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不受待見,死後名聲鶴起,陶淵明為何死後才成名?

2020-12-14 半藏歷史

點擊「關注」,這是一條有靈魂的自媒體

陶淵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初中我們就已經背過他不少的詩詞了。其中有《飲酒》、《桃花源記》最讓人耳熟能詳。尤其是桃花源記,幾乎成了我們複雜生活中的的一束白月光,心口的一顆硃砂痣。

《桃花源記》描寫了一個烏託邦式的理想社會。這樣的社會多麼令人嚮往,那裡沒有官吏,沒有苛捐雜稅,沒有壓迫,沒有欺詐,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和諧。這與當時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黑暗的社會形成了多麼鮮明的對比。可以說,《桃花源記》中傳達出來的思想,便是陶淵明一生追求的理想。

陶淵明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有成就的詩人,他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祖父和父親都做過小官,但是父親死得早,陶淵明很早就過上了貧窮的生活,青年時接觸過到道家思想,對自然風光和田野生活極度嚮往,也培養了安貧樂道,簡樸歸真的生活志趣。作為一個窮苦人家出生的孩子,在當時的仕途環境中是很難有大的作為的。一直到29歲那年,迫於貧困的生活,也對現實還存有希望,陶淵明也登上了仕途。

十幾年的仕途沉浮,陶淵明三次出仕,又三次歸隱。面對南朝趨炎附勢、追求富貴之風盛行,陶淵明天性清傲孤高,他對這樣社會風氣感到失望,他嚮往淡泊簡單的生活。一直到四十多歲,陶淵明徹底對仕途失去了希望。他脫離了拘束與壓抑自己身心的官場,回到了田園,過上了自己喜歡的自由生活。陶淵明歸隱後,在田園生活了22年。他歸隱的的這22年裡,是陶淵明詩詞創作的高峰期。他把田園風物和田園生活大量寫入了詩篇中,開闢了詩歌的新天地,為詩歌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文學史上稱他為田園派詩人。

可是陶淵明的詩文在南朝並不受重視。主要因為當時文人崇尚駢儷,輕視質樸。一個文人在生前的文字不受重視,死後反而值千金,這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了。這就和梵谷的畫一樣,生前畫了800多幅畫,卻只賣出了一幅,窮困潦倒的一生,寂寂無名。卻在百年之後,名聲鶴起,成為全世界追捧的對象,每一幅畫都能賣出天價。這是多大的一種孤獨與遺憾。

陶淵明的辭賦今存3篇,散文今存7篇,其中《歸去來兮辭入、《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都是傳世名篇。

宋代作家歐陽修對《歸去來兮辭》推崇備至,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這篇辭賦作於陶淵明準備辭去彭澤縣令歸隱的前夕,是他同官場告別的宣言書。作品開篇寫道:「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這是全篇的主旨,以下通過想像,鋪敘田園生活的多方面樂趣,表達他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篇末「聊乘化以歸盡,樂復天命復奚疑」兩句,以曠達情練表白人生態度。

這篇辭賦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它的主旨是「覺今是而昨非」,對「昨非」一筆帶過,重點鋪陳描寫「今是」,即想像中的歸隱生活。作者在鋪陳描寫中寓情於景,達到情景交融,有詩歌一般的感染力。如「雲無心以出岫,鳥飛倦而知還」兩句,就景中含情,意趣橫生。行文注意對仗駢偶而又不失自然,如從胸中自然流出。如寫想像中的春遊情景:「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全篇語言蒲新、典雅、鮮明、流暢,並富有音樂之美。

陶淵明死後,他的好友顏延年在《陶徵土誄》中只讚揚他孤高耿介的人格,對於他的文學成就,只說「文取達旨」。在他死後60年,沈約作《宋書》把他列入《隱逸傳》,對他的文學成就也未予肯定。齊代劉勰作《文心雕龍》,評論了歷代文人,竟無一字涉及陶淵明。梁代鍾嶸作《詩品》,又稱他是「隱逸詩人之宗」,把他的詩列入中品,放在陸機、潘嶽之下。梁代蕭統開始重視陶淵明的文學成就,為他編集、作傳、作序,在序文中對他的詩文給予了很高評價,但在《文選》中只選錄其詩8首、文1篇,人選的作品比謝靈運、顏延年都少。

到了唐代,陶淵明的詩文才開始受到廣泛重視。宋、清兩代出現了研究陶詩的兩次熱潮。

陶淵明的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是較為複雜的。他蔑視富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為後代有進步思想的作家樹立了榜樣。如李白詩中那種蔑視權貴的精神,正是陶淵明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汙精神的發展。陶淵明的樂天知命、生死無常、及時行樂的思想,也給了後代詩人以消極影響。如白居易說陶詩「篇篇勸我飲,此外無所云」,就是典型例子。

陶淵明的詩歌藝術對後世影響也很大。他開創的田園詩,成為一個流派。唐代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都從不同角度仿效他的藝術風格。北宋蘇軾和陶詩達109首,南宋陸遊、辛棄疾等,也都受到陶淵明詩歌的薰陶。

陶淵明的詩詞表達了對於勞動人民的同情,反映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的不滿,詩中的藝術風格獨成一家,對後世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他的詩確實是中國文學的瑰寶。

好了 ,小夥伴們,看完了文章,您有什麼看法呢?不妨在下方分享您的想法。喜歡本文的朋友可以轉發關注支持一下,您的支持就是我無限的動力。

-end-

文/燕曉童

相關焦點

  • 很多人說,黃家駒是死後才成名的,你贊同嗎?
    Beyond在商業運作上雖然很成功,但也僅僅只是稍有名氣,初漏鋒芒,這是黃家駒生前Beyond樂隊的狀況,他們當時僅僅是在香港樂壇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在當時流行音樂當道的香港樂壇Beyond排位並不靠前,而且他們當時創作的搖滾音樂其實並不被大眾接受,Beyond的成名也是靠的是後期的風格轉換,像流行靠攏。
  • 45歲王小波猝死,生前不受同行待見,死後作品卻火了!妻子道出真相
    生前被同行看不起,死後卻被一批讀者追捧「封神」王小波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創作者,他與當時的圈內文學愛好者格格不入。像卡夫卡一樣,身後那些掌聲,沒給他帶去任何實際利益。在他去世之後的葬禮上,竟然沒有一位圈內人前來弔唁!然而,在王小波去世一個月之後,《時代三部曲》發行,一時間名聲大噪!
  • 陶淵明作品長期很不受待見,他的成名要靠這幾個人!
    陶淵明放現在自然是我們家喻戶曉,被學人大加推崇的大詩人,他作品裡返璞歸真的精神和高妙的詩歌境界被今人奉為經典。但是,在他生前死後的數百年裡,他的詩歌地位一直是不上不下,不能躋身一流的詩人行列。他真正奠定了自己的詩歌地位還是到了宋朝時。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有哪些人對陶淵明的封神做出了貢獻。
  • 黃家駒真的是死後成名的嗎?
    其實在那時候的香港,Beyond的唱片銷量不高,雖然有一些金曲在香港成名也拿下一些獎項,但那時候的草蜢樂隊和達明一派以及太極樂隊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就是因為在香港發展受阻,他們四人才決定曲線救國去日本發展。
  • 1989年,安徽一小夥臥軌自殺,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卻名聲大振
    還記得高曉松和許巍合作的那一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讓人們都開始嚮往詩和遠方嗎,對於身處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詩與遠方,就讓我們對未來有了無限的暢想,而事實上在這之前就有人已經用他的詩唱響了遠方,但是命運如同兩道交錯的軌道,時常充滿了遺憾與未知,也就是在1989年,安徽一小夥臥軌自殺之後,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卻名聲大振,用他的生命與詩歌唱響了生命最後的理想
  • 王小波的一生,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名聲鵲起!他究竟有何本事?
    1997年4某天,水木年華的前成員姚勇,哭著聯繫遠在英國學習的舅媽李銀河,告訴她舅舅王小波不在了!23年前,當王小波離開這個世界時,很少有人聽說過這位作家,他病逝幾天後,南方都市報導的編輯想以《著名作家王小波去世》為題目將消息見報。然而發表之前,同事卻再三確認,王小波真的著名嗎?
  • 他是萬綺雯的「伯樂」,生前與病魔對抗數年,死後卻沒人悼念他
    他是萬綺雯的"伯樂",生前與病魔對抗數年,死後卻沒人悼念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當年這部劇可謂是風靡全國,萬綺雯也是在這一部劇的播出之後,開始名聲大噪,而這部劇幕後的大佬叫做梁立人,上了年紀的他,在被病魔折磨多年之後,好不容易做了換腎手術
  • 儒家的生死觀:生前何必大睡,死後自會長眠;努力才是人生的宿命
    「生前何必久睡,死後自會長眠」,相信這句話在無數人的腦海裡都有很深的印象,而且它也經常出現在不少人學生時代的校園標語裡。民國閨女作家蕭紅說這句話的意思無非是告誡人們:人活著就要不停地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努力才是人生的宿命,要通過努力拓寬我們生命的寬度。
  • 一代大俠黃飛鴻,生前落寞,死後輝煌,充滿坎坷的一生
    據李燦窩及黃飛鴻的其他傳人回憶,黃飛鴻的第四任妻子莫桂蘭,生前經常說黃漢熙是長得最像黃飛鴻的。因為黃飛鴻所有的照片都毀於戰火,就連妻子手上也沒有。所以一次香港某雜誌的記者採訪莫桂蘭,提到黃飛鴻的長相的時候。莫桂蘭就拿出了一張黃漢熙的照片,說當年黃飛鴻就是長這個樣子的。於是記者就借走了那張照片,後來不知道怎麼樣就弄丟了。
  • 他為推翻德川幕府貢獻頗多,卻生前無知名度,死後受大眾青睞
    摘要:他為推翻德川幕府貢獻頗多,卻生前無知名度,死後受大眾青睞敘述歷史本來就有很多方式,像是學術性的研究書籍或論文、小說、電影、連續劇、漫畫等等,但沒有任何一種方式能完全客觀地描述歷史。歷史上的人物都是透過傳說或小說、連續劇等的描述,被塑造成社會上認知的形象,而這些人物會如何被描述,主要還是受時代風潮及政治背景、思想的左右。坂本龍馬生前並不怎麼有名,而顯示他真正面貌的史料又很少,但他死後卻在時代風潮及人們的期望,以及政治因素等背景下,有了鮮明的人設,獲得一般日本民眾的喜愛。至於真相到底如何,那也只有那個時期的人才能明白。
  • 十殿閻羅生前都是誰,生前忠義正直,死後成為地域的主人
    在中國民間的傳說中,人死後靈魂會去地獄報導,審判他生前的作為,生前行善便可轉世為人,享受榮華富貴,生前作惡便要在十八層地獄接受懲罰。與印度十八地域小王不同,中國流行著十殿閻羅的說法。在相關史書的記載中,生前至忠至孝的人,死後就能成為地下的主人。
  • 秦穆公雄才大略、愛才如命,為何死後留罵名?
    如果它背後(西方)有埋伏,腹背受敵,統一是不可能的事情。秦國擴張的歷史,可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往西打,消滅西方、北方的少數民族,鞏固後方;第二個階段,才是往東打、往南侵。所以嬴政雖然愛才,但還不徹底;不像他祖爺爺秦穆公,愛才都愛到棺材裡了。五張羊皮換來名相百裡奚,一匹死馬讓三百村民為自己捨生赴死,主動擔責讓孟明視等人拼死賣命,都是他愛才的表現,也是手段。故事還不止於此。
  • 海子:1989年春天決定去死,生前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從小他就對於讀書有著出乎預料的熱情,年僅4歲的他就在農村裡表現出來的不一樣的天分,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的他竟然在當年踴躍報名公社所組織的背誦比賽。 沒有想到還在比賽上得了名次,一刀也讓他成為了村裡遠近聞名的小神童,後來的他更是努力學習,立志要走出這個破敗的小山村,闖入不一樣的世界,看看外面的樣子。
  • 荀攸是曹魏第一任尚書令,為何死後三十年才得以配享曹魏太廟?
    原標題:荀攸是曹魏第一任尚書令,為何死後三十年才得以配享曹魏太廟?
  • 大太監李蓮英死後為何只剩一顆頭顱?
    清末紅極一時的大太監李蓮英可謂盡人皆知,這位生前慈禧太后前的大紅人在靠山「老佛爺」死後,為其在宮內守孝了100天後默默自行出宮退休頤養天年去了。
  • 從私生女風月場到總統貝隆夫人,受人愛戴卻為何死後24年才得下葬
    Eva和Evita是一樣的意思,只不過Evita叫起來更親切,這是西班牙語中人名很常見的變換,因為貝隆夫人廣受人民的愛戴,所以被這樣稱呼。她生於1919年5月7日,逝於1952年7月26日,是一個中產階級的私生女,父親死後,母親和家人經濟生活拮据。在15歲的時候,為了成名,跟隨一位已有家室的歌手來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但是慘遭拋棄。
  • 衛青為漢武帝立下汗馬功勞,為何衛青死後,漢武帝滅衛氏一族?
    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事件與巫蠱之禍有著聯繫,漢朝的大將軍衛青為何在死後不久,便被漢武帝給滅族了呢?這其中有著什麼緣由和隱情呢?後來,又經過了公孫敖的引薦才進入宮中,開始了自己的成名之路。衛青的成名恐怕就是打匈奴打出來的,衛青的戰績令人稱讚,他的戰力使匈奴聞風喪膽。在他的指揮下,漢軍七徵匈奴,打的匈奴是毫無還手之力。不僅把之前被匈奴佔領的土地全給收了回來,還打出了漢朝的威風。
  • 呂雉生前機關算盡,死後呂氏的人被誅殺,只因看錯兩個人
    周陳二人之外,還有劉肥劉肥也算是一個騎牆之人,劉肥是劉邦長子,只是他的出身不是嫡出,是一個不合法的兒子,所以只是被封了齊王。有一次,他去京城拜見皇帝時只是照搬了家族的禮儀而沒有遵守君臣禮儀。這讓呂后極其生氣,差點殺了他。多虧皇帝仁慈才算保住了他的性命。
  • 1989年春天,一個叫海子的人決定去死,生前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啊,那些不信仰太陽的人是背棄了神的人。」1984年,一個以「海子」為筆名的年輕人——查海生,創作《阿爾的太陽》時引用了這句梵谷致其弟書中的話。當時的他還沒深切地思考過未來,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海子的結局竟然也如同發生在那位天才畫家身上的相似。五年後,在1989年的春天,一個叫海子的人決定去死!生前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 她出身低微,卻是嘉慶的一生摯愛,生前沒當皇后,死後極盡哀榮
    他和不少明君一樣,對國事自然相當上心,乾隆一駕崩,他更是不餘遺力地剷除貪官和珅一黨,但皇帝也是人,累的時候自然需要找人閒聊說話,於是這位不起眼的漢女登場了。她是永琰的通房丫頭王佳氏,內務府包衣出身,所以她的出身很低微,只能當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她的父親是個文人,自然從小對這個女兒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