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摔跤運動員在對抗練習。 首席記者 楊繼紅攝
7月的南昌驕陽似火。在位於該市經濟開發區的中昌紅網訓練場,省中國式摔跤隊主教練劉海軍正帶領隊員進行日常訓練,訓練場內雖然有幾臺大冷風機同時工作著,但場內的人幾乎個個汗流浹背。一分汗水一分收穫,省中國式摔跤隊今時的苦練,正是為衝擊明天的金牌而準備。隨著中國式摔跤亮相頻率的提高,這項運動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中國式摔跤歷史悠久
中國式摔跤,中國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古代稱為角力、角牴、相撲、爭跤等,早在4000年前的黃帝時代就有了摔跤活動。五代時期,出現了中國第一部講摔跤的書——《角力記》。宋代還出現了女子摔跤。可見,中國式摔跤歷史悠久。
「中國式摔跤動作看似簡單,實則深藏玄機。運用之妙,在於一心。它並不是一眼就能讓人喜歡上的運動,其運動之美,要隨著練習的深入才能領略。」有愛好者如此形容該項運動。
中國式摔跤曾被列為第一屆至第四屆、第六屆至第七屆全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1993年第七屆全運會後,中國式摔跤暫時淡出了全運賽場。
但美好的事物總是有著頑強的生命力。自2013年至今,中國式摔跤煥發出了新的活力。在被列為2019年全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下稱「二青會」)比賽項目後,各省紛紛組建中國式摔跤隊,我省也於2018年組建了中國式摔跤隊,並趁著備戰青運會的東風,逐步實現該項目在全省的推廣與普及。
可喜的是,小將李夢巧在二青會中國式摔跤體校乙組60公斤級項目上折桂,為江西省奪得青運會歷史上第一枚中國式摔跤金牌。
好成績帶來好氛圍
2020年3月13日,國家體育總局舉摔柔中心發出成立中國式摔跤推廣委員會通知,意味著中國式摔跤正式有了自己的「娘家」,有人專職負責培訓、競賽、國內外推廣宣傳事宜;也意味著這個項目將迎來社會化、規範化和國際化,受眾面、參與面都將更廣。
我省的中國式摔跤發展形勢也逐步向好。2018年10月省中國式摔跤隊成立以來,在2019年二青會上共獲得5金2銀5銅,並在同年的中國式摔跤全國錦標賽和冠軍賽上,分獲第三名和第五名。
好成績帶來好氛圍。2019年12月,我省舉辦了首屆中國式摔跤冠軍賽,湧現了一批好苗子。目前,省中國式摔跤隊共有20名隊員,男女各佔10名。
裁判員隊伍的數量和質量,對運動項目能起到助推作用。目前,我省有中國式摔跤國家級裁判1人,此外還有6人參加了2019年5月的二青會裁判員學習班。2019年7月,我省舉辦了中國式摔跤裁判員學習班,擴大裁判員隊伍的同時,也起到在全省推廣這項項目的作用。
同時,有高校也對中國式摔跤運動員打開了希望之門。2020年,江西師範大學開放單招考試名額,二青會金牌獲得者劉璐成功被錄取。
迎來發展良機
中國式摔跤是我國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它的發揚和傳承,其實也是一種文化自信的體現。國家體育總局舉摔柔中心將中國式摔跤作為改革與發展的突破口,《中國式摔跤十年發展規劃(2017—2026)》描繪出了這項運動的十年規劃和工作布局網絡圖。恰逢其時,我省的中國式摔跤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
機遇難得,如何把握?「中國式摔跤運動的成功開展和普及,離不開賽事的推動,只有通過賽事的競爭與檢驗,才會產生驅動力,從而將這個項目的魅力,充分展現在普通大眾面前。」省重競技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楊文軍介紹,隨著該項目發展,國內每年都會舉辦大量的常規賽事,例如全國中國式摔跤錦標賽、全國中國式摔跤冠軍賽以及全國青少年中國式摔跤錦標賽等。這些賽事的舉辦,也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個地方的隊伍參與,同時參賽人數和覆蓋面也更加廣闊。省中國式摔跤項目的發展,應該以省內比賽為抓手,將各個設區市的運動隊帶動起來,引導各個設區市組建自己的中國式摔跤隊伍,同時又可以為省隊培養大量的後備人才,將我省中國式摔跤運動人口基數做大做實,達到推廣和普及的目的。
「中國式摔跤體現了我國的傳統體育文化,我們有義務將這一古老項目傳承下去。江西省在中國式摔跤項目的發展上,既面臨著機遇又充滿挑戰。既要藉助社會力量,又要加強協會組織和領導,把握好賽事這一推動力,我省中國式摔跤事業必將煥發出其獨特的魅力和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在訓練場,主教練劉海軍在弟子們的訓練「吼聲」中總結道。(記者 鍾秋蘭 實習生 曾全)
(責編:羅娜、帥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