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抽筋也就是胃痙攣,繼發於其他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和胃潰瘍以及十二指腸潰瘍等。胃痙攣發作時上腹部會出現突然的劇烈疼痛,甚至會出現臉色發白,不停地冒冷汗,四肢發冷以及中上腹部有腫塊,根本不敢觸摸,大約1~2個小時後能自行緩解。
胃「抽筋」是怎麼回事?
胃抽筋的學名是胃痙攣,患者胃部肌肉突然抽搐,胃部呈現強烈收縮狀態。一般跟胃器質性疾病或神經激素有關,以上兩種因素會使得胃平滑肌痙攣,病情發作時腹部疼痛難忍,甚至會出現噁心嘔吐。疼痛有時會向左肩胛部、背部以及左胸部放射,患者會因為疼痛而暈厥。
胃痙攣「元兇」是什麼?
1、做劇烈運動
做劇烈運動時會使得大部分血液流向運動肌肉,消化器官的血液相對減少。運動後胃部因為缺血缺氧而導致胃痙攣,特別是吃飯後立馬做劇烈運動,發生胃痙攣的風險極高。
2、環境因素
一日三餐不規律會使得大量胃酸分泌,刺激胃黏膜,從而引起平滑肌痙攣,導致胃痙攣。同樣大量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暴飲暴食以及長期吸菸也會引起胃痙攣。另外某些藥物就如同阿司匹林一般,破壞胃酸分泌的自身調節作用,降低胃黏膜屏障,最終引起胃痙攣。
3、身心因素
患有胃腸道疾病,如膽汁反流症、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炎,持續性過度緊張或心理壓力過大,易出現胃痙攣。某些慢性病也會伴有胃痙攣如肝硬化、慢性腎功能衰竭以及胃泌素瘤,還有慢性阻塞性肺氣腫、類風溼性關節炎以及白血病同樣會引起胃痙攣。另外胃神經官能症患者,因為高級神經活動障礙,使得植物神經系統機能失調,導致胃痙攣。除此之外,急性過敏反應同樣會誘發胃痙攣。
如何遠離胃痙攣?
1、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保持飲食規律,選擇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減慢吃飯速度,不能暴飲暴食,吃飯時需專心致志,不能一邊玩手機一邊吃飯,這樣才能保證食物消化和吸收,減輕胃部負擔。
2、飯後不能立馬運動
古人云:飯後走一走活到99,這裡的飯後並不是吃完飯立馬運動,而是吃飯後30分鐘再選擇平緩的運動。
3、選擇正確的喝水時間
一日三餐前一個小時、早晨和晚上睡覺前是喝水的好時機。若吃飯後立馬喝水可稀釋胃液,同樣不能用湯水泡飯吃,以免影響食物消化。
4、慎重選擇藥物
是藥三分毒,藥物不僅對肝臟和腎臟帶來損傷,而且藥物中的某些成分也會對嬌嫩的胃黏膜帶來刺激,引起胃痙攣或胃穿孔。
溫馨提示
必須戒掉吸菸喝酒的習慣,因為酒精和尼古丁會對胃黏膜帶來刺激,引起胃黏膜缺血和缺氧,使得胃功能發生失調,從而導致胃痙攣。可採取少量多餐的飲食原則,不能站著或蹲著吃飯。另外吃飯時需保持情緒穩定或精神愉悅,因為神經激素作用會引起胃痙攣,吃飯時不能緊張、焦慮或憤怒等。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