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之死: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2020-12-12 博書

1989年3月26日,山海關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一個瘦削的詩人躺在鐵軌上,他在碎石間攤開了一本《聖經》……最後望了一眼天上的白雲和這個美麗的世界,他就這樣靜靜地臥在鐵軌上。遠方的一列火車呼嘯而來,結束了他的生命,也結束了他持續一生的孤獨。

這個毅然決定去死的人,叫海子,是一位詩人。海子的身邊,帶了四本書:梭羅的《瓦爾登湖》,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還有一本《新舊約全書(聖經)》。他臨終的遺言寫道:「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詩人海子為什麼自殺?就像一個謎,歷來眾說紛紜。在八十年代那個文學是是個噴薄的「黃金時期」,海子並不是一個啟蒙式的人物,更無法與一代人的「精神偶像」聯繫起來。

海子之死,充滿了一種為詩歌殉道的悲壯。正是這樣的悲壯,讓生前籍籍無名的海子,死後卻名聲大噪、家喻戶曉。海子去世後,他同為著名詩人的好友西川曾說:「詩人海子的死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神話之一。」海子死後,人們稱其為「殉詩者」,他是為詩歌理想殉道的人。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緬懷海子,海子的死亡也被無限神化。

海子是查海生的筆名,「海生」可不是「大海之子」嗎?據說海子生在龍年,龍生於海,所以他的父親給他取名為「海生」。正如他的名字,海子對大海有著近乎痴狂的熱情。他嚮往一切的空曠和宏偉,他去過洗滌靈魂的西藏,背回來兩塊石頭,最終被他的父親鑲嵌在他的墓碑上;他去過遼闊雄壯的大草原,寫下了動人的詩句: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

他是要在海邊築一座春暖花開的房子的,面朝大海,每天望著沒有邊際的大海,聽著海浪拍打的聲音。在海子去世前三個月,他寫下了那一首和大海有關的詩歌: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多麼讓人難以接受,那個想要做一個幸福的人,給每一個認識的人寫信的海子;那個想和心愛的人,有一座面朝大海的房子的海子;那個為每一個陌生人祝福,希望在塵世獲得幸福的海子,選擇了死亡的方式,來面對他熱愛的這個世界。

1964年,海子出生在安徽懷寧縣高河鎮的查灣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當時的農村條件落後,物質匱乏,在他之前出生的兩個姐姐都因病夭折。海子之後,這個貧窮的農家又添了三個弟弟。家裡面有四個兒子,雖然在農村是一樁喜事,但是要同時養活四個兒子,並不容易。

海子作為家中長子,敏感而懂事。他身上扛著的,是整個家庭的希望和寄託。海子從小就被譽為神童,他的聰明絕非一般人可比。他四歲就開始識字,記憶力超群,別人講的故事,他聽一遍就能記住,而且能繪聲繪色地複述出來。村裡的大人們,無不稱奇,海子的父母也對他給予厚望,希望他出人頭地,光耀門楣。

海子不僅早慧,而且極為努力,常常點著煤油燈學習到深夜。十歲那年,海子就上了中學,幾乎所有的科目他都名列前茅。但是家庭的貧窮和敏感的性格,卻讓海子自卑不已。海子十五歲那年,全國恢復高考,很多人考了兩三年都考不上大學,海子卻以全縣第一的優異成績考入了最高學府——北大。

在那個縣城,海子還能以自己的優異成績作為盔甲,維護自己敏感的內心。但是到了人才濟濟的北大之後,他的自卑卻被再次放大,他引以為傲的天才,在這裡已經不足為道。

海子所在的北大法律系,在整個班裡他年紀最小,身板也最小,而身上鄒巴巴的衣服則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窘迫。因為年紀最小,很快幾乎整個北大法律系的人都認識了他,同學們常常用「摸頭」的方式來逗他。

有一次班裡組織爬香山,一位同學摟他合影,甚至開玩笑說:「來,咱爺倆拍一個」。同學們的玩笑讓海子的心中很不是滋味。在海子看來,北大的每一個同學,都比他更加優秀。他們要麼家境優渥,要麼高大帥氣,只有海子被自卑拖入了一個陰暗的角落。

他家庭貧困,其貌不揚,站在人群中就被淹沒了。兩年的大學生活,讓海子走進了一個越發封閉的世界,他想要通過瘋狂的閱讀來排遣內心的孤獨,直到他遇到了讓靈魂散發出光輝的詩歌。

1981年,海子先後結識了駱一禾、西川,這兩人已經是北大小有名氣的詩人。駱一禾、西川都比海子年長,他們欣賞海子在詩歌創作上的天才,三個志同道合的人結成好友,號稱「北大三劍客」。

那段時間,或許是海子生命中最為幸福快樂的時光,朋友的肯定和支持,讓他在詩歌創作中一發而不可收拾。1984年,已經工作的海子寫出他的成名詩作《亞洲銅》,一直到1989年3月14日最後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在這短短的五年時間內海子寫出了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札記等,數量驚人。其中《麥地》、《以夢為馬》、《黑夜的獻詩——獻給黑夜的女兒》、《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詩歌膾炙人口,家喻戶曉。

海子之死,和他的愛情有關。1983年海子畢業之後,進入中國政法大學擔任老師。在這裡,他將遇到一段讓自己刻骨銘心的愛情。八十年代詩歌盛行,那是一個文學和詩歌最好的時代。當時海子在詩壇已經小有名氣,學生們都很崇拜他。

上課的時候,學生們也會要求他念幾首詩。海子在課堂上問:「想要我念誰的詩啊?」同學們紛紛說出自己喜歡的詩人:北道、舒婷、顧城、艾青、徐志摩……一位外語系的大一女生站起來響亮地說:「我喜歡海子的詩。」

那一刻,海子如同被一道閃電擊中。海子抬起頭來,看到一個非常漂亮的女生,披肩長發、身材玲瓏,海子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她。這位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名叫波婉的女生,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波婉很快成了海子的初戀,她點燃了海子的天才和詩歌的靈感。海子對她用情至深,曾為她寫過許多情詩,發起瘋來一封情書可以寫到兩萬字以上。

沉浸在愛情帶來的浪漫氛圍中,海子腦海中的靈感猶如驚濤駭浪,他發表《亞洲銅》一炮而紅,在接下來的兩年世間裡,幾乎忘記了世俗,為了給摯愛的姑娘寫情詩,他會連續通宵好幾天,寫出上萬字的長詩。

可惜,愛情即使再美好浪漫,也抵擋不了世俗的桎梏。海子和波婉的戀愛,很快被女方父母得知。他們不會允許女兒,與一個窮酸文人結合。在父母的安排下,波婉畢業後去了深圳,就此和海子分手。海子在日記中寫道:

「我差一點自殺了,但那是另一個我,我曾以多種方式結束了他的生命,但我活了下來,活在聖潔之中。」

敏感而多情的海子,始終為情所困。在初戀之後,他又遇到了三段戀情,但是每一次都讓他痛苦不已。他的詩歌《四姐妹》,就是寫他四段愛情中先後愛上的四個女子。與其說海子愛著她們,不如說海子因為詩歌墜入愛河,可結局卻那麼悲涼和令人絕望。

海子生前好友西川說:「要探究海子自殺的原因,不能不談到他的性格。他純潔,簡單,偏執,倔強,敏感,有時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海子曾向父母提出,要辭去大學教師的工作,和朋友去南方辦報紙。實際上他是想借這個機會去深圳,回到初戀的身邊。但是父親卻極力反對,大罵了海子一頓,海子痛哭一場,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寫了二十幾天的詩。

幾年後,海子再次見到初戀之人,得知她已經結婚,並且很快移民美國。昔日山盟海誓,不過過眼煙雲。久別重逢,她對海子很冷淡,海子那顆敏感脆弱的心,徹底破碎了。那一晚,海子和朋友一起喝了很多酒,他講了很多和初戀的事。酒醒之後,海子萬分自責,不能自我原諒,覺得對不起所愛之人。

海子心中痛苦而無奈,但也只能衷心的祝福著她。1989年1月13日,海子給大洋彼岸的初戀之人送去了最深切的祝福——《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愛情讓海子傷得體無完膚,他索性一頭扎在詩歌中,只有詩歌才能稍微撫平海子受傷的心靈。也許在最後,身陷痛苦的他,選擇了放下怨恨,放下一切,原諒所有人。然而,他已經失去了自己。

1989年3月14日,海子寫下最後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

春天, 十個海子全都復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你這麼長久地沉睡到底是為了什麼?

海子已經死了。1989年3月26日,這個剛滿25歲的天才詩人,在留下四封遺書後,帶著四本書,走到了山海關的一段鐵軌上,他從容地躺下……永遠閉上了眼睛,也帶走了所有的孤獨,只留下人們對「天才詩人」無盡的緬懷。

春天, 十個海子全都復活。每逢海子的忌日,都會有人到他的墓前,為他讀詩。或許,生前孤獨的海子,在長眠地下之後,還能得到一絲安慰。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讚~

相關焦點

  • 愛情,困窘,病痛|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少年神童露鋒芒這個筆名海子的年輕詩人,原名叫查海生。1979年,這個出生於安徽省偏遠山區的孩子。自小就展現出他作為詩人的特質:他細膩敏感而溫柔多情,並且記憶力還非常好。僅僅15歲,他就考上了中國最頂尖的兩所學府之一的北京大學。
  • 1989年春天,一個叫海子的人決定去死,生前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一切我所向著自然創作的,是慄子,從火中取出來的。啊,那些不信仰太陽的人是背棄了神的人。」1984年,一個以「海子」為筆名的年輕人——查海生,創作《阿爾的太陽》時引用了這句梵谷致其弟書中的話。當時的他還沒深切地思考過未來,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海子的結局竟然也如同發生在那位天才畫家身上的相似。
  • 海子:以夢為馬,15歲上北大,25歲臥軌自殺,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就這樣,一位叫海子的詩人離開了。這世界沒有時光機,上演不了回到過去的戲碼,人們只能一邊讀著他的詩,一邊緬懷他。然而,人人都看過他的詩,卻沒有一人能全面地、透徹地去了解他。明明每個人都會傾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燦爛前程。
  • 海子決定去死的那一年,王小波37歲,賈宏聲22歲
    所以對於那些獻身於警醒他人思考生命意義之人,我始終保持敬畏之心,每每迷茫時、痛苦時、一蹶不振時,總會想起他們的故事,想念他們的作品。他們生前窮困潦倒,寂寂無名,與現實對抗,為理想掙扎,而死後卻成為傳奇,獲得巨大名聲,受萬人敬仰。
  • 姓「査」的,除了海子(査海生)與金庸,還有哪些名人?
    (査海生)的詩作——《以夢為馬》。原來,海子,只是他的筆名,這位才華橫溢的著名詩人原名叫査海生。是的,海子,姓査!的確,我也會因此而想起那位同樣姓査的查良鏞先生,也會想,既然都姓「査」,那他們有血緣關係嗎?雖說同姓三分親!但事實上査海生和查良鏞先生是沒有血緣關係的。
  • 海子:1989年春天決定去死,生前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父母為她取名叫做查海生,他的家庭實在太過普通,他的父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縫紉師,以種地為生,縫紉針線活,補貼家用。 母親則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農村婦女,他們並未注意過對於孩子的教育,但是他卻是一個非常早慧的海子。
  • 他是近代著名詩人,卻在25歲臥軌自殺,死前留下9個字,至今成謎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詩,它的作者在寫下這樣看似充滿希望的詩句後,毅然選擇了臥軌自殺。又是一年春天,距離當代詩人海子的忌日過去還不到一個月,再讀到這句詩才恍然想起,這個天才般的詩人原來已經離開我們整整31年了。
  • 1989年,以夢為馬的詩人海子自殺!生前寂寂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當代青年詩人海子的代表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的語段。呼嘯而馳的火車與他靜靜地躺在臥軌上的身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臨死之前他沒有驚動任何人,像他平時那般的安靜,他只寫下了一封遺書來告訴世界,他的死和任何人無關。
  • 海子,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其實我是一直堅信人只有此生此世的,但對於海子,對於他的死亡,我懷著期待。海子,原名查海生。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裡,他的家庭也並不富裕。1979年以15歲的年齡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可以稱得上天資聰穎。
  • 《遇見海子》:餘秀華,海子太年輕,我寫的比他好一點點
    《遇見海子》:餘秀華,海子太年輕,我寫的比他好一點點相隔幾十年,餘秀華和海子面都沒見過,但最近這兩個人的名字卻常常被人放在一起。這主要是因為餘秀華的一番囂張言論。在參加一次採訪活動時,主持人讓餘秀華評價哪位詩人對她影響比較大,餘秀華當著眾多學生詩迷的面說起了海子。
  • 今天是海子的生日,後天是海子的紀念日,我們只能擁有明天
    >祝你前程似錦願你有情人結婚祝你在這個世界上幸福我只想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寫於的也就是海子死前兩個月,兩個月後,他寫了這麼一首溫馨的詩,怎麼會選擇自殺呢?海子原名搜索海生《秋日黃昏》不再提過去的痛苦和幸福生不來,死不帶走《夜色》在夜裡,我遭受了三次痛苦:流浪、愛情和生存,我有三次幸福:詩歌,寶座,太陽
  • 海子在死之前留下了一首詩,滿以為是春暖花開,沒想到全是絕望
    或許是,而海子就在這浪漫的地方永遠的在這煙霧中不肯回來了,我想,他也許成了一絲煙霧,他是浪漫的靈魂,終將歸於縹緲!海子一生追求詩和太陽,這兩樣東西都是神聖的,令很多人喜愛,它們往往象徵著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光明,所以向日葵才會被寓意為向陽而生,人們也喜歡把積極樂觀的笑容比作是太陽。那麼,如此熱愛生活的海子,又為何會選擇在山海關臥軌而亡呢?
  • 海子:以夢為馬的詩人,精神不死的一柱光芒
    評價海子,會說天才詩人、坎坷一生。我對海子的印象僅限於「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樣一首抒發了詩人的嚮往幸福而又孤獨悽涼之情的詩歌。你讀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嗎?這首詩寫於1989年1月13日,距詩人在同年3月臥軌自殺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
  • 聖經金句 ‖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主耶穌對馬大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Jesus said to Martha, I am the resurrection and the life.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 神的榮耀,叫 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裡去嗎?」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
  • 我的顧城,我的海子
    那一年,海子突然喚醒了我的感覺,我對他的詩產生了重新閱讀的願望,於是,我找來了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子的詩》,慢慢翻看,然後把自己的零星感受記錄下來。這些感受和幾年前對海子作品入選教材的討論文章一起,後來成為我關於海子的長文的基礎。現在想來,也許這20年間我對海子的「盲目崇拜—冷落—關注」的態度變化,與自己心理成熟的過程有關,也與個性的變化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