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堂國學館:太平盛世,文化昌榮。人們在生活富足之後,開始追求精神上的進步。所以,佛教寺廟在我震旦中國廣布,佛教的信士弟子也越來越多。圖為收藏於海外博物館的我國國寶級文物-唐代彩繪「毗沙門天和其部眾」,這是敦煌藏經洞出土的寶物,民國時期流失海外。
真知堂國學館:寺廟,是出家修行的僧人們生活修行的場所。我們俗人也會經常去寺廟燒香禮佛。所以,廟裡供奉的佛菩薩最為大眾熟悉,並常加以頂禮。這幅唐代佛畫,畫的是毗沙門天帶領部眾從健陀羅山駕著祥雲出發,巡視各地的場景。
真知堂國學館:進入寺廟山門之後,我們進到第一重殿,就是天王殿,又稱彌勒殿。在淨土宗和禪宗寺廟裡,在天王殿迎接你的就是彌勒菩薩,又稱布袋和尚。圖為毗沙門天手上升起的一朵祥雲,代表智慧的蓮花上託起一座金色的浮屠,就是俗稱的寶塔。
真知堂國學館:彌勒菩薩是彌勒淨土的教主,將在未來成佛,所以現世常以菩薩形象出現。布袋和尚,號長汀子,是五代時後梁高僧。他喜歡袒胸露腹、笑口常開,死後留下一首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皆不識」,人們才知道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圖為毗沙門天的部眾,諸路護法。
真知堂國學館:後代佛寺就把布袋和尚請到了寺廟,做接引信士弟子的工作。天王殿還有四大天王,韋陀菩薩。韋陀菩薩的事跡我們講過了,那麼這四大天王又是何方神聖,為何護衛在彌勒菩薩兩側呢,下一篇文章將為您詳細講解。圖為威風凜凜的毗沙門天出行圖。
真知堂國學館: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分別守衛東勝神州、南瞻部洲(中國在此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也就是說南方增長天王就是我們所在地球的守護神之一。圖為毗沙門天,頭戴寶冠,身披甲冑,是武力強大的護法神。
真知堂國學館:我們都是凡夫俗人,雖有修行向善之心,但世間的財富則是普羅大眾的心頭喜好。所以,佛道兩教裡掌管財富的財神菩薩,特別受到弟子們的信仰和歡迎。佛教有五路財神,分別是黃財神,黑財神,紅財神,白財神,綠財神。那麼,您知道他們的統領是誰嗎?
真知堂國學館:對,就是毗沙門天,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北方多聞天王。他是五路財神的直接領導,故又被稱為財寶天王。求財的朋友那麼多,可是並沒有幾人在寺廟禮佛的時候多拜財寶天王,這或許就是世間窮人多,富人少的緣故了。
真知堂國學館:多聞天王,梵文:Vaisramana。又名毗沙門天。"多聞天王"以福,德知名聞於四方。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綠色,穿甲冑,右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神鼠-尋寶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眾生資糧。
真知堂國學館:這幅唐代彩繪作品是現存於世最為精美的唐代佛教作品,和唐代吳道子「吳帶當風」的風格極為類似,本尊和現在流行的多聞天王形象不太一樣,天王手持長戟,左手託起祥雲寶塔,可見在早於布袋和尚出世的唐代,尚未形成四大天王的固定形象。
真知堂國學館:毗沙門天信仰和崇拜還和唐明皇有關,唐天寶元年(742年),安西城(現新疆庫車縣)被番兵圍困。唐明皇讓不空和尚請北方多聞天王神兵救援。於是多聞天王讓「金鼠」咬斷敵軍弓弦。擊退了番兵。唐玄宗認為自己能夠得到「天神相助」。逐下令「敕諸道城樓置天王像」,「凡立城寨,必先立像」,毗沙門天得到廣泛崇拜。
真知堂國學館:多聞天王手上的鼠是尋寶鼠,幫你找到財寶。傘是寶幢,一是傘蓋代表要保護自己的內心不受外面環境染汙;二是用以遮蔽世間,避免魔神危害,以護持人民財富。所以,歷朝歷代都把北方多聞天王視為財寶天王加以崇拜和供養。您也喜歡財富嗎?把本尊毗沙門天請回去香花供養吧。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毗沙門天王!
真知堂國學館:財寶天王部屬有八駿財神,各司八方天庫,聽令救渡缺乏財富資糧之行者,免予窮困,增長福德與智能。勤於持誦財寶天王神咒,常行慈、悲、喜、舍,善行利樂一切眾生。藉由財寶天王及八駿財神之加持,可令行者求財滿願,速能相應。 毗沙門天王真言:拿摩懷夏喇嘛拿牙司哇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