起了雍正十分反感,雍正在雍正二年收拾完胤之後就開始準備著手收拾年羹堯了,但是由於雍正十分喜愛年羹堯的妹妹年妃,而年妃是個林黛玉似的人物,向來身體病弱,所以雍正怕刺激到年妃,遲遲沒有對年羹堯下手,只是將其官職一貶再貶。

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份,年妃因病去世,年妃死後不到半個月雍正就立刻賜死了年羹堯。

而年羹堯被賜死後也是不出半個月,雍正就立刻開始對胤禩一黨下手,最先是在賜死年羹堯之後十幾天,雍正先公布了同母弟胤禵14條大罪,將胤禵革爵從原來的守陵軟禁變為圈禁。

緊接著就是雍正四年正月初五,雍正公布了胤禩40條大罪,公布了胤禟28條大罪,將二人褫奪爵位,削除宗籍,改惡名「阿其那」和「塞思黑」,將二人囚禁折磨致死。

所以說年羹堯也變相的延緩了胤禩被雍正折磨致死的時間,因此雍正在登基第四年才除掉胤禩一黨,實際上這其中有一部分時間是用來對付年羹堯的。

寫在最後

歷史上的胤禩之所以被雍正除掉不代表著他對雍正做過什麼太過分的事情,更主要是胤禩因為人望太高而威脅到了雍正的皇權。

雍正對胤禩之所以忍無可忍主要是因為在雍正與胤禩的鬥爭中,雍正是很孤立的。諸王大臣的心都向著胤禩,只不過敢怒不敢言。所以《雍正朝起居注》曾經記載,雍正二年四月份,雍正在朝堂之上向諸王大臣曾經說過:「爾諸大臣內,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謂允禩賢於朕躬,為人足重,能有益於社稷國家,朕即讓以此位,不少遲疑。」

從這些都能看出雍正對於胤禩深得人心的無奈和嫉妒,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雍正必須要除掉胤禩,即便胤禩沒想過政變篡位,但他卓越的能力和超高的人望都對雍正的皇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縱觀雍正給胤禩定的40條大罪,絕大多數罪名都站不住腳,比如其中一條罪狀是,胤禩曾經委託他的書法老師何焯去江南幫助購書,雍正將這件事指為胤禩收買南方士子的人心,就因為胤禩喜好收藏書籍,在南方買書甚多,這些南方的文士都說允禩是極為好學之人,極是好王子,所以就成了收買人心,難道皇子買幾本書就是收買人心了嗎?

所以說雍正除掉胤禩是以誅心的方式將其除掉,也因此乾隆在繼位之後也覺得父親雍正做的有些過分,代替父親雍正寬恕了胤禩,最終胤禩的子孫後人才得以重回宗籍。

因此雍正與胤禩的矛盾主要是政見不同,以及胤禩不肯臣服於雍正的原因,外加胤禩本身能力卓越,深得人心,最終使得雍正將其除掉了。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相關焦點

  • 雍正稱呼八弟和九弟是阿其那和塞思黑,這兩句滿語究竟代表啥意思
    比如,雍正皇帝和他兄弟們看似和和氣氣,但背后里卻是爾虞我詐,其中他的八弟和九弟最具「代表」。究竟雍正對八弟和九弟做了什麼事情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雍正上臺後,嚴厲打擊老八胤禩,他是怎麼處理胤禩唯一兒子的
    雍正繼位後,對於曾與他爭儲的皇子們殘酷打壓,其中與他針鋒相對的八皇子胤禩更是被削除爵位,革除宗籍,還被改名「阿其那」(豬的意思)。那麼,雍正是怎樣對待胤禩的兒子的呢?胤禩一生只有一妻一妾,子嗣不豐,只有一兒一女。弘旺便是胤禩的獨苗兒子。
  • 北方人能理解雍正給胤禩胤禟賜名的含義:阿其那是魚,塞思黑是筐
    雍正皇帝胤禛是個有學問的人,儒釋道三家修為都很高,他是絕不會稱自己的八弟九弟為「豬」、「狗」的,這一點已經有史學大家陳寅恪出面澄清:「阿其那、塞思黑,非滿文『豬』、『狗』之音譯,且世宗亦無以豬、狗名其同父之人之理。」
  • 逼宮事件:《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和胤禩的最後一場巔峰對決
    皇四子胤禛登基成為雍正皇帝以後,廉親王胤禩仍是雍正皇帝最大的威脅,將其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乃係當時具體政局環境決定,更是雍正皇帝為了徹底剷除「八爺黨」政治勢力集團而麻痺對手、贏得時間的無奈選擇。等到胤禩等人串通四位來京「共議旗務」的旗主王爺,發動「逼宮事件」,用以強迫雍正皇帝交出統治權時,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矛盾徹底公開爆發。
  • 雍正即位之後,治老八老九之罪,卻放過了老十?雍正:沒有的事
    雍正即位之後,收拾了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卻放過了老十胤?這顯然不可能。老十四胤禵是和雍正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雍正尚且沒有放過老十四,又怎麼可能會放過老十?康熙在太子人選一事之上猶猶豫豫,這才導致了「九子奪嫡」的發生,此事也可以說是康熙一手推動。
  • 皇室罕見的兄弟情05:冷血雍正對十三弟胤祥呵護備至
    他削除了八弟胤禩的宗籍並囚禁在宗人府,革除胤禩妻子的福晉稱號、將其休回外家後挫骨揚灰。一個月後胤禩被迫改名為「阿其那」, 意思是一條待宰的魚。把兒子改名為「菩薩保」,希望能保住一條命。雍正四年九月,曾經風光一時的皇八子胤禩就死在監所,死因不明。
  • 雍正對胤禩和胤禟打擊極為殘酷,為何又會善待胤禟的親哥哥胤祺?
    雍正登基後對待昔日的競爭對手,參與爭奪皇位的這幾位兄弟都是非常嚴酷,尤其是對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最為殘酷,但令人奇怪的是雍正對老九胤禟的同母親哥哥胤祺卻非常不錯,而且還經常誇獎胤祺,這確實是讓人費解,下面就來說一說雍正為何會對胤祺如此這麼不錯。
  • 雍正真的殺了自己的兄弟嗎?雖然不是他親手所殺,但多數難得善終
    當時,已經年滿二十歲的皇子有十五人,包括:雍正的大哥、二哥胤礽、三哥、八弟、九弟、十弟、十二弟、十三弟、十四弟等。大阿哥因為太子廢立的事情得罪了康熙,被皇帝剝奪了爵位,終身監禁在宗人府。而且,康熙還派了貝勒前去看守他,且下了嚴旨:「如果有人疏忽,定將嚴懲。」可見,大阿哥已經成了一隻見不到太陽的死老虎。直到雍正十二年,大阿哥過世,還是以貝子的身份下葬。
  • 雍正登基後,極力報復兄弟胤禩和胤禟,過程之殘酷讓人不寒而慄
    最終,雍正成為了勝利者,並且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後,順利繼承了皇位。然而,就在雍正登基之後,也隨即對當年參與了「九子奪嫡」的其他康熙皇子進行了極為殘酷的打擊和報復。這其中,結局最為悲慘的便是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他們不僅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至死,就連名字也被改為了極富羞辱意思的「阿其那」和「塞思黑」,其家人們也全部跟著遭了殃。
  • 《雍正王朝》中老十七胤禮為什麼要在雍正繼位當夜去見他?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十七爺胤禮為什麼在雍正即位當夜去見雍正?下面先從小說和電視劇中為你講解十七阿哥胤禮為什麼在雍正繼位當夜去見他,而歷史上的十七阿哥胤禮則並非如此,再從歷史上給你說說胤禮在九子奪嫡中與雍正的關係。
  • 四爺當了雍正皇帝,他的十四個兄弟最終命運如何?
    當時年滿20歲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胤褆、二哥胤礽、三哥胤祉、五弟胤祺、七弟胤佑、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十弟胤誐、十二弟胤裪、十三弟胤祥、十四弟胤禵(禎)、十五胤禑、十六弟胤祿和十七胤禮。大阿哥胤褆,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於府第。康熙帝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胤褆已成為一隻不再見天日的死老虎。
  • 雍正王朝:為何在看完八阿哥留下的書信後,雍正會隨即一命嗚呼?
    雍正與八阿哥胤禩就是這樣的一對相愛相殺的一生之敵,當胤禩因為最終的挫敗而離開人世的時候,雍正的生命也就此走到了盡頭。「逼宮事件」看似雍正取勝,實則兩敗俱傷。雖然在「九子奪嫡」中輸給了雍正從而沒有能夠得到皇位,但是八阿哥胤禩並沒有打算就此放棄,自從雍正登基後,他便開始動用各種方式和手段,不斷給雍正製造著麻煩。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看似兇險,其實一切都是雍正布局的結果
    八王議政可以說是雍正王朝的高潮,也是雍正與八爺黨最後的爭鋒,最後結果我們知道是雍正贏了,自此之後八爺黨徹底瓦解,八爺胤禩更是被抄家,最後鬱鬱而終。而對於八王議政這個起伏跌宕的朝會非常的兇險異常,但實際上呢?小編覺得這一切都是雍正皇帝的布局,他早已成竹在胸。
  • 雍正登基後,那些參與九子奪嫡的兄弟們下場如何?一個比一個慘
    但是太子被廢後,引發了諸皇子奪嫡行為愈演愈烈,為了緩和矛盾,在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又復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經歷廢黜事件後的胤礽性格大變,胤礽二次上位後積極籌劃提前登基,並於康熙五十一年爆發了太子「謀逆案」,到了此刻,儲君與皇權之爭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 《雍正王朝》中的「毒蛇老九」,最終落得何種下場?死得可慘了
    如果說皇十子胤俄為胤禩提供了「背景」支撐,那麼堪稱「富豪皇子」的胤禟則為胤禩源源不斷地提供著「財力」支撐。和政治智慧幾乎為零的胤俄不同,胤禟不光具備天生的商業頭腦,還一度兼任「八爺黨」的智囊,這也使得雍正皇帝剛一登基便將其視為了重點報復對象。在《雍正王朝》的角色設定和劇情演繹中,皇九子胤禟絕對對得起「毒蛇老九」的稱號。
  • 雍正君臨天下,參與「九子奪嫡」的其餘八個皇子,有幾人善終?
    遵照康熙的遺詔,第四子胤禛繼承皇位,年號雍正。雍正繼承大統,意味著他成為「九子奪嫡」的最後贏家。那麼,雍正君臨天下後,參與「九子奪嫡」的其餘八個皇子,有幾人善終呢?康熙帝第八子:愛新覺羅·胤禩胤禩在宗室和朝臣心中都很有威望,但是一直遭到康熙的打壓。尤其是在斃鷹事件之後,康熙甚至說出「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的狠話。雖然後來胤禩和康熙的關係有所緩和,但是他與皇位已徹底無緣。雍正即位之初,將其改名為允禩,並加封他為和碩廉親王。
  •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此時胤禩面對雍正,已實無反擊之力
    雍正在心裡思付道,多年儲位之爭早就讓人們鬥紅了眼,為了達到目的,彼此都不惜爭取一切手段,雍正還公開讓眾官員舉報胤禩叛逆的大罪,他已先後對允禟、允等人動了手,狠狠打擊了各皇子黨,允禩及其黨人豈肯束手待斃?他們必然會伺機進行反擊,而趁著雍正威望還不太高,地位尚不穩固,又處於外局內局都不太安穩的的雍正登基之初進行暗殺,應該算是能奪回皇位的一個捷徑了。
  • 九王奪嫡後八爺黨均被雍正清算,為何唯獨老十躲過一劫?實屬無奈
    新君登基後自然會對以往的政敵多有打壓,所以老八胤禩、老九胤禟的下場都很悲慘(老十四胤禵畢竟是雍正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顧念著手足之情,雍正對他的處理必然會手下留情,故此處不拿他作比較):但是等雍正立穩腳跟後,對胤禩的打擊報復也就隨之開始了。雍正四年(即公曆1726年),胤禩就被雍正以莫須有的罪名革爵除宗(雍正為了羞辱胤禩還特意將其改名為「阿奇那」,滿語意為「豬狗之輩」),監禁於所,最終於改年九月八日薨逝於監所,年僅45歲。
  • 雍正當皇帝後,為什麼不放過九王爺胤禟?
    胤禟雍正上位後,要鞏固自己的權力,必須先穩住奪嫡的對手,內部事情安定了,才能著手處理外患。雍正採取的是拉攏懷柔策略,使之部分歸順自己,並且可以利用他們的勢力,進一步穩住其他人,然後再分化瓦解,最後一鍋端。既穩住了局面,又化解了敵我矛盾。剛繼位的雍正,並沒有對他最大的對手胤禩發動實質性的攻擊,這主要是因為時機尚未成熟。
  • 雍正王朝:胤禩的「謎之自信」——不控制胤祥,為何就敢發動政變
    毫不誇張地說,沒有胤祥,雍正皇權不會穩固,雍正皇帝甚至都坐不上皇位。可就這樣一位能夠直接決定「八王逼宮」成敗與否的關鍵性人物,竟然被廉親王胤禩忽略了!胤禩哪來的「謎之自信」,敢於直接忽略胤祥的決定性作用?沒控制胤祥,胤禩為何就敢認為「已經擁有九成勝算」?其實,對於胤祥的忽略,並非是胤禩的疏忽,而是他經過縝密考慮以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