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春天,一個叫海子的人決定去死,生前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2020-12-26 趣史錄

「一切我所向著自然創作的,是慄子,從火中取出來的。啊,那些不信仰太陽的人是背棄了神的人。」1984年,一個以「海子」為筆名的年輕人——查海生,創作《阿爾的太陽》時引用了這句梵谷致其弟書中的話。

當時的他還沒深切地思考過未來,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海子的結局竟然也如同發生在那位天才畫家身上的相似。五年後,在1989年的春天,一個叫海子的人決定去死!生前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很難想像,一個可寫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麼溫柔地觸動人心的語句,這麼細膩的直擊靈魂靜謐的構圖,他的身上一定滿布陽光烘烤過餘下暖暖的痕跡。然而,事實卻是如同萬年寒冰的心涼,海子臥軌自殺,死前留下遺書交代死亡與人無關。

我想,世人中不乏這樣才華橫溢的人,但往往會有兩個極端:一個人情練達,八面玲瓏,另一個則是懷才不遇,黃鐘毀棄。作出輕生選擇的海子,大概是對他自己的理想國,太執著,太固執了。

海子的生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降生在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農村的一戶人家。那時還叫海生的他,是個早慧的男孩。

年僅四歲,小小的海生參加了公社舉辦地背誦比賽。一般這個年紀的孩童最是好玩,天不暗也不會回家吃飯休息,其餘時間一直在外撒野。加上當時,普遍大眾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字都識不全,何況要求理解能力、難度更高的背誦?

可想而知,這個孩子的智商的確不是常人的水平。1979年,查家海生更是成為各家各戶爸媽嘴裡的「別人家的孩子」,十五歲入讀北京大學的法律系。就算放在今日來說,也是「神童」級別的人物、「全村的希望」,所有人包括少年海生,也是如此期盼自己錦繡前程,衣錦還鄉。

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自然天氣就不是個人可操控的,所以在北大未名湖畔、楊柳樹下閱讀的海生,還剩故知和新娘就算是人生贏家了。

的確,命運也給他安排妥當。在北大求學的日子裡,他遇到駱一禾,而後參加工作,海子(那時已用該筆名發表作品)遇到了外語系的女學生,也遇到過讓海子深夜等待在德令哈的「姐姐」。

故知,愛人,登榜,來自農村的這個小夥子年紀輕輕就都完成了,似錦前程指日可待。就在鄉親們翹首企盼海子能在首都混出一番新天地的時候,在北京西北部的昌平,一個狹小簡陋的房子裡的海子,卻在痛苦的邊緣掙扎著,死神的鐮刀也在悄然舉起。

海子的亡

1983年,畢業後海子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校刊編輯部,一年後調任至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授美學專業。1985年正式以海子的筆名,發表著名的現代詩《亞洲銅》。從大學時期開始創作到亡故,海子一共書寫了近兩百萬字作品。

究竟是什麼緣由,讓青年才俊的男子選擇臥軌自殺

先說職場,那時的昌平算是北京的荒郊,滿眼儘是低矮平房,枯樹野草。遠眺東南,那邊的夜空是明亮的,那邊的生活是車水馬龍的,那邊的繁華才是海子心之所向的。這裡並不是孩子虛榮心作祟,對於一個鄉村背景出身的人來說,嚮往熱鬧都市是非常普遍的情況。

大都市有最新鮮的趣聞,有眼花繚亂的燈紅酒綠,有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就像是肥沃的東北黑土地,只要撒上一把種子,十有八九能有個好收成。更何況對於浪漫主義詩人敏感的神經,中心城區能帶給他無數的靈感,就像噴湧的泉眼。

可現實就像當頭棒喝,狠狠地敲碎了海子的夢。雖然成為一名教研室的老師,但是周圍的人都沒有給予他足夠的尊重,幾乎沒人稱呼他「查老師」,更多是叫他「小查」。在海子脆弱敏感的內心,如同一句句話,在肆無忌憚地嘲諷他瘦小的身軀和單薄的背景。他嘗試申請調走,可屢屢受挫。

再說感情。這個感情我認為應該分為兩部分來講,海子的愛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愛人,一個是愛文學。

海子愛的女人都比較決絕,先是初戀女友因為他的貧困而選擇分手,後來有個懂得欣賞海子作品的女學生出現,好景不長,結局也是離開,遠嫁深圳。還有深愛的「姐姐」,海子為她追逐、痴狂、買醉,像個瘋子捶著心臟「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

以現在流行語說,孩子經常被發「好人卡」。有次,他在宴會上巧遇已為人妻的前女友,大醉後說了些胡話,醒來懊悔不已,纏著有人問到有沒有說些傷害對方的話,真是善良的一塌糊塗。

海子的生命已然貢獻給文學,他寫的詩和小說,手稿壘起來足足一人高。他的憤懣,他的不甘,他的傷痛,藏在濃厚的筆墨裡,筆下卻又能勾勒出暖心的文字。恰似在外辛苦勞作的母親,歸家後仍然給予孩子溫暖的懷抱,縱使自己心在滴血,也要把溫柔的笑容保留給家。

離世前兩月,海子寫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樣的詩句,縱使自己的作品投稿屢屢被拒,自己的思想被同行嘲笑,他還是會為了一片飄零的夜嘆息,一次談話而興奮。可是1989年的寒冬過去了,海子卻沒來得及等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在三月底的一天,留下絕命詩和遺書後,海子抱著書,將自己的身軀捲入山海關的火車下,無情地碾碎,他的肉體消亡。或許他的靈魂會從山海關為起點,一路遊覽到玉門關外,去瞧瞧春風為何如此冷酷不臨那地。

海子的存

肉身毀滅,思想猶存。他如今仍活在字裡行間裡,死亡卻給他帶來另一種生命。他的詩情,他的想法感染了一代青年,古老的文字攜帶著生氣進入每一個讀者的心間。浪漫的想像,抒情的文字,光怪陸離的天馬行空,讓大眾都想去買一本詩集,造訪一次故居,獻一束鮮花於海子墓前。

他的作品時至今日,再版無數,生前遊覽過的青海德令哈市也給他修建紀念館和碑林。海子的墓前鑲嵌著瑪尼石,這是他從西藏背回來的愛物,父母希望黃泉路上他不再寂寞孤獨。村民們不解為什麼一個在當地風俗認為自殺不吉利的人,會吸引這麼多人不遠萬裡來祭奠緬懷。

就是這樣的方式,讓海子永遠存活在大眾的心中心中。如此,即使他再單純,再固執,再多的敏感,也沒有什麼能讓他再次受傷了。長眠故土的海子,希望你可以做一株向陽的向日葵,冬天時深埋在厚土保暖,春日汲取養分生根發芽,夏時開花,秋日結果,四季輪迴,追逐太陽,追逐溫暖,追逐自己心之所向。

相關焦點

  • 海子:1989年春天決定去死,生前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曾經從小山村出來才華橫溢的他,卻在1989年的春天選擇死去,為什麼海子死的時候籍籍無名,卻在死去之後名聲大振呢? 一、出身農村的天才少年,逆襲進入北京大學 海子的人生絕對是一個逆襲的典範,在1964年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出生的這麼一個平凡的小男孩,他是家中的獨子。
  • 1989年,安徽一小夥臥軌自殺,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卻名聲大振
    還記得高曉松和許巍合作的那一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讓人們都開始嚮往詩和遠方嗎,對於身處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詩與遠方,就讓我們對未來有了無限的暢想,而事實上在這之前就有人已經用他的詩唱響了遠方,但是命運如同兩道交錯的軌道,時常充滿了遺憾與未知,也就是在1989年,安徽一小夥臥軌自殺之後,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卻名聲大振,用他的生命與詩歌唱響了生命最後的理想
  • 1989年,以夢為馬的詩人海子自殺!生前寂寂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這是當代青年詩人海子的代表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的語段。海子原名查海生,一個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的現代作家,可誰會想到寫出如此輝煌、熾烈詩篇的他最後卻選擇了一種最殘忍的方式-臥軌自殺,來結束自己的一生。
  • 海子之死: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1989年3月26日,山海關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一個瘦削的詩人躺在鐵軌上,他在碎石間攤開了一本《聖經》……最後望了一眼天上的白雲和這個美麗的世界,他就這樣靜靜地臥在鐵軌上。遠方的一列火車呼嘯而來,結束了他的生命,也結束了他持續一生的孤獨。這個毅然決定去死的人,叫海子,是一位詩人。
  • 海子決定去死的那一年,王小波37歲,賈宏聲22歲
    所以對於那些獻身於警醒他人思考生命意義之人,我始終保持敬畏之心,每每迷茫時、痛苦時、一蹶不振時,總會想起他們的故事,想念他們的作品。他們生前窮困潦倒,寂寂無名,與現實對抗,為理想掙扎,而死後卻成為傳奇,獲得巨大名聲,受萬人敬仰。
  • 31年前,安徽小夥在山海關臥軌自殺,生前寂寂無名,死後萬人追捧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去世前名聲不大,去世後聲名鵲起,他的地位被人刻意地拔高了
    1964年10月,新疆羅布泊地區升起了一朵蘑菇雲,那是新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中國崛起的標誌。也就是在這一年,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有個男嬰降生了。此時,他還叫査海生,20年後,他有了個響噹噹的化名——海子。
  • 王小波的一生,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名聲鵲起!他究竟有何本事?
    1997年4某天,水木年華的前成員姚勇,哭著聯繫遠在英國學習的舅媽李銀河,告訴她舅舅王小波不在了!23年前,當王小波離開這個世界時,很少有人聽說過這位作家,他病逝幾天後,南方都市報導的編輯想以《著名作家王小波去世》為題目將消息見報。然而發表之前,同事卻再三確認,王小波真的著名嗎?
  • 海子最美的10首詩|海子紀念特輯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1989.1.13小編註:廣州《花城》文學雙月刊
  • 海子:以夢為馬,15歲上北大,25歲臥軌自殺,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當然,這並不代表80年代是一個輕鬆的年代,時代荊棘依舊叢生。可若真有一臺時光機,肯定會有這樣一群人,想回到1989年的3月26日,去阻止一個人的死亡。他們或許是那個人的讀者詩迷,或許是那個人的親朋好友,亦或許,只是不想看著那個人死。
  • 寫了20年「黃色小說」的王小波撞牆而死?生前悲哀,死後意外爆紅
    接著,王小波動用自己的朋友關係,找人到處推薦,得到的一致回復都是:你的小說是很精彩,但現在不敢發。生前寂寞,死後暴紅直到去世,王小波在內地都沒有正規發表過一部長篇小說,也沒有獲得過任何文學獎項,報刊轉載率也是零。
  • 生前寂寂無名,死後萬人景仰,高曉松曾稱他是神人,45歲猝然離世
    20世紀,有位獨樹一幟的小說家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快樂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貨真價實。這個人,就是引領了一代潮流的王小波,細數中國歷史長河中的文學家,不乏生前毫無聲名,死後卻萬人敬仰者。
  • 今天是海子的生日,後天是海子的祭日,我們只能擁有明天
    這首詩寫於1989年1月13日,這離海子離世還有2個月的時間,寫出那麼溫暖的一首詩歌,怎會兩個月後選擇自殺,這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自殺可能真的來源與他的抑鬱及精神的瓦解。1979年考上了北大法律系,那時,他還是個孩子。
  • 生前不受待見,死後名聲鶴起,陶淵明為何死後才成名?
    其中有《飲酒》、《桃花源記》最讓人耳熟能詳。尤其是桃花源記,幾乎成了我們複雜生活中的的一束白月光,心口的一顆硃砂痣。《桃花源記》描寫了一個烏託邦式的理想社會。這樣的社會多麼令人嚮往,那裡沒有官吏,沒有苛捐雜稅,沒有壓迫,沒有欺詐,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和諧。這與當時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黑暗的社會形成了多麼鮮明的對比。
  • 王小波45歲貧疾而死,一生孤獨而自由,生前寂寞、身後名聲大振
    1997年,年僅45歲的王小波離開了人世,被發現時,他的頭抵著牆壁,牆上有牙齒刮過的痕跡,從國外急匆匆趕回來的李銀河悲痛欲絕,做了個重要的決定。李銀河在悲痛之餘決定讓王小波在死後也堅持他特立獨行的文人風骨。
  • 王小波:一個寫了20年「黃色小說」有趣的人,生前寂寞,死後封神
    他是一個寫了20年「黃色小說」的有趣的人,生前寂寞,死後封神的人。後來王小波的去逝,他的哥哥曾說:「小波這麼年輕就因病逝世,和娘胎中受刺激不無關係」王小波出生時,上面已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所以他在男孩中排行老二。熟讀王小波《黃金時代》的人都知道,裡面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就是王小波的真實寫照。
  • 王小波:「生前籍籍無名,死後聲名鵲起」
    當然,這樣很吃虧,假如你不想吃虧,就該去偷漢子來。這樣你自己也認為自己是個破鞋。別人沒有義務先弄明白你是否偷漢再決定是否管你叫破鞋。所以,後來王二以「偉大的友誼」之名和陳清揚搞起了「破鞋」,然後出逃,離開了農場……《黃金時代》這部書中,鋪天蓋地都是對性和愛的描寫,且沒有任何掩飾與文學修飾,這也導致當年出版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挫折。
  • 海子在自殺12天前寫下這首詩,開篇10個字就令人淚目,風靡了31年
    1989年3月26日,有人在山海關附近發現了一個臥軌的年輕人。他身無長物,隨身帶著4本書,不久大家就意識到他就是著名詩人海子。據高曉松後來回憶說,當時的清華學子們,在校園點上蠟燭紀念海子。「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從明天起,給每一個親人通信」,「給每一條河給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這些都是他想要的春暖花開,為何他卻要放棄?帶著這個疑問,本期我們來讀一讀海子在自殺12天前寫的這首《春天,十個海子》,這是海子的絕筆詩,寫於1989年3月14日的凌晨3點--4點間,此詩自問世以來距今已風靡了31年。
  • 史上死得很慘的女人,生前被做成人彘,死後卻成為神仙,萬世供奉
    一旦決定勝負,就會變得轟轟烈烈。西漢初年,韓高祖劉邦還在位的時候,後宮裡發生了一場愚蠢、欺騙、轟轟烈烈的鬥爭。鬥爭的雙方分別是正宮皇后和皇帝的寵妃。最後一個槍匪最終無法擊敗正宮的手段,被正宮皇后殘忍殺害,同時槍匪的兒子也被除掉。這位正宮皇后是呂喆,皇帝的寵妃是韓高祖劉邦生前最寵愛的戚夫人。
  • 海子自殺前一個月,為他深愛過的4位女子寫的情詩,令人不忍卒讀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海子自殺前一個月,為他深愛過的4位女子寫的情詩。雖然從內詩的內容上來看,他的內心此時已經崩塌,但他對愛過的人仍然是深情的。讓我們來品一品:題目的名字叫「四姐妹」,其實就是把這4位女子都寫進同一首詩裡了。詩壇情詩這麼多,4位同時入詩,確實是很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