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摔跤為啥又火了

2020-07-31 人民網

編者按:中國式摔跤、跳繩、拔河等傳統體育項目,曾給國人留下許多難忘的記憶。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這些傳統體育項目煥發新的活力,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健身方式。本版推出「傳統體育項目展現新活力」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從北京的昌平龍澤到豐臺花鄉橋,超過40公裡的距離,21歲的史雪恩一下班就直奔公交站,經過近2個小時的輾轉才能趕上晚7點開始的摔跤訓練課,進行2個小時的訓練。2015年開始,這樣的奔波史雪恩每周要來上一兩次,周圍的人不禁好奇:那兩個人扭作一團的運動到底有何魅力,可以讓人如此著迷?

史雪恩練習的項目叫作中國式摔跤(簡稱中國跤)。中國跤規則簡單,摔跤者雙腳之外的身體部分著地為失分,這也是中國跤和奧運會摔跤項目(簡稱國際跤)的最大區別。「絆子」,是對中國跤技法的專門稱呼,有「大絆三十六,小絆賽牛毛」的說法,說的是因身體角度和用力方向不同,中國跤的攻防手段多變,極富技術含量,讓練習者痴迷的原因也在於此。

以巧破千斤

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跤的起源地之一,出生於錫林浩特的史雪恩耳濡目染,從小就對摔跤非常感興趣。「摔跤是當地的地域文化,那裡的體育老師都會這項技能,我們在學校裡多少都學過。」史雪恩說。

來北京學習工作後史雪恩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經過一番努力他找到了北京跤海俱樂部,這是一家以原北京中國式摔跤隊教練員和運動員為班底組建的培訓機構。史雪恩感覺有了歸屬,「可以系統地跟著專業人士學習中國跤。」

經過名師指點,史雪恩迎來「一戰成名」的機會。2017年的一次比賽,面對比自己高大的對手,史雪恩使出了「落步踢」的技法一招制勝。北京跤海俱樂部主教練、原北京中國式摔跤隊主教練劉長海當時在現場。他解釋說,這一招的妙處在於先引誘對手按照自己預設方向移動,然後順勢使出「絆子」。「這是個非常小的動作,但是時機要恰到好處,代表了中國跤『以巧破千斤』的特點。當時這個動作一出來就引起全場轟動,過兩三年了大家還津津樂道。」劉長海說。

動作看似簡單,實則深藏玄機。運用之妙,在於一心。中國跤並不是一眼就能讓人喜歡上的運動,其運動之美,只能隨著練習的深入才能領略。

在摔跤界有一種說法,重複訓練1萬次以上的動作只有3%的可能性在實戰當中使出來。「從專業角度來看,我們常說三年才算入門。」北京市西城區體育局訓練中心中國跤教練員安虹屹認為,中國跤技術含量高,需要大量練習才可掌握,國內的柔道、國際跤運動員也會廣泛借鑑中國跤基本功的訓練方法。

健身好項目

與史雪恩不同,45歲的齊萌在跤場卻是屢戰屢敗。「誰上來都可以摔我,即便那些看起來力氣不如我的,一放一個倒,跟玩兒似的。」齊萌自己經營著一家電商類網際網路公司,由於長期缺乏鍛鍊,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

深知自己基礎較差,齊萌成為訓練最積極的那個,平時還自覺加練:不是上健身房強化力量,就是在家劈叉提升柔韌性,這一番努力下來,跤場戰績依然是負多勝少,但身體狀況有極大改善。現在齊萌扛著80公斤槓鈴,可以做15個深蹲,之前他只能做1個。更可喜的變化在精神狀態,齊萌說:「在摔跤館與朋友相處很單純,讓我心態平和。」

齊萌的經歷很有代表性:摔跤成為愛好者生活的一部分,不僅強身健體,而且在培養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我更多時候用體育的方式拉近我與遊客之間的距離,重點講中國跤和中國武術。而且,傳播中國文化,講中國故事,本來也是我的工作內容。」43歲的李宗彥從事旅遊工作,兩年多的中國跤訓練,讓他在職場越發自信。「比如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短時間內我很難用語言說清楚,但中國跤就是很好的橋梁,一邊講解動作一邊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外國遊客普遍很感興趣,效果很好。」李宗彥說,這讓自己備感驕傲。

傳承有途徑

原北京市中國式摔跤隊運動員王都生對傳承中國跤抱有強烈的使命感,他在2014年創辦了北京跤海俱樂部,開始逐步制訂自家孩子的中國跤學習計劃。「西方格鬥講究直來直去,而中國跤的發力方式有來有回,好像在畫一個圈。」他14歲的兒子王龍飛說。

中國跤剛柔並濟、虛實結合,體現了中國文化精髓。66歲的王忠義和67歲的宋守平,是上世紀70年代北京中國式摔跤隊第一批隊員,據他們回憶,摔跤一直是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和競技運動,特別是北京還有撂跤和撂地跤場的傳統。「小時候,日壇公園、天橋,還有一些胡同,到處都可以看到玩摔跤的。」宋守平說。

過去幾十年,因體育系統項目調整,中國跤運動的發展也曾受到影響。但隨著中國式摔跤成為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中國跤又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安虹屹先後聘請宋守平、王忠義到隊裡擔任中國跤教練和顧問,「嚴格來說,現在還沒有正式設立中國跤項目,但是我們一直在教,傳統的好東西不能在我們這兒斷了。」安虹屹說。

「因為二青會的關係比賽一下子就增多了,現在北京擁有近20家中國跤俱樂部。」劉長海說。現在跤海俱樂部已經與兩所小學建立了合作,編寫教材的工作也正在進行,「摔跤是一個全身都能得到鍛鍊的基礎項目,對提高青少年柔韌性、靈敏性,預防運動損傷都很有幫助。」劉長海希望中國式摔跤能得到更好地推廣。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30日 15 版)

相關焦點

  • 中國式摔跤為啥又火了(健身新視野)
    編者按:中國式摔跤、跳繩、拔河等傳統體育項目,曾給國人留下許多難忘的記憶。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這些傳統體育項目煥發新的活力,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健身方式。本版推出「傳統體育項目展現新活力」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 江西省中國式摔跤又火了
    在位於該市經濟開發區的中昌紅網訓練場,省中國式摔跤隊主教練劉海軍正帶領隊員進行日常訓練,訓練場內雖然有幾臺大冷風機同時工作著,但場內的人幾乎個個汗流浹背。一分汗水一分收穫,省中國式摔跤隊今時的苦練,正是為衝擊明天的金牌而準備。隨著中國式摔跤亮相頻率的提高,這項運動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中國式摔跤歷史悠久 中國式摔跤,中國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
  • 傳統體育項目展現新活力①中國式摔跤為啥又火了
    從北京的昌平龍澤到豐臺花鄉橋,超過40公裡的距離,21歲的史雪恩一下班就直奔公交站,經過近2個小時的輾轉才能趕上晚7點開始的摔跤訓練課,進行2個小時的訓練。2015年開始,這樣的奔波史雪恩每周要來上一兩次,周圍的人不禁好奇:那兩個人扭作一團的運動到底有何魅力,可以讓人如此著迷?   史雪恩練習的項目叫作中國式摔跤(簡稱中國跤)。
  • 中國式摔跤現象
    著名教頭王彥會呼籲:請高度重視「中國式摔跤現象」王彥會:原河北省摔跤拳擊跆拳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河北省摔跤隊總教練,歷任中國式摔跤全國比賽裁判長,仲裁主任,多次出訪歐美參加中國式摔跤國際講習班,現任中國式摔跤推廣委員會秘書長。
  • 中國式摔跤,日本柔道及相撲…
    中國式摔跤,日本柔道及相撲…摔跤是重型運動競技項目之一,主要意思就是兩個人徒手相搏,以各種標準的技術方法摔倒對手。像中國的摔跤、日本柔道及相撲等都屬於摔跤項目。每個項目都有固定的方式跟摔法,比賽是有一定標準規格的。
  • 王彥會呼籲:請高度重視「中國式摔跤現象」
    ,也是《2020版中國式摔跤競賽規則》頒布後的第一次實行。、河北省摔跤隊總教練王彥會王彥會,原河北省摔跤拳擊跆拳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河北省摔跤隊總教練,歷任中國式摔跤全國比賽裁判長,仲裁主任,多次出訪歐美參加中國式摔跤國際講習班,現任中國式摔跤推廣委員會秘書長。
  • 「中國式摔跤現象」挖掘競技體育多元化功能
    、河北省摔跤隊總教練,歷任中國式摔跤全國比賽裁判長,仲裁主任,多次出訪歐美參加中國式摔跤國際講習班,現任中國式摔跤推廣委員會秘書長。日前,由國家體育總局舉摔柔中心主辦,陝西省體育局、渭南市政府承辦的「2020年全國中國式摔跤錦標賽」剛剛落幕。本次比賽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式摔跤的第一次全國比賽,也是《2020版中國式摔跤競賽規則》頒布後的第一次實行。
  • 致敬蘇學良教授——「中國式摔跤」的耕耘者
    2008年3月底,第八屆巴黎市長杯中國式摔跤國際邀請賽在法國巴黎市卡彭特體育館舉行。中國摔跤運動員張江和尚海、馬玉冰在60、73、81、90、105公斤五個級別的比賽中奪得冠軍,為中國人爭了光。然而,許多人不知道,這其中飽含了蘇學良積極向海外推廣中國式摔跤的心血。
  • 西安首屆青少年中國式摔跤錦標賽完賽
    本報訊 (記者 張江舟 見習記者 雪野)8月28日,為期3天的2020年西安市青少年中國式摔跤錦標賽在西安市舉重摔跤柔道運動管理中心完賽。經過激烈角逐,碑林區代表隊包攬了男子團體、女子團體總分第一名。本次比賽由西安市體育局主辦。
  • 《摔跤吧!爸爸》電影很火,但摔跤運動在全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本周,一部印度摔跤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大賣,累計票房超過5億,並且成為票房貢獻最大的區域市場(超過電影最大市場美國和本土市場印度)。該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以印度女孩從事摔跤運動,走向榮譽巔峰為主線,融合體育、勵志、奮鬥、親情、女性等各種元素於一身,以滾雪球般的口碑傳播方式,打動了中國觀眾。
  • 摔跤吧,少年!保定16歲小將斬獲中國式摔跤冠軍
    閱讀提示:握手、搭肩、抱頭、勾腿、發力……裁判的哨聲剛落,一場中國式摔跤比賽在賽場上演,這是力量、速度、心理、技術等方面的較量,賽場上的安達青筋暴起
  • 2020年全國中國式摔跤錦標賽精彩畫面欣賞
    2020年10月28日,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渭南體育中心體育館,2020年全國中國式摔跤錦標賽在渭南舉行,本次比賽按十四運中國式摔跤比賽標準進行。賽事吸引了來自全國77支代表隊的約800名運動員參賽,他們將分別在男子10個組別、女子8個組別中展開激烈角逐。陝西省中國式摔跤隊也派出最強陣容出戰。
  • 隱秘於民間的草根運動—中國式摔跤
    中國日報記者 魏曉昊 攝中國日報9月14日北京電(記者 魏曉昊) 北京安定門一體育館內,一群中國式摔跤愛好者在一起訓練切磋,熱鬧非凡。這樣的場景即便是在幾個月前也沒有間斷。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他們的訓練被迫從室內搬到了戶外,在公園的一角吸引著路人的駐足觀看,不時還會傳來幾聲叫好。2020年9月6日,北京安定門一體育館內,學生們在訓練中。
  • 關於下發《中國式摔跤裁判員管理辦法》(暫行)的通知
    關於下發《中國式摔跤裁判員管理辦法》(暫行)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0-03-30 來源:舉重摔跤柔道運動管理中心 字體:
  • 中國1600名摔跤高手齊聚溫州 國際式摔跤錦標賽奧體中心開戰
    溫州網信 10月6日下午,2020年全國國際式摔跤錦標賽暨奧運資格選拔賽在溫州奧體中心體育館拉開戰幕。這是本年度國際式摔跤全國最高級別賽事,也是今年溫州承辦的第一項國家級賽事,來自全國各地的57支隊伍1600餘人報名參賽。
  • 關於中國式摔跤項目器材認證的通知 - 國家體育總局
    大 中 小 各有關單位:為規範中國式摔跤比賽器材,保障中國式摔跤競賽的公平公正
  • 遼寧省中國式摔跤錦標賽落幕 關貴林被授予「卓越貢獻獎」
    11月22日,為期兩天的2020年「華藝杯」遼寧省中國式摔跤錦標賽在瀋陽市全民健身中心華藝格鬥俱樂部內舉行,來自全省的百餘位摔跤好手參與到了激烈的角逐之中。為表彰關貴林同志長期為推進我省中國式摔跤運動發展做出的貢獻,經遼寧省中國式摔跤協會研究,報省體育總會同意,授予關貴林同志「卓越貢獻獎」稱號,表彰其長期堅持不懈地為推進我省中國式摔跤運動發展做出的貢獻。關貴林是北市摔跤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國式摔跤這一非遺項目的傳承人。
  • 中國跤文化 | 一代跤俠中國式摔跤大師李明元的傳奇人生
    李明元上小學沒畢業還不到十四歲就參加工作了,在一個農業機械公司工廠工作,工作地點是在圓明圓農場上班,他上班地點離北京體院不遠,體院裡有摔跤班,李明元經常去看他們訓練,一來二去的喜歡上了中國式摔跤。李明元十五歲就參加了海澱區中國式摔跤比賽,一路過關連摔八位好手,獲得海澱區冠軍。後來又多次參加了北京市的摔跤比賽,多次獲得北京市冠軍。
  • 中國式摔跤歷史悠久,是我國傳統體育文化中的瑰寶
    中國式摔跤歷史悠久,是我國傳統體育文化中的瑰寶。中國式摔跤是融合了蒙古式摔跤、漢族式摔跤、國外摔跤等眾多技術而形成的摔跤技法。其中,滿族式摔跤對中國式摔跤形成的影響尤為顯著,是中國式摔跤的重要組成部分。1.
  • 中國武術門派眾多,為何現在實戰性最強的是「中國式摔跤」?
    「Chinese Kung FU」,也就是「中國功夫」可以說是聞名世界。但是,近些年很多所謂「傳統武術高手」被現代格鬥家虐待得稀裡譁啦的,令很多人都非常詫異,甚至心理上不能接受。說好的「中國功夫」天下無敵呢?但是,如果稍微有些宏觀的歷史思維,便不會為這個事情而困惑,這太正常了,在現代科技發達的工業社會中,農業社會的一切都是被碾壓的。